李姓的由来和含义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李姓的由来和含义,第1张

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李世民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

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2%—66%,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6%,大约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

时至今日香港的经济都是比较发达的。早在 鸦片战争时期,香港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在此期间, 英国在香港设立了很多本国的企业 。并且在他们的经营之下,英资企业很快在香港占领了一席之地。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 ,英国撤回了大部分企业,但是也有少部分英资集团选择留了下来,并且在此之后一直在香港产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当属 四大英资财团 。它们不仅涉足多个领域,并且还控制了香港的15个上市公司。

可想而知,这四大财团有多么的富有。但是达到如今的高度,这些财团在背后也都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动作。

有的坑过华为,有的还资助过李嘉诚 。究竟这四大英资财团是哪四家?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这四大财团之一就是 汇丰集团 ,想必很多人对于汇丰集团的名字并不陌生,其旗下最为著名的当属 汇丰银行 。也许在内地很少人知道, 汇丰银行是不折不扣的英资企业。

1865年,时任香港船务主席的英国人 托马斯·苏石兰 凭借着自己广阔的人脉,联合15家洋行,一手创办了汇丰银行。

并且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后,就在上海设立了分行。那个时候的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再加上鸦片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使得 清政府外债急剧增长

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并没有一个像样的银行可以提供给清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种局面在苏石兰眼中,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庞大的商机。而“汇丰银行”的名字,也是苏石兰凭借着自己的人脉请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题名的

就在汇丰银行成立的第二年,香港政府便遇到了经济危机,紧急关头, 是汇丰银行提供了10万元港币的支持,使得其渡过了难关。

事后,为了报答感激之情, 香港政府将港币发行的权力交给了汇丰银行, 由此可见,苏石兰的经商头脑可见一斑。

1884年,清政府急需资金用来修筑台湾的防御工事,但是在日本的威胁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不敢向清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这个时候,汇丰银行站了出来。这也是汇丰银行第一次和清政府“合作”。在此之后, 汇丰银行更是助力李鸿章扳倒了左宗棠

这也就使得 汇丰银行彻底地成为了清政府的“钱袋子” 。从1874年到1890年这十几年间,汇丰银行占据了清政府总借款的70%。

凭借着对清政府的“支持”,汇丰银行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银行,辉煌一时。之后在抗日战争期间,汇丰银行也是再一次得到了发展。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汇丰银行便退到了香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也让汇丰银行再次看到了发展的契机。

在此期间, 通过对华商企业的扶持,汇丰银行得到了自我的再一次发展 。其中, 包玉刚 在汇丰银行负责人 沈弼 的扶持之下,一跃成为了一代船王。

紧接着,沈弼也是在暗中促成了 包玉刚和李嘉诚的合作 ,再之后, 并以低价向李嘉诚提供贷款,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李嘉诚在香港的地位。

但是发展势头正旺的汇丰银行,却遭到了美国司法部的制裁。

但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逃脱美国司法局的处罚,通过所谓的“内部调查”, 汇丰银行向美国司法部提供了一份可以起诉华为公司的材料

怡和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 历史 的老店, 曾经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一 ,如今也是香港最大的公司。我们所熟知的 永辉超市,7-11等隶属于怡和集团

但是作为香港的四大财团之一,怡和集团却显得格外的低调。

1832年,怡和洋行在广州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司迁移到了香港置地和九龙仓。

但是后来,九龙仓被包玉刚拿下,无奈之下,怡和洋行开始将目标转向香港置地。

然而祸不单行,香港置地最终也被李嘉诚拿下。

使得 怡和洋行最终不得不以高价从李嘉诚手中收回股份 ,在此之后,怡和洋行便将资产进行了转移。

并且不断对内地产业进行投资。据悉,单就2020年一年,怡和集团就花费了3105亿的高价,拿下了位于上海的一块地皮。

并且计划在之后的几年间,在上海打造一个金融城。除却上海之外,在北京、杭州等地,怡和集团也早已开发了自己的产业。

怡和集团一直秉持着只租不卖的模式 ,靠着租金和开发项目来实现营收。据资料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香港置业的利润就已经达到了394亿美元。

除了在香港置业的地产项目之外,在零售百货、建筑工程、 汽车 制造等等领域,都有怡和集团的身影。

零售板块有我们熟悉的永辉超市、万宁药房、美心食品等等,另外还有大众普及度较广的宜家超市和7-11。

另外在 汽车 板块,中升集团是国内的第二大 汽车 经销商集团,而早在2014年,怡和集团就斥资5667亿港元, 入股了中升集团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都知名的奢华酒店 文华东方酒店 ,也是在怡和集团的旗下。

如今,怡和集团经营的年限已经超过了 189年 ,根据《财富》排行榜显示,在2020年, 怡和集团已经位列世界500强的301位 ,并且势头正猛。

太古里、太古汇这些名字,我们早已经是耳熟能详,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误以为这是我们的本土地产。

其实不然,这些分散在一线城市的商业性地标背后都隶属于一个品牌,那就是 太古财团。

太古集团的最初创始人 约翰施怀雅 ,在200年前从事的是 羊毛贸易 ,但是随着各国殖民者的入侵,外国廉价棉花的流入,使得英国本土的羊毛贸易受到了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施怀雅的父亲和祖父也就破产了。

等到其成年之后,无奈之下只能白手起家,转战其他行业。1816年,23岁的约翰施怀雅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办了 一家纺织厂 ,从事纺织贸易。

约翰施怀雅去世之后,产业交由自己的两个儿子继承。其两个孩子更具商业头脑,将约翰施怀雅的产业经营成了国际性的企业。

1861年,在南美内战的影响下,约翰施怀雅的儿子开始将目光放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在中国投资了蓝烟囱轮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施怀雅兄弟利用大量的资产,在上海收购了布鲁尔洋房,这 也就正式成立了“太古洋行”。

1970年的时候,太古集团的产业开始进军香港。在当时英国占据香港的时代背景下, 太古集团在香港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并且一跃成为香港四大洋行之一 。并且在此之后的很多年,太古集团的主要业务也都一直分布在了香港。

但随着中国内地的迅速发展,太古集团自然也是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时机,迅速地在上海、北京等众多一线城市都开展了自己的业务。

甚至当时在李嘉诚和包玉刚对四大洋行的收购中,太古洋行也是唯一的幸存者,这和太古集团重视实业的作风密切相关。

就算是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下, 太古集团旗下的太古地产仿佛也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其集团下的位于香港的写字楼,租用率仍然是达到了96%,其他商铺地产也是都保持在了98%以上的租用率。

并且在疫情影响之下,太古集团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倒是对现有项目进行大力发展,先后有多个项目在明年都要实现竣工。

在疫情逐渐恢复的当下,写字楼的需求和黄金地段购物中心的需求也是逐渐得到回升,想必在之后的日子里,坐收租金的太古集团会更上一层楼。

香港的四大财团还有一个就是 嘉道理财团 ,不同于汇丰、太古等其他的财团,嘉道理家族似乎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中国人。

抗日战争期间,嘉道理家族第二代 罗兰嘉道理 为了抵挡日寇的进攻, 不惜将在香港花费重金修建的电厂炸掉了。

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日本人的软禁,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释放。

后来,嘉道理家族更是将位于上海的一座豪宅捐给了我国,这座豪宅在建设的时候足足花费了 1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嘉道理家族在中国也是先后参与了多项慈善事业。如今,嘉道理家族已经延续了四代人,其产业也是持续了100多年。

在香港, 几乎七成的电力市场都掌控在嘉道理家族的手中 ,其名下的中电集团也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嘉道理家族单单靠着发电就可以赚取上百亿元。虽然很多人都以为李嘉诚是香港的电力之王,但是殊不知和中电集团相比,李嘉诚公司电力覆盖的区域仅仅是小部分。

除了在电力行业,在其他行业,嘉道理公司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大受欢迎的 半岛酒店 从起初到现在,嘉道理家族也一直是香港的十大豪门之一。

这四大英资财团在中国也可以说是 历史 悠久,并且在香港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虽然这种影响对香港的经济乃至内地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带动和刺激作用,但是另一方面, 却也是一把双刃剑

毕竟在其背后是外国人在掌控,一旦发生变故, 那么就会起到一定的垄断效果,致使我国的本土企业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尤其是在这四大集团中,在商业竞争中,有人对李嘉诚伸出过援助之手,有人却在背后搞过华为。

这些举措对我国的市场走向和国内企业的发展无疑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也许在那个经济实力需要得到快速发展的香港,这四大英资集团的出现,化解了香港的当务之急,提高了香港的整体实力水平。

但是在当下, 也许香港更需要一个拒绝垄断,可以进行良性竞争的经济市场!

1、环球时报《外媒爆料:原来是汇丰银行!暗地里“阴”了华为》

2、《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自称“近年来很喜欢的一副对子”,也是办公室里悬挂的唯一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字句的意境深远,李嘉诚很有所感。他说:“对句刚开始的四个字,发上等愿、择高处立,连小孩都懂,也是我多年前就做到的,这不稀奇。”“结中等缘是不一定与同一个阶级、社会地位的人来往,这不容易。”至于享下等福,就更不易。富贵后,能过朴素简食。

勤俭两字,是左宗棠家训强调的重点,譬如他说,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唯勤俭两字可以长久。这样的信念,也在李嘉诚的生活中实践。

扩展资料:

这寥寥24个字,语出左宗棠在陕西三原明都城隍庙大殿中所录,也是左宗棠在经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所感所得!包含丰富人生哲学。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过后,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这也正如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参考资料:

——李嘉诚

提起清朝的名臣,许多人都会想到李鸿章,不管是赞誉也好,指责也罢,李鸿章的确是清朝知名度最高的大臣。不过,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位清朝大臣,他在朝廷里的威望极高,甚至一度有许多人想拥护他取代慈禧,他被农民痛骂,却又替中国收回上百万国土,成为无数后人心中最有智慧的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左宗棠。

清朝能打仗的将领不多,而左宗棠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不过,左宗棠能够崛起,其实还正是靠着清朝的衰弱。清朝的统治者是满人,当然,他们为了维护统治,缓和矛盾,也任用了许多汉人,朝廷里许多有名的大臣都是汉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汉人就完全被满清信任了,统治者愿意给予汉人大臣行政权,但是他们却严格限制汉人大臣的兵权。因此,一开始汉人大臣手中的兵权很小,包括左宗棠,起初也并不出名。

不过,随着清朝的衰弱,腐朽羸弱的满族士兵根本无力抵抗外敌,许多国土都被列强侵吞。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朝廷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汉人将领身上,因此他们放开限制,让汉人大臣在家乡组织团练部队,自己负责军饷和训练,同时听从朝廷的调遣。

按理说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自己负责训练和筹集军饷,但是,却有许多汉人大臣对此非常积极,回到家乡组织部队。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这既是报效国家的方式,也是提高自己地位和实力的契机。在此期间,许多地方团练被组建起来,并在财阀的支持下迅速壮大,成为实力非常强大的军队。而左宗棠和湘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和壮大的。

不过,强大起来的左宗棠却没有借此邀功或威胁朝廷,而是听从朝廷的命令,去镇压起义军。在此期间,左宗棠和他手下的汉人士兵诛杀了太平天国非常多的汉人军队,这也让左宗棠背上了骂名。不过,左宗棠对于国家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时新疆被列强吞并,左宗棠不顾李鸿章反对,以性命作为担保,率领湘军一路杀向新疆,赶走了外敌,替中国收复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样的成就也使得左宗棠得到世人的赞誉,许多人都非常拥护他。不过得势之后的左宗棠却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非常清廉,从不贪污,他死后家产极少。

左宗棠的贡献不仅在于当代,还在于对后人的影响。左宗棠的精神和品质影响着后人,直到现代,仍有许多成功人士都说自己的人生导师是左宗棠,李嘉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李嘉诚幼年丧父,他寄托父亲的遗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从一个工人最终成为亚洲首富。

有许多媒体采访李嘉诚,询问他成功的秘诀,而李嘉诚经常会回答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李嘉诚从这幅对联当中悟出来人生哲理:要立志高远,胸怀宽广,脚踏实地。正是这些人生准则,帮助李先生度过了无数苦难,最终成功。

李姓的由来和含义

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