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曹安杀子 ”的故事吗
曹安杀子
清朝乾隆年间,郧阳府官渡南山的桑坪村里,住着个大财主,姓曹名洪,娶妻王氏,儿子曹安,年方二十有七,自幼与庞家湾农家女,庞三春订下婚姻,二十岁过门,第二年就喜得贵子,取名茴香,一家祖孙三代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左邻右舍、三亲六党亲密无间,大家友情深厚,同舟共济。
乾隆八年,曹安的母亲王氏忽染重病,肚腹中好端端地长个肉瘤,奇痛难忍,家里人少不了请医调药,精心诊治。谁知这病却冥顽难治,当地比较有名的医生、郎中都请来治过,就是不见好转。为了治病,曹家花尽了家产,后来连稍微值钱一点的家俱都典当出去,换钱买了药,终年累月,病情不但毫无起色,反倒越来越沉重了。儿媳庞三春极尽孝道,终日终夜守候在婆母床前,伺候汤药。眼见得婆母病体一日不胜一日,早晚性命难保,不免暗自伤心落泪,小儿茴香,自小聪明伶俐,十分乖巧,深得奶奶痛爱。小茴香也陪着妈妈天天守着奶奶。王氏更是把小茴香看成是命根子一般,一会儿不在她跟前,硬是跟掉了魂一样。
这一天,曹安又与妻子庞三春商量,想把她娘家陪嫁的嫁妆再拿回去卖了。任凭咋法儿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庞三春孝顺贤惠,啥事都通情达理,处处光为别人着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几可是卖了嫁妆的钱又打了水漂漂,病还是越来越重。曹安急得走途无路,就去拜观音,磕头拜参地流着眼泪祷告说:“观世音菩萨呀,你救苦救难,怎么不救我娘呀,求你大发慈悲,赐个法子救我母亲病好,我许个血盆大愿,只要能使我母亲病体康健,你说什么我都依从,哪怕是取我的性命我都毫不可惜。”这时,观音菩萨正在南海莲池中打座,忽然心颤眉跳,遂掐指一算,乃是孝心感动天和地。难道世上真有如此大孝之人吗?我不如试他一番,如若果真他大孝无私,我不但保他母亲病体康复,还赐他世世代代富贵,尽享荣华。观音驾彩云来至驴头山降落,当方土地、山神前来接驾。观音变化一医姑,径直来到曹家庄曹安门上。说是闻听曹母王氏身患重病,百治无效,今特来登门赐方救治的。曹安从观音堂许愿回来,心静如水,诚心诚意专候佳音。见果然有人前来赐治病之方,当下热情接待医姑。问及治病之方,医姑说:“令尊大人身患绝症,世间已无药可救,唯一能救令堂者只有茴香。”曹安心想;这几年来遍请名医施术投药,皆不能见效,茴香小儿,只不过七岁孩童,怎么会治好他奶奶的病呢?但他是许过观音的。或许是菩萨点化于他,由他来施展异术治好顽症的呢?也未可知。因问道:“大姐说茴香可治他奶奶的重病,但不知怎么个治法,还望大姐指点明白。”只见医姑犹豫了一下说:“你把儿子杀了,令堂吃了你儿子的肉,喝了茴香的汤,即可药到病除。你看是救母亲呢,还是保儿子,两者只能顾其一,自己拿主意,好自为之吧!”说罢飘然而去。曹安夫妇为救母亲,只得忍痛割爱,打算杀儿煮汤。可是又顾虑到母亲一刻也离不开茴香孙子。才对母亲说是要带着茴香上街去买衣服,怕大小不合身,要带他一起去比大小。王氏听说给孙子买衣服,才答应了。曹安把茴香哄到柴房,乘其不备,一刀把他杀了,又亲自煮好肉汤。他又怕庞三春心疼儿子,在母亲面前忍不住悲痛。引起母亲的猜疑,就没敢惊动妻子,亲自把肉汤端给母亲喝。王氏吃了半碗肉砣,当时觉得好爽口,精神大振,等他把汤喝完就百病消除,已和从前没得病时一样的康健了。她端着剩下的半碗肉汤,大声喊着菌香,说这么好吃的肉,好喝的汤,要给孙子茴香留半碗。曹安听了这话,心如刀绞,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王氏见状大惊,忙问缘故。曹安见母亲病已康复,再也忍不住,就将医姑授方,杀儿煮汤为母治病的事说了。王氏一听,大放悲痛。正当母子抱头痛哭时,庞三春领着小茴香活蹦乱跳地跑了进来,一面奶声奶气地喊着奶奶。一面用肉乎乎的小手去替奶奶擦眼泪。这时曹安和母亲都愣住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茴香明明是自己亲手所杀,连汤都煮给娘喝了,怎么又跑出来个小茴香呢?他拉着庞三春飞跑到柴屋,见地上仍有血迹,仔细一看,还有兔毛、兔皮、散落一地。夫妻二人正茫然不知所措时,只听空中有人言语说:“曹安孝心感天地,舍儿救母实可泣,以兔换人全孝道,世代富贵无穷期。”曹安夫妇这才知道是观音菩萨显灵,救苦救难,治好母亲的病症,又保全小儿茴香,真是喜出望外。从此,曹家更加乐善好施,广施仁义。后来果然世代富贵,辈辈英贤。
相信对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稍微了解的人,都会听过“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几句话。这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在组织起义时提出的口号。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张角的意图是“换天”,是要推翻东汉王朝。那么张角想建立的新的政权为什么是“黄天”呢?其实在这句口号背后,是有一套关于朝代更迭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支持的,那就是“五德终始说”。
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被用于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各朝代的德性,被称之为“五德”。统治者使用“五德终始说”,以这种相对原始的哲学作为思想工具,强调自己“受命于天”,能够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关于朝代和德性的关联,小编在后文会详细说明。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五德终始说”,小编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五行的一些特性。
颜色: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赤色;土为**。
方位:金在西方;木在东方;水在北方;火在南方;土在中央。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其实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除颜色、方位、朝代德性方面以外,还可以映射其他很多方面。但与计算朝代德性的方面无关,小编就不赘述。
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
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相生说”,一种是“相克说”。我们简单地举例:按照“相克说”的说法,上一个朝代为金德,那么下一个朝代的德性就为火德,火能克金;反之按照“相生说”的说法,下一个朝代的德性则为水德,金能生水。朝代德性其实是玄之又玄的东西,这套理论不过是为统治者巩固地位服务而已。统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的好恶,可以自由地使用“相生说”或者“相克说”;又或者从前面的朝代中摘出一个,所以有的时候朝代德性的计算非常混乱。汉朝一朝有三个德性,就是计算方式不同的结果。
“相克说”
“相克说”来自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阴阳家驺衍,也可以称为“相胜说”。驺衍也是“五德终始说”的创造者。刚出生的“五德终始说”并没有将五行相生运用到朝代更迭的运转规律中,只有相克的关系。现如今驺衍的理论难以找到原文,但在《吕氏春秋》中有对朝代德性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朝代德性相克的关系之外,《应同》中还提到了对朝代德性判断的一个直观现象,那就是祥瑞。出现什么性质的祥瑞,证明这个朝代是什么德性。小编将《应同》中出现的祥瑞分列在下面:
黄帝:出现出巨大的蝼蛄与蚯蚓(“蚓大五六围,长十馀丈”),所以属于土德。
夏禹:秋天和冬天的时候,草木照常生长而不凋零,所以属于木德。
商汤:有金属兵刃在水中出现,所以属于金德。
周文王:出现火红色的瑞鸟口衔丹书汇集于周社,所以属于火德(火主红色)。
我们看这些朝代的德性:土德、木德、金德、火德,全都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最我们能找到的最初级的“五德终始说”。
“相生说”
“五德终始说”的“相克说”作为计算朝代德性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汉朝,但是在西汉末年,忽然做了一次巨大的调整,成为相生的关系。这就与西汉末年的易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有关。在《周易·说卦传》中有一句“帝出乎震。”这里面的帝不是黄帝,而是“为百王先”的太昊。震在东方,相应的五德应该是木德。于是刘向父子以太昊为首,制定了“五德终始说”的“相生说”。
“相生说”不仅与“相克说”的运行规律相反,同时在黄帝、夏、商、周、汉(秦由于特殊原因被排除)的基础上,补充了更多的帝德。见于《汉书·律历志》,小编在下面全面地排列一下:
太昊(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唐尧(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武(木德)—汉高(火德)。共工和秦朝都是水德,但是不被视为正统的帝王或朝代,所以没有计算在内。
历朝历代的德性
“五德终始说”说到底只是一套工具,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商榷”的余地。以至于汉朝的德性相当混乱,有水德、土德、火德三个之多。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历朝历代的德性。
首先“五德终始说”一开始虽然是以黄帝开头,但真正使用这套说法,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帝王,应该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有齐国人向秦始皇进献“五德终始说”,秦始皇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工具,于是开始以官方的身份运用起来。按最初的“相克说”,周朝为火德,代替周朝的秦朝就是水德。而且水德相应的祥瑞也找好了。说秦国的先主秦文公,出去打猎的时候收获一条黑龙。黑色代表水德,就是秦朝的祥瑞。秦始皇就定秦朝德性为水德,并且用一系列措施加强这个说法:将黄河命名为“德水”;衣服旌旗尚黑色;治国用刻薄寡仁的法家(水比较阴冷,有刑杀之意)。
后来秦朝灭亡,刘邦统一天下,开创汉朝。结果在汉朝初年,“五德终始说”出了岔子。秦朝上帝祠只有白、青、黄、赤四个,唯独缺少黑帝祠。刘邦于是以黑帝自居,建立黑帝祠,也将汉朝的德性定为水德。
按照“五德终始说”的“相克说”,汉朝的德性应该是土德,水德是错误的。但这个东西还是有人为操作的余地。秦朝以十月为正朔,刘邦到霸上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也是在十月,计相张苍就说了,汉朝接替秦朝是顺理成章,而非五德相克,于是也继承了秦朝的水德。还有一种说法,张苍压根就没把秦朝算在内,认为汉朝直接取代周朝。小编认为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要低于“正十月说”。
汉文帝时期,方士公孙臣认为应该回归正统,将德性改回土德。为了加强自己说法的正确性,公孙臣还预言会有黄龙出现。虽然力主水德的张苍做出反对,但不久后真有黄龙“出现”在成纪。汉文帝于是想要改水德为土德。不过这次没有改成,另一个方士新垣平因为弄虚作假事败,被夷三族,对于改德性的事情,汉文帝也没有那么积极了,一直搁置下来。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又一次建议,汉朝的德性才从水德改回土德,尚**。
到了西汉末年,“相生说”应运而生,汉朝的德性又从土德变为火德(秦朝的水德不计算在内)。而且“相生说”完美地成为王莽篡权的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王莽的王氏,是虞舜的后代;汉朝的刘氏,是唐尧的后代。虞舜以土德生于唐尧的火德,王莽以土德自居,代替炎汉就顺理成章了。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开创东汉,重新延续汉朝国祚,德性自然也是火德。
其实还有一件事可以解释汉朝是火德。秦国在西方,秦献公时期,栎阳曾经有“金雨”从天而降,所以秦朝应该是金德。刘邦在起兵的过程中,曾经斩杀一条白蛇。而后有人在出现白蛇的地方遇到一个老妪哭诉:“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以这个典故推算的话,汉朝以火德克秦朝的金德,又是以“相克说”为计算方式。不过这里面也有操作空间,汉朝暴力推翻秦朝,可以用“相克说”;王莽以禅让手段代替汉朝,则可以用“相生说”。所以说“五德终始说”真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工具,做到了面面俱到。
三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色彩
在三国时期,很多人希望称帝,或已经称帝。有些人就利用“五德终始说”。小编分列在下面。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说了这么多关于“五德终始说”的事情,终于聊到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也被视为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张角提出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其中的“黄天”自然代表土德,也就是黄巾军;可前面的“苍天”就出现疑问。或许是苍天是个固定词语,代表上天,古人眼中的天是黑色的;或许是张角发动的大都是一些穷困农民,没有功夫研究“五德终始说”,“苍天”比“赤天”更加顺口;或许张角还是以汉朝为水德,因为是要暴力推翻汉朝,所以用“相克说”为计算方式。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没有办法判断了。
袁绍、袁术兄弟
东汉末年混得最开的人,应该就是袁绍、袁术兄弟。这两个人在实力强盛的时候,也想过要称帝。袁术称帝用的最著名的谶纬手段,想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代汉者,当涂高也。”除此之外,袁术还用到“五德终始说”,袁氏的一支也是出自虞舜。袁术就以虞舜后裔自居,企图以土德继承汉朝的火德。当然最终是失败了的,在僭越的一瞬间,袁术就把自己陷入到众叛亲离的地步。
袁绍也是想称帝的,但他没有像袁术这样表现出来。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据幽州、青州、并州、冀州四州之地,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大军阀。这个时候的袁绍也开始膨胀,想要称帝,但他吸取了袁术的教训,先是让主簿耿苞放出消息:“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赤德就是汉朝的火德,袁氏作为虞舜的后代,是**的土德,所以称为“黄胤”。袁绍把这句话给自己的将士僚属看,结果大家都反对,于是袁绍卸磨杀驴,就把耿苞杀掉,以示自己没有篡位之心。
曹魏代汉
虽然三国时期,刘备、曹丕、孙权都称帝了,但要说正统性最强的,当属于接受汉献帝刘协禅让的曹丕。那么曹魏当然就属于土德,我们从曹魏第一个年号“黄初”就能看到这一点。汉朝的时候,由于水不利于火德,所以以“雒阳”代“洛阳”;到了曹魏时期,水与土相辅相成,“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所以又将“雒阳”改回“洛阳”。
在曹魏代汉对应的祥瑞中,有一个是黄龙出现。但在三国时期,黄龙似乎不仅仅代表土德,而是单纯的圣人出现的征兆。我们都知道刘备开创的蜀汉是延续两汉,所以德性理应为火德,后来刘禅在生死存亡之际改元“炎兴”,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刘备称帝时的祥瑞同样有黄龙;孙权称帝的时候也是在夏口和武昌出现黄龙和凤凰,所以小编以为这个时候的黄龙不宜单纯地代表土德。
综上所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短短八个字,背后包含的是一套从战国到两汉数代人勾践的“五德终始说”的系统。从历朝历代苦心积虑研究朝代德性,以及东汉末年的野心家以“五德终始说”作为维护政权合理性的现象,也可以看出五行之说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力。当然“五德终始说”属于封建迷信,而且统治者为了自身需求进行删改,也降低了它的权威,是一种人为操控的工具。所以我们对“五德终始说”了解就好,万不可以当真了。
当下把李彪、张善多发下州监。自己退堂进去,心中只是放这事不下。晚间朦胧睡去,只见一个秀才同着一个美貌妇人前来告状,口称被人杀死了。许公道:
“我正要问这事。”妇人口中说出四句道
无发青青,彼此来争,土上鹿走,只看夜明。
许公点头记着,正要问其详细,忽然不见。吃了一惊,飒然觉来,乃是一梦。那四句却记得清清的,仔细思之,不解其意,但忖道:“妇人口里说的,首句有无发二字,妇人无发,必是尼姑也。这秀才莫不被尼姑杀了且待明日细审,再看如何。这诗句必有应验处。”
次日升堂,就提张善一起再问。人犯到了案前,许公叫张善起来问道:“这秀才自到你店中,晚间只在店中歇宿的么”张善道:“自到店中,就只留得公差与家人在店歇宿,他自家不知那里去过夜的。直到这晚,因为两人多差往济宁,方才来店歇宿,就被杀了。”许公道:“他曾到本地甚么庵观去处么”张善想了一想,道:“这秀才初到店里,要在幽静处闲走散心,曾同了小人尼庵内走了一遭。”许公道:“庵内尼姑,年纪多少生得如何张善道:“一个少年尼僧,生得美貌。”许公暗喜道:“事有因了。”又问道:“尼僧叫得甚么名字”张善道:“叫得真静。”许公想着,拍案道:“是了!是了!梦中头两句‘无发青青,彼此来争’,无发二字,应了尼僧;下面青字配个争字,可不是‘静’字这人命只在真静身上。”就写个小票,挚了一根签,差个公人李信,速拿尼僧真静解院。
李信承了签票,竟到庵中来拿。真静慌了,问是何因。李信道:“察院老爷要问杀人公事,非同小可。”真静道:“爷爷呵!小庵有甚么杀人事体”李信道:“张善店内王秀才被人杀了,说是曾在你这里走动的,故来拿你去勘问。”真静惊得木呆,心下想到:“怪道王秀才这两晚不来,元来被人杀了。苦也!苦也!”求告李信道:“我是个女人,不出庵门,怎晓得他店里的事牌头怎生可怜见,替我回复一声,免我见官,自当重谢。”李信道:“察院要人,岂同儿戏!我怎生方便得”真静见李信不肯,娇啼宛转,做出许多媚态来,意思要李信动心,拚着身子陪他,就好讨个方便。李信虽知其意,惧怕衙门法度,不敢胡行。只好安慰他道:“既与你无干,见见官去,自有明白,也无妨碍的。”拉着就走。
真静只得跟了,解至察院里来。许公一见真静,拍手道:“是了,是了!此即梦中之人也!煞恁奇怪!”叫他起来,跪在案前,问道:“你怎生与王秀才通奸,后来他怎生杀了,你从实说来,我不打你。有一句含糊,就活敲死了!”满堂皂隶雷也似吆喝一声。真静年纪不上廿岁,自不曾见官的,胆子先吓坏了。不敢隐瞒,战抖抖的道:“这个秀才,那一日到庵内游玩,看见了小尼。到晚来,他自拿了白银一锭,就在庵中住宿。小尼不合留他,一连过了几日,彼此情浓,他口许小尼道,店中有几十两银子,两副首饰,多要拿来与小尼。这一日,说道有事干,晚间要在店里宿,不得来了。自此一去,竟无影响。小尼正还望他来,怎知他被人杀了”许公看见真静年幼,形容娇媚,说话老实,料道通奸是真,须不会杀的人,如何与梦中恰相符合及至说所许银两物件之类,又与失赃不差,踌躇了一会,问道:“秀才许你东西之时,有人听见么”真静道:“在枕边说的话,没人听见。”许公道:“你可曾对人说么”真静想了一想,通红了脸,低低道:“是了,是了。不该与这狠厮说!这秀才苦死是他杀了。”许公拍案道:“怎的说”真静道:“小尼该死!到此地位,瞒不得了。小尼平日有一个和尚私下往来,自有那秀才在庵中,不招接了他。这晚秀才去了,他却走来,问起与秀才交好之故。我说秀才情意好,他许下我若干银两东西,所以从他。和尚问秀才住处,我说他住在张善大店中。和尚就忙忙的起身去了,这几时也不见来。想必这和尚走去,就把那秀才来杀了。”许公道:“和尚叫甚名字”真静道“叫名无尘。许公听了和尚之名,跌足道:“是了,是了‘土上鹿走’,不是‘尘’字么!他住在那寺里”真静道:“住光善寺。”许公就差李信去光善寺里拿和尚无尘,吩咐道:“和尚干下那事,必然走了,就拿他徒弟来问去向。但和尚名多相类,不可错误生事!那尼僧晓得他徒弟名字么”真静道:“他徒弟名月朗,住在寺后。”许公报详道:“一发是了。梦中道‘只看夜明’,夜明不是月朗么一个个字多应了。但只拿了月朗便知端的。”
李信领了密旨,去到光善寺拿无尘。果然徒弟回道:“师父几日前不知那里去了。”李信问得这徒弟,就是月朗。一索套了,押到公庭。许公问无尘去向,月朗一口应承道:“他只在亲眷人家,不要惊张,致他走了。小的便与公差去挨出来。”许公就差李信,押了月朗出去访寻。月朗对李信道:“他结拜往来的亲眷甚多,知道在那一家若晓得是公差访他,他必然惊走。不若你扮做道人,随我沿门化饭。访得的当,就便动手。”李信道:“说得是。”当下扮做了道人,跟着月朗,走了几日,不见踪迹。来到一村中人家,李信与月朗进去化斋,正见一个和尚在里头吃酒。月朗轻轻对李信道:“这和尚正是师父无尘。”李信悄悄去叫了地方,把牌票与他看了,一同闻人去,李信一把拿住无尘道:“你杀人事发了,巡按老爷要你!”无尘说着心病,慌了手脚,看见李信是个道妆,叫道“斋公,我与你并无冤仇,何故首我”李信扑地一掌打过去道:“我把你这瞎眼的贼秃!我是斋公么”掀起衣服,把出腰牌来道:“你睁着驴眼认认看!”无尘晓得是公差,欲待要走,却有一伙地方在那里,料走不脱,软软地跟了出来。看见了月朗,骂道:“贼弟子,是你领到这里的”月朗道:“官府押我出来,我自身也难保。你做了事,须自家当去,我替了你不成”
李信一同地方押了无尘,伺候许公开堂,解进察院来。许公问他:“你为何杀了王秀才”无尘初时抵赖,只推不知。用起刑法来,又叫尼姑真静与他对质。真静心里也恨他,便道:“王秀才所许东西,止是对你说得,并不曾与别个讲。你那时狠狠出门,当夜就杀了,还推得那里”李信又禀他在路上与徒弟月朗互相埋怨的说话。许公叫起月朗来,也要夹他。月朗道:“爷爷,不要夹得。如今首饰银两,还藏在寺中箱里,只问师父便是。”无尘见满盘托出,晓得枉熬刑法,不济事了,遂把具情说出来道:“委实一来忌他占住尼姑,致得尼姑心变了,二来贪他这些财物,当夜到店里去杀了这秀才,取了银两首饰是实。”画了供状,押去,取了八十两原银,首饰二付,封在曹州库中,等待给主。无尘问成死罪。尼姑逐出庵舍,赎了罪,当官卖为民妇。张善、李彪与和尚月朗俱供明无罪,释放宁家。这件事方好明白。若非许公神明,岂不枉杀了人正是
两值命途乖,相遭各致猜。
岂知杀人者,原自色中来。
当下王惠禀领赃物,许公不肯,道:“你家两个主人死了,赃物岂是与你领的你快去原藉,叫了主人的儿子来,方谁领出。”王惠只得叩头而出。走到张善店里,大家叫一声:“侮气!亏青天大老爷追究得出来,不害了平人。”张善烧了平安纸,反请王惠、李彪吃得大醉。王惠次日与李彪说:“前有个兄弟到家接小主人,此时将到,我和你一同过西去迎他,就便访缉去。”李彪应允。王惠将主人棺盖钉好了,交与张善看守。自己收拾了包裹,同了李彪,望着家里进发。行至北直隶开州长垣县地方,下店吃饭。只见饭店里走出一个人来,却是前日家去的王恩。王惠叫了一声,两下相见。王恩道:“两个小主人多在里面。”王惠进去叩见一皋、一夔,哭说:“两位老家主多没有了。”备述了这许多事故,三个人抱头哭做一团。哭了多时,李彪上前来劝,二个人却认不得。王惠说:“这是李牌头,州里差他来访贼的。劳得久了,未得影踪。今幸得接着小主人做一路儿行事,也不枉了。目令两棺俱停在开河,小人原匡小主们将到,故与李牌头迎上来。曹州库中现有银八十两,首饰二副,要得主人们亲到,才肯给领。只这一项,盘缠两个棺木回去勾了。只这五百两一匣未有下落,还要劳着李牌头。”王恩道:“我去时,官人尚有偌多银子,怎只说得这些”王惠道:“银子多是大官人亲手着落,前日我见只有得这些发出来,也曾疑心,问着大官人。大官人回说:‘我自藏得妙,到家便有。’今大官人已故,却无问处了。”王恩似信不信,来对一皋、一夔说:“许多银两,岂无下落连王惠也有些信不得了。小主人记在心下,且看光景行去,道路之间,未可发露。”
有谁知道“曹安杀子 ”的故事吗
本文2023-11-23 09:38: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