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郗,请问一下我姓氏的由来,我的第一位祖先是在哪个朝代?是谁?
姓氏介绍
郗,源出于苏氏。周武王时,周朝的司寇名叫苏忿生,苏忿生的后代中有个支族封在郗(今河南沁阳县西南),其子孙称为郗氏。
姓氏源流
郗(Chī,X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沁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
迁徙分布
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济宁汶上县杨店乡的郗村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分支了,该村有1500余户,大都姓郗。另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王朱村约有几十户郗姓家庭,在当地比较集中。山东枣庄山亭区冯卯镇上朱园村有上百户,分布也比较集中。
历史名人
郗萌,籍贯、生卒年不详,汉人,活跃于公元1世纪前后。天文学家。占星学著作有《春秋灾异》15卷,《秦灾异》1卷,《霓虹通玄记》7卷。可谓最早的天文学家。
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郗鉴就把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孤老,有很多人因得到他这样的接济而活了过来。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初,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随后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咸和初,领徐州刺史,时逢祖约、苏峻反叛,一时威胁社稷存亡,郗鉴率军平定,遂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2007年8月汶上杨店的一支郗姓,寻便整个山东郗姓家族,招揽八方宾客,最终在杨店郗村为郗鉴立下一墓碑,供奉敬仰,并采纳多方的意见,把郗氏辈分重新排列,制定祖宗家谱,成为一方美谈,其他地方嘉祥县、微山县郗山、常州等地都有郗鉴墓。
郗 超:字景兴(336-377),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长子。自幼 “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则信佛。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拜任抚军掾。后被桓温召为“征西大将军掾”。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郗道茂:生卒年不详。王献之第一任妻子、表姐,郗鉴次子郗昙之女,王献之第一任妻子、同时也是他的表姐(王羲之的妻子是郗鉴的女儿,郗道茂的姑姑)。郗道茂与王献之青梅竹马,相识相知。两人相互扶持,共济患难,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献之虽然一生宦途顺利,但其人狂傲不羁,宦情淡泊,热衷于书画艺术,钟情碧水秀山之间,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妇随,两情洽洽。郗道茂与王献之生有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后无所出。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据《晋书》,王献之离婚后曾写信与郗道茂,有记载的内容如下:“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晋书》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备注:王献之字子敬)[1]
郗 虑:三国时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
郗士美: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人都赞为奇才。20岁任阳翟丞,累官工部、刑部尚书,后升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为官廉洁,尤重然诺。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郗永勤:福州大学知名教授,郗家军”司令“,主要研究循环经济和政府经济管理。
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车骑将军郗将军郗览、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 、郗夔等,都是当朝的郗名人。唐德宗时的郗纯以及工、邢二部尚书郗士美父子,高风亮节,为时人所称颂……等。
郗金甲,网名taller,微软全球最有价值专家(MVP),ExcelHome“程序开发版”版主,通信行业的资深专家。擅长以Excel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工作,开发过多个解决方案,畅销图书《Excel实战技巧精粹》、《Excel应用大全》和《ExcelVBA实战技巧精粹》的作者之一。
问题一:希耳朵旁什么字 希字加耳旁
这个字是 郗
读音:[xī]
部首:阝
五笔:QDMB
问题二:希加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郗
xī
◎ (古读chīㄔˉ)
◎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 姓。
问题三:希加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基本字义
● 郗
xī ㄒㄧˉ
1 (古读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 姓。
问题四:希字右边一个耳道旁读什么字 郗
拼 音
xī
部 首 阝
笔 画 9
五 行 水
五 笔 QDMB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古读chīㄔˉ)
2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姓。
相关组词
二郗 郗鉴爱 郗家奴 郗家庭树 更多
问题五:左边希右边耳朵旁念什么 回答即可得2分郗
[编辑本段]文字信息
拼音:xī
部首:阝(右软耳)
笔画:9画
笔顺:341325252
五笔编码:qdmb
释义:
1 春秋周邑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
2 姓。
[编辑本段]姓氏沿革
郗,源出于苏氏。周武王时,周朝的司寇名叫苏忿生,苏忿生的后代中有个支族封在郗(今河南沁阳县西南),其子孙称为郗氏。
一、姓氏源流
郗(Chī,X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沁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二、迁徙分布
(缺)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济宁汶上县杨店乡的郗村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分支了,该村有1500余户,大都姓郗。
三、历史名人
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郗鉴就把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孤老,有很多人因得到他这样的接济而活了过来。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初,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随后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咸和初,领徐州刺史,时逢祖约、苏峻反叛, 一时威胁社稷存亡,郗鉴率军平定,遂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2007年8月汶上杨店的一支郗姓,寻便整个山东郗姓家族,招揽八方宾客,最终在杨店郗村为郗鉴立下一墓碑,供奉敬仰,并采纳多方的意见,把郗氏辈分重新排列,制定祖宗家谱,成为一方美谈。
郗 超:字景兴(336-377),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郑郗超是郗值娜妨汲ぷ印W杂 “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中诺澜蹋而郗超则信佛。郗趾镁哿,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拜任抚军掾。后被桓温召为“征西大将军掾”。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郗 虑:三国时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
郗士美: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人都赞为奇才。20岁任阳翟丞,累官工部、刑部尚书,后升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为官廉洁,尤重然诺。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车骑将军郗将军郗览、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 、郗夔等,都是当朝的郗名人。唐德宗时的郗纯以及工、邢二部尚书郗士美父子,高风亮节,为时人所称颂……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
问题六:一个希望的希 加一个耳刀旁念什么啊 应该是“刈”。
刈
读音:yì
释义:
割(草或谷类):~除。
杀。
割草机:~草机。
示例:
是刈是C。―《诗・周南・葛覃》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鲍照《代东武呤》
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元史・陈v传》
而又刈亡之。―《国语・吴语》
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福大戴礼记》
问题七:希+右耳旁叫什么 郗xī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郗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五笔86:QDMB 五笔98:RDMB 仓颉:KBNL
笔顺编号:341325252 四角号码:47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D7
基本字义
1 胆古读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 姓。
详细字义
〈名〉
1 春秋周邑名 [Xi town]。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
郗, 己姓。《说文》云:“ 周邑。” 野王西北。―― 宋・ 罗泌《路史》
2 姓。晋有郗超
郡望 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高平郡:西晋时将汉代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郗」源出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姓(今河南沁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
堂号
"文成堂":晋时有郗鉴,博览经籍,耕田吟诗,不愿接受朝廷征召。后来封安西大将军,迁车骑将军。皇帝临死托他辅佐幼主,他为了保卫新立的少帝,平了约峻之难,晋升太尉,封南昌县公,卒后谥文成。
迁徙分布
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郗拼音:[chī] [xī]
释义: [chī]:姓。 [xī]:姓。春秋周邑名 。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
郗(Chī,Xī)姓源流单一,源出有一: 出自己姓,是黄帝孙颛顼后裔,以邑名为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帝喾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长子昆吾,己姓也。《世本》:苏国,古国,祝融之后,己姓,灭于夏。
《国语·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以妲己女焉。 盖有苏国亡于夏,又
复国。其后有苏忿生,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周之苏国为己姓,从现今出土之西周、春秋青铜器苏公敦、苏公鼎可证,铭文己或作己女 ,或作妃。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沁阳市贺村),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
按:《姓纂》既云郗,己姓。又言青阳氏之后。青阳氏为黄帝长子玄嚣之号,而郗氏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后。盖青阳氏为颛顼号高阳氏之误。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
高平郡:西晋时将汉代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堂号
文成堂:晋时有郗鉴,博览经籍,耕田吟诗,不愿接受朝廷征召。后来封安西大将军,迁车骑将军。皇帝临死托他辅佐幼主,他为了保卫新立的少帝,平了约峻之难,晋升太尉,封南昌县公,卒后谥文成。
家谱文献
天津宁河苗庄郗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河南山阳郗氏宗谱,(现代)郗继琦序,1983年手写稿,199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濮阳市谢店固堆。
山东新泰郗氏族谱,(现代)郗笃惠主编,2005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郗氏家族。
山西阳泉万子足郗氏族谱,著者不明,2012年印本,郗氏家族人手一册。
希耳朵旁什么字
希字加耳旁
这个字是 郗
读音:[xī]
部首:阝
五笔:QDMB
希加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郗
xī
◎ (古读chīㄔˉ)
◎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 姓。
希加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基本字义
● 郗
xī ㄒㄧˉ
1 (古读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 姓。
希字右边一个耳道旁读什么字
郗
拼 音
xī
部 首 阝
笔 画 9
五 行 水
五 笔 QDMB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古读chīㄔˉ)
2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姓。
相关组词
二郗 郗鉴爱 郗家奴 郗家庭树 更多
左边希右边耳朵旁念什么
回答即可得2分郗
[编辑本段]文字信息
拼音:xī
部首:阝(右软耳)
笔画:9画
笔顺:341325252
五笔编码:qdmb
释义:
1 春秋周邑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
2 姓。
[编辑本段]姓氏沿革
郗,源出于苏氏。周武王时,周朝的司寇名叫苏忿生,苏忿生的后代中有个支族封在郗(今河南沁阳县西南),其子孙称为郗氏。
一、姓氏源流
郗(Chī,X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沁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二、迁徙分布
(缺)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济宁汶上县杨店乡的郗村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分支了,该村有1500余户,大都姓郗。
三、历史名人
郗 鉴,字道徽,古山阳金乡人。晋书载: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孺雅著名,不应州命。时逢饥荒,州中之士因平日佩服他的人品德性,于是就给予资助。郗鉴就把这些朋友赠送的东西,分给乡亲孤老,有很多人因得到他这样的接济而活了过来。元帝初,诏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初,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合肥。随后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咸和初,领徐州刺史,时逢祖约、苏峻反叛, 一时威胁社稷存亡,郗鉴率军平定,遂官至太尉,封南昌县公。2007年8月汶上杨店的一支郗姓,寻便整个山东郗姓家族,招揽八方宾客,最终在杨店郗村为郗鉴立下一墓碑,供奉敬仰,并采纳多方的意见,把郗氏辈分重新排列,制定祖宗家谱,成为一方美谈。
郗 超:字景兴(336-377),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确良长子。自幼 “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则信佛。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早期在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拜任抚军掾。后被桓温召为“征西大将军掾”。公元371年,郗超帮助桓温策划,扶持司马昱即晋简文帝,升为中书侍郎,执掌朝廷机要。
郗 虑:三国时高平人,曾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因受学于郑玄,故学识过人。
郗士美:唐代节度使。性聪敏,12岁时,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等人都赞为奇才。20岁任阳翟丞,累官工部、刑部尚书,后升昭义,忠武等军节度使。为官廉洁,尤重然诺。
郗德育:艺名麻子红。近现代秦腔表演艺术家。
此外,郗姓名人还有:晋代车骑将军郗将军郗览、司空郗音、中书侍郎郗绍、郗 、郗夔等,都是当朝的郗名人。唐德宗时的郗纯以及工、邢二部尚书郗士美父子,高风亮节,为时人所称颂……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
一个希望的希 加一个耳刀旁念什么啊
应该是“刈”。
刈
读音:yì
释义:
割(草或谷类):~除。
杀。
割草机:~草机。
示例:
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鲍照《代东武呤》
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元史·陈祐传》
而又刈亡之。—《国语·吴语》
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福大戴礼记》
希+右耳旁叫什么
郗xī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郗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五笔86:QDMB 五笔98:RDMB 仓颉:KBNL
笔顺编号:341325252 四角号码:47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D7
基本字义
1 胆古读chīㄔˉ)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
3 姓。
详细字义
〈名〉
1 春秋周邑名 [Xi town]。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
郗, 己姓。《说文》云:“ 周邑。” 野王西北。—— 宋· 罗泌《路史》
2 姓。晋有郗超
魏晋南北朝有些名人名字中带有“之”字大都是信奉天师道的暗语。
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名人中带有“之”子,其实是宗教的一种暗号,隐晦的称呼,类似于佛教中“释永信”中的“释”字,法海中的“法”字、现代空昙法师中的“昙”字。
著名的人物有裴松之(《三国志》注释作者)、刘牢之(东晋名将)、寇谦之(北天师道首领)、王羲之(书圣)、王献之等。
其中晋琅琊王氏一族中很多人的姓名之中带有“之”字:王羲之平辈的人中有12人;王羲之子侄辈中有22人;孙子辈中有12个人;曾孙辈中有13人;玄孙辈中有9人;五世孙中有4人。一大群带有“之”字的王家人,五代人72人带有这个特殊的字。(北天师道首领寇谦之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为其修建新道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带有“之”字的人是不是辈分字?
在中国辈分字之中,有的辈分放在了最后一个字,按照这样的模式:姓+辈分+名,或者姓氏+名+辈分;第一种比较常见,第二种也有不少,相对于第一种则少很多。
道教和佛教之中是有辈分的,这是正规弟子的辈分字。而“之”、“道”是天师道的暗示,并不是辈分字。如少林寺弟子有70个辈分:
祖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宗祚,表正善喜祥,谨悫原齐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1782年乾隆皇帝的敕令。
自然天师道也有自己辈分字,天师道又称正一派,辈分如下: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三山滴血字派,源于天师道(正一派)给弟子取名的依据: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合,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裕兴振,福海启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这是正规的天师道弟子取名辈分依据。显然一些魏晋时期名人名字中的“之”字不是辈分字(琅琊王氏五代人姓名中带有“之”字),也不是道家弟子的辈分字。这是那些信奉天师道的人,又不是弟子,则就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名字之中带有“之”、“道”等字,以和正规弟子区分,也表明信仰的程度足够深。(张道陵像,创立天师道,第一任天师)
从民间到帝王——天师道崛起之路。
西汉张良的第八世孙张道陵在东汉时期来到巴蜀之地,开始创立了“天师道”,又称正一派、正一盟威道、五斗米教。五斗米教的来源主要是要进入天师道成为弟子,必须缴纳五斗米,因此得名“五斗米教”。
张道陵在四川传播道教思想,将原来四川各地巫教扫荡一空,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
东汉时期天师道的三代祖师分别是张道陵、张衡、张鲁,历史上赫赫有名,张鲁是天师道第三任天师,依靠众多的天师道弟子拥护割据一方,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的小霸主。
曹操打败张鲁天师道(五斗米教)的割据政权之后,他将张鲁及其主要的教众迁徙到洛阳、长安、邺城这三个地方,都是曹魏政权的重要城市。
天师道也因此得以从巴蜀之地开始向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传播。第三代天师张鲁的儿子第四代天师张盛到江西鹰潭龙虎山弘扬道教,这是天师道开辟江南传教的圣地。张盛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天师,在魏国初年就跑到吴地龙虎山传教,可以说预知魏、西晋的短暂昌盛,少数民族侵袭,北方大乱等历史混乱局面。
天师道由于曹操的迁徙行动,使得天师道在民间广泛传播,到东晋时期已经传播到司马皇室,很多世家大族一族都信奉天师道,著名的家族有:
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
这些家族绝大多数人信奉天师道,名字之中带有“之”字司空见惯,因此上文中所说琅琊王氏众多带“之”的名字并非王氏一家,其他上述东晋世家大族中的很多男性名字中也带有“之”字。
门阀士族的大家族这么多人信奉天师道,说明天师道在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后,第四、第五、第六代天师时期,已经传播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上层建筑之中了。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天师道推崇有加,他对建立北天师道的寇谦之十分信任,亲自为寇谦之创立天师道道场。第六代天师张椒则和王献之等名人是好友。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王朝几乎通吃,都对它非常推崇。(天师道第六代天师张椒像,和王献之等名人是好友)
因此,一些世家大族都信奉天师道,名字中带有“之”子自然见怪不怪了。
为何“之”字在名字之中不避讳?
西晋、东晋时期对名字避讳非常看重,皇帝的名字中的字,所有臣民都需要避讳;长辈之中有的名字的字,子孙辈也要避讳。
不过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它也享有特权,其中“之”、“道”等字是不用避讳的,是信奉天师道暗示,所有人皆可用,不用避讳。
我姓郗,请问一下我姓氏的由来,我的第一位祖先是在哪个朝代?是谁?
本文2023-11-23 08:22: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