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有人买,为什么家谱没人买,要是有人买这个的话,老张的家谱卖给老李家,老李的家谱卖给老刘家?
你好!
家谱(也称族谱、宗谱)是本族人的史料记载,里面除了过世族人的信息,还有在世族人的重要信息。比如:居住在哪里,甚至详细到门牌号都有。所以从安全考虑方面来说,族人不会随意将家谱拿出来卖,而且家谱一般只有族长、族头、祠堂才有,数量是有限的,从资料珍贵的角度考虑也不会拿去卖;另外家谱也是“传家之宝”,是代代相传下来,故而也不会拿去卖,这也是对先辈的大不敬。
如果想要看家谱,可以借阅,可以找族长、族头,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人),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什么样类型的老书现在值钱?
这个答案没有唯一性,老书的价格除了老书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上人们心理限定的最高价而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左右,比如说一本很值钱的老书,卖家是否遇上了识货和出得起钱的买家;卖家是否识货把老书卖够价;卖家是否急需用钱而低价出售等等。
从年代以及稀有量来看,宋版和元版的古书最值钱,品相好而且完整的拍卖会上经常刷新古籍拍卖纪录,名副其实的一页千金。不过目前来讲这类的宋、元版本的书籍在一般的古玩市场上难觅其芳踪,在大型拍卖会上偶有遇见,但价格高得惊人,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从书籍的版本种类上来说,主要分为:诗、经、史、哲、礼、传记、小说、医书、农业书、家谱、县志、工具书(字典、药典等)种类繁多。面对这些复杂的分类,每种都有它的最值钱的代表性版本。如果要收藏这类的书籍,最好走专精路线,搞好其中一种门类的书籍收藏已经就大有成就了;切忌贪多求全,这样会分散精力和资源,实为收藏中的大忌。
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老书,如果没有名人的签章,那根本就没有收藏的价值,因为它们的印刷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在古玩市场上,大多旧书商对待这一时期的书形同废纸一样堆在那里,而且就是以废纸的价格论斤称来的。这些旧书的市场价格可想而知了,自然也就没有收藏价值。
我们家的族谱可能是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很多家族都保留有族谱,最出名的应当是孔府的,孟府的,就是孔子孟子他们的家谱,都传到了多少多少代了。我们这个家族也有族谱,我的辈数是第91代,如果20年算一代的话,算起来应当有快2000年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当然也有的家族没有族谱,但是有族谱的不少。
早前的这次续谱是2017年,他们打电话要我捐了2000块。后来,我的一个老同学开玩笑说你应当捐一万,我说他们只叫我捐两千,我不好意思多捐。为此,在族谱的前部,还加上了捐款人的简介和捐款的数目。
我是早前才拿到这个族谱的,我只要了和我密切相关的那两本。
族谱里以记男方为主线,娶进来的女方配记她的子女情况;如果是本家族出生的女性,只记出生年月和嫁往哪个地方。族谱中,记了每个人和配偶的生卒年月日和安葬地点。只对极少数人加了极简单的颂扬之词。
我对我曾祖父有一个记忆,就是他抱着我弯着腰到柴灶里去点火。
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是我多大岁数的记忆。这次,在族谱上一查,他是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证明这个记忆应当是在两岁半之前,这就证明两岁半之前人的记忆也可以是长久的。
我粗略的查了一下,前几十年,人们活的岁数都比较短,多数都不超过60,有的甚至30、40。可能跟前几十、上百年,中国战乱不断,还经过了困难时期有关系。早前二三十年,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因为生活状况大大的改善了。
族谱用的是宣纸,用的是小直排,这可能是以前留下来的传统,要改,工程量很大,不容易改。但查找起来很麻烦。据说,能做这种排版的已经很少很少,当然,很贵!
罗姓,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家谱和古书当然有收藏价值啊,通过家谱族谱让子孙后代能觅得先祖踪迹,找到家族归属感,也能够从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发有为,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家族的骄傲。喜欢电子家谱的可以看下百姓 通谱 网的呢。
什么都有人买,为什么家谱没人买,要是有人买这个的话,老张的家谱卖给老李家,老李的家谱卖给老刘家?
本文2023-11-23 08:21: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