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何的《由唐代名将东何说到练姓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练何的《由唐代名将东何说到练姓由来》,第1张

  ▉文 / 焦作市 作者 李庆保文化遗产   贞观十九年(645年)夏历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唐太宗李世民在临渝关内的汉武台举行刻石记功的庆典活动,庆祝征伐高句丽胜利归来。这次战役功劳最大的,除了李世民赐姓、封公的三军统帅李勣外,还有被赐姓、封侯的总管府录事参军东何。  东何,字子俊,世居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他才思敏捷,智勇超常。因精练兵戎有素,被李勣举荐,并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为唐朝训练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为征藩平乱中出奇制胜。

  唐太宗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等仍是臣服于唐王朝的藩属之邦。它们占据着辽东和朝鲜半岛,间有宿仇。唐因派使臣进行调解,调解不遂而介入他们的矛盾之中。加之,玄菟、盖牟、辽东本为中央王朝的失地,唐也早有收复之意。

  这次征讨开始,前方的士兵向李世民禀报:“李勣将军已把南苏罗城包围得水泄不通,由于城墙坚固、高大,仍无法攻下。”李世民马上令东何带领“铁骑”随驾临阵,以助李勣。

  东何临阵观察:五月的天,本来又闷又热,但此时阵阵的西南大风吹来,令人神爽。他即向李世民献计:“陛下,臣认为,欲破此城,宜借此时的西南风用火攻城。我带领骑兵,备足火种、火药,到西南角把引火之物射入城内,火借风威,风随火势,胜似十万雄兵。然后由李勣元帅派兵登城,何愁此城不破!”

  李世民赞同,即派东何带领敏捷士兵登上冲杆的顶端,点燃西南城楼。倾刻间,熊熊烈火,犹如周瑜火烧赤壁日,孔明火困司马时。谈笑间,火势蔓延,很快烧到城中,整个南苏罗城一片火海。高句丽抵抗不住,守城的官兵许多被烧死,不死的投降。南苏罗城被攻破。唐军杀敌一万多人,俘虏一万人,获百姓男女四万口,缴获战胜品无数,唐朝将士伤亡极少。此役也是李世民领兵亲征最满意的一次。东征首次大捷,又时值月中的夜晚,满月当空。李世民登临城头,看城内城外灯火万盏、营帐林立,诗兴大发,咏成《辽城望月》。

  论功行赏时,东何因“精练军戎”有素、献火攻策有功,被李世民赐姓为“练”,封岐山侯。李勣元帅赞曰:“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赐姓启宇……”后来练何把李勣元帅的赞词作为子孙名字的排行字辈。《练氏家谱》记载:何公生舜,舜生友,友生贤,贤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  故东何为练氏得姓始祖。其孙练友明从河南第一次入闽建州(今浦城县仙阳镇练村),又传16代练干誉迁建宁府(今建瓯市小桥镇),传至22代练诒嘉迁新淦县三洲镇(今峡江县水边镇),传至28代练渊文迁居福建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传至32代练元龙明初迁至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后迁梅州兴宁市甘专村,嗣裔分布广东40多个市区县。清乾隆年间,46代练庆廷迁居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子孙繁衍已十余代,遍及台、闽、粤、港、美洲及澳洲等地。练氏得姓至今已有1369年历史,现已出现练何后裔57代。练氏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近千个聚居地,人口约29万,在中华姓氏人口排名251位。近年来海内外中华练氏联谊会人士曾远赴沁阳市神农山寻根谒祖。 《老人春秋》2014年第七期上半月61页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呵呵,我都是姓张的。同姓三分亲啊!大家都是黄帝的后裔。

张姓大致有四个来源 一、黄帝赐姓。张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由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五千多年以前的黄帝直接赐姓。东汉《风俗通》记载:“张、王、李、赵,黄帝赐姓”。张姓的由来,《广韵》上说:“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元和姓纂》上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可见,张姓的得姓始祖是张挥。但张挥与黄帝的血缘关系有两种说法:一说张挥是黄帝的儿子,另一说则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第五个儿子,即为黄帝的孙子。 令张姓人倍感自豪的是他们不仅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而且始祖张挥是弓箭和网罗的发明者。对于靠手持木棒、石块去猎取飞禽走兽的远古先民来说,弓箭和网罗的发明确实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张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发明家。张姓人在介绍自己姓氏时常说:“我姓张,弓长张。”一句话就将张姓的特点概括得简洁、明了。 二、出自姬姓。另一支张姓是由姬姓而来亦以黄帝为始祖。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人名解张,字张侯,世代为晋国卿士,其后裔以字为氏即为张氏。三家分晋以后,其族人仕韩国为公族大夫,渐成望族。 三、改姓。历史上其他姓氏的人因种种原因改姓张,后裔繁衍成为张姓的一部分。如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如三国时诸葛亮赐南方人酋长龙那为张氏。 四、与道教有关。汉代以后,张姓发展很快,这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传有关。道教自称源于黄帝,又盛行“黄帝赐姓张氏”之说,因此,道教领袖常用张姓。如张角、张鲁等。

练氏族谱记载

练何,第八世孙,练侯籍 ,字在书,号芸香,唐朝,公年十五考郡案邑庠生。妣龚孺人,合葬於绿浦岭。生二子:练第高、练第享。生女名:练玉姑,又名练,人称练氏夫人,适浦城章太傅仔钧之妻,生而肉发,深沈端毅,不苟言笑,不贪一己之生,能救建州满城之命,郡人德之,列县志名载史记。奉旨建祠立碑,春秋二祀。(练氏族谱)

练玉姑世系

练氏始祖练何,字子俊,本姓东,乃伏羲后裔。粤稽洪荒甫辟,生民浑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兴帝,号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风氏。民之有姓,实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尧时,命掌东方,青阳之令,易风姓为东方氏,取义青阳,曾称济阳为郡。东方氏三传有东不訾者,盖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为东友,即更其覆,而仍相传为东,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为太原。东不訾九十六代嗣裔东何,乃汉仕郎中泾州东富公二十七代元孙,本贯怀州河内县(今沁阳市),以河内为郡。公智勇超常,於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农历11月30日),从李薹ジ呔淅觯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农历5月17日),献火攻策辽东城,(史书又称辽州),有功回朝,於贞观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农历10月23日),在临渝关的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唐太宗以“精练军戎”,赐姓练,封岐山侯,封三世恩荣世袭骑尉将军。钦差大臣兵御尚书大总管李拊拊话萏猓“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 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妣赵氏,封一品夫人,与夫合葬於河内县紫金坛(今沁阳市神农坛)。生二子:练舜麒、练舜麟。上述内容在《中国人名大辞典》1525页、《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卷一百二、《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资治通鉴》唐纪、《尚友录》卷十八、《旧唐书》太宗下卷三、《新唐书》太宗本纪卷二、《列卿录》等书均有记载。

练玉姑世系是:练何——练舜麒——练友明——练贤佐——练裔庆——练岐安——练山毓——练侯籍,——练玉姑。练侯籍即是练氏夫人的父亲。练氏夫人是练何的第九世孙。

芝城之母

练,唐咸通十二年生于建州浦城练村。练氏之族,累世富厚,好尚儒雅。为练家幺女,才识贤德誉满乡里,深得邑人喜爱。有乡人章氏之裔,以儒业武功荣显于世。章家子仔钧,崇文尚武,孝友忠公,以才德闻于闾里。练家知仔钧之贤,愿以女妻之。章练由是并蒂良缘,夫妇此后琴瑟和同,携手如宾。

是时,恰逢唐末黄巢之乱,藩镇恃强赎武,急才士以充。亦有闻章仔钧名者,遣使往召之。仔钧虽无官然恬淡晦迹乡里,耻与恶藩为伍,故均以婉言推却之。练氏尊从夫意,一心相夫教子,无悔无怨。五代开平年间,后梁朝廷命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仔钧久慕王氏风范,悉心撰写“攻、战、守”治国三策,献给闽王。王阅后欣然纳之,并表奏于朝,授章仔钧高州刺史、检校太傅,充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使。章氏乃以浦城西岩山为驻军行营,此后屯兵仙霞岭下,致力保境安民。

一日,南唐将军卢尝借道浦城,兵过西岩山而突袭闽军。章太傅领兵据险坚守,并遣校官边镐、王建封求援于建安,以七日为至期。边、王二校因暴雨延时,援兵迟一日至,按律当斩。练急请于夫,曰:“二校本公之心腹,今雨潦之误,实难罪之以死,不如使遂其志,以有功德于民,不亦善乎!”夫曰:“诚如是言,夫人为我舍之。”乃令诸子慰二校,宜急逃去,并赠首臂之O,以资其行。二校拜于门下,泣而誓曰:“此恩不报,天地神灵无容我二人寸进。”遂奔南唐李氏而去。

时逢五代乱世,五朝更迭,十国纷争,可谓成王败寇,亦在朝夕之间。昔闽王审知薨后,其子侄之辈鲜有先人贤德,兄弟阋墙,父子相攻。先是王延钧夺兄权于福州c号称帝,再是其子王继鹏弑父夺位,未几王延羲杀侄取而代之,而后王延政亦以富沙王称帝于建州,国号“殷”,都建安。

后晋天福九年末,闽帝延羲遭部将谋杀,闽国大乱,殷主延政发兵讨逆。时南唐李氏雄起于江南,觊觎闽地久矣,遂趁闽殷之隙,遣江西安抚使查文徽领兵进攻殷国。边镐、王建封以“行军招讨使”及“先锋桥道使”之职从于查帅,进军建州。明年二月,南唐兵临建安城下,恶战旋即展开。不久,南唐以诱降据福州,建安由是南北受敌,已为孤城。而前时,练以夫章太傅卒后,其子有事从镇安军节度使幕府故,随子徙居建安城中,时城已遭围,乃滞留焉。八月,南唐破城。以是时禁律,凡抵抗之城者,破之即屠。

边、王二将奉命屠城,然二人不忘恩渝誓,心系夫人。建封使镐走告于诸将,曰:“诸将少缓屠城!”后急遣军吏遍访章太傅夫人于城中。俄而知夫人居坊,建封喜动颜色,乃具金帛,举白旗,更衣执笏,敛军容,拱立于夫人门外。请曰:“愿拜夫人于庭下。”辞曰:“将军行兵讨伐建安,老幼引颈待戮,妾亦万死之际,命在顷刻,不期将军旌节俯临,又焉敢当拜礼。”建封泣曰:“吾辈曾蒙夫人恩活,岂敢忘报。夫人请植此旗于门,可保无虞,惟夫人内外亲戚不限人数,乞录示姓名,当保全之,其余皆在屠戮。”返旗不受曰:“今日之恩,诚待老身厚矣。然妾不死,则大歉于义,妾愿先众人而死。”建封惊愕曰:“夫人何出此言?”哀诉曰:“妾耳闻目见,始谋附乱者,止三十六人。今城中居民不下六七万口,未必皆有罪。汝能全之,乃为报吾恩,不然,勿以妾身一家为念,吾当不能独生也。”建封感其言,号泣再拜,并禀报是非于查帅。于是谨从夫人劝,止屠附乱者,余皆全活。

令下,全城尽欢,皆曰:“死而再生矣!”

后周广顺二年,练辞世,全城举哀。州府以活人功破城内不墓之例,葬于州署后芝山,立碑“全城众母”。厥后,之恩德,竞相传述,朝中闾里,均以为美谈。宋庆历五年,仁宗帝准宰相章得象奏请,追封练为越国夫人。明正德十五年,建宁府立“章太傅练氏夫人祠”于城西敬客坊,供春秋祭拜。公元一九九零年,建瓯县人民 塑铜像于原墓前,以昭其德。昔明成祖朱棣及寇准、朱熹、文天祥等贵显均留有颂诗,盛赞其贤。今有“芝城之母”、“练氏夫人”之敬称;海内外章氏,更以为始祖,顶礼膜拜。

而观子十五人孙六十八人,皆显至二十余世。其孙冠盖相望,前后不绝,及第者有状元,入仕者可拜相,高贵贤达,萃于一门。

呜呼!昔止建城之屠者,岂独练氏一人耶?宋李纲止之于韩世忠,元何文辉邹伯阳之劝于胡美,亦使建宁免遭屠戮,其施以建人之恩德,实与练夫人无异矣。然之昭于后人,恐后者不及也,何也?

女者柔也,柔而无畏,必能克刚。练氏舍身以大爱止于戮,恰至柔至至刚也,其情其景,最是动人。妇者母也,母有贤德,必可育良。夫人仁爱而有德义,修身以德可以齐家也,母贤子贵,固如是乎。

夫人盛誉如此,非偶然也!仁义有爱,贤良有德,盖其因矣!建瓯累世沐其爱雨,实为社会和谐之造化,百姓敦睦之本源。为永彰练之绩,故撰备忘,以为世人劝。

练氏夫人

唐天v年间(904~907),章仔钧撰“时论三策”献给闽王王审知,得到王的赏识,任为西北行营招讨使,配给步兵5000名,屯守浦城西岩山。有一次,唐将卢某托言借路经过山下,到时却忽然擂鼓攻打营垒,包围营盘。章派边镐、王建封两名校兵往建州求援,两校兵因雨延误时间,按军法应当处斩。练夫人出面劝阻说:“形势危急,正是用人之时,怎好杀壮士?”于是,仔钧释放了两名校兵。后来,边镐和王建封投靠南唐。

后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次年到福州为闽王,改大殷为闽国,国都仍设在建州。南唐乘王延政初定福州,派查文徽率兵攻打建州,用王建封为先锋,边镐接应,破城,王延政投降。当时章仔钧已死,边镐和王建封查知练氏夫人移居建州,为报恩具备金银布匹赠送夫人,同时还交给一把白旗,说:“唐兵就要屠城,请夫人将这旗子插在门前,以免兵士误犯。”夫人慨然退还所有金银布匹,连白旗也交还给他们,并郑重地说:“你们如果顾念旧时恩情,我希望保护全城。如果一定要屠城,我全家愿意与城同存亡,唯独留住我一家也没有什么意义”。边、王二人受感动,因此保住了全城百姓。

夫人死后,建州百姓感激她保全城池的恩德,打破城关不得建墓的惯例,将练氏夫人墓建在州署后堂,立碑称“全城众母”。明正德十五年(1505),建宁府同知湛龙撤销城西敬客坊天后宫*祠,改为章太傅练氏夫人祠。清乾隆十年(1745),立墓碑称“宋追封太傅琅e王唐金紫大夫武宁伯章公讳仔钧元配越国夫人练太夫人。”光绪三年(1877),浙江金华章倬标撰《修祠记》题为“敕封保唐灵佑渤海郡君练夫人。”后来城西夫人祠移在郡城桐树坡(即现在企业局宿舍)。1990年,建瓯县人民 在夫人墓前立练氏夫人铜像,并刻练氏夫人传略,以示纪念。

练何的《由唐代名将东何说到练姓由来》

  ▉文 / 焦作市 作者 李庆保文化遗产   贞观十九年(645年)夏历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唐太宗李世民在临渝关内的汉武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