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马氏家谱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1收藏

有谁知道马氏家谱的?,第1张

关于马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台湾的马姓,以嘉义、台南和新竹为最多,名列第七十二位。台湾马姓的开基始祖,来自广东,与广东马姓关系十分密切。早在两千年以前,是由马援将马氏带到南方的。这些人虽然很可能不姓马,但在寿冷县定居以后,却统统改姓为马了。并成为马氏在南方的开基始祖。台湾的马姓,跟广东的马氏关系十分密切。他们的开基始祖大多来自广东。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马姓堂号还有"扶风"。

家乘谱牒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不分卷、东安马氏家谱稿不分卷、马谱一幅、马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京江马氏宗谱二卷图一卷、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锡山马氏宗谱不分卷、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利城马氏宗谱六卷

浙江:光溪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会稽马氏宗谱五卷、山阴朱咸马氏宗谱四卷、吴宁安恬马氏宗谱二十三卷

马氏家乘不分卷、马氏族谱不分卷、马氏宗祠族谱不分卷、马氏宗谱不分卷、三官马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远阳马氏家谱不分卷

郡望

扶风郡 :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四言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

——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

——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任画院待诏,其画风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自成一格。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五言通用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

——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他曾助刘秀攻灭隗器,击破先零羌,为东汉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

——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六言通用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七言通用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

——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有《新人口论》等。 七言以上通用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马氏宗祠楹联参考资料)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部分字辈排行来源于 ) 清流马氏宗祠清流县南山马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宗祠,总面积910平方米,由山门、围墙、大坪、正堂、配厝等部分组成,整体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主体结构所用木料据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外,宗祠正堂设神龛,龛内供奉马氏昭穆宗亲神位。正堂两侧的灰壁上,张贴着历代科举考试的捷报,显示着南山马氏敬儒重文的家风。2011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

肥东石塘马氏享堂坐落在肥东县石塘镇马集村的马氏享堂,外观仍十分精美。青砖碧瓦,房顶四角上翘,屋脊上绘有奇珍异兽坐镇。享堂内供奉着马氏始祖马士龙的画像。据马氏后裔马先胜老人介绍,其先祖马士龙曾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后受封为将军。后世子孙香火传递,至清朝乾隆年间,先人怕辈分排序错落,开始建祠堂、续家谱,至今已有24代。安阳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永德保玉……”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金宏宗式扶风肇迁自晋东”。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山东聊城马氏一支字辈:“桂焕增金汝林”。

山东聊城马氏一支字辈:“家法传百世贤明永庆昌希如培玉厚苛少见荣光”。

山东滕州马氏字辈:“宗延昭世运鸿锡灿恒贞”。

山东青岛马氏字辈:“素永忠洪锡广阔”。

山东邹平马氏字辈:“方立之基用以衍庆鸿铭豫臻祚贵荣贤慎达宪宝乃昭序联”。

人口分布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近1250万,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来计算,人口增长了13倍。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马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苏(88%)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68%)、安徽(59%)、辽宁(58%)、陕西(57%)、黑龙江(48%)、山东(48%),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

寻山东马氏600年前宗谱(我有一部马氏家谱)2006-12-25 23:02各位马姓同宗你们好: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齐河县,马氏在当地生活繁衍了600多年,近期,喜获祖传家谱一套,得知我祖讳德公于明永乐年间自山东诸城迁居齐河距今已600多年,因年代久远,家谱记载不详,1403年往前的马氏祖先不得而知,愿与有志于马氏宗谱研究的马氏后人,共同探讨我扶风马氏的历史:

马氏续修族谱序:

马氏邑之右族也,明永乐间<1403年>自诸城迁居齐河。余族亦于永乐二年<1404年>自枣强迁齐河。马氏自始祖讳德公以下四世均失讳,余族自始祖讳仲良公以上四老祖妣皆失姓。余与马氏为老姻矣,而何云相同若是云多耶。佩之先生余表妹行也,将续修家乘而问序于余余。维马氏五百年来,子姓繁衍代有闻人簪<zan>绂<fu>云兴珥,貂相望负燕南之重誉为齐右之世。家邑乘载之备矣,固会待余之赞述,且家乘之续修,亦非正一次前人序之详矣,尤会待余之费词,而此次之独异者,以石印代枣梨之刊一也;誉首附绘宗图令阅者一目了然二也;科第荟萃一幅易于观览三也;支分派别详注居处四也。苏明允曰:读吾谱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夫苏氏之谱详云所自出尊云,所自出而犹嫌云邻于私也。然则观马氏之谱者不尤足动,木本水源之思耶。本年春,余以事族里,余兄品三拓,余曰:吾族生齿日繁,谱之续修不可缓矣,顾将有补旧谱之未备者,则凡吾族之有德闻者,有文誉者,纪一小传附之谱中,使后之子孙知祖功宗德之所在夷,然动其为善之心,否则先人之典型,今日津津于父老之口者,恐他日并片口说而轶之也。其余如石印、绘宗图、科第荟萃、分支别派,一如佩之先生之旨,而马氏旧谱则固有家传之附刊也,呜乎吾两姓来齐占籍之年代,同始祖以上之失讳、失姓,同至于重修谱之规模,竟亦若片云不谋而合耶,顾余兄族之维扬马氏之谱,已乐观厥成矣,余族之谱今始业凡而未遑〈huang〉执简片,所以序马氏之谱而枨cheng触余怀不能自己也。 邑人郝凤章敬撰

民国九年岁次庚申暑月〈1920年〉

命名排行字:

孝 友 传 家 远 诗 书 衍 世 长,

又续添十字:

慎 勤 身 乃 正 俊 杰 国 之 光,,

你可以看看这个

回族中姓马的比较多,是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译音,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名字的译音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  

马姓是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于他)的名字早期译音为马哈茂德,所以回族人取第一个字为姓。马 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

马姓主要来自祖名(经名)首音。如“我教之马,则多为阿拉伯人名之译音。首音,均可以马字译也。”(《滇南丛话》)“‘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这也就是“以名为姓”的演化过程。

扩展资料:

回族马姓的其他来源:

1、改姓

回族马姓源远流长,颇有深意,所以改姓者多选之。改姓之因有诸种。〃有因世变逃避蛮夷间者……改姓马〃(云南昭通《保氏谱系》)。也有因定居的,云南寻甸《马氏族谱》记:〃始祖姓纳,至二世……寻甸而十居焉,改姓马〃。

据《一个特殊回族群体的人类学调查——以卡力岗两个回族村为个案》一文(载《回族研究》2004.4)说,卡力岗人是学者们对卡力岗人中’回族’的专称。

卡力岗包括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3乡回族16565人(回族占了三乡总人口的73.8%)。按《化隆县志》记,这3个乡的回族人许多姓马。

卡力岗的德恒隆乡一村村民自称祖上原为汉族,迁徙至此皈依伊斯兰后,成为回族,后来全部改姓马。一位村民说自己原来姓韩,入教后改姓马。该文注释⑥还说,这位村民叫马克功(他说这个村有汉族、藏族,全部改姓马。

2、赐姓

由于在伊斯兰教中,马姓人多,故而皇帝以马姓赐之。《宋元以来中国穆斯林天文学家》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鲁密国(今伊斯坦布尔)人马路德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国,授回回司天监监正,两个儿,赐马姓为马沙亦黑和马哈木。

《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中,先后记有〃定亦德回国,太祖(1368-1398)赐姓马,名信和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回回赤刺思之子,赐姓马中,名政,以及英刺回回皮儿马里麻,上赐马尧顺。

由于皇帝的赐姓,大大激发了回族人改姓的积极性,使回族马姓大增,故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十马九回。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回族860万人,马姓占66.92%。又据全国九个回族区(宁夏)州、(新疆昌吉、甘肃临夏)、县(河北大厂、孟村;青海化隆和门原;甘肃张家川;新疆焉耆)回族姓氏统计,马姓占71.8%。

据前文介绍,德恒隆乡有两个纯回族村(该文注:纯回族村全村皆为回族或99%以上为回族):加纳村和德一村。加纳村现有60户人家,以马〃姓为首,且人数占绝大多数;德一村全村239户,1235人,全部姓马。

笔者家乡回族也有800多人,马姓占74.9%。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虽有点夸张,但马姓列为回族姓氏之首,的确是事实。然而回族中却〃十个马姓不同源,八个马姓不同宗〃也是事实。这〃一姓多源〃之因构成了〃十个回回九个马〃这一特殊姓氏群体现象。

--回族十三姓

有谁知道马氏家谱的?

关于马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
点击下载
上一篇:朱氏家谱字辈?下一篇:陈姓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