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的演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胡琴的演奏,第1张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弯曲处按弦,右手用五指握弓或拇指、食指、中指握弓、在两弦间拉奏。胡琴一般采用五度音程关系定弦,常定弦为A、e或c、g,音域A—a1或c—c2,有两个八度。发音柔和、优美,音色明亮、动听,接近汉族的中音板胡。左手按弦为满手握弦,俗称勾弦或抓弦,少换把位,有颤音、打音、滑音等演奏技巧。民间乐手演奏时,习惯不用千斤,用勾、抓弦转调。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朝鲜族民族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擅长演奏曲调悠缓的古典乐曲或旋律欢快的民间乐曲。较著名的独奏曲有:《纺织谣》、《胡琴·散曲》、《渔夫曲》和《农夫乐》等。

改革胡琴·四弦胡琴:朝鲜族弓拉弦鸣乐器。20世纪60年代,朝鲜族胡琴演奏家李一男等制作成功改革胡琴和四弦胡琴,四弦胡琴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已用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专业音乐艺术团体中,是朝鲜族民族乐队的主要拉弦乐器。

改革胡琴:全长65厘米。琴筒竹制,筒长13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面板,面径95厘米。琴杆用乌木、紫檀或红木制作,为圆形柱状体、琴头呈弯月形朝前弯曲,杆的上部横置两个硬木制弦轴,轴顶呈葫芦形或圆锥形,轴长11厘米,轴头装有金属螺旋(又称直行铜轴)可微调音高。弦轴下方设有腰马支弦,琴筒下方增置木制底托,使演奏中琴身平稳。张两条钢丝弦。琴弓用直杆细竹系以马尾而成,弓长80厘。这种改革胡琴,发音明亮、圆润,音色悠扬、悦耳,音量也较传统胡琴增大,音域增至三个八度。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尤以独奏效果最佳。

四弦胡琴:是胡琴的系列乐器新品种,它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胡琴三种。琴筒、琴杆均用色木制作,增设了乌木指板。高音四弦胡琴按五度关系定弦为:g、d1、a1、e2, 音域g—c4;中音四弦胡琴的定弦比高音胡琴低五度,定弦为:c、g、d1、a1,音域c—a3;低音四弦胡琴的定弦比中音胡琴低八度,定弦为:C、G、d、a,音域C—c2。这套 四弦胡琴的总音域C—c4,达五个八度。最适于合奏或伴奏使用,已用于朝鲜族民族乐队中。

奚胡除在朝鲜族民间流传外,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辽宁、黑龙江等省的蒙古族民间也有流传。其结构和奏法均与朝鲜族胡琴近似,但形制较小。琴杆用色木或硬杂木制成,长50厘米。琴筒用木或金属制成,筒长10厘米,前口蒙以桐木薄板为面,面径7厘米。弦轴木制,圆锥形。张两条丝弦或肠衣弦。琴弓用竹片弯成弧形,两端系以马尾,弓长40厘米。五度定弦为g、d1,音域g—g1,只有一个八度。发音柔弱,音色浑厚。但流传不够广泛,现仅个别民间老艺人还有使用。[2]

大家都知道,戏曲当中有很多的乐曲,各有各的作用,其中传统的板胡调音方法,有五度和四度,调音的高度不一样,取决于伴奏的歌剧或歌手的声音。那么,板胡是怎么定音的呢?

在民族乐队中,板胡通常是按照五度关系来设置的,内弦是d2,外弦是a2,比二胡高一个八度,范围是d2到g4,有两个半八度。在梅湖等戏曲中,配以四度调音,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戏曲的独特风格。新乡豫剧板胡生产厂家讲到,有两种三弦盘瓠,都是五度盘瓠。高音部分是gd1a1。女低音是dae1。

三弦板胡在保持原有板胡音色的基础上,拓宽了五度音程的音域,发展了新的演奏技巧,增强了表现力。可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弓的技巧分为:劈弓、平弓、摇弓(摇弓)、断弓、弓。在弓法上,一般采用一词一弓、二词一弓交替使用,很少演奏三、四词一弓。轻跳时折断弓,短音时拍打弓,长强音时抖动弓。

简而言之,在河南戏曲的伴奏弓技能不会有很多困难,只要弓的发展开始,弓,强势地位推弓,另外三种调整弓法,你可以说弓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板胡厂指出,但是指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伴奏者都不能忽视。

业余演奏者在按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关节按弦或按弦太靠近关节。不可否认这种也有其优点,就是按弦扎实,压揉容易发力,所以很多民间老艺人也运用这种方式按弦。但这种按弦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手指不够灵活,音准不好掌握,滑弦迟钝等。所以,当下的秦腔板胡演奏者都在向二胡或歌剧板胡学习,就是用指尖稍靠里一点点的地方按弦,也就是用指肚肌肉最丰满处按弦,这也是广大秦腔板胡演奏者公认的科学的按弦方法。相对于关节按弦,这种按弦的优点更加明显:手指更加灵活,揉弦更加方便,泛音更好掌握,滑弦更加自如,搂弦更有力度,打弦弹弦更加敏捷,发音更加厚实。

2.指关节塌陷。一方面,指关节塌陷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给演奏快速旋律带来影响,容易出现发音不干净、不饱满的情况。特别是对快弓的学习掌握带来更大的难度,快弓演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指关节塌陷也会使手指重心不稳,导致指关节在按弦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手指各部分受力不均衡,手指对力量的承受、自身发力的能力都会下降,对臂、腕部力量的传递效果减弱,导致手指的力量负担大幅度增加。长期如此,必将对手指造成伤害,出现酸痛、无力的情况,进而影响演奏的音色、音准甚至艺术寿命。

一、大概调:

板胡调音可以借助标准发音器(音哨、音叉、定音器),当外弦音高为标准音小字一组的a音(440HZ)时,在板胡D调中为5(so)音。用相同的方法调内弦,内弦要调节到D音,即板胡D调的1(do)音。

二、精细调:

将电子校音器的模式选择为“板胡校音模式”,放在板胡琴筒附近,然后用比较均匀的力度拉外弦的慢长弓。指针根据音的细微变化,会在仪表上左右摆动。指针指在0至-50之间,红灯亮,表示此音偏低;反之红灯亮,表示音偏高;当指针指在中间0的位置,绿灯亮时,音准了。

扩展资料:

“平腿式”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处)这种姿势优点在于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负担较小,演奏时活动范围大。

“架腿式”,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于两腿与小腹交叉之间,这种演奏姿势是先辈秦腔板胡演奏琴师所推崇的,它的演奏效果也是有其长处的。

重心稳定集中,和平腿式比较各有特色。当然,好书家是不择笔的。秦腔板胡演奏姿势的选择同样也是由演奏者自己决定。但不管采用任何姿势演奏,提醒注意下列几点是合乎逻辑的。

(1)演奏时做到表情仪态自然大方,不必要紧张和做作。

(2)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于右肩。这是我们演奏者不太经意的,但确实应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3)演奏时摇头晃脑,咬牙切齿,或各种与演奏无益的动作和行为是大忌。

拉弦乐器中的第一把位是最基本的技巧。内弦和外弦当然是每个拉弦乐手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了。不懂怎么拉内外弦,那你就不要学习板、二胡了。其实,提问者可能问的是怎么拉内、外空弦。空弦虽然不用左手,但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要求呼吸均匀,力度适中,严格按照曲调的要求去拉奏。在放开点说,初学者要努力练好第一把位。拉好第一把位是拉好第二、第三把位的基础。从技巧来说,第一把位最容易掌握,而从音色上来说,第二把位的音色最优美,所以一般的曲谱创作都将主要乐段或者说精彩部分用第二把位来表现。如果一个初学者首先能拉好空弦,掌握好手法力度,又能准确地把握第一把位的音准,而且能熟练运用第二把位,那么他的拉奏技术严格说就相当不错了。本人自从2008年起学习拉板胡,已能比较完整地拉完两首独奏曲,体会不深,供参考。一位退休老人。

秦腔板胡拉发:“平腿式”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处)这种姿势优点在于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负担较小,演奏时活动范围大。

演奏时做到表情仪态自然大方,不必要紧张和做作。

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于右肩。这是我们演奏者不太经意的,但确实应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演奏时摇头晃脑,咬牙切齿,或各种与演奏无益的动作和行为是大忌。

一般讲拉弓开始,推弓结束。曲中强拍或强位置的音都须使用推弓演奏,弱拍或弱位置的音一般都须拉弓演奏。当然若曲中需要特别强调的重音强音,一定使用拉弓或抖弓。

扩展资料: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是梆子腔、乱弹腔各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曲艺伴奏,如兰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因琴筒胶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历史。

关于板胡的保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乐器使用后,要用软布将琴身、琴弦、琴弓上的蛰香粉尘擦干净,然后放入琴盒或琴套内,切勿挂在潮湿的墙壁上。

板胡琴杆多用乌木制成,为了防止干裂,每年春季可用食油或者核桃油馀一、二次,待油渗入木中后再用布。

参考资料:

:板胡

  20世纪中国器乐演奏艺术是沿着两条轨道向前发展的。一条是传统民族乐器在新的时代

条件下,为适应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获得

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条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和西方音

乐的传入,各类西方乐器及其演奏以及与之相关的诸种新的音乐表演形式相继传入中国,并

且逐渐发展和兴盛起来。这两条轨道是并行不悖地同步向前发展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相互

影响和借鉴,有所交融,不断产生出一些新的器乐表演种类和形式。

  (一)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与演奏艺术的新发展

  现代中国民族乐器表演的新发展,首先表现在对一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所进行的一系列改

革,这些改革扩大了乐器的音域和音量,增加了新的演奏手法,加强了乐器的表现性能。同

时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又不断地为这些改革后的民族乐器创作一些新的作品,从而大大改变

了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面貌。

  二胡是现代中国民族乐器获得新生与巨大发展的典型。胡琴(其中包括二胡)本来是民

间乐器,种类繁多,主要用于各种戏曲与说唱的伴奏。20世纪对胡琴的改革与发展起到推动

作用的是两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阿炳与刘天华(1985—1932)。中国建立以来,产生了许

多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二胡作品,它们的表现题材丰富,体裁与形式多样,演奏技巧也得到

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例如:《江河水》(黄海怀移植)、《秦腔主题变奏曲》(鲁日融编

曲)、《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三门峡畅想曲》(

刘文金曲)、《赛马》(黄海怀曲、沈和群改编)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一批大型

的二胡协奏曲作品,如《长城随想》(刘文金曲)等。20世纪中国现代二胡演奏家,继阿炳

、刘天华之后,老一辈主要有蒋风之、陆修棠、张锐等人。现今活跃于舞台的著名二胡演奏

家有王国潼、闵惠芬,青年演奏家有姜建华、姜古美、宋飞、于红梅、严洁敏、王莉莉等。

此外,胡琴类的还有高胡演奏家刘天一、余其伟等,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张长城等。

  琵琶是弹拨乐器中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一种。近代琵琶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有以曹安

和(1905—)为代表的江苏无锡派与崇明派,以林石城(1922—)为代表的上海浦东派,以

程午嘉(1902—)、杨大钧(1913—1987)为代表的浙江平湖派,以李廷松(1906—1976)

、孙裕德(1904—1981)、卫仲乐(1908—)为代表的上海汪昱庭派等,对继承和宏扬传统

琵琶表演艺术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琵琶艺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琵琶的形制上

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例如:增加了琵琶的品位,由过去的四项十品发展为六项二十五品,

大大扩展了琵琶的音域,并且根据十二平均律的要求安排半音品位,更便于演奏调性变化丰

富的现代作品;用钢丝弦和钢绳尼龙弦代替过去的丝弦,使得琵琶的音色更加明亮和坚实;

用人工指甲(假指甲)代替拨子和真指甲进行弹奏,使得琵琶的演奏更加方便灵活等。与此

同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改编和创作琵琶曲。改编乐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践耳曲,吴

俊生改编)、《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时乐蒙曲、刘德海改编),创作乐曲有《彝族舞曲

》(王惠然曲)、《狼牙山五壮士》(吕绍恩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妹》(吴祖

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等。与此同时,琵琶作为音乐院校表演教学的重要专业,它的教学

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琵琶表演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佼佼者首推刘德海

(1937—)。此外,还有著名琵琶演奏家王范地、夏仁根、汤良兴、李光祖以及优秀的青年

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杨静、刘桂莲、张强等。

  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近代筝主要用于说唱

伴奏与民间器乐合奏,它的发展流派纷呈,有代表性的筝曲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江浙、

闽南、广东梅县和潮汕等地。山东筝曲主要由山东琴曲和山东琴书唱腔曲牌以及民间小调组

成,又分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种。主要代表人物有赵玉斋等人。河南筝曲基本是在河南豫剧与

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分为小曲和板头曲两部分。主要代表人物有

遂平的曹正,南阳的曹东扶,许昌的任志清等。武林(杭州古称)筝曲流行于江浙地区,主

要以丝竹曲、板头曲、弦索套曲以及民间乐曲、民歌小调为其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是王

巽之。客家筝曲是广东客家语系地区流传的民间器乐曲,又名汉乐筝曲,有大调、串调、小

调三大类,是从客家音乐发展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九香等人。潮州筝曲是广东潮州语

系地区流传的民间器乐曲,主要流传于潮州、汕头地区。潮汕地区的筝曲是潮州弦诗乐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手法自成一格,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郭鹰等人

。新中国建立后,筝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原有丝弦改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由十三

弦、十五弦十六弦发展为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与二十六弦。改革后的筝,音域扩大

,音量增强,便于转调,丰富了筝的艺术表现力,不仅用于重奏、伴奏、合奏,而且还经常

用于独奏。在筝曲的创作与改编方面,继三十年代娄树华编创的《渔舟唱晚》和四十年代曹

东扶编创的《闹元宵》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又有许多优秀作品出现。如:《庆丰收》(赵

玉斋曲)、《战台风》(王昌元曲)、《幸福渠》(任志清曲)、《东海渔歌》(张燕曲)

等。活跃于音乐舞台的著名筝演奏家有曹东扶、曹正、赵玉斋以及中、青年演奏家范上娥、

项斯华、王昌元、张燕、李萌、焦金海、袁莎等。

  扬琴,属击弦乐器,在现代得到较大发展。

  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因历史悠久,唐宋以来逐渐被称为古琴。新中国建立以来,古

琴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遗产得到保护和抢救,散落于民间的各种传谱得到搜集、整理和出版

。老一代琴家管平湖、吴景略、查阜西、张子谦、夏一峰、姚丙炎等打谱、演奏了一批优秀

的传统琴曲,如《流水》、《广陵散》、《幽兰》、《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为继

承和发扬古琴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培养的优秀古琴演奏家有李祥庭、龚一、吴文光等

,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在演奏曲目和技法上又有所创新,为古琴在新的时代条件

下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

  除去上述,其它民族弦乐器在表演艺术上有重大突破的还有:王惠然的柳琴演奏艺术,

其代表曲目为《春到沂河》;冯少先的月琴演奏艺术,其代表曲目为《松花江渔歌》;王乙

的三弦演奏艺术,其代表曲目为《大浪淘沙》等。

  民族管乐器在现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笛、唢呐是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两种。

此外,笙、管等也有较大发展。

  现代中国民族器乐的成就还突出地表现在各种形式的重奏与合奏的发展和创造方面。中

国传统的器乐合奏形式多种多样,极为丰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家

、指挥家和作曲家们,在传统的民族器乐合奏的基础上,同时又广泛学习和借鉴西方的重奏

与管弦乐合奏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民族乐器的重奏与合奏乐队的组合。以彭修文为

指挥与艺术指导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中国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团建设的代表。它一方面

广泛吸收和容纳各类民族乐器,另一方面则参考西洋管弦乐队的编成,并根据建设现代民族

管弦乐团的要求,对许多乐器进行了改革与重新组合,增加了低音乐器,使民族管弦乐队的

声部得到平衡,表现力得到提高。著名的民族管弦乐队还有:秦鹏章、阎惠昌指挥的中央民

族乐团管弦乐队,张式业、王惠然指挥的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管弦乐队,瞿春泉、马圣龙指

挥的上海民族乐团管弦乐队等。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民族重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如中国

音乐学院与中央民族乐团的女子弹拨乐组,中央音乐学院的卿梅静月女子室内乐重奏组,上

海音乐学院的丝弦乐五重奏组,上海乐团的江南丝竹乐队,广州乐团的广东音乐乐队等。

  (二)西洋乐器独奏、重奏与合奏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西洋乐器开始传入中国,从时间上可以上溯至17世纪初的明末清初时期①,但是西洋乐

器真正应用于中国普通的音乐教育,并在民众中发生影响,还是从20世纪初叶才开始的。最

早是随着学堂乐歌的传入,在一些中小学里开始出现风琴和少量的钢琴,以及军乐队和鼓乐

队。稍后还有小提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的传入。至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师范音乐教育

,特别是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聘请了一些来华的外国音乐家担任教授,还有少量中

国音乐留学生归国,于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以及小号、长笛等西洋乐器的专业开始建立

,培养出我国最早的一批西洋乐器演奏家。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种西洋乐器的专业教育体制

逐渐完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在西洋乐器的各个领域里都涌现

出一些演奏家和教育家。

  钢琴,被称作西洋乐器之王。经过几百年的乐器的重奏与合奏乐队的组合。以彭修文为

指挥与艺术指导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中国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团建设的代表。它一方面

的努力,培养出大批专业钢琴专业人才,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钢琴的普及方面也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有数十万的琴童在学习钢琴。我国老一辈钢琴家,如李翠贞(1910—

1966)、易开基(1912—)、范继森(1917—1967)、吴乐懿(1919—)、李嘉禄(1919—

1982)、朱工一(1922—1986)、周广仁(1928—)等,在发展中国的专业钢琴教育,培养

年轻的钢琴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通过选派留学生和提高国内专业音乐教学

水平两条途径,我国钢琴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钢琴家在国际高水平的钢琴比赛中接连

获奖。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钢琴家可以举出:李民强(1936—)、顾圣婴(1937—

1967)、刘诗昆(1939—)、殷承宗(1941—)、石叔诚(1946—)等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我国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钢琴演奏家,他

们不仅为国内广大音乐听众所喜爱,而且蜚声国际乐坛。他们中的佼佼者有:孔祥东、许忠

、李坚、朗朗、李云迪、陈萨等。与此同时,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自20世纪30年代的《牧童短笛》(贺绿汀作曲)开始,陆续有《快乐的节日》(丁善德作

曲)、《北京万华集》(江文也作曲)、《花鼓》(瞿维作曲)、《庙会》(蒋祖馨作曲)

、《陕北民歌四首》(王建中作曲)、《火把节之夜》(廖胜京作曲)、《夕阳箫鼓》(黎

英海改编)、《前奏曲四首》(储望华作曲)等优秀作品问世。钢琴协奏曲则有:《山林》

(刘敦南作曲)、《黄河》(殷承宗编曲)等。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表现力极强,运用极广的乐器,也是很早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广大

听众喜爱的乐器。我国老一代小提琴家中,声名最著的有马思聪以及陈又新等人。新中国建

立后,我国小提琴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有一些人出国深造,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

青年小提琴家。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盛中国、胡坤、吕思清、薛伟等。在小提琴教学方面取

得突出成就的则有林耀基等人。与此同时,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著

名作品可以举出:《绥远组曲》、《西藏音诗》(马思聪作曲)、《新疆之春》(马耀中、

李中汉作曲)、《新春乐》(茅沅作曲)、《苗岭的早晨》(陈钢编曲)、《阳光照耀着塔

什库尔干》(陈钢作曲)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作曲)是小

提琴创作民族化的经典之作,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受到中国广大音乐听众的热烈欢迎

,久演不衰,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在其它西洋管弦乐器的演奏和教学方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

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西洋管弦乐队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20世纪上

半叶,我国只有在1936年建立的上海管弦乐团算得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弦乐团,然而其成

员绝大多数为外籍音乐家。自50年代开始,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中央乐团以及广播交响乐团

、**乐团等管弦乐团相继成立,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沈阳、天津等地也成立起交响乐团,

我国交响乐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演奏曲目不断扩大,特别在演奏西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和

民族乐派的交响乐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国作曲家在交响乐创作方面也取得重大成就。其

中影响较大的有马思聪的《森林之歌》、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

》、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等。

  指挥是中国现代音乐表演艺术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领域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初叶由萧友

梅担任指挥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乐队建立以来,随着我国管弦乐与合唱音乐的发展,指挥

艺术的重要作用逐渐为国人所认识。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指挥艺术得到很大发展,

涌现了一大批专业的指挥人才,管弦乐、合唱和歌剧等领域的指挥艺术取得显著的成就。老

一辈的指挥家为开创我国的指挥艺术,培养年轻的指挥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中有

:杨嘉仁(1912—1966)、黎国荃(1914—1966)、马革顺(1914—)、黄贻钧(1915—)

、李德伦(1917—2001)、黄飞立(1917—)、严良堃(1924—)、郑小瑛(1929—)、杨

鸿年(1934—)、陈燮阳(1939—)等。更为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近些年

来我国一些青年指挥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中的佼佼

者有:汤沐海、陈佐煌、胡咏言等。

胡琴的演奏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弯曲处按弦,右手用五指握弓或拇指、食指、中指握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