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字辈顺序24个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苏字辈顺序24个字,第1张

苏氏字辈顺序是:顺,安,善,道,德,绍,文,其,世,光,诒,谋,开,令,绪,亦,业,永,传,芳。

苏姓,中国姓氏。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起源于周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属以地为氏,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为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苏国的后裔就以国名苏为姓,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历史名人:

1、苏秦(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

2、苏代:战国时纵横家。

3、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苏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5、苏章:东汉冀州刺史。

6、苏峻:东晋将领。

7、苏绰: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具体的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38019html

苏姓的起源:

1、源流一

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2、源流二

来自外族的改姓。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得姓始祖:

苏忿生。商末苏国被侵并后,一支苏人迁居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省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后裔子孙尊称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

1、苏秦(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

2、苏代:战国时纵横家

3、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苏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5、苏章:东汉冀州刺史

6、苏峻:东晋将领

7、苏绰: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8、苏威:隋朝大将

9、苏良嗣:官至唐朝宰相 陕西雍州武功人(今属西安市),苏世长之长子。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

10、苏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尚书右丞。二年(706)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刚正不阿。

11、苏颋(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

12、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官至唐朝宰相。

13、苏定方:唐朝大将

14、苏源明:诗人

15、苏惠:十六国前秦诗人

16、苏过:文学家

17、苏舜钦:诗人

18、苏颂(1020年-1101年):天文学家兼药学家。厦门同安人,父苏绅进士。

19、苏汉臣:南宋画家

20、苏天爵:元朝名臣

21、苏宣:明朝篆刻家

22、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姓

苏氏始祖是昆吾之子,昆吾名樊,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四世孙。昆吾之子在夏代末年被封在苏地(今河南温县),是苏国的始封君。昆吾之子是苏氏族谱公认的得姓始祖,但他究竟叫什么名字,至今还是一个谜。

苏忿生是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之一,被分封在当时最富饶的河内地区,建立苏国。苏忿生的地位不但在西周第一功臣姜子牙之上,而且与周公、召公齐名,被人们尊称为“苏公”。他职掌全国的司法刑狱,位列六卿之一,很受周天子的器重,苏国也与周王室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东周初年,诸侯争霸,群雄四起,周王室的实力逐渐衰微,为了讨好实力最强的郑国,怯懦的周天子将本属于苏国的部分土地无偿送给了郑国,由此,苏国与周王室的密切关系宣告结束。之后,苏国与周王室不但没有重修旧好,反而卷进了周王宗室的纷争中,矛盾进一步加深,以至于周王室最终坐视苏国被狄人所灭。建国长达400年的苏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在这400年间整合了苏氏族人,使族人记住了一个共同的符号,那就是“苏”。从此,族人们开始以国为姓,开始了苏姓新的征程。

战国,东周洛阳出现了苏代、苏厉、苏辟、苏鹄、苏秦五兄弟,尤以苏秦显赫一时。苏秦虽然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他提出合纵之说,说服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联合抗秦,形成了与秦国对抗的巨大力量,使秦国在十五年内不敢窥伺六国。不仅苏秦六国封相,他的后代也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担任赵国上卿、燕国国师、齐国客卿、齐大夫的人物。苏秦一门可谓显贵一时,声名赫赫,是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

汉武帝时,苏建跟随大将军卫青讨伐匈奴立下战功,被封为平陵候,他去世后被葬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成为苏氏武功派的始祖。苏建之子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而受爵关内侯,他的画像被高悬于麒麟阁,受百官参拜,这是汉王朝的最高荣誉。苏氏家族的第二次兴盛也便因此而形成。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对峙,到处充满了战事、饥荒、民族间的斗争,苏姓族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斐然。出自“秦雍之世门”的苏霸,他是南凉守城,面对强敌攻城,立下了“吾宁为凉鬼,何降之有”的誓言。昌松城被敌人攻陷,苏霸壮烈殉职。苏绰在宇文氏掌权的西魏、北周政权中官拜大行台度支尚书,并兼任司农卿,他提出的《六条诏书》是一个纲领性的治国施政方略,为北方实力增强,以及国家统一、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出生在今陕西武功县苏坊村的苏惠,她因怀念丈夫而用五色丝线织出的《璇玑图》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

隋唐时期,苏氏家族更是繁衍显盛,不但形成了重要的蜀派、眉派、闽派,而且涌现出了众多治世之才,成为社稷的栋梁。苏世长是太宗李世民智囊团的“十八学士”之一,苏味道则是少年即有文名,与李峤并称“苏李”;苏瓌、苏頲父子,在武则天时期同朝为官,名重一时。隋唐时期,苏氏家族先后出了六位宰相,可谓是苏氏家族从政的顶峰,形成了苏氏家族历史上的第三次兴盛。

进入宋代,苏氏家族的子孙人才济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蜀派的苏易简,少中状元,未满三十岁便由知制诰升迁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政绩赫赫。苏舜钦则是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成就赫然。闽派中以苏绅、苏缄、苏颂最为有名。苏颂不仅官至宰相,而且还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比西方的同类仪器早了400年,为中国和世界科技史做出了巨大贡献。眉山派出现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父子三人都是出笔不凡的大文豪,占据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并且在当时形成了“苏文擅天下”的局面,苏轼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是苏氏家族史上的黄金时代。元代的苏天爵断案审慎,有“包公”的美誉。他在中央主政时,知无不言、言无顾忌,日夜为国家深虑,以至须发全白,累疾而终。进入明清,苏璟注重以农为本,兴教育、办学校;苏朝宗作为监察御史,对两淮盐政加强管理,进行改革;苏廷魁、苏廷玉勇敢抗击外来入侵,事迹可歌可颂。在三国时期,宝岛台湾便已经出现了苏姓族人的身影;明朝末年,葡萄牙殖民者为加大对台湾的开发与掠夺力度,鼓励东南沿海的大陆民众到台湾移民,苏鸣岗便是第一个“与荷兰人有交易而在海上具有势力的商人”。清政府恢复对台湾的管辖后,大力向台湾移民,很多苏姓族人便在此时移居台湾,并在台湾落地生根。至今,台湾还留有很多以“苏”命名的地名。除了渡海入居台湾,苏氏族人还在新加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开支散叶。他们虽然身居异地他乡,却始终情系故土,在当地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苏氏宗亲会。1994年3月,在众多苏氏宗亲会的共同努力下,“世界苏姓宗亲总会”在菲律宾正式成立,它在致力于寻根问祖、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还在中国一些地区捐资助学,为地方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苏氏一门自强不息,涌现出了众多的治国吏臣、忠勇将帅、文化精英,与其他的姓氏相比,苏姓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均衡发展。从三千年的历史走势可以看出,苏氏家族顶峰期在唐宋,然而,在每个朝代,它都有一批名人,并基本上都有一个代表人物。这种一般性发展和高峰期的结合,不仅适用于政治人物,也适用于文化人物。

苏姓发源于夏阳,成长于西北,壮大于华南,是中国目前排名第22位的大姓。人口已达到一千万以上,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4%。广东为当代中国苏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苏姓聚集区。此外,港台地区也是苏姓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苏字辈顺序24个字

苏氏字辈顺序是:顺,安,善,道,德,绍,文,其,世,光,诒,谋,开,令,绪,亦,业,永,传,芳。苏姓,中国姓氏。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