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
新桂系军阀主要由李宗仁、白崇禧两个人主持,两人交往深刻,李宗仁不来是因为到台湾会受到蒋介石的控制。
1、李宗仁
因与山西王阎锡山的晋系、西北王冯玉祥的西北军一起发动反蒋战役的桂系军阀李宗仁是桂系双雄中的第一位,他是国民党的一位一级上将,著名爱国将领。
其于1930年与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发动反蒋战役——中原大战。1936年又与广东军阀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1940年指挥国民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中胜利的转折点——台儿庄战役。
1947年任国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蒋介石逃到到台湾时,李宗仁就立即来到美国,直到1965年,回到中国大陆。1969年不幸病死在首都北京,享年78岁。
2、白崇禧
因与李宗仁是同学而和李宗仁结下深厚友谊的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是一位绰号小诸葛的新桂系二把手,其又与李宗仁和称李白,在新桂系时代担任新桂系的国防部部长。
解放之后与李宗仁一起赴美国。李宗仁于1965年来到中国大陆,而白崇禧则来到台湾。白崇禧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于1966年抑郁而死(另说是被蒋介石所杀),享年73岁。
扩展资料:
当然没有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便没有李宗仁的政治地位,两人领导的桂系雄踞八桂,军而不阀,将广西一省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民国时期有名的模范省。
军而不阀这4个字正是体现了字宗仁的能力,在那个乱世,只靠军事是没用的。再者他们是老乡,不是一般的老乡。
李是两江的,白是会仙的,属于桂林临桂县下面两个乡镇,靠得很近,都是讲土话的,不是桂柳话是当地特有土话,这种出身的一致性决定了他们的同盟关系非常牢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浙江省政府主席
张静江(1927年7月27日推举为省主席)
何应钦(1927年10月5日任命,1928年11月7日免除),1928年5月14日后省主席之职由蒋伯成代理。
张静江(1928年11月7日任命,1930年12月4日免除),二度就任。
张难先(1930年12月4日任命,1931年12月15日免除)
鲁涤平(1931年12月15日任命,1934年12月12日免除)
黄绍竑(1934年12月12日任命,1936年7月25日免除)
白崇禧(1936年7月25日任命,1936年9月6日免除),实际为其本人拒绝,由徐青甫代白崇禧省主席职。
黄绍竑(1936年9月6日任命,1936年12月2日免除),二度就任。
朱家骅(1936年12月2日任命,1937年11月26日免除)
黄绍竑(1937年11月26日任命,1946年3月26日免除),三度就任。
沈鸿烈(1946年3月26日任命,1948年6月22日免除)
陈仪 (1948年6月22日任命,1949年2月21日免除)
周岩 (1949年2月21日任命,1949年12月6日免除)
石觉 (1949年12月7日任命,1950年5月13日辞职)
胡宗南(1952年10月19日任命,1953年7月23日撤往台湾)
民国历史上,滇军和桂军都以战斗力强劲著称,但是在发生在1925年的第一次滇桂战争中,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三巨头,率领新桂系,却以少胜多,击败了唐继尧的6万大军。此战之后,李宗仁也奠定了自己新桂系的***和对广西的统治地位。
徐悲鸿所绘的桂系三巨头
为什么在滇桂战争中,同样以以战斗力著称的滇军会败给人数更少的桂军呢?第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桂系三巨头率领的定桂讨贼军正处于上升时期,不但***团结一致,麾下的部队士气也十分旺盛,因此此时的定桂讨贼军,战斗力十分强劲。任何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定桂讨贼军当然也不例外。
李宗仁
在滇桂战争之前,在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率领下,只有2万余人的定桂讨贼军已先后击败和消灭了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林俊廷等势力,已有统一广西之势。可以说,数战皆捷,连战连胜的桂讨贼军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强军的骄傲和气质。
桂军
第二,定桂讨贼军是主场作战,目的是保卫桑梓,战斗意志极为强劲,对战不熟悉当地环境的滇军,可以说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自然气势如虹。相反,此时的滇军师出无名,士气本来就并不高。再加上唐继尧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反对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不得民心。士气低落、劳师远征的滇军,自然不是桂军的对手。
桂军
第三,李宗仁等人有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早在1923年时,黄绍竑就曾前往广州,向孙中山表达了加入革命行列的意愿,得到了孙中山的赞扬和大力支持。
唐继尧发动的第一次滇桂战争后,李宗仁在退出南宁、待机反攻之时,也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而广州国民政府则派出了驻粤滇军范石生部2万余人援助广西。因此,虽然李宗仁部只有2万余人,但是,加上范石生的2万余人,一共4万余人的兵力,面对6万多人的滇军进攻,实力相差并不悬殊。
范石生
第四,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次滇桂战争爆发时,李宗仁34岁,黄绍竑30岁,白崇禧32岁,三人正值巅峰之时,不但精力充沛,之前数年的战争也使三个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面对唐继尧滇军的进攻,三个人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李宗仁、白崇禧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先率部击败龙云部,迫使另一路成为孤军的滇军,退回云南。
唐继尧
第五,唐继尧的滇军内部不稳。虽然唐继尧野心勃勃的四处出兵,意图成为真正的西南王,但是,由于连年征战,云南及滇军内部对唐继尧的不满由来已久,再加上内部实力派如龙云等人的虎视眈眈,唐继尧的滇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大。而在第一次滇桂战争之中,各路滇军心怀鬼胎,保存实力,也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桂系三巨头
1922年7月出任广西自治军第2路(司令李宗仁)第3支队(司令黄绍竑)工兵队上尉队长。8月所部改称广西陆军第5独立旅(旅长李宗仁)第3支队(司令黄绍竑)工兵队,仍任上尉队长。
1923年2月所部扩编为第8独立旅(旅长黄绍竑)工兵营,升任少校营长。7月所部改称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黄绍竑)工兵营,仍任少校营长。
1924年4月升任警卫团中校团长。9月升任第5纵队上校司令兼警卫团团长。11月所部改称广西陆军第2军(兼军长黄绍竑)第5纵队,仍任上校司令兼警卫团团长。
1926年3月所部编入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升任第9旅(辖两团)少将旅长兼广西全边对汛督办。
1927年7月升任第7军第4师(师长伍廷飏)少将副师长。9月所部改称第15军(军长黄绍竑)第1师(师长伍廷飏),仍任少将副师长。12月15日调升第39师(辖三团)中将师长。
1928年4月13日第39师改称第52师(辖四团),仍任中将师长。
1929年5月随桂系反蒋。6月20日所部改称广西警备军第1师(辖四团),任警备军中将副司令、代理司令兼第1师师长。9月3日接受国民政府改编,所部缩编为新编第16师(辖三旅)第3旅(辖两团),改任中将师长。
1929年10月随俞作柏、李明瑞反蒋时,被蒋介石收买,倒戈拥蒋,10月5日升任第8路军(总指挥陈济棠)上将副总指挥兼新编第16师师长、广西省政府主席。11月11日兼任建设厅厅长。同月22日率部反蒋,所部改编为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总司令李宗仁)第1纵队(辖三师),改任上将指挥官。同年12月去职。
1930年1月5日再次受命于国民政府。3月因所部被击溃避居广州。6月15日在广东广州新亚酒楼被暗杀。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各指挥的各个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枪支五千余支,子弹百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是日晚,黄绍竑部攻占潮安。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这是一次长途行军,从南昌出发,经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长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占领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脚,而先头部队则已进入海陆丰地区。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次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警卫队的战士们虽然万分疲劳,但精神兴奋,始终保持着高涨情绪,保卫起义军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的安全。当时我在警卫队当班长。占领潮州后,我们这个排奉命留在那里,担负后勤部门和物资仓库的警卫任务。撤出潮州后,我们东渡韩江,向饶平方向前进。到饶平时,朱德同志已率领二十五师和九军教导团从三河坝撤到那里,我们同这支队伍会合一起了。接着就在朱德、陈毅同志领导下,开始向闽赣方向作战略转移。这又是一次长途行军,经饶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到达南康、大庾地区。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战士和干部,对革命产生动摇,陆续离开了部队,到南康时还剩下一千多人,到达大庾时只剩七、八百人,因为部队成分不纯,加之基层党员太少,沿途军纪不好,乃将部队整编为一个团,朱德同志任团长,陈毅同志任团指导员。他们亲自整顿部队纪律,加强政治工作,坏分子被淘汰,留下来的同志更坚定了。形势变化得极快,将过旧历年的时候,我们进湖南到宜章,消灭了该县反动武装以后,即公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正式打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期(1912年8月秋入学、1914年11月毕业、1114名)
唐生智、董宋珩、蒋光鼐、李世荣、晏勋甫、傅汝钧、魏益三、龚浩、曹士杰、曹浩森(肄业)、夏首勋、晏道刚、周址、周玳、周祖晃、荣鸿胪、荣臻、张定璠、张樾亭、张笃伦、张钺;
吴尚、杨爱源、杨澄源、苏炳文、刘文岛、刘玉珂、门炳岳、门致中、刘凤池、王镇淮、王天培、左世允、冯轶裴、向传义(肄业)、李必番、李品仙、孙楚、孙震、李树春、李兴中;
甄纪印、季芳(肄业)、郑大章、陈铭枢(肄业)、邓演存、傅汝钧、万耀煌、张维藩、李宗黄、荣鸿胪、王天培、田颂尧、邓锡侯(肄业)、谢珂。
2、2期(1914年初入学、1916年5-6月毕业、956名)
陈骥、陈国栋、陈树藩、陈继承、陈鼎勋、李云杰、杜春沂、刘兴、刘峙、刘文辉、刘尚志、马晓军、吕公望、刘玉珂、邓锡侯、李鼎新、陈嘉谟、王暤南、秦德纯、秦绍观;
叶琪、冯鹏翥、邢震南、周斓、施北衡、祝绍周、廖磊、唐俊德、富占魁、梁培璜、徐启明、陶峙岳、黄隐、彭诚孚、熊式辉、戴岳。
3、3期(1914年8月入学、1916年8月毕业、801名)
徐祖贻、徐庭瑶、徐培根、夏威、赵观涛、陶柳、陶钧、黄绍竑、梁朝玑、戴戟、周碞、周凤歧(肄业)、姚纯、贺维珍、何宣、何健、陈以忠、陈安宝、萧山令、张刚、张贞、张义纯;
张治中、陈焯、吴石、朱传经、王天鸣、白崇禧、毛秉文、张培梅、赵守钰、姚琮、于达、王懋功(肄业)、贾康、孔庆桂、吕焕炎、刘建绪、刘和鼎、杨效欧、吴国桢、颜仁毅。
4、4期(1915年秋入学、1917年秋毕业、209名)
朱怀冰、尹呈辅、王翰鸣、刘祖舜、刘膺古、汪之斌、胡宗铎、彭进之、程汝怀。
5、5期(1916年6月入学、1918年9月毕业、630名)
张荫梧、吴克仁、李服膺、王靖国、白濡青、李生达、杨耀芳、刘翼飞、严重、何绍南、耿幼麟(肄业)、赵承绶、唐永良、郑俊彦、孟宪吉、董英斌、鲁英麟、傅作义、赖世璜、楚溪春。
6、6期(1917年初入学、1919年春毕业、1333名)
林廷华、欧阳驹、周浑元、周毓英、郝梦龄、赵博生、胡祖玉、余汉谋、陈公侠、邵百昌、吴奇伟、李振球、李扬敬、李文田、上官云相、邓龙光、邓演达、叶挺、叶肇、吕超、吕瑞英;
华振中、朱晖日、刘茂恩、杨杰、杨宏光、李汉魂、阮玄武、顾祝同、徐旨乾、郭忏、吕竞存、谭邃、罗策群、缪培南、黄琪翔、黄镇球、覃连芳、韩汉英、韩德勤、彭位仁、彭毓斌、樊崧甫、何柱国。
7、7期(1917年秋入学、1919年秋毕业、191名)
陈长捷、黄维刚。
8、8期(1918年8月入学、1922年7月毕业、638名)
陈诚、马法五、王育瑛、王景宋、王以哲、古鼎华、史文桂、史泽波、孔令恂、刘奉滨、刘珍年、刘春荣、李士林、韩洞、邹洪、张权、张文清、张东凯、陈孔达、宋肯堂;
柳际明、周祥初、张厚琬、周至柔、郭思演、韩锡侯、傅仲芳、徐梁、高卓东、胡伯翰、裴昌会、郜子举、郗恩绥、罗卓英。
9、9期(1921年10月入学、1923年8月毕业、702名)
李宗弼、刘万春、刘多荃、李觉、牟中珩、何基沣、宋邦荣、张知行、张克侠、张寿龄、贺粹之、周福成、施中诚、郭寄峤、展书堂(期肄业)、董振堂、黎行恕、林伯森。
扩展资料:
保定军校军校共办了9期,到1923年停办。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次年初,他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旋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
5月,经袁世凯奏准,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冯国璋任总办(校长)。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倡导正规军事教育。
同年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1906年,清政府设立陆军部,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该校变成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清廷管辖。1906—1911年,分别在这个校址上开办过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和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7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在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赵理泰。至此,保定军校步入历史舞台。
保定军校主要培训初级军官,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方式,学期两年。军校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在校生约1300多人。
保定军校人才辈出,不少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如后来成为***将领的叶挺、赵博生和董振堂等,如蒋介石、白崇禧、陈诚、顾祝同、薛岳、唐生智、熊式辉、刘峙、罗卓英等国民党将领,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等为新中国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将军。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梁朝玑(1894—1969)
生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广西北流人,字逖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陆裕光)第2旅(旅长翟汉华)第3团(团长谭儒汉)少尉见习官。
1917年5月出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营长马晓军)第4连(连长龙振麟)中尉连附。11月所部改称湘粤桂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谭浩明)卫队第1营(兼营长马晓军)第4连(连长龙振麟),仍任中尉连附。
1919年12月所部改称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陈炳焜)第1旅第2团(团长马晓军)第1营(兼营长马晓军)第4连(连长廖光),仍任中尉连附。
1921年7月第1营扩编为田南警备军(司令马晓军),升任第2营(营长白崇禧)上尉连长。
1922年3月所部改称田南警备军第2路(统领白崇禧)第2营(营长陆炎),仍任上尉连长。7月所部改称广西自治军第2路(司令李宗仁)第3支队(司令黄绍竑)第2营(营长陆炎),仍任上尉连长。
1923年2月第3支队改编广西陆军第8独立旅(旅长黄绍竑),升任第3团(团长夏威)第6营少校营长。7月独8旅改称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黄绍竑),调升机关枪大队中校大队长。
1924年7月所部改编为第2纵队(司令伍廷飏)第2团(兼团长伍廷飏)第3营,仍任中校营长。11月所部改称广西陆军第2军(军长黄绍竑)第2纵队(司令伍廷飏)第2团(兼团长伍廷飏)第3营,仍任中校营长。
1926年3月所部编入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升任第5旅(旅长伍廷飏)第10团上校团长。
1927年7月所部改称第7军第4师(师长伍廷飏)第10团,仍任上校团长。9月所部改称第15军(军长黄绍竑)第1师(师长伍廷飏)第10团,仍任上校团长。12月升任少将副师长兼第10团团长。
1928年4月第1师改编为第50师(师长伍廷飏),仍任少将副师长。
1929年5月4日随部反蒋。9月3日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为广西编遣分区独立第1旅(辖两团),改任少将旅长。11月22日独1旅改编为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总司令李宗仁)第1纵队(指挥官吕焕炎)第1师(辖两团),升任中将师长。
1930年1月5日第1师改称第15军(兼军长黄绍竑)第1师(辖三团),仍任中将师长。4月1日第1师改称第1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第15军(兼军长黄绍竑)第1师(辖三团),仍任中将师长。8月升任第15军(军长黄旭初)中将副军长。
1931年5月27日兼任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委员。6月调任第7军(军长廖磊)中将副军长。
1936年1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6月调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中将参军。12月调任梧州民团区中将司令兼梧州区行政监督。
1940年4月调任浔梧师管区中将司令兼梧州团管区司令。12月17日调任广西省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
1944年9月25日升任广西省政府桂南行署主任兼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
1945年7月4日免去第3区专员、司令兼职。
1946年9月23日停役。
1947年1月23日免去省政府委员兼职。11月当选国大代表。
1969年12月10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黄氏名人
1、黄歇(前320~前238年)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卒年寿八十有三。
2、黄霸(前170~前51年)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3、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子黄琼曾孙黄琬相继拜相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4、黄凤麟(555~626年)字魁熹号江夏逸叟,系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隋朝605年乙丑科状元),黄州江夏人。历官宏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梁建安公萧渊明乙亥年正月初五日亥时生,唐高祖武德丙戌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时病卒,寿七十有二,配胡氏马氏二夫人,葬江夏黄冈山之原金凤披霞穴。
5、黄巢(820~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6、黄仁泽(890~965年)福州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人,黄璞(867-950年)五子,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黄仁泽,又名黄讽,字仁讽号仓山生。据史记载:黄璞第五儿子,唐朝乾宁乙卯(895年)武状元,累官至伪闽谏议大夫、节度巡官,始迁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百林)事迹载福州志。葬上林。妣文氏子慕华居仓山,慕风徙翁潭前黄。王鸿鹏等主编《中国历代武状元》(解放军出版社)有载。
7、黄中庸(1030~1110年)《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府西巷(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黄侍中第尚存)黄太常卿第。北宋景佑甲戌进士,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年)中福建乡试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此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入朝为中奉大夫、太常寺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后擢侍中兼枢密院副使,与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迁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佑党禁而致仕焉。
8、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9、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10、黄鼎凤 (1830- )壮族民族英雄。
11、黄兴(1874~1916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父黄筱村是秀才,教馆为生。黄兴早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署名竞武、庆午。革命时期曾用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多称其为黄克强。黄兴与孙中山常被以“孙黄”并称,卒于上海。
12、黄绍竑(1895121~1966 831 )字季宽,广西容县人。著名爱国将领,桂系三巨头之一。曾任民国政府三省主席。
13、黄现璠(1899—1982),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民族学的第一个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派领袖。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
本文2023-11-23 07:35: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