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塔镇的历史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楼塔镇的历史文化,第1张

楼塔古称“仙岩”,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传说羽化成仙而得名。境内风光旖旎,山幽涧碧、松竹修茂、四季翠绿。唐代诗人王勃曾在仙岩题诗,曰:巍巍怪石立溪滨,曾有隐征下钓花,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香。楼塔自唐末形成集镇,迄今11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细十番”,是楼塔民间乐曲。曲调高雅、清丽,悠扬悦耳。据民间传说,“细十番”是为了歌颂大禹治水有功,后经民间音乐加工,组成三个曲牌:即:“望妆台”、“一条枪”、“八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修改;望妆台改为望庄田,一条枪易名为一条溪,八板变为八畈,以表达农民丰收的喜悦。

但从最初曲牌的名称和演奏乐器上推敲,它源于唐代的歌舞曲和宋代的词牌,初衷是颂扬楼氏始祖楼晋的公德,唐·中和三年(883)三月,钱破黄岭、岩下诸镇。楼晋是钱麾下战将,在此次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因而被封为东越招讨史。曲牌中的“一条枪”,便充盈着楼晋凯旋归来的余韵。经过几代演奏的不断修改,才有今天的格局。 在炎炎夏日里“过年”,纵观全国都是鲜有听闻的。农历六月十四,楼塔佳山坞村迎来了独特的“半年节”。对佳山坞的村民来说,“半年”是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村民们一般都要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大宴宾客。这热闹情景与过年如出一辙。这一天,奔忙了半年的亲友们也纷纷从各地赶来,过这个夏日里的年。关于这个“半年”节的由来,在村民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那一年,佳山坞大旱,水稻没法下种,番薯、山竹全都枯黄了。听说诸暨颗坞山的陈老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村民们,马上派人去请了他的牌位,供在庙里。陈老相公在佳山坞住了一个月,想家了,就承诺村民,把他送回诸暨的那一天一定降大雨。于是,农历六月十四,村民们敲锣打鼓欢送陈老相公回诸暨。就在村民们从诸暨返回佳山坞的路上,本来骄阳如火的天突然降下了大雨,直下得淋漓尽致。所以这雨又叫做“回殿雨”。为了纪念陈老相公和寄托风调雨顺的愿望,从此,佳山坞村有个“半年”节。

另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一年朝廷征兵,把佳山坞所有的青壮年都征走了,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眼看着亲人们就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故乡,村民们决定提前过年,让远行的亲人们过了这个夏日里的新年才走。此后,这个习俗流传至今。即使在陈老相公雕塑被毁,严禁再过这一节日的“文革”期间,“半年”节也在村民们的“偷偷摸摸”中延续了下来,从未间断。而在生活富裕的今天,“半年”节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亲友聚会的由头,而不再是祈雨或祈福的需要了。

有趣的是,就在紧邻佳山坞村的母岭村,每年也都要过“半年”节,只是他们的“半年”节的日子是六月初一。

楼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绝非仅出东楼公、鲜卑盖楼氏、贺楼氏这几个来源,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人口约二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169%左右,多以代郡、东阳、洛阳为郡望。

禹姓姒。商灭夏后,大禹的子孙易姒为娄,隐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诵追封皇室后裔时,发现大禹36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便把他召来,赐“木”为“楼”,封东楼公,食邑杞国(今河南杞县)。此后,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并将杞国作为楼氏的发祥地。东汉时,大禹77世孙楼日乞,字重玉,号雄樵,“经文纬武,熟娴韬略,”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宪,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今浙江义乌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长子良骥,字德卿,仍回会稽;幼子良(马呙),字秀卿,为守父墓,留居乌伤。浙江、上海、山东德州兖州、河南杞县、陕西咸阳、湖南广安、广西昭平等地的楼姓人,都奉重玉为始祖。大禹第102世孙楼晋(853—950),字彦孚,号指城,自乌伤迁仙岩(今浙江萧山楼塔一带)。他是楼塔楼姓人的始祖。但据《乌伤香山楼氏分迁图》: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孙楼大溜自山东兖州迁浙江萧山;唐·神龙二年(706),大禹97世孙楼濡自香山迁萧山长山。楼晋是唐末战将,追随杭州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兼侍御史、两浙节度使、天下兵马都元帅钱镠(后为吴越国国王)东征西讨,在拦袭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和活捉称帝越州的叛将董昌诸战役中,屡建勋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兵部尚书。他多次在仙岩一带活动,认为这里山环水绕,人居环境优越,便于唐·乾宁四年(897)由乌伤迁此肇基发族。至今已传39世,有8000余人。据粗略统计,自南宋至清代,楼氏有举人4名,武举人2名,贡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别出任知县、县丞、典史、训导和参将、守备、巡检等文武官职。自元末名医楼英始,楼氏族中业操岐黄、仁术济世者代有传人,如:明代的楼淇霆、楼宗望,清朝的楼全、楼邦源等等,不唯医名播于吴越间,且有著作问世。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临安区、萧山区楼塔镇、富阳县、湖州市安吉县、宁波市鄞县、奉化县、慈溪县、余姚市、金华市、义乌市、浦江县、东阳市、永康市、丽水市、诸暨市、嵊州市、台州市、三门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河南省原阳市,上海市,北京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河北省的沧州市沧县,江苏省的宜兴市,海南省,台湾省等地,均有楼氏族人分布。

楼(Lóu) (1)楼、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浙江楼姓占全国楼姓2/3强。本人估计楼姓全国人口约在20万左右。其中,诸暨、东阳、义乌、浦江约占全国楼氏一半人口。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湖州(安吉)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缙云新建镇)、萧山楼塔镇。诸暨(王家井、枫桥)、嵊州(谷来、楼家村)。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

楼姓历史名人:

楼缓 战国魏相

楼玺,(492—551),字肇基。南昌郡王。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1959——196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国际司副处长、训练竞赛三司副司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亚洲田径联合会副主席并兼任竞走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田联理事,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副主席等。曾获国际田联元老奖章和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奥林匹克工作小组集体奖成员之一)。

楼继伟 现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

楼忠福 中国广厦集团董事长

楼志豪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补:

禹姓姒。商灭夏后,大禹的子孙易姒为娄,隐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诵追封皇室后裔时,发现大禹36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便把他召来,赐“木”为“楼”,封东楼公,食邑杞国(今河南杞县)。此后,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并将杞国作为楼氏的发祥地。

东汉时,大禹77世孙楼日乞,字重玉,号雄樵,“经文纬武,熟娴韬略,”官至三军总都尉,加授麒麟阁护军都宪,进位太师,卒谥“忠成”,御葬于乌伤(今义乌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长子良骥,字德卿,仍回会稽;幼子良(马呙),字秀卿,为守父墓,留居乌伤。

浙江、上海、山东德州兖州、河南杞县、陕西咸阳、湖南广安、广西昭平等地的楼姓人,都奉重玉为始祖。

大禹第102世孙楼晋(853—950),字彦孚,号指城,自乌伤迁仙岩(今楼塔一带)。他是楼塔楼姓人的始祖。但据《乌伤香山楼氏分迁图》: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孙楼大溜自兖州迁萧山;唐·神龙二年(706),大禹97世孙楼濡自香山迁萧山长山,均因史料久佚,无从详考。

那么,楼晋为什么要迁仙岩呢?

原来他是唐末战将,追随杭州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兼侍御史、两浙节度使、天下兵马都元帅钱镠(后为吴越国国王)东征西讨,在拦袭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和活捉称帝越州的叛将董昌诸战役中,屡建勋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兵部尚书。他多次在仙岩一带活动,认为这里山环水绕,人居环境优越,便于唐·乾宁四年(897)由乌伤迁此肇基发族。至今已传39世,有8000余人。

据粗略统计,自南宋至清代,楼氏有举人4名,武举人2名,贡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别出任知县、县丞、典史、训导和参将、守备、巡检等文武官职。

自元末名医楼英始,楼氏族中业操岐黄、仁术济世者代有传人,如:明代的楼淇霆、楼宗望,清朝的楼全、楼邦源等等,不唯医名播于吴越间,且有著作问世。

楼塔镇的历史文化

楼塔古称“仙岩”,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传说羽化成仙而得名。境内风光旖旎,山幽涧碧、松竹修茂、四季翠绿。唐代诗人王勃曾在仙岩题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