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百家姓没有郄姓
“郄”姓的起源是源自以邑名为姓据记载,晋大夫郄献子食邑于郄地,其后裔遂以郄为姓。还有源自姬姓。据记载,郄与却原为一姓,郄是却的俗字,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故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自晋大夫文开始,其家族世代以为采邑,就以邑名却作为姓。却读作(Xi),后来俗写作郄,郄的读音(Xi)。以后郄与却分化为两个姓,郄读(qie),却仍读(Xi)。
姓氏源流
郄(X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封地邑名为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郄邑(今山西省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郄国,为子爵,称郄子。他的后代遂以封地为姓,称郄氏。
2、是春秋时期郄宛的后代。郄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到楚国,楚昭王时郄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郄姓。
来源故事
得姓始祖:叔虎(郄子)。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郄国,其国国君的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那时晋国君主将一位族人叔虎封在郄地,并同时封为子爵,所以其国君主被称为郄子。后来,郄子的后代中有位名文,在晋国朝中做事,郄文的儿子名豹,郄豹的儿子名芮,郄芮的儿子名缺,郄缺的儿子名克,郄克的儿子名武,都成为晋国的名人,见于历史纪载。其中郄缺和郄克在死后还被追加封号,分别封为“成子”、“献子”。郄姓家族昌盛,名人辈出,晋景公在位时,郄姓家族有三人并称“三郄”,以智慧、口才、文章等才能闻名。故郄氏后人奉叔虎为郄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
(缺)郄姓始于春秋时期,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春秋时期,却乡是晋国大夫叔虎的采邑,传到了儿子郄芮的时候,开始以邑为氏而姓了郄,郄氏家族是当时晋国的公族,也就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当时的郄邑,位于河内,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方。根据《姓氏辩证》上说,郄氏出自姬姓,晋国公族大夫食采于郄邑,因而以此为氏。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说,郄姓原姓纂,晋国大夫郄文生儿子豹,豹又生芮,芮又生缺,缺又生克,克又生代,世代为晋国的公卿。望族出于济阳,山阳。济阳在今山东省以定陶为中心的一大片地方,山阳在今山东省金乡县的西北。望族居于济阳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西北部。
现况分布
北京、上海、安徽淮南、广西钦州、湖北钟祥、河北获鹿、河南博爱、四川灌县、台湾等等地方均有此姓
历史名人
郄 正:三国时蜀汉太守。博览坟籍,弱冠能文,为秘书令史,迁郎至令。澹于荣利,依则先儒。
郄 双:春秋时晋国大夫,有才辩。与郄正、郄锜并称“三郄”。
郄 缺:春秋时晋国大夫。耨于冀,其妻钶之,相敬如宾。文公闻其事,用为下军大夫。东汉有侍中郄巡,晋代有雍州刺史郄誢,明代有辽东总兵郄永。
郄 诜:晋代雍州刺史,字广基,单父人。学问好,识见多,气宇不凡,办事果断,能洞察世事,有政绩而爱到朝野一致赞誉。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声誉。
郄 忠:明代洪武年间进士,他为官职之时,正值荒年,百姓生儿生女都因无法养活面弃之荒野,郄忠见了心疼,而将俸禄拿出以济穷人。
此外,郄姓名人还有:有东汉待中郄巡。明代有卓著者郄广、郄祥、郄永……等,他们是行唐之人,均为忠孝之士。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置。在今河南省兰考线一带。
济阴郡:西汉时置。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山阳郡:汉时置。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东晋至隋初,移治江苏省淮安市。
2、堂号
中军堂:晋国郄谷通礼乐,敦诗书,懂兵法,晋文公封他为中军
郄姓源主要有三:1、源自以邑名为姓。据记载,晋大夫郄献子食邑于郄地,其后裔遂以郄为姓。2、源自姬姓。据记载,郄与却原为一姓郄是却的俗字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故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自晋大夫文开始,其家族世代以为采邑,就以邑名却作为姓。却读作(Xi),后来俗写作郄,郄的读音(Xi)。以后郄与却分化为两个姓,郄读(qie),却仍读(Xi)。3、源自苏姓。周武王时大臣忿生,为王族,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苏忿生曾任司寇之职,决狱牢案,明察秋毫后世尊为狱神。其子被封在郄,为郄伯,郄邑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市贺村,其后裔遂以封地名郄为姓。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郄姓的祖先奉旨在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即: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 、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山西等地。
郄姓的历史名人东汉有郄虑,受业不动声色经学家郑康成,任侍中的职务,晋朝有郄鉴,任徐州刺史等职。
为什么百家姓没有郄姓
本文2023-11-23 05:40: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