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的家谱文献
河北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辑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民国)任承铸续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版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清)任道镕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十三修家谱十六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民国)任承弼续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公元19l6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东山、浙江余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四川省图书馆。
任氏家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东洲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高演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两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图书馆、浙江省嵊县中爱乡马鞍桥村。
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今仅存有第四~五卷。
浙江浦江浦阳重修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
浙江黄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
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公元1727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
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祐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登瀛阁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
河南叶县任氏家谱,(清)孝思堂任氏合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叶县档案馆。
湖北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清)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国)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冯铺乡。
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铜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湖南
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族谱,(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任氏族谱,首一卷,(民国)任月樵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
四川
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剑阁县张王乡。
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图书馆。
史书记载的所有叫任俊的又两个 这个是你要找的明朝的 还有一个是汉代的 在无第三个叫这个名字的了 而且任姓家族的族谱的分支全国到处都有 很难查找 下面是族谱文献 你看看能否找到些线索
任濬:(任俊,濬同浚)
(1595—1656年),字文水,号北海,又号海汪,博山区南博山镇下庄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芮城知县、榆次知县、苏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顺治年间,授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后调任总督仓场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11年-12年任刑部尚书。
家谱文献
编辑
河北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辑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民国)任承铸续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时等辑,任为霖等续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版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任鸿声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清)任道镕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十三修家谱十六卷,(明)朱仲始修于明景泰四年,(民国)任承弼续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葆仁、张大龄等六修,民国五年(公元19l6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兰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任荣光等四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东山、浙江余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清)任开诚、任德增重修,清光给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任良球、张永睦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尚修,任孝镛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氏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民国)任松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清)任昌运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清)任元运编,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四川省图书馆。
任氏家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东洲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高演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两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民国)任永谟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图书馆、浙江省嵊县中爱乡马鞍桥村。
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今仅存有第四~五卷。
浙江浦江浦阳重修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
浙江黄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任尚歧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馀、任全松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任起煃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清)任鹳峰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
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清)任朝宁重修,清雍止五年(公元1727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清)任正沛等续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
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清)任春祐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登瀛阁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
河南叶县任氏家谱,(清)孝思堂任氏合重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叶县档案馆。
湖北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清)任开恒、任开第等创修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民国)任嗣黄、任万东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民国)任嗣黄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冯铺乡。
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民国)任联芳撰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铜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
湖南
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清)任龙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任氏族谱,(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任际盛修,任世鼎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任氏族谱,首一卷,(民国)任月樵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
四川
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民国)周绍文撰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剑阁县张王乡。
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清)任有瑞编订,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有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图书馆。
澄[澄,读音作dèng(ㄉㄥˋ),不可读作chéng(ㄔㄥ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姜姓炎帝嫡系世系为:炎帝→帝临→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克→器→祝融→术嚣→勾龙→垂→伯益→若木→费昌(费侯昌)→房→仁昌→天英→珪→敏→豹→谦→澄……
其“澄”,是伯益的尘孙(第九世孙),因分封于澄邑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澄邑亦称澄州,即今江苏省江阴市地区,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注:
上古澄邑名称沿用至西周末期,非今福建之龙海,或今广东之澄海,这两处“澄邑”之称皆在先秦末期至汉朝初期始得邑名。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子高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高澄,字子惠,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为白部鲜卑族人娄氏所生。
高澄自幼聪明过人,肤色“白晰如玉,风度翩翩,神情俊爽,便若成人”,深得高欢的喜爱。在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欢攻下邺城后,将高澄立为世子。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高澄在十二岁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妹冯翊公主为妻。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东魏政权迁都邺城后,十四岁的高澄成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高澄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皇帝处理朝中事务。起初高欢没有答应,后来丞相主簿孙搴从中求情,高欢便同意了高澄的要求。高澄到邺城后,东魏孝静帝任命他为尚书令兼领军、京畿大都督。
高欢虽然实际上把持了东魏朝政,但朝内勋贵日益横行,欺男霸女,贪污受贿,高欢又善做白脸人,不好下狠手整治这些“老哥们”,便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4年)任高澄做大将军,领中书监,摄吏部尚书一职。当时,高澄虽只有二十四岁,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
当时在邺城朝中的事务主要由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称他们是“四贵”,这些人自恃功高,在邺城大都专横放肆,骄蛮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邺城后,立即对“四贵”采取了压制的办法。
高澄到邺城后执法严厉,处事果断,人们为之震惊。高欢的老友孙腾见高澄时,不愿表现得恭敬,依势不理睬他的政令,高澄立即一沉脸,马上叱喝左右把这位孙大叔拉出门外,将其身边围上“刀环”,狠刹了孙腾的威风。司马子如广纳人贿,高澄命属下把这位司马大叔押入大牢,还来个假杀头,吓得这位司马子如一晚上头发都白了。对此,高欢也得便宜卖乖,对老战友们说:“儿子浸长,公宜避之”。意思是儿子大了,又是当朝大官,该给他面子一定要给面子,否则我这老脸也不管用。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农历1月8日高欢逝世,高澄秘不发丧。东魏的大司徒侯景听闻高欢死讯后,乘机在河南造反,高澄当即命韩轨率众讨伐。高澄确实有真才实干,排兵布阵,打得侯景仓皇而逃。接着,他又亲自带兵,生擒西魏名将王思政。同时,高澄任贤择良,咸得其才,短时间内拢得江淮以北土地二十三州。安排妥当后,他才驰还晋阳,为父发丧。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南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农历4月,东魏孝静帝封他一大堆官职: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寻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农历5月又进封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至高无上。
高欢生前对东魏孝静帝礼敬有加。然而,后来的高澄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皇帝的宝座应该是他高家人、而不应该由元氏来坐,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为了顾大局,才让元善见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东魏孝静帝这位皇帝大舅子放在眼里,他任亲信崔季舒为中书侍郎于朝中,实际上是作为他监视东魏孝静帝的耳目。为了控制东魏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农历8月,高澄从晋阳写信问崔季舒:“皇帝近来表现如何?”崔季舒回报说:“皇上近来脾气挺大,经常发泄对你们兄弟的不满。”高澄一见信,马上赶到邺城,气冲冲地找到东魏孝静帝理论。
东魏孝静帝只好陪着高澄在邺东打猎,骑马跑快了些,监卫都督就从后面急呼:“天子您别跑太快,大将军会不高兴的!”东魏孝静帝后来设宴招待他,高澄乘着酒兴,端起满满一大杯酒,强迫东魏孝静帝喝下去。那样子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决不是高欢在世时侍宴的样子。
东魏孝静帝对此愤恨不已,推开酒杯,大声呵斥高澄说:“自古无不亡的国家,朕连饮酒都不能自主,还这样活下去干什么?”高澄见这位昔日温顺的皇帝竟然讥讽他,先楞了一下,立刻恼羞成怒,一脚把桌子踢翻,大骂:“什么朕!朕!狗脚朕!”言毕,站起身,令崔季舒“殴帝三拳”,然后站起来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着跑了出去,只剩下个满脸通红的东魏孝静帝在那里独自发呆。
臣下敢打皇帝,还不自己动手,让手下人“代劳”,此行此举,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桩来。
第二天,高澄怒气渐消,又让崔季舒跑到宫里慰问皇帝,北魏孝静帝只好对这种慰问表示感谢,还赏赐给高澄一百匹绢。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农历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陈元康、杨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夺皇位的勾当。因高澄*乐成性,不仅偷偷与他父亲的宠妃郑氏暗中往来,而且就连弟弟高洋之妃李氏也是百般调戏,人伦纲常全然不顾。再说东柏堂环境优雅、僻静,正好约会他新宠幸的琅琊公主。为了不受外人打搅,与琅琊公主往来无顾忌,高澄把自己的侍卫打发得远远的。
那天,高澄与心腹密议受禅之事,侍卫更是不能沾边。厨奴兰京抓住这个机会,伺机下手。
兰京,是南梁国大将军兰钦之子,双方在交战时被俘入东魏,之后贬斥到高澄府中作厨奴。兰钦曾多次派人携重金要赎回儿子,高澄皆“不许”。为此兰京怀恨在心,与六个同在厨房做劳役的厨师密谋,想伺机刺杀高澄。
事发当晚,兰京找个理由捧着食盘进来,高澄见是兰京,立刻吼道:“我没让你送吃食,怎么来胡闹?”
兰京也不搭话,上前呈上食盘,并乘机迅速抽出藏在盘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厉声喝道:“我要杀你!”话还没说完,从门外跑来四、五个厨师,手提尖刀来助兰京。
高澄手无寸铁,慌乱间从坐床上掉下来,还把脚摔伤了,便趁机钻入床下。陈元康上前阻挡,立刻被兰京一刀捅个透心凉。崔季舒当时躲在厕所,逃过一命。那位杨愔跑得更快,也捡了一命。
几个厨师搬去床具,兰京当胸几刀,把这位“美姿容,善言笑”的高王爷捅死在当地,一伙人一拥而上,挥刀乱砍,顿时把高澄剁成了肉酱,时年二十九岁。
高澄逝世后,被后来的北齐政权追封为北齐文襄皇帝。
高澄的第三子高肃,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北齐孝昭帝高演皇建元年(公元560年)被封为兰陵郡王。在兰陵郡王高肃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澄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历史名人:
澄 雪:(生卒年待考),俗名胡靖,字献卿,一名海靖云,自称澄雪道人;福建南平人。著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
历代画史汇传大多将其误作“雪澄”,实为澄雪,是胡靖出家后的法名。
澄雪博学能诗,尤善书、画。尝泛海至琉球,揽岛屿风景,绘为图志,刻画精工。并能参悟妙理,赋诗见志。
澄 圆:(生卒年待考),号文谷。著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
浙江绍兴天章寺僧,曾为懋方(章懋,明成化年间会试第一,官至南监祭酒)的高足。
澄圆善兰竹,工诗,为诗窟十家之一。著有《雪痕录》。
任姓的家谱文献
本文2023-11-23 03:3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