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陈姓家谱,(先,永,光,大)下面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2收藏

请问:陈姓家谱,(先,永,光,大)下面是什么?,第1张

陈姓家谱介绍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不能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 (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

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 (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初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自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止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白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损失,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年),此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办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草稿者负责。修谱费用,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谱序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是修谱者的常见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该姓氏的知名度。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衍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赞扬,以使其后人感到荣耀。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创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赞扬。这些赞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即使陈姓后裔看了 受到鼓舞,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陈姓字辈

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守志是河南省济源市人,1932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9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守仁是明朝人。

  王阳明 (1472-1529),

  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仁纯心笃行,众论所归,亦宜并祀。帝皆从之。终明之世,从祀者止守仁等四人。

  始守仁无子,育弟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既长,袭锦衣副千户。隆庆初,袭新建伯。万历五年卒。子承勋嗣,督漕运二十年。子先进,无子,将以弟先达子业弘继。先达妻曰:“伯无子,爵自传吾夫。由父及子,爵安往?”先进怒,因育族子业洵为后。及承勋卒,先进未袭死。业洵自以非嫡嗣,终当归爵先达,且虞其争,乃谤先达为乞养,而别推承勋弟子先通当嗣,屡争于朝,数十年不决。崇祯时,先达子业弘复与先通疏辨。而业洵兄业浩时为总督,所司惧忤业浩,竟以先通嗣。业弘愤,持疏入禁门诉。自刎不殊,执下狱,寻释。先通袭伯四年,流贼陷京师,被杀。

  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惟冀元亨尝与守仁共患难。斋

  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笃信守仁学。举正德十一年乡试。从守仁于赣,守仁属以教子。宸濠怀不轨,而外务名高,贻书守仁问学,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语挑之,佯不喻,独与之论学,宸濠目为痴。他日讲《西铭》,反覆君臣义甚悉。宸濠亦服,厚赠遣之,元亨反其赠于官。已,宸濠败,张忠、许泰诬守仁与通。诘宸濠,言无有。忠等诘不已,曰:“独尝遣冀元亨论学。”忠等大喜,搒元亨,加以炮烙,终不承,械系京师诏狱。

  世宗嗣位,言者交白其冤,出狱五日卒。元亨在狱,善待诸囚若兄弟,囚皆感泣。其被逮也,所司系其妻李,李无怖色,曰:“吾夫尊师乐善,岂他虑哉!”狱中与二女治麻枲不辍。事且白,守者欲出之。曰:“未见吾夫,出安往?”按察诸僚妇闻其贤,召之,辞不赴。已就见,则囚服见,手不释麻枲。问其夫学,曰:“吾夫之学,不出闺门衽席间。”闻者悚然。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娼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

  诗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

  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中表达了先生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真实面目。

  文章

  《古文观止》 《尊经阁记》

  有关王阳明的主要传记请参考:

  主要有阳明弟子钱德洪等人所编的《阳明先生年谱》、阳明友人湛若水撰述的《阳明先生墓志铭》,以及阳明弟子黄绾所作的《阳明先生行状》,明史《王阳明传》,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明黄宗羲《明儒学案》等。

  阳明主要弟子及后学: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徐阶、黄宗羲、李贽等。

  简略年谱

  1472年 壬辰 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龙泉山上之瑞云楼。

  1482年 壬寅 成化十八年,十一岁,随父亲王华(新状元)寓京师。

  1488年 戊申 孝宗弘治元年,十七岁,回余姚与诸氏完婚于江西南昌。诸氏,余姚人。

  1489年 已酉 弘治二年,十八岁,偕夫人回余姚,识娄一谅、信圣人必可学而致之。一改活泼性格,严肃求成圣人,格竹失败。

  1492年 壬子 弘治五年,二十一岁,举浙江乡试。明年会试下第,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

  1497年 丁巳 弘治十年,二十六岁,寓京师,苦学诸家兵法。想借雄成圣。

  1499年 已未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举进士出身,二甲第七,观政工部。 与七子倡和,是所谓泛滥词章时期。

  1500年 庚申 弘治十三年,二十九岁,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

  1502年 壬戌 弘治十七年,三十一岁,告病归余姚,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能先知,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摒去。

  1504年 甲子 弘治十七年,三十三岁,在京师,秋季主考山东乡式。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1505年 乙丑 弘治十八年,三十四岁,开门授徒,与湛若水定交。

  1506年 丙寅 武宗正德元年,三十五岁,上封事,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 丁卯 正德二年,三十六岁,赴谪至钱塘,过五夷山,回越城。

  1508年 戊辰 正德三年,三十七岁,至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1509年 己巳 正德四年,三十八岁,在贵阳,受提学付使习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09年 庚午 正德五年,三十九岁,三月任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补小学工夫。

  1511年 辛未 正德六年,四十岁,在京师,正月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 壬申 正德七年,四十一岁,在京师,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黄绾、徐爱等几十人同受业。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据<<大学>>古本立诚意格物之教。

  1513年 癸酉 正德八年,四十二岁,赴任便道归省。十月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铘、襄泉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1514年 甲戍 正德九年,四十三岁。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人欲。

  1514年 乙亥 正德十年,四十四岁,在京师,拟<<谏迎佛疏>>未上。上疏请归,不允。

  1516年 丙子 正德十一年,四十五岁,在南京,九月,经兵部尚书王琼特荐, 升都察院佥都御使,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江西、福建、广东、湖广等地的暴动。

  1517年 丁丑 正德十二年,四十六岁,正月至赣,二月平漳,十月平横水、桶岗等地,行十家牌法。

  1518年 戊寅 正德十三年,四十七岁,正月征三溧,三月疏乞致仕,不允。平大帽、俐头。六月升都察院右都御使,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 。辞免,不允。 七月刻古本<<大学>>。刻<<朱子晚年定论>>。 八月门人薛侃刻<<传习录>>。九月修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

  1519年 己卯 正德十四年,四十八岁,六月,奉命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闻宸濠反,遂返吉安,起义兵。旬日平宸濠。与前来平叛的宦官周旋。

  1520年 庚辰 正德十四年,四十八岁,在江西。王艮投门下,艮后创泰州学派 。阳明自言在应付宦官刁难时全靠良知指引。

  1521年 辛巳 正德十六年,五十岁,在江西。始揭致良知之教。五月,集门人于白鹿洞。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余姚,封新建伯。

  1527年 壬午 世宗嘉靖元年。五十一岁,在绍兴[山阴]。正月疏辞爵, 二月父王华死。丁忧。有御使承首辅杨廷和旨意倡议禁遏王学。

  1523年 癸未 嘉靖二年,五十二岁,在绍兴。来从游者日众。 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议大礼得宠。

  1524年 甲申 嘉靖三年,五十三岁。在绍兴。四月,服阕,朝中屡有荐者。 有人以大礼见问者,不答。十月,门人南大吉绪刻<<传习录>>。

  1525年 乙酉 嘉靖四年,五十四岁,在绍兴。夫人诸氏卒。 礼部尚书席书力荐,不果。决定每月朔望在余姚龙泉寺之中天阁聚会生徒。十月,立阳明书院于越城西[山阴东]光相桥之东。

  1526年 丙戌 嘉靖五年,五十五岁,在绍兴。十一月庚申,子正聪生,七年后黄绾为保护孤幼收为婿,改名正亿。

  1527年 丁亥 嘉靖六年,五十六岁,在绍兴。四月邹守益刻<<文录>>于广德州。九月出征思田。天泉证道,确定四句教法。

  1528年 戊子 嘉靖七年,五十七岁。二月平思田之乱。七月袭八寨、 断藤峡。十月乞骸骨,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1529年1月9日8时许, 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

  王阳明全集

  卷一 知行录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

  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

  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

  卷二 静心录

  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

  静心录之三 文录三 静心录之四 外集三

  静心录之五 续编二 静心录之六 续编二

  静心录之七 外集一 静心录之八 外集二

  静心录之九 诰命·祭文 增补·传记·增补 静心录之十 序说·序跋增补

  卷三 悟真录

  悟真录之一 文录四 悟真录之二 文录五

  悟真录之三 外集四 悟真录之四 外集五

  悟真录之五 外集六 悟真录之六 外集七

  悟真录之七 续编一 悟真录之八 续编三

  悟真录之九 续编四 悟真录之十 补 录

  悟真录之十一 世德纪 悟真录之十二 世德纪 附录

  卷四 顺生录

  顺生录之一 别录一 顺生录之二 别录二

  顺生录之三 别录三 顺生录之四 别录四

  顺生录之五 别录五 顺生录之六 别录六

  顺生录之七 别录七 顺生录之八 年谱一

  顺生录之九 年谱二 顺生录之十 年谱三

  顺生录之十一 年谱附录一 顺生录之十二 年谱附录二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明朝绍兴府余姚人(今中国浙江余姚市),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 。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后五十四年,王守仁从祀孔庙,他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守仁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请问:陈姓家谱,(先,永,光,大)下面是什么?

陈姓家谱介绍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