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1收藏

郝姓起源,第1张

郝姓的起源和由来 40分 郝姓的由来

郝姓起源参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於郝乡(山西太原),其后以邑名为氏。

二: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王朝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陕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参考之二

郝姓在大陆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台湾郝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远祖起源于商代。据史书记载,商汤建立商朝以后,传了数代到帝乙,帝乙封儿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一带),后来,期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于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这一支外,郝姓还有几支出于少数民族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汉魏时期活动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供唐代时候,南方某地的少数民族有郝,杨,刘三个姓氏。另外,据某些郝姓家谱记载,在我国南方还生活着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郝姓氏族,属于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发展过程中,从商朝王室“期”而来的郝姓氏族还发展出了“太原”和“京兆”两大郡望,历史上大多数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称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云:出于郝胥氏,商帝乙时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

郝姓的起源 郝姓,源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h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T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赫胥氏也称华胥氏,属伏羲母华胥氏族,属于风姓的一支(伏羲氏族为风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个裔孙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于是郝骨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亦称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领古公父所占有,成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边的北狄族人常来侵犯,周太王为了避免 ,遂率部离开郝邑,向西南迁徙到歧山脚下(今陕西宝鸡歧山一带),在渭水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壮大起来。传到周太王之孙姬昌,成为殷商四大诸侯中的西伯侯,最后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国,郝邑归晋侯所有。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赐居于商(今河南商丘)。相传其母因吞玄鸟(乌鸦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子氏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嚣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称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亡国后,在郝伯子期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郝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另有的则以国名为氏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郝氏被史称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为得姓始祖。关于郝氏源流于子姓(古称好姓)是比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传说,反而为谬,那时候连赤字都不存在,何来郝之说,而那些传说的神话人物,经过后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记载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问“赤”这位先公会保佑商王吗?赤字甲骨文上为人或大或天,下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为火正,也称阏伯,商王氏族给后人取名有以齿序排列之规律,即给有贡献的王族或子孙赐以某位功业显著的先公之名的情况。先商时期商部族擅于制陶和冶铜,商族人制作的陶器和铜器卖到周边许多方国,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谓,帝喾的”喾“其形与唐字极相似,喾字是后来演变。商太祖成汤甲骨文就称”唐“、”成唐“,子姓后人多尊为”赫“君,古谱有”赫赫成汤,我祖唯扬,世泽郝氏,千古留长“。 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上党、卢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铁弗部。在史籍《魏书・铁弗刘虎传附屈孑传》中记载:“刘虎之曾孙屈孑耻原姓铁弗,改为赫连耳,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其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了一通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愿墓志》。这些长期留居陕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与>>

郝姓是怎么来的 “郝”在百家姓中排第77个

郝姓源流 郡望堂号

郝--南蛮参军语惊人,万卷诗书藏腹中。

一、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

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

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

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

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

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

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

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

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

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

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

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

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郡望堂号

1、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

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

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

在肚子里。”

2、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

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郝姓人口有多少还有来源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 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为战争,有部份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郝姓的起源? (1)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汤第17代孙)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应该在公元前11世纪。子期的后裔(子或孙)或耻于用子辛(纣)的子姓,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2) 出自复姓。据《新唐书・宰相书・宰相世系》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胆淆起来。 (4)为古代南方姓氏。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谓之‘三王’部落”。 现在, 郝姓在以人口数量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71位。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郝倩文,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郝氏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目前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

郝姓的来源 郝姓来源(1)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于郝乡,其后以邑名“郝”为氏。(2)少数民族改姓。据《旧唐书南互传》所载,唐代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历史上有姓(郝)的名人吗郝姓的来历是什么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省)。亥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三、历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

郝姓的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当时为桓温南蛮参军,有一天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人家奇怪地问:“书在哪里?”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书都在肚子里呢。”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元世祖大悦,待继位后,即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曾充国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在留宋期间,郝经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氏“丰文堂”之由来。

郝姓家谱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

追查郝姓渊源及历史名人。(没有意义的不要!!)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3、郝氏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目前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帝乙 28世………………………………………………………………子期

#能力训练# 导语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郝姓。欢迎阅读参考!

  基本简介

 郝[郝,读音作hǎo(ㄏㄠˇ)]或he。《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he)。(注:郝本读作he,郝字读hao是由于方言变化,且仅在河北、北京一带,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统一读作hao。然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未学普通话的人至今仍读作he。)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右边为邑。邑为城池乡堡村落。(类似姓字还有郑、邓等等)

 姓氏起源

 郝姓,源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源流一

 郝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赫胥氏也称华胥氏,属伏羲母华胥氏族,属于风姓的一支(伏羲氏族为风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个裔孙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于是郝骨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亦称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所占有,成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边的北狄族人常来侵犯,周太王为了避免流血冲突,遂率部离开郝邑,向西南迁徙到歧山脚下(今陕西宝鸡歧山一带),在渭水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传到周太王之孙姬昌,成为殷商四大诸侯中的西伯侯,最后其子周武王成功地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国,郝邑归晋侯所有。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赐居于商(今河南商丘)。相传其母因吞玄鸟(乌鸦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子氏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嚣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称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亡国后,在郝伯子期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郝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另有的则以国名为氏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

 郝

 该支郝氏被史称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为得姓始祖。

 关于郝氏源流于子姓(古称好姓)是比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传说,反而为谬,那时候连赤字都不存在,何来郝之说,而那些传说的神话人物,经过后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记载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问“赤”这位先公会保佑商王吗?赤字甲骨文上为人或大或天,下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为火正,也称阏伯,商王氏族给后人取名有以齿序排列之规律,即给有贡献的王族或子孙赐以某位功业显著的先公之名的情况。先商时期商部族擅于制陶和冶铜,商族人制作的陶器和铜器卖到周边许多方国,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谓,帝喾的”喾“其形与唐字极相似,喾字是后来演变。商太祖成汤甲骨文就称”唐“、”成唐“,子姓后人多尊为”赫“君,古谱有”赫赫成汤,我祖唯扬,世泽郝氏,千古留长“。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上党、卢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铁弗部。在史籍《魏书·铁弗刘虎传附屈孑传》中记载:“刘虎之曾孙屈孑耻原姓铁弗,改为赫连耳,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其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了一通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愿墓志》。这些长期留居陕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与各民族错居杂处,不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最终都融入汉民族中去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徙居外地,而另一部分则在陕北繁衍生息,如今已成陕北地区大姓一族。郝氏主要分布在延长、子长、延川、清涧一带,与北朝至隋朝郝伏愿家族的活动区域相吻合。据文献《延长县志》中记载,至1986年,延长县的郝氏人口达一千九百八十一人,成为延长县的大姓之一。其族源除了出自三千年前的商汤的后裔郝氏外,出自匈奴的郝氏又是一个重要来源。

 郝伏愿墓志,是陕北郝氏族人源出匈奴郝氏的历史佐证。

 源流四

 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1]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源流五

 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源流六

 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西夏人中有郝氏。”

 源流七

 源于满族

 其一,源于纥石烈部(赫舍里氏)。纥石烈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肃慎时代。最迟在唐朝末期,纥石烈已经成为靺鞨(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详见《金史·本传》)。到了金朝时期,纥石烈部人口众多,开始向全国分布。金朝被蒙古与南宋联军所灭之后,纥石烈氏族返回东北地区,逐渐分散于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等地。明代被称作何舍里氏,明末清初则称为赫舍里氏族,满语为HeseriHala,是建州女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是满族、锡伯族最显赫的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赫、郝、何、英等姓。

 其二,源于伊拉哩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为满族、锡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郝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靳氏、李等。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郝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郝氏,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始祖

 郝姓始祖帝乙

 帝乙。

 姓氏分布

 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为战争,有部份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姓氏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姓氏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当时为桓温南蛮参军,有一天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人家奇怪地问:“书在哪里?”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书都在肚子里呢。”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元世祖大悦,待继位后,即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曾充国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在留宋期间,郝经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氏“丰文堂”之由来。

  姓氏名人

 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致魏延说此城难打,诸葛亮大怒欲斩。郝昭的同乡靳详请缨游说郝昭投降,但为郝昭厉绝归降。诸葛亮强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后,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三十万,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当诸葛亮斩魏的援军王双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曹睿下诏嘉许郝昭的善守,赐爵关内侯。后再引见慰劳,正想重用时郝昭病亡。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援,任太原守。

 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子廉;郝贤,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东汉有郝孟真,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西晋有匈奴人民起义领袖郝散,曾进攻上党(今山西襄垣东),诛杀官吏。

 唐代有高宗朝宰相郝处俊。

 宋代有画家郝士安、郝锐。

 金国有郝守宁。

 明末有学者郝锦。

 姓氏祠联

 四言

 丰文尚节;引义传经:上联典指元朝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住在元朝将领张柔家,得以读他的藏书。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宪宗时,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从忽必烈攻鄂州,得到宪宗死的消息后,力劝忽必烈北还争帝位,与南宋宰相相贾似道约和退兵。中统初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达十六年,至元年间才被释还。文章丰蔚豪放,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通鉴书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诗多奇崛。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郝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侍郎,跟随大将李[责力]征讨高丽有功,授同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参与朝政,上元初年官中书令。为人正直,操履无玷。在朝中,他每发言议论,必引经据典,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凡所规风,深得大体,得高宗赞许。

 储书栖腹;饮水投钱: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郝隆,字仕治,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善于应对。一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晒衣物,他却睡在庭院里。有人问他,他答道:“晒一下我肚子里的书。”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谦。

 猛将旗手;红袄顺天:上联典指郝氏第一猛将郝摇旗,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当旗手。闯王李自成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攻清军。后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下联典指金朝末年红袄起义军首领郝定,山东衮州人。举事于泰安,曾攻克十余县,称帝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后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河东三绝:上联典指汉朝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画家郝章,汾州人,居阆州。长于画人马,年已八十,每画一人一马,称绝一时。与路皋橐骆、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夫人家法;宰相襟期:上联典出《世说新语》记载,王浑妻钟氏,与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郝处俊,尝言志曰:“大丈夫惟无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后仕至中书令。

 太原世泽;廉洁家声: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郝子廉,性廉洁,过姊饭,默置钱于席下,远行饮路帝井水,投钱于井中。

 五言

 人曝笼内物;我晒腹中书: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参军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晒衣物,惟隆卧于庭中,人问之,答曰:“晒吾腹中书耳!”

 七言

 尔雅疏义流芳远;春秋说略世泽长:全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户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清嘉庆进士,谦退廉介,潜心著述,长名物训诂之学,著有《尔雅疏义》、《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

 八言

 奇韵豪文,才推元朝;危言高论,名重汉时: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名士郝洁,太原人。好危言高论,名重当时。

野外黄花犹似金钉钉地 城内宝塔好比玉钻钻天 河北定县宝塔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出地维艰 陕西长安祥集寺(四祖善导道场)斋堂

一句弥陀有体有宗有用 三千世界即空即假即中 谛闲题宁波慈溪白云庵安乐林 谛闲

一楼梅香烘出无边春色 三声鸟语闹来万里祥光

一路铃声捎去丰收喜讯 万家笔语带来富裕佳音

一律先题遂令青莲罢咏 九皋又唳欣闻黄鹤重来 长江颂黄鹤楼 萧研衷

一片婆心总是济人利物 三空妙谛惟求养性修真 山西原平惠济寺观音殿 耶律楚材

一片野心都被白云锁住 九重恩诏休教丹凤衔来 陕西华山避诏崖

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 《喻世明言》第十四卷

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 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 甘肃成县杜甫草堂

一切作如是观有即非有 众人皆大欢喜闻所未闻 广东广州福建会馆戏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道观

一邑弦歌仿佛东周气象 千年俎豆于昭南国精华 李右栋题常熟虞山书院体圣堂 李右栋

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 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 丁耀斗题山东五莲九仙山仰止坊 丁耀斗

一月千江波波俱含净月 万灯一室光光各显全灯 山西五台山(僧舍)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伊谁鼓棹来游云移帆影 试起开窗凭眺月卧浮图 陈任昉题镇江焦山漱石山房 陈任昉

衣总要合身食惟求适口 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医有秘方可使万民益寿 药无凡草能救百病回春

宜饮酒宜围棋水木明瑟 请学稼请习圃冬夏播琴 顾曾烜题江苏南通借园 顾曾烜

以天下为己任丹心似火 把旅客当亲人笑脸如春

倚剑孤吟有客如闻仙乐 俯天下视何人敢刬君山 岳阳楼 赵启霖

忆往昔沧桑含雪千花坠 看今朝寰宇绽春百鸟飞

亦知佛氏虚无不足重也 因念女儿愚孝姑且从之 陈维英陈父病殁,家人请僧念经 陈维英

逸兴遄飞任他风风雨雨 春光如许招来燕燕莺莺 麟庆题半亩园海棠吟社 麟庆

意匠超乎流俗别开生面 菩萨亦有愁苦本属常情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张子斋

翼然有亭呈径穿云而入 仙乎此客三山尽日以游 安徽宣城敬亭山穿云亭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南阳医圣祠

饮之而甘所以辩贵贱矣 席也皆坐何分于上下乎 钟云舫题四川江津某茶社 钟云舫

莺歌燕舞笑迎神州巨变 虎跃龙腾欢建华夏文明 夏民安

迎大庆举国欢普天同庆 逢千秋邀明月共话中秋 中秋国庆 张淑品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 要识门庭广大如在孤峰 普陀山大乘庵

遇盛世火树银花迎国庆 逢千禧欢声笑语贺中秋 中秋国庆 mousepad

院含白塔五亭湖光美景 门对蜀冈翠嶂山色风姿 慕潘如题扬州廋西湖后门 慕潘如

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 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严保庸代山东登川道台英焕堂拟园联 严保庸

曰大曰化曰神道原为一 非清非和非时圣亦名三 湖北利川官渡坝川主庙

月中回首探望千秋功绩 祖国喜迎一子同庆万年 中秋国庆 张玥

阅千古兴亡育八方俊杰 开九州门户起一代风雷 长江颂 刘玺君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浙江温州江心寺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张岱题林逋墓 张岱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昆明世博园

云亦好闲却向亭前栖树 鱼能知趣频来水面听琴 台南市德化堂

运帷幄之筹谋小心谨慎 本圣贤之学问一德始终 勉县武侯祠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马公愚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 马公愚

在空劫时古佛那有面孔 于不会处大众作么受持 [明]担当 担当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左宗棠题浙江省杭州冷泉亭 左宗棠

在一念未生时拍肩坐断 从万丝交集处信手拈来 [明]担当 担当

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 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 闽宜 为中国99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献联 闽宜

张海口化痴呆慈无能助 提布袋笑盈腮法难宣言 山西五台山(弥勒殿)

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山西五台山(地藏殿)

掌万家灯火为江山生色 看一派光明让日月增辉

昭事必诚方是追远报本 致斋以敬惟其忍性动心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照遍万国九州咸皆庇荫 光临大千世界群庶沾恩 沈志曹题杭州净慈寺 沈志曹

振纲常于勿替薪传一脉 文礼乐以成章道统千年 台湾云林振文书院

振国威喜得人民心凝聚 展军力试看天下谁相轻 中秋国庆 严继明

振聩发聋共沐春风化雨 文林学海允期起凤腾蛟 台湾振文书院

振作千秋道服薪传勿替 文衡百代儒宗主宰有权 台湾云林振文书院

正党风壮志为公行大道 昌国运英雄创业展宏图

郑州梨青州枣嚼来有味 钵里饭桶里水吃了还饥 [明]担当 担当

枝头睨睆黄鹂唤回午梦 梁上呢喃紫燕说尽春愁

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常乐破四相当下即涅槃

执相非黄金殿中元无佛 即心是白玉光中更有谁 [明]担当 担当

植树造林四水三湖耸翠 栽花种草千家万户飘香

指富路奔小康名垂后世 乘东风跨赤免马到成功 廖仲毛

指普天之青云两只佛手 视众生如赤子一片婆心 黄璟题兰州观音阁 黄璟

至德无称三让二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齐彦槐题无锡惠山至德祠 齐彦槐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齐彦槐题无锡泰伯墓(亦名皇陵,祀周太王) 齐彦槐

志欲光前惟有诗书教子 心存裕后美乃勤俭持家 郑板桥题郝氏宗祠 郑板桥

志在八方何惧山高路远 龙游四海哪怕浪急风狂

志在四化不槐女中豪杰 胸怀五洲实为巾帼英雄 国际妇女节

致斋以敬惟其忍性动心 昭事必诚方是追远报本 宁夏同远清真大寺

智慧照十方庄严诸法界 大慈念一切无碍如虚空 弘一题温州江心寺/瑞安圣寿禅寺 弘一题

中华入世贸全球同发展 港澳回母怀举国共欢呼

中华三度腾飞全民共庆 宇内千般改革万物皆春

中秋月家家赏玉兔呈祥 国庆节人人舞金龙腾飞 中秋国庆 杨恩亚

中岳南悬气壮五龙楼阁 大河东泻乳孳千古英雄 李曙初题郑州黄河游览区 李曙初

忠信存心一己常怀厚道 公平接物四方共乐春风 汤阴岳飞故宅

终身伴侣何必门当户对 一世姻缘只求道合志同

钟悠远鼓悠远钟鼓悠远 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 临安卧龙寺

种菽粟于砚田收成有日 怀奇珍于文席待聘以时 潘天寿题书橱联 潘天寿

众志成城四化宏图在望 繁花似锦千秋幸福绵长

重调整众手栽培摇钱树 求安定群力塑造聚宝盆

重光慧日高西天来古佛 庆幸慈航近苦海渡苍生 台南市重庆寺(祀观音)

重重迭迭水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俞樾题杭州九溪十八涧 俞樾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杭州九溪十八涧山亭

周文王访太公知味停车 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 赞汾酒联

周昭王甲寅年佛生西域 汉明帝乙丑岁法传东土 吴清芗题泰州西山白云寺大雄宝殿 吴清芗

周昭王甲寅年佛生西域 汉明帝乙卯岁法流东土

株株幼苗好似灵芝出土 张张笑脸有如春花绽蕾 六一儿童节

竹本无心皮外多生枝节 藕自有窍腹内满藏情丝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竹本无心外生许多技节 藕虽有节内中不染污尘

竹里登楼风引三山不去 花间看月溪流四序如春 董彤庵(权文)题江苏扬州驾鹤楼联 董彤庵

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 梅边吹笛此地宜有词仙 苏州怡园锄月轩(又称梅花厅)

抓消防除灾害万众康乐 兴保险保安全九州呈祥

灼灼辉辉却似霞飞绛绮 煌煌烨烨就如电掣红绡 西游记对联

酌言献酌言尝人歌不老 旨且多旨且有国号长春 方增题浙江杭州酒仙殿 方增

子孙虽愚书文不可不读 同志虽远处事不可不诚

紫禁迎春瑞拂千条御柳 丹楼映日祥开万树宫花 故宫延禧宫

紫燕高飞剪开千重云雾 布谷欢歌唤起万家春耕

紫御迎春瑞拂千条御柳 丹楼映日祥开万书宫花

自称英雄汉应做英雄事 来说是非者便为是非人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 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 李叔同题惠安净峰寺客堂 李叔同

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湖北襄樊草庐亭

自问何能只不着一丝假 有事即办怎肯偷半日闲

自主经营厂家如虎添翼 大胆改革质量似锦添花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邯郸临漳郝氏家谱一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原平东社镇上社村现存族谱数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州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和由来 40分 郝姓的由来 郝姓起源参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