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梁性的来源?
梁姓来源及郡望堂号
一、姓氏源流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
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梁氏的堂号主要有两个,“仪国堂”和“保善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被封为仪国公。
另还有“安定”堂号。
2.郡望
主要有安定郡、扶风郡、天水郡、河南郡等。
安定郡是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东汉移至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一带)。这支梁氏,其开基始祖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梁益耳。
汉武帝时的太初元年,设置右扶风,是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名置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一带地区。这支梁氏,出自汉时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通渭、静宁、泰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是汉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设置的,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贾鲁和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市。这支梁氏,多出自于匈奴族梁氏。
(来源:中国家谱网)
梁姓来源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1359
http://zhidaobaiducom/qword=%C1%BA%D0%D5%C0%B4%D4%B4&ct=17&pn=0&tn=ikaslist&rn=10
地区不同,字辈也不同~
我们这一辈因为年代关系本应该接(士字辈)的~家里堂哥堂姐因为出生的比较早所以还是接替士字辈的~而我们这些人正好赶上六七八十年代,这个时期名字就不能继续接士字辈了~名字就变成了保、家、卫、国,振、兴、中、华,英,雄,烈,士~例如:梁建国,梁建华,梁英华,梁英雄,梁保国,梁保家之类的~
如果还想往下传最好先问问老辈的族谱看看传到哪了~网上字辈地区不同,传承也不同~
向我们祖辈是从山东过来天津的~到我们这边就变成了,奉(凤)、振、士、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梁姓迁徙史 梁姓在晋代以前集中繁衍于北方各地,且以西北为主要的分布地区。秦汉之际梁姓散居于河东(今属山西),汉景帝时,有梁林为太原太守。西汉末年,梁氏自河东迁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后裔已分为两支:一居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一居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梁姓南迁是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芳以族随晋渡江,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浦)之间,其后梁遐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宋末因金兵入主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梁姓再次南迁,至元、明梁姓在广东、福建、浙江已发展成大族,并遍及全国各地。 香港地区的梁姓,一般来自广东的番禺、新会、顺德、南海等地;台湾的梁姓,一般来自江苏、浙江和福建。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80%的台湾人都来自福建,其中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台湾的汉族人口急剧上升,约占全岛人口的89%。 移居海外 远在西汉时期,被称为“乐浪郡”的朝鲜就有了汉人、汉姓。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大批汉人作为俘虏留在了高丽,其中当然包括一部分梁姓人口。公元 892年,新罗发生农民起义,起义领袖就是一位名叫“梁吉”的新罗人。梁吉是北原小京(今江原道原州)的地方豪族人士,因不满社会现实,乘机发动农民起义。他信任贵族出身的僧人弓裔,让他带兵攻打溟州酒泉郡,弓裔利用手中的权力,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于897年宣布自立。梁吉率兵攻打弓裔,双方在非恼城进行决战,梁吉战败身亡。时至今日,朝鲜和韩国境内依旧生活着许多梁姓人口,像乒乓球运动员梁英子、实业家梁玉京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梁姓人氏。 越南古称安南、交趾,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很多,联系也十分密切,生活在这里的梁姓人也为数不少。例如发生在1917年的越南太原士兵反法武装起义,其***之一就是梁玉眷。梁玉眷原为越南在日本的留学生,毕业于日本的振武学校,后加入越南的光复会组织,因从事革命活动,于1915年在香港被英国当局逮捕。出狱后,梁玉眷又于1917年,与郑文艮一起发动士兵起义,占领太原市。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失败,梁玉眷光荣就义。 美国,从1943年至1965年,共接纳华人66145人,其中梁姓人只有137人。1965年,美国补充修改了移民法,华人人美人数明显增加,到1980年,美国的华人数量已达806040人。从1981至1990年,华人数量从80万猛增到 1645万人,约占美国人口的6%,其中的梁姓人数没有记载。 加拿大自1967年实施新移民条例后,华人数量增长很快。1967年,加拿大全国共有华人79万人,1991年增加至586万人,其中多伦多25万人,温哥华15万人。从1858年首批广东籍华工抵达加拿大,大量的广东人就开始了他们的美洲之行,特别是来自广东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的“四邑人”数量最大,约占华侨人数总量的785%,主要从事饮食、杂货、房地产、服务业。
以下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ba85801000520html 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梁氏五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粱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七卷。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 江都邗江梁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稿本一册。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字排印本。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梁怀廉、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民国)林公素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字排印本二册。 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增补至清道光年间。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大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星垣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瑞露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豫章集贤堂木刻活字印本。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 ·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梁李七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该谱创修于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现代)梁赵奎修,1950年铅字印本三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三十五卷、卷首。 南常德梁氏四修族谱,(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三卷、卷首。 湖南常德县梁氏五修族谱,(民国)梁基雍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文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第八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卷首。版心刻夏阳堂书,中参用四修谱旧序。 · 广东粤东梁氏源流,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广州正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民国)梁卓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三册。 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梁颍稣总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 ·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张彬文、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清)梁纶修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广州金璧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智镛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当年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一册。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德焕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孝友堂铅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西樵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铅印本九册。 广东颐德梁耀枢谱系,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广州宝珍楼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焕章、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颗德上澈乡粱氏族谱,(清)梁瑞廷等编,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永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 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东莞粱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清)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梁友文首修于明洪武三年。 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清)梁活阶、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东莞蟹溪勤贻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蕃昌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卷。 · 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家谱
历史来源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
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
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家族名人
梁红玉: 宋代名将韩世忠妻,本为京口名妓。生卒年不详。高宗建炎四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红玉亲自击鼓助战,兵将士气大振,金兵遂不得渡江侵宋。为女中豪杰。后封安国夫人,又改杨国夫人,世称梁夫人。
梁启超(1876~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政治家、文学家。康有为弟子。师生二人于清末同倡变法维新,人称康梁。曾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大力宣传改革主义。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民国初年,曾任司法、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不谈政治,专以著述讲学为务。着有饮冰室文集、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地望分布
甘肃省平凉,甘肃省天水,河南省洛阳
l梁性的来源?
本文2023-11-23 01:02: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