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林氏家谱
林姓
一、姓氏源流
林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国等地。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
3、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二、迁徙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陵一带发展繁衍。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派系。成为"濂江"、"控鹤"、"陶江"、"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三、历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纣王荒*无道,上朝强谏,舍生取义,慷慨就死。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之一。
2.社会名人
林禄:把林姓从北方带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响最大的"闽林"始祖。
林默娘: "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
(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
(3)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4)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5)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6)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7)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8)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9)林德甫,文莱富商。
(10)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11)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12)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13)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14)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15)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16)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希望采纳
穿破历史的迷雾,解读五百年殷商,商朝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
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为殷商。商朝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时期,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本记载的王朝。之所以有“殷商”这一称谓,是由于商朝的都城经常转移,则在后代盘庚迁殷才趋于稳定,在殷定都达273年,因而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商朝处在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国家权力已经基本确立,奴隶制的公共秩序亦已稳固。
一商朝的建立商人的祖先是契,他因协助商朝的建国君主夏禹治理有功功率,因此封为于商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因此他就以“商”来自称的部族。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称帝后,表现得十分暴虐,中原老百姓已不堪忍受。这时夏王朝的执政已处在很严重的内忧外患当中。这时候的商部落的大boss为成汤,他是一位很有修养和本领的人,见到夏王朝日益腐烂、独裁已造成名誉扫地后,他便下手建立新的王朝。
当夏桀获知成汤在讨伐诸侯国并扩张商的阵营后,派大臣将成汤召至夏王都,并一声令下把它监禁在夏台(商朝牢房)中。成汤的属下伊尹和仲虺获知消息后,搜集了很多至宝、玩器和美女送给夏桀,要求释放出来商汤。因此夏桀一声令下将成汤释放出来。监禁的事在诸侯国和方天朝导致了更地面焦虑,大家纷纷投靠商,愿助商汤灭夏。
成汤再次以礼树威,秣马厉兵,使邻近部族陆续归顺。在和夏桀血战以前,成汤又消灭了这时依然遵从夏指引的某些方国部族——剪去了夏桀的翅膀。
鸣条之战: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商部落战士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了一场血战——鸣条之战。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协同多方国部队,采用发展战略大迂回,绕路至夏都往西突击夏都,夏桀仓促迎战。结果商朝部队惨败于鸣条。这场战争变成夏王朝灭亡的大转折,成汤此后变成商汤——他设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二商朝的衰落与中兴商朝一共经历了约31代君王。至第八代商王仲丁称帝时,国势慢慢衰落。那时候废旧了嫡子称帝制,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孩子称帝,因此造成角逐遗产继承之错乱状况。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历史进入中衰阶段。以致于诸侯国都不到朝见,世称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和武丁中兴:盘庚是商朝中期的一位睿智君王。他即位后,决定把北京首都迁移到殷(今河南安阳)。迁往殷地有三条益处:第一,殷地的土地资源较为富饶。第二,定都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皇室和贵族将也会受到抑止。第三,新都城比较安全,外界干挠少。果真,迁殷后皇室矛盾激化减轻,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快速发展。盘庚因而被称作“中兴”之主是。
之后即位的盘庚的侄儿武丁,也是一位睿智君王,他开创了武丁中兴:他继位之后勤勤恳恳、奋发图强。对外开放,他发兵讨伐夷方、巴军、蜀及虎方部分地区,拓展了商朝板图和势力。对里大力推广生产制造,推动了制造业的兴盛:黄铜业拥有突破性进展,出现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种重器。除此之外在纺织品、医药学、交通出行、天文学等多个方面,都获得很大造就。这也是商朝的鼎盛时期。
三商朝的灭亡武丁去世后,商朝又开始逐渐衰落。到商朝最后一个王帝辛(纣王)阶段。在以往社会史描述中,商纣王沉迷酒色、横征暴敛、严刑厚敛、是和夏桀相同的君王。和他有关的历史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可是,后人从此存在很大的异议。
因为甲骨文的发掘出,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家拥有重大发现:实际上,纣王王帝辛青少年勇敢,多次派属下往东征伐莱夷,自身进攻南方地区九苗,将商的阵营延伸至了东海和长江河段,为中国板图向东南拓宽作出了巨大奉献。但其年年争霸巨大消耗了综合国力,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矛盾,使对其西北的控制能力下滑,拿了周部族以可趁之机。
牧野之战:周武王姬昌的同盟军与商朝部队在牧野(今河南周边)进行的血战。商朝到此已经历六百多年,至帝辛(纣王)时,已经是危机四伏。周部族定居莫谓陕西中间,到姬昌这一代时综合国力日强,附近诸侯国陆续依附于。公元前1050年西伯侯姬昌病故,王爷姬昌(周武王)称帝。这时商朝出现了内战:帝辛杀掉了堂叔赵公明,监禁了另一个堂叔箕子。周武王确定借机发兵伐商。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率兵装甲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及其步兵团数万人发兵东征。帝辛惊悉周军袭来,只能匆忙武装力量大量奴仆和俘虏,连着守护都城的军队,赶赴牧野应战。战事结果自然也是周武王决胜。帝辛见趁势己去,回到朝歌,走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朝为中华文明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揭开了中国可考历史文化的大幕。关于商朝的故事,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对于商朝的建立到灭亡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商朝代存在的时间长达700多年,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末期,终于公元前11世纪周朝所灭,其间分为商朝前、中、后三期。殷商朝代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王”制度,人类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为中国的文化、思想和信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殷商社会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有机的历史过程。夏朝是殷商的前身,这个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点,特别是王权的形成和士族分化都成为后来产生商朝的基础。商朝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如商朝时期的王陵、祭祀所、青铜器、商代字形等都反映出当时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形态。殷商社会中还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人物,如大禹、盘庚等,他们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殷商朝代的文化是其最大的财富之一,殷商王朝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代的甲骨文保存得较为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语言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活化石”。此外,殷商时期还体现了人类的宗教思想,如死后有鬼神、祭祀等信仰,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哲学思想的建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之,殷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殷商是商朝这个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的图腾:
商族最早是以鸟为图腾的,他们称自己为玄鸟的后裔,由于鸟是商族起源的祖先神,而后商族的祖先就具备了鸟的神灵,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东夷部族主要以各种鸟的崇拜为最多,最盛。
又被称为鸟夷,在文献记载中,东夷集团的先祖太昊,少昊,帝舜,后羿,伯益等,都以太阳鸟为图腾,从出土的人骨情况看,新石器时代的东夷人除了流行头骨变形和人工拔齿习俗外,还流行着另一种习俗,即口含直径约15到20毫米的石球或陶球。
学者大多认为这种含球习俗乃模拟吞玄鸟卵而生子,球象征鸟卵,含球有祈子之意,不仅如此,东夷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作鸟状打扮,东夷人甚至还以鸟来命名各种官吏,《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到访鲁国,鲁昭公设酒款待,席间昭公问:少皞氏以鸟名官,何故也。
郯君解释道: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林」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与长林,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国等地。
二 ;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
家族名人
林则徐 (1785~1850)清末名臣,字少穆,一字元抚,清福建侯官人。道光时出任两广总督,因严禁鸦片,引发中英战争。迨和议达成,被贬谪伊犁,后又起用,卒諡文忠。著有政书、云石山房诗集等。
林语堂 (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为二十世纪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及作家。学识渊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誉满国际。著有《开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中国与印度的智慧》、《无所不谈合集》等。
妈祖
地望分布:山西西河郡,福建南安郡,江苏下邳郡。
林姓起源参考之二
林姓起源于3100年前,其先宗是殷商纣王的忠臣----比干。纣王宠爱妲己,荒*无道,残害忠良,使百姓怨恨,诸候反叛,贤德的忠臣比干冒死给纣王提意见,纣王不听,比干竟"进谏不去者三日 ",惹恼了纣王,把比干剖腹挖心处死。当时比干的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为躲避追杀,便连夜奔于牧野(今河南省卫辉市),逃到长林山一洞中生下一男孩,名坚。周武王伐纣得胜,陈夫人便将坚归于周,周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由此可见,林姓起源于河南,林姓第一人是比干之子林坚。
东汉末、三国时期,中原林氏遭受政治迫害,被迫大批南迁,进入江苏、浙江一带。西晋末年,中原林氏再次南迁,直接进入福建。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林姓,跟随郑成功进入台湾,后又有东南沿海各地大批林姓移居台湾,繁衍发展,又逐渐走向世界各地。
1992年后,世界各地许多林氏后裔多次到卫辉比干庙祭祀先祖,较大规模的有:
1993年5月,世界各地20多个代表团共527名海内外林氏后裔到卫辉寻根。
林姓起源参考之三
林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六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在台湾有一百八十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排名第二,仅次于陈姓,故有『陈林半天下』之美称。林姓最早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期,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后裔。商朝末年,纣王荒*无道,百姓苦不堪言。纣王的叔父比干,在其他王室成员如微子,箕子等进谏不听,相继离去的情况下,仍然冒死进谏,最后被纣王剖腹挖心处死。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正怀孕在身,听到消息后连夜出逃到牧野一带避难,在深山的石洞里生下了孩子,取名叫坚,字长思。不久,周武王灭商,陈夫人带着儿子投靠了武王姬发,得到很好的待遇,武王并且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生的,赐他姓林,林坚因此而成为林姓的始祖。林姓还有其他一些起源,如,林姓也有出自姬姓的,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林开的后代;也有出自鲁国林放的后代;到北魏孝文帝的时候,因为迁都洛阳,还曾经把代北的鲜卑族丘林氏改成了林姓。林姓最早在河北发展,秦代曾迁居山东,到西汉时有林姓迁徙到四川,三国时,中原林姓遭到政治迫害,大量南迁,到了江苏,浙江一带,到西晋末年,已经发展到了福建。唐代开元年间,林之祥的儿子林鉴,成为林姓最早到达台湾的人。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西河,南安,博陵,南郡,下邳,晋安,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琼州,长城,光山,岭南,浙杭,江西等。科举时代,福建乡试有『无林不开榜』之说,代表林氏在福建地区,不但人口多,而且人才也很多的意思。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1,在文字还未出现之前,原始人都是通过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大事件。
东北的鄂伦春人,到了十七、十八世纪,依旧还在马鬃绳上打结来记事,从打结的数量来分辨家族有多少代人,每个结代表一代,他们把这样表示世代的结绳,悬放放在房梁上,以示崇敬之意。
2,口述家谱
我国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口述家谱的习惯,普通家庭的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先辈的世系,最多的甚至能背出九十多代。比比结绳更为古老
3,竹柬家谱
将家谱写在竹简上,传承下来。现在也有人把家谱做成竹简的姓氏来保存。
4,布帛家谱
将家谱写在布上传承下去。这在古代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家谱记录方式。
5,甲骨家谱
即将家谱刻在龟壳或动物骨头上的家谱。源自于殷商的甲骨文,如“儿氏”的甲骨,便记载了一个家族的11代,共14个家族人物,它是极具代表性的甲骨家谱,也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家谱了。
6,青铜家谱
是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也称作金文家谱。在已发现的商代末年青铜器中,有几个就是记录家族世系的。
7,石碑家谱
是刻在石碑上的族谱。早在汉初,这种家谱的形式就很普遍了。在中华民国的早期,广西南丹县的壕塘村建立了“莫氏哨目族谱”,共有412个字,记载了莫氏家族的世系和起源。与甲骨文、铜文家谱相比,石碑家谱更为成熟。
8,书本家谱
就是常见的印刷成书籍的家谱。这是我国目前最主流的家谱形式,种类数量有几千种之多。
源于子或依姓风姓,出自帝喾嫡子殷偰(契古写作偰读偰xie)之后裔。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商朝君主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故称“殷”或“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遗民以国名为姓,称殷(依)氏。该支殷氏已有三千多年时间,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1] ,在亳 [2]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1] [3-4]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5] 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6]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
跪求林氏家谱
本文2023-11-23 00:20: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