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 清末醇亲王府七格格金志坚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3浏览:3收藏

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 清末醇亲王府七格格金志坚简介,第1张

金志坚(1921年9月11日-2004年8月9日),“末代皇姑”,姓“爱新觉罗”氏〔满:转写:Aisin-Gioro〕,名“韫欢”,乳名“姞”,字“蕊莟”,号“璧月”。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醇亲王府七格格。

爱新觉罗·韫欢(又称金志坚)是最后出生的皇族成员,是溥仪的七妹。2004年8月9日,随着金志坚的去世,中国数千年皇室的最后一位皇姑也走向了天国。金志坚的出身是贵族,职业是园丁。半个世纪以来,她在精忠街小学任教,还先后在二二七中、区教育局教育培训班等执教过,她勤勤恳恳,精通业务,其敬业精神更被同事们称道,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她20世纪60年代就出席过全国群英会,而各种“模范教师”的头衔也得了许多。

道光帝旻宁病故,由第四子奕詝继承为第九任皇帝,但仅当了十一年皇帝就病故,又由唯一儿子载淳继承当第十任皇帝。在“辛酉政变”中,咸丰帝奕詝之弟醇郡王奕譞对四嫂兼妻姐——西太后忠心效力、有力支持,因此得到恩遇,于1864年加封亲王衔,1872年正式晋封为醇亲王,又于1874年得到极少颁赐的特权——“世袭罔替”。奕譞病故,谥号为“贤”,人称“醇贤亲王”,就是金志坚的祖父。

同治帝载淳十八岁时病故,又无儿女,西太后破例下诏指定醇亲王奕譞第二子载湉接替堂兄载淳当第十一任皇帝。奕譞死时,第一子载瀚、第三子和第四子载洸都已夭折,第二子载湉已当皇帝,于是由最年长的第五子载沣承袭醇亲王王爵,就是金志坚的父亲。

人物生平

民国十年(1921年),八月初十日,生于醇亲王府北府,姐妹中排行第七,王府内上下都称“七格格”。八月廿九日,阿玛载沣嫡妃暴卒。

民国十三年(1924年),年满三周岁,独立完成王府礼节。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奶奶刘佳氏卒。大姐韫媖患急性阑尾炎去世,时年十六岁。

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天全家小住西什库教堂院内,秋天搬回王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家迁住天津。奕譞第三位侧妃李佳氏卒于王府内。

民国十八年(1929年),和四哥溥任、六姐韫娱一起进入英国工部局所办的“耀华学校”读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兄妹在寒假之后停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家人回到醇亲王府。刘隽生老师住进王府花园,并对韫欢三兄妹诗书画并授。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额娘邓佳氏卒,时年四十六岁。秋天,刘老师离府。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六姐和王爱兰结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走出花园到一所兢业学校帮助四哥工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和朋友李淑芬一起开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坚志女子职业学校”。

1949年,经过朋友李淑芬的介绍,认识年长她两岁的乔宏志。1月31日,北京各界人民举行庆祝解放的成大 ,韫欢同学生们一起加入 队伍。10月1日,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开国盛典。

1950年,以“金志坚”之名被 正式吸收为公办小学的教员,成为兄弟姐妹当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2月12日,和乔宏志在三对新人集体婚礼中结婚,是姐妹当中唯一和汉族平民结婚的人。

1951年,阿玛载沣病故。

1955年,被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崇文区委员会,任常委。

1957年,开始担任精忠街小学教导主任。

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安排下和大哥溥仪等兄妹们团聚,平生第一次叫大哥一声“大哥”。4月14日,丈夫乔宏志病故,时年四十一岁。

1967年,大哥病死于北京,时年六十一岁。6月,到丰台区黄土岗公社白盆窖大队参加麦收劳动。

1975年,任北京市第227中学副教导主任。

1979年,从北京市第227中学副教导主任岗位上退休。

2004年,初夏时重病住院,二十几天以后离开人世。8月9日,百位吊唁者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菊花厅向韫欢遗体告别。

人物评价

七格格金志坚家族的显赫在封建王朝是无以伦比的,她的大哥是宣统皇帝溥仪,她的伯父是光绪皇帝,她的父亲载沣是晚清的摄政王。

家族成员

父母

爱新觉罗·载沣,清末摄政王。

邓佳氏

丈夫

乔宏志(1919年-1960年),生于山东省博山县一个贫民家庭里,曾任北京第四中学副教导主任。

子女

长女:乔英(1950年-),曾从事技术指导和产品检查工作,嫁工厂技术员李志强,生一女(李小岩)。

长子:乔岷(1952年-),曾当建筑材料厂工人,娶医生王赤景,生一男(乔小冬)。

次子:乔岱(1953年-2001年),曾任中学教师,娶刘美玲,生一男(乔小萌)。

醇王府[北府](Prince Chun Mansion[Peifu])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新中国建立后,府邸现归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所有;1981年,醇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

醇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二层后罩楼。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醇王府[北府] 外文名称 :Prince Chun Mansion[Peifu]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近4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 :(醇王府花园)09:00至17:30 景点级别 :(醇王府花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原价20元/人 著名景点 :花园,银安殿,畅襟斋,后花园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北京市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区热度指数,地理位置,王府历史,王府分布,醇王府南府,醇王府北府,醇王府花园,摄政王府, 地理位置 醇亲王府及花园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46号:府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府邸部分由中、东、西三路院落组成:中路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五间,正殿(银安殿)五间带东西翼楼各五间,过厅三间,过厅后形成一组单独的院落,内有后寝五间及东西配房,院后为九间后罩楼;东路是家祠、佛堂等,东墙外另有一组院落,为王府的马号;西路为两组并列的院落,是王府的生活起居处所:府邸西边是座花园,里面松柏苍翠,绿草如茵,一湾碧水从园中流淌而过。亭台楼阁分布于湖水沿岸,形成一处安适幽静的庭园。 王府历史 这座宅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它原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宅园。他的长子、清初颇具才名的词人纳兰成德就是在此宅出生的。到了乾隆朝晚期,权相和珅擅权,他垂涎明珠家藏的珍宝和富丽的宅园,屡向明珠的后人成安敲诈勒索未遂,被和珅罗织罪名,将其家产籍没,宅园据为已有。嘉庆四年(1799年)仁宗将和珅赐死,家产籍没,将宅园赐给其兄、名书法家成哲亲王永瑆,按照王府的规制将此宅加以重修改建,是为成亲王府。光绪年间,又转赐给醇亲王奕譞作府邸。 醇亲王府效果图 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光绪继位后醇亲王迁出,因此醇亲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 同治死后无嗣,醇亲王之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1890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奕譞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醇亲王,宣统帝父,监国摄政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1906-1967年)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这座王府就成为声势显赫的醇亲王和摄政王载沣的府第。末代皇帝溥仪出生于此。溥仪成为继嗣皇帝后,受任监国摄政王,因此,醇亲王府也称摄政王府。 载沣按规制在 建新的摄政王府,未成便爆发辛亥革命,载沣辞职,后久居天津。 北京解放后,载沣于1949年9月将府邸全部房屋售与重工业部附设的高级工业学校。以后,府邸部分由卫生部作为办公地点,1984年5月将醇亲王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现正殿为国家宗教事务局,马厩为市第二聋哑学校,东端是醇贤亲王祠和家庙龙华寺。原太平湖的醇亲王府现位于复兴门中央音乐学院内。醇亲王府西部的花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从1963年迁入居住,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9年。在她逝世后,于1982年2月,将该园作为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民众开放。 王府分布 醇王府南府 醇亲王南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是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荣亲王。府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现中路府门三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保存二进四合院。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民国时,王府曾被改建为民国学院。20世纪50年代由机关所用。王府东起鲍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今太平湖东里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头条。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是西城区保护文物。 醇王府北府 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进入外院后有二门,此门才是王府正门,面阔5间。此后为正殿银安殿,面阔五间,东西有配楼各5间。正殿后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间过厅入,正面是正房5间及其配房,按规制此处应属后寝。最后为后罩楼,面阔9间,各种庆典时在此举行仪式。后寝成为供奉神、佛和远祖的神殿。东路建筑主要是家词和佛堂及一些从属建筑。东墙外院落为王府马号。西路有两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动中心。主要建筑为宝翰堂,即大书房。其后的院落,正厅名九思堂,是太纪居处,再后名思谦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儿辈读书的小书房任真堂及其它从属建筑。北府是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醇王府花园 王府花园整体为长方形,占地近27万平方米,折合40亩。其中山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水面面积约3400平方米,陆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园北侧和西侧隙地约8200平方米,其余用地约4000平方米。 园内原来四面是人造土间石的假山环绕,但东部山体很小。这样府邸部分与花园一体感更强,且方便在府内观赏花园景色。另据溥任先生在《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一文中回忆,东部的山临园门,为山屏,所以其主要作用是碍景,遮挡入园后东北部通往南部的视野通廊。花园山体的内侧四面布置水面,北、东、西三面为渠,南面开挖成一汪较宽阔水面,称为南湖,水岸均用石头错杂地垒砌。这样花园内便形成“山环水绕”的山水格局。 花园建筑从使用功能上,大致划分为南部的游赏区和北部的休憩娱乐区两部分。其建筑没有明显轴线,呈点、线和片状分布。花园游赏区由南山东南角山峰上的箑亭,西南角山峰上的听雨屋,山北侧的南楼以及南湖组成。休憩娱乐区由东西两组院落组成。东路两进院落,即第一进院娱乐功能的大戏楼(现已拆除,原悬挂“濠梁乐趣”匾额)和益寿堂(现在悬挂濠梁乐趣匾额)。第二进院是客厅、休憩功能的畅襟斋和东西厢房。西路为一组三合院建筑。西路院落规模较小,推测为附属服务性的建筑,在作为宋庆龄居所时改为宋庆龄起居的主楼。听戏是清代从皇室到平民百姓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皇室和王公贵族在娱乐区内建造戏楼成为较为常见的例子,北方园林中如乾隆皇帝建造的宁寿宫其东路主体建筑就是三层的大戏楼,恭王府花园内东路也建有大戏台。比醇王府花园建造稍晚些的庆王府花园西路同样建有大戏楼,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戏台、戏楼无一例外的都是与游赏性建筑分隔开而单独成为一区的。此外,游赏区和休憩娱乐区以一道长廊相连,长廊上还分别建有恩波亭和廊桥做点缀。 摄政王府 位于 西北角,北西两面临墙。原位于西苑墙外,光绪十一年扩建西苑时将此地圈入 ,并将位于原址的蚕池口天主教堂迁往西什库。慈禧太后拟在此修建新园林“集灵囿”,但一直未开工。1909年将此地拨给摄政王载沣,修建摄政王府。摄政王府规制同旧醇王府(北府)相似,包括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西花园,工程耗银206万两。1911年清朝覆灭时王府仍未竣工,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地,1918年后先后成为徐世昌的总统府、陆军部和海军部、北平市 。1949年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区,1970年代末大规模翻修 建筑时曾计画将摄政王府落架大修,但发现建筑质量非常低劣,地基松散,木柱间裂缝用碎砖填充,已无法保留,只得拆除。现存正门和正殿,为会议室。周恩来曾居住于西花园内的西花厅,也加以保存。

哥哥是溥仪,伯父是光绪皇帝,奶奶是慈禧太后,他活到了97岁,2015年的时候去世。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爱新觉罗·溥任,溥任别名金友之,1918年出生,出生地北京什刹海北岸的摄政王府,溥任和溥仪、溥杰是兄弟,在这三个兄弟中,溥任的寿命是最长的。

溥任生前居住在北京后海南锣鼓巷胡同里的一个平房里,他先后有两任妻子,前任金瑜庭1972年病逝,后又续娶张茂滢,溥任和前任妻子共有三子二女。

溥任从小就学习旧学,在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他哥哥溥仪执掌伪满政权后,溥仪曾邀请溥任前往参政,但溥任拒绝了溥仪的邀请。

1947年,溥任他父亲载沣的支持下,在北京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自己担任校长,父亲载沣担任董事长,妹妹是学校的老师。

后来溥任将自己的学校交给了政府,溥任并没有退出教育界,他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一直工作到1988年才退休,可以说溥任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退出教育界的溥任也没有闲着,他继续投入研究清史,溥任先后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

晚年的溥任更是淡泊名利,年过八秩,仍然居住在几所平房之内,这几所平房因为时间久远,夏天的时候还会漏雨,本来他是有钱进行修复的,但他把自己的钱都捐给了公益事业。

溥任先生一生讷于言敏于行,他一向为人正直、质朴,北京市人民政府曾经授予溥任先生“第四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虽说清朝到溥仪的时候没落了,但作为皇族后裔,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醇亲王府历史上出过两位皇帝,一个是溥任二大爷光绪,一个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和硕醇亲王是道光帝脉下宗支,始祖为道光帝第七子奕譞,大清铁帽子王之一。

奕譞为道光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在道光、咸丰两朝,作为皇室宗亲,奕譞平淡无奇,除了十岁时因哥哥咸丰帝登极,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再没有得过什么恩典。

奕譞一支发迹,来得很突然,在咸丰帝驾崩后的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时候,奕譞接二连三地得到了一大堆封赏任命: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等等。

这一年,奕譞只有二十一岁。

如此年轻,突然就飞黄腾达了,表面上看是因为奕譞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今“大姨子”垂帘听政掌了大权,自然要提拔重用自家“妹夫”。

可一旦深入内幕,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据奕譞的孙子也就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小时候他曾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时,溥仪年幼的六叔载洵看见陈世美被包龙图铡得鲜血淋漓,吓得坐地大哭,祖父奕譞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

原来奕譞在慈禧太后的上位之战“辛酉政变”中立下了关键一功,是他亲自带兵为慈禧太后在半壁店捉拿了护送“梓宫”返京的肃顺,从而保证了辛酉政变的完胜。

由此一事可见年轻时的奕譞还是相当勇猛果敢的。

溥仪在回忆中说,这才是醇亲王一支飞黄腾达的奠基石。

辛酉政变之后,正如“同治”年号所彰显出的涵义,大清朝堂上实际是东西两宫和恭亲王奕䜣联合执政的局面,而醇亲王作为慈禧太后的有功亲信、道光帝宗支,实际上也扮演着关键一角,未被大力启用前,他看上去只是一枚皇家富贵闲子,可一旦慈禧太后要独擅皇权,向恭亲王动刀子,醇亲王将是取代恭亲王的最佳人选。

因为慈禧太后在权力格局上有这样的深谋远虑,奕譞在同治朝也就一步步地显赫了起来,同治三年,被赐以“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正式晋封为亲王。

对于醇亲王一支的权势富贵而言,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等到同治帝驾崩,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执意要立“载”字辈的儿皇帝时,醇亲王一支就迎来了“出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的百年罕遇大运势。

从世俗的观念看,家族能有这样的大运势,醇亲王奕譞应该感到万分荣幸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说当慈禧太后宣布立奕譞第二子载湉为帝的话刚一出口,奕譞立即“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不能起······”

醇亲王如此痛不欲生,并非演戏,而是他的真实反应,因为他深知慈禧太后为了权力有多可怕,立自己的儿子为帝,不仅意味着儿子从此成了深宫中的傀儡,而且自己从今往后也只剩下如履薄冰,父与子,稍有不慎,等待他们的就是万丈深渊。

如果说醇亲王的初始发迹靠的是功劳,那一个王府出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靠的就是懂得伴君、伴虎之道。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自从二叔载湉入宫成为光绪帝之后,他的祖父醇亲王就把一切官职都辞掉了,“亲王世袭罔替”的恩典是力辞不准后才勉强接受的。

此后几年,醇亲王唯一的差事就是照料光绪读书,他干得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慈禧太后觉得他懂规矩,没野心,好控制,又赏他“亲王双俸”、“紫禁城内乘坐四人轿”,醇亲王不得不接受后,更是低调谨慎到了尘埃里。

恭亲王奕䜣因为隐隐能威胁到慈禧太后权威,终于在1865年被革掉了议政王大臣的头衔,按照早已有的谋划,慈禧太后诏命军机大臣,今后凡是重大政务要先和醇亲王商议,实际上就是用醇亲王取代了恭亲王。

作为主政亲王,又是皇帝亲爹,醇亲王如果有血性野心、宏大抱负,还是有一定运作空间的,但醇亲王不但没有这么做,相反他是事事迎合慈禧太后,如同一个忠诚的奴才。

按例,光绪大婚之后,太后理应归政,醇亲王知道这是慈禧太后不愿看到的事,于是他在光绪大婚之前带头向慈禧太后叩请继续“垂帘听政”。

清廷创建新式海军后,醇亲王受命主持海军大事,有一事很能反应他的心态,代慈禧太后去检阅海军时,他执意要拉上宫中红人李莲英同行,为的就是主动接受监督,让慈禧太后放心。

醇亲王这种诚惶诚恐的心理,不仅体现在他的一切言行上,就连家里的摆设,也到处显露着谦恭谨慎的痕迹。

他住的正房叫“思谦堂”,书斋叫“退省斋”,书斋条几上摆放的欹器上刻着“满招损,谦受益”的铭言。

对自己这样要求,对子女也是如此。

子女的书房里,到处挂着各种格言家训,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这样写的:“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溥仪说,祖父做过的最“过分”、最有意思的事是这么一件,光绪二年他居然给朝廷写了一个奏折,控告一个没有具体对象的非议之臣,他说,将来可能有人由于他的身份,要援引明朝的例子,要求给他这个皇帝亲爹加尊号,如果有这样的事,就该把非议之人视为小人,严加惩处。

为了把此事办得板上钉钉,他还要求把这份奏折存在宫中,以便将来有铁证来惩处这种小人。

过了十几年,果然发生了醇亲王预料之事,光绪十五年,河道总督上疏请尊崇皇帝本生父以称号,慈禧见疏勃然大怒,但越是怒越觉得醇亲王有难能可贵的忠奴品质。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暴毙后,醇亲王的谨小慎微近乎达到了无以加复的程度,他把取信讨好慈禧太后,看成了他唯一的本分。

当时,他正在负责海军建设,为了让慈禧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他将很大一部分海军军费挪出来修建了颐和园。

颐和园修建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正值京师、直隶闹特大水灾,御史吴兆泰怕激起民变,建议颐和园停工,慈禧太后闻讯随即将吴兆泰夺官,交部议处,而醇亲王始终沉默是金,鞠躬尽瘁地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

1890年,颐和园刚完工,醇亲王不久就死了。

因为醇亲王秉承的是事事要如履薄冰的家训,醇亲王的几个儿子尽是窝囊废,要么跟他一样,要么只能纸上浅谈。

因为对慈禧绝对忠诚,老醇亲王死后,其第五子载沣顺利继承王位,成了第二代醇亲王。

载沣完全就是照着老醇亲王的样子刻出来的,但即便如此,慈禧太后对载沣还是有从猜忌到信任的一个过程。戊戌变法,庚子之变后,见光绪和载沣这哥俩颇受洋人欣赏,慈禧太后赶忙把荣禄和醇王府撮合成了亲家,意在用荣禄牵制醇王府一支。

但随着载沣的面目越来越清晰,慈禧太后对这个绵羊外甥也就不再猜忌了,转而把他当成了另一个忠奴。

光绪病危,慈禧太后病重时,不愿告别皇权的慈禧太后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她奢望能挺过重病,继续掌权,所以在光绪驾崩后,他将载沣的长子溥仪立为了皇帝;之后见自己已无药可救,她又选择了不会翻案的载沣为自己实际的继承人,让他抱着溥仪做了大清末代摄政王。

光绪为帝,是慈禧太后的私心;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还是慈禧太后的私心。

纵观历朝历代,大概没有比醇王府更悲哀的了,一个王府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不是因为这一支有什么帝王运势,雄才大略,而是这一支始终恭顺如奴,甘愿为慈禧太后驱使、利用。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却成功的统治了整个国家的政权。其中涌现出不少的著名人物,除了慈禧外还有一位人物,虽然没有做过天子,但是其子孙也儿子都当过皇帝,那就是醇亲王。因此醇亲王的家族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接连出了两位皇帝?外加一位摄政王。

醇亲王

清朝的制度大家都知道是世袭罔替,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基本上王爷想当上皇帝是十分困难的,史上也很少有王爷能当上皇帝的。然而醇亲王却不相同,醇亲王是清朝12大铁帽子王之一,拥有着很高的地位。铁帽子王在清朝整个历史上就只有12位,由此足以看得出醇亲王的优秀。而在醇亲王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做上了皇帝,其实这一切也与慈禧有关。当时同治皇帝驾崩以后,因为没有留下后代,况且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有19岁,去世的很突然,因此皇帝的宝座成为了空缺。于是皇帝便在醇亲王与恭亲王之间选择,然而因为当时的清朝是由慈禧太后掌权,因此慈禧想要找一位听话的皇帝,因此便选择了醇亲王的后代。

偶然性

醇亲王府能够成为清朝的第一大家族,是有运气的成分,因为当时的恭亲王与曾亲王帮助慈禧成功的扳倒了当时的顾命大臣。因此很受慈禧的宠爱,权势滔天。然而因为恭亲王被慈禧看出了野心,所以在选择皇帝时,慈禧选择了恭亲王的后代,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这便于他更加的掌握实权。也是慈禧为了要更好地掌握大权,于是醇亲王你卖便深受慈禧的喜爱,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上位,慈禧仍然也是从醇亲王府中找候选人。

醇亲王的家族号称清朝第一家族,除了第一代醇亲王的努力外,后面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慈禧的原因,因此醇亲王家族完全沦为了慈禧掌握权力的附庸 。

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 清末醇亲王府七格格金志坚简介

金志坚(1921年9月11日-2004年8月9日),“末代皇姑”,姓“爱新觉罗”氏〔满:转写:Aisin-Gioro〕,名“韫欢”,乳名“姞”,字“蕊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