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庄村的孔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3收藏

孔庄村的孔氏家谱,第1张

孔氏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氏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氏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氏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孔德成随其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孔子家谱

  -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 卌五世祖 蟜极

  -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 卌三世祖 契

  - 卌二世祖 昭明

  - 卌一世祖 相土

  - 四十世祖 昌若

  - 卅九世祖 曹圉

  - 卅八世祖 冥

  - 卅七世祖 振(王亥)王恒

  - 卅六世祖 上甲微

  - 卅五世祖 报乙

  - 卅四世祖 报丙

  - 卅三世祖 报丁

  - 卅二世祖 主壬

  - 卅一世祖 主癸

  -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微子 微仲衍

  - 十三世祖 宋公稽

  -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 十世祖 弗父何

  - 九世祖 宋父周

  - 八世祖 世子胜

  - 七世祖 正考父

  - 六世祖 孔父嘉

  - 五世祖 木金父

  - 高祖 祁父

  - 曾祖 防叔

  - 祖父 伯夏

  - 父 叔梁纥

  - 孔子

  - 子 孔鲤

  孔子雕塑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搢、孔拯

  -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浈、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任、孔尚乾(南宗)

  -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民国八年)卒于北京,遗腹子孔德成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2008)1949年应国民政府之请,迁往台北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1939-1989)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1975- )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2006年元旦出生

  - 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由于历史上没有探究过孔子他的老爸老妈,不过他只有以一个老婆 !!!!!!!从孔子的生平及年谱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年谱 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 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 阙里,生活艰难。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 弟于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 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 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 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郑铸刑鼎。 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 孔母颜征在卒。 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 鲤,字伯鱼。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 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 何以称霸的问题。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 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 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 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 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 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 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于已“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 “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 弟于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 弟于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 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 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 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于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 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 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 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 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 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 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 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 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 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 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 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 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 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 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 (左鬼右隹)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 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 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 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 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 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 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 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 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 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于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 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 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 是年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 修《春秋》。 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于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 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 孔于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 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 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孔庄村的孔氏家谱

孔氏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