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柏村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4收藏

裴柏村的历史沿革,第1张

山西省闻喜县(闻喜。春秋战国时为古曲沃地,秦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进改桐乡为闻喜。历代县城虽有变迁,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1995年4月2日),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

裴柏村位于礼元镇南500米,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二级公路,由北向南通过。村后九岭似凤,恰好座西向东,又名九凤朝阳,岭上千年古柏,将裴柏点缀的煞是好看。省级文物保护----裴晋公祠就坐落在村东岭上。历史上曾出过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大将军,其他-一千余人,可谓地杰人灵,人才辈出。因过去宰相诸多,所以裴柏村又名宰相村。全村共4个居民组,264户,970口人,劳动力655人,党员32人,耕地1711亩,其中水浇地469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4156元。近年来,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和裴氏后裔的大力支持下,裴氏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观,县重点工程裴氏宗祠大殿正在建设当中,裴氏广场、裴氏大道进行了硬化、美化。闻喜县第一届裴氏旅游文化节及-“三月三”庙会成功举办。今后,随着裴氏旅游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将成为裴柏村村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

你就是个XX 懒的理你 别丢运城人的脸了!!

叫哥给你上一课!

⊙大运之城,从远古文明一路走来………………………………

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是运城的魅力宣言。所谓“华夏之根”,是因为运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之称。所谓“诚信之邦”,是因为关公的“忠义仁勇礼智信”,影响千年,穿越古今,是我们的精神魅力所在,它与当今所提倡的诚信精神是一致的。所谓“大运之城”,是因为我们这座城市自古是盐运之城、财富之城、幸运之城,更蕴含着运城的发展活力四射,好运连连!

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类在这里迈开了文明演进的步伐,留下了华夏之根、文明之源的重要遗存,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在全国名列前茅。

文明之源

这里最早叫中国。198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问:“‘中国’最早是指我国的什么地方?”答案是:“晋南”,也就是我们运城。而且诸多史料充分证明“中华”、“华夏”的称谓,同样源于运城。据史书记载,尧、舜、禹都曾在河东建都。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中美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它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这里有人类最早用火的遗迹。我们的西侯度旧石器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据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食用运城盐池中自然结晶盐,而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大约有4000多年。远古时期发生在这里的黄帝、蚩尤之战,就是为了争夺盐池控制权。盐的开发利用,加上火的使用,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步伐。

这里是最早的蚕桑丝绸之源。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半个蚕茧,证实了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也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黄帝元妃嫘祖发明养蚕的传说。

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反映。现留存有稷王山、稷王庙、稷益庙等后稷遗迹,稷益庙里的壁画就展现了当时农耕收获场景。另外,战国时期河东最早的大盐商猗顿,从畜牧养殖做起,经过数年经营,很快成了当地畜牧业大户。

文化遗存

中国最早的“地坛”。现在人们都知道北京的天坛、地坛,而中国最早的“地坛”就在我们这里。当年黄帝“扫地为坛于雎上”,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从汉武帝修“后土祠”第一次祭祀后土算起,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之后有8位皇帝先后20多次亲临祭祀后土。汉武帝刘彻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因此,万荣后土祠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皇家典祀圣地,当之无愧。

大禹治水留下的著名遗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运城留下了开三门、中流砥柱、望夫台、凿龙门、禹王城、大禹庙、大禹渡、禹门口、禹王坟等众多的遗址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诗经》名篇源于运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等所描写的场景就在我市芮城、夏县、垣曲一带。

龙的故乡在这里。史书记载董父豢龙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闻喜县。

《西厢记》故事发生地。《西厢记》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百代流传,使永济普救寺成了世人心中的爱情圣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著名诗句也就成了最豪迈的爱情誓言。

中华宰相第一村裴柏村。该村位于我市闻喜县,因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因而,裴氏家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名门望族。

著名的人文景观遍布全市。这里有天下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壁画艺术宫殿永乐宫,中华祭祖圣地后土祠,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鹳雀楼,爱情圣地普救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唐开元大铁牛和舜帝陵庙、司马温公祠等著名的人文景观。

五项传统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①董永传说。董永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董永的故里就在运城市万荣县。现在流传全国的《天仙配》故事,就是以实际生活中的董永为原型演绎出来的。②绛州鼓乐。绛州鼓乐在初唐时期便以“擂大鼓”而名闻天下,有《秦王点兵》、《厦坡滚核桃》、《老鼠娶亲》等经典节目,绛州鼓乐多次荣获国家大奖。该团先后出访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200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③稷山走兽高跷。这种表演艺术形式随着庙会文化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④临猗锣鼓杂戏。锣鼓杂戏为我国早期的戏剧形式,戏剧史界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戏曲的雏形,在戏曲发展史上有重要价值。⑤蒲州梆子(蒲剧)。因起源于运城古蒲州而得名,慷慨激昂、悲壮豪放是其唱腔的重要特点。表演素以翅子、翎子、鞭子、胡子、担子等“五子功”而为世人称道。蒲州梆子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戏剧专家称为我国戏曲的鼻祖。

历史名人

河东历代人物繁盛,名家辈出,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有:哲学家荀况、薛瑄等;文学家柳宗元、王维、王勃、王绩、王之涣、卢伦、司空图等;戏剧家关汉卿;史学家司马光、裴松之、裴驷等;教育家王通等;地理学家裴秀等;水利专家李冰;政治家百里奚、傅说、裴度等;书画家�敤首、卫夫人、薛稷、马远等;军事家关羽、薛仁贵等;纵横家张仪;八仙之一吕洞宾;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

此外,运城还是国家认定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七个城市之一。我市的新绛还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永济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河东民俗风情很大程度地表现在它的民间文艺活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最有影响和价值的是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二是民间艺术表演。最具代表性的是绛州鼓乐。三是民间文学。传说、故事、寓言、谚语、笑话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万荣笑话,饶有趣味,幽默睿智,其经典部分称为“七十二争”,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品牌。最近,万荣县委宣传部、西安**制片厂和临汾向日葵影视文化中心联合拍摄出了25集万荣笑话电视系列剧,并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四是民间戏曲。其中锣鼓杂戏、蒲州梆子、永济道情、芮城线腔等都是历史悠久的曲艺说唱形式。有着为数众多的专业、业余演出班社,从事婚丧嫁娶的礼仪服务。

河东饮食文化也源远流长,礼仪周密,配餐考究,做工精细,营养丰富,体现了贵族饮食和大众饮食的完美结合,流传至今,种类繁多,成为驰名全国的“名产名吃”。特别是传统面食——面条、花馍、羊肉泡馍、胡卜、麻花、糕点,已发展为当地蔚为大观的饮食产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运城人制作供应的蛋糕更是占有北京超市80%以上的份额。

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

黄河美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母亲河的臂弯里,孕育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同时也造就和催生出了丰富秀美的自然景观。

水为景物之本,水为生物之脉。北来东去的母亲河,自鬼斧神工的壶口而出,一路奔来,在黄河小北干流域的河津龙门,以一个享誉华夏的优美传说“鲤鱼跳龙门”而与河东这块土地上的子民一道,生生不息,共生共荣。她流经运城8个县市,沿途为我们捧出了“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李白诗)的龙门胜景;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塘、千里鲤鱼池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湿地湖泊——吴王古渡风景区;“巍巍华渭收眼底,大河奔流如倒悬”的风陵渡风景区;湿地面积13万亩,千亩莲池荷花竞开,苇荡鱼跃,天鹅击水,野趣横生的黄河胜景圣天湖景区;晚霞红似火,水天相一色,岸柳倒映,野鸭点点,碧波荡漾,炊烟袅袅的茅津古渡风景区。而黄河小浪底库区更可谓“高峡出平湖”。我们的垣曲小浪底库区,水域面积140平方公里,整个库区两岸悬崖壁立,鹤鹭群飞,湖水清澈,鲶鲤贯行,若乘艇游弋,可饱览大自然之奇观。黄河奉献给运城的自然景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远的财富。难怪有人形容说,黄河在运城拐了个弯,正好像脖子上的一挂项链,穿起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

天宝盐湖

要说我们运城以水为美的自然景观,就不得不重推我们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了。

盐湖又叫盐池,位于运城市区南侧,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面积90多平方公里。运城盐池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初,为我国古代现唯一的一处天然结晶池盐宝藏。早在虞舜时,盐池就被人们发现利用,舜帝巡视盐池有感,抚五弦琴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跨入新世纪,南风集团公司在盐湖中心位置,开发出占地100多亩的瑞莱斯漂浮浴场,浴场设两个盐水漂浮浴场和一个黑泥浴场。据考证,盐池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活化细胞,健康肌肤。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

在运城,还有几处以水为美的瀑布群,如夏县泗交、垣曲望仙瀑布等,尤以望仙瀑布最为有名。望仙瀑布位于垣曲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望仙乡。由于飞瀑叠落,常年冲刷,在一条长5公里的天然阶梯石峡中,罗列着十余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清澈石潭,一个个喷珠吐玉,琼花飞溅。有三个较大的石潭人们约定俗成称其为风潭、雨潭、龙潭。

条山藏秀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以运城中条山对华夏古文明的贡献为内容,将中条山的名字传播到更大更远的范围。这条横亘运城的古老山系,与黄河母亲一样成为运城人永远的骄傲。在这个山系中最著名的当推历山和五老峰。

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最大的生态旅游基地,景区内奇峰擎天,山泉飞溅,古木参天,繁花似锦。历山的山巅有一片广袤的平地,叫舜王坪,传说这里是舜帝耕耘的地方。历山虽然峰高谷深,路险林密,而舜王坪上却地势平坦,花草丰茂,属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带。坪上远眺,一派青藏高原式的独特风光,一年四季,气象万千。历山草密花繁,遍地药材,据统计共有400余种。

五老峰1992年被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古称五老山,因其峰有五座,犹如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而得名。景区内生态植被良好,野生动植物千余种。

34个。

在古代,这个村子是将相之村,在如今则成为了高材生之村,这个村子目前有34个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之类的全国名校。

鼎鼎大名的宰相村,这个村子叫做裴柏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所位属的晋南地区,位于“黄河的怀抱”之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人,其中裴柏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个村子里的裴氏家族曾经走出59位宰相和59位将军,被誉为中华宰相村。裴柏村的人数并不多,人口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没有超过一千人,从村名里也可以看出,这个村子里的人大都以裴为姓。裴氏在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裴氏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帮助周武王讨伐暴纣有功,得到了不少奖赏,早在商周时期裴氏家族就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家族了。

这个村子名字叫裴柏村,裴柏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是个宝地,曾经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文臣名将。

裴柏村位于山西省境内,这个村子被人们称赞为“宰相村”,这个村子曾经出现过五十九位大将军和五十九位权倾朝野的宰相。大将军兵权不是一般的大,宰相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儿,在古代一个人能当上大将军或者宰相,不亚于现在买**,中一等奖,人家裴柏村中了一百一十八次一等奖,你说刺不刺激。

大隋王朝法律的编制者裴政,就出生自裴柏村,还有帮助大唐王朝第一任皇帝李渊,建立大唐的裴济也是来自裴柏村,你要说裴柏村不是风水宝地,那它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官儿,古代也有很多世家大族,但是能像裴柏村一样,一口气出这么多人才的还真是不多见。

也有人总结过裴柏村出人才的原因,第一个原因说是联姻,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裴柏村的女人要挑好男人嫁,男人呢要挑好女人娶,选择优质遗传基因,生育下一代,第二个原因是,裴柏村非常重视教育,什么四书五经以及《中庸》、《大学》,都讲给孩子听,争取让孩子学得多,懂得多,走进官场,起点也比其他人要高,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世袭。

当然,这个村子到了大宋王朝开始,就没出过什么名人了,据说是因为大宋时期老是打仗,裴柏村进入了很多外来人口,生活习性发生改变,导致人才诞生率大量减少。

你知道中国最牛的村子在哪里吗?他既不是江阴的华西村,也不是广州的龙湖村,这是一个99%的人都没有听过的村子。

那么,这个村子到底有多牛呢?据统计,2000多年来,从这个村子里头走出了3000多位的七品以上官员。

其中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55个尚书,25个节度使,三个皇后,四个太子妃,还有21个驸马爷。

这个村有117人考取进士,其中11个状元。

最传奇的是在唐朝的289年当中,平均每17年就从这里走出了一名宰相。

这个村子,就是位于山西运城的裴柏村,也被称之为宰相村。

更牛的是,从这个村子里头走出来的官员,从来都不会有徇私舞弊之辈,也没有任何一个贪官污吏。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村子里面,最看重的就是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他们始终坚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的一个教育理念。

从小铭记祖训,村子里面的男性,如果不能考取秀才,死后就不能够进入家祖的祠堂大门。

如果当官之后,出现了寻思舞弊的行为,那么,死后也不能够进入到裴氏的祖坟的。

所以,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裴氏家族打破了穷不过五服,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一直坚持到现在,2000多年了,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作将相之村,现在又成了高材生之村。

裴柏村仅有900多口人,改革开放以来,共有34位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之类的高等学府。

这样的裴柏村,在全国应该说是最牛的村子吧。

裴度、裴寂、裴行俭、裴叔业、裴邃等。

1、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旋即代武元衡为相。

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此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求避祸,官终中书令。

开成四年(839年)去世,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忠”。会昌元年(846年)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

裴度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为将相二十余年,荐引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刘禹锡等人。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在文学上,裴度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在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颇受时人敬重。

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2、裴寂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

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此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

贞观三年(629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但却率家僮讨平山羌叛乱。不久,裴寂病逝,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3、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

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了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

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

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今已佚。

4、裴叔业

裴叔业(438~500年),字叔业,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南北朝时期南齐、北魏名将,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后。

出身河东裴氏,擅长骑射,颇有气干,常以将略自许。南朝宋元徽末年,为羽林监,迁骠骑将军府参军。

萧道成建立南齐,迁宁朔将军,平定王奂之乱,辅助萧鸾夺取帝位,拜给事黄门侍郎,封武昌县伯。淮汉之战有功,行冠军将军、徐州刺史。

孝文帝元宏南次钟离,拜徐州刺史,防御魏军。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擅杀大臣,上下离心。

于是,裴叔业投顺北魏,拜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封兰陵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未至,卒于道中。宣武帝元恪闻讯,追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武。

5、裴邃

裴邃(?-525年),字渊明,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南朝梁名将,骁骑将军裴仲穆之子。

出身“河东裴氏”,十岁属文,精通《左氏春秋》。初仕北魏,起家豫州主簿,官至魏郡太守。后来逃回南梁,出任辅国将军、庐江太守,大破北魏军队。参与钟离之战,以功封夷陵县子。

历职地方,开设屯田、稳定边境,颇有政绩,迁北徐州刺史,转豫州刺史,率军讨平文僧明叛乱,镇守合肥。

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居身方正,有威重。普通五年(524年),统军北伐,连破北魏多城,拓境千里,大败北魏将领长孙稚。

普通六年(525年),卒于军中,追赠侍中、左卫将军、夷陵侯,谥号为烈。淮肥之人为之流泪。

——裴邃

——裴叔业

——裴行俭

——裴寂

——裴度

——裴柏村

裴柏村的历史沿革

山西省闻喜县(闻喜。春秋战国时为古曲沃地,秦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