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的家谱辈分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1收藏

丁氏的家谱辈分排列,第1张

浙江奉化丁氏字辈:“贤孝悌传家忠良济世光裕永昌继志述事”。

浙江永嘉丁氏字辈:“永昌夫康泰应复启文明崇高光祖德嗣后振家声世元士子显嘉国庆朝廷”。

浙江苍南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良启后兴友祥璹延达□□□和守礼善施义方宏贤经书耀宗显扬”。

浙江平阳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正启后兴发祥茂延达远强平”。

浙江会稽丁氏字辈:“原欣茔宏高丁南文应耀国习志桂”。

浙江剡西丁氏字辈:“得胜永聪明大申壬怡先享称位义纲常诗礼家宝”。

浙江剡城丁氏字辈:“一时从正道千载振宗猷师谦观晋益节泰恒履丰辅周姜公子承启圣贤德同人萃复鼎大有咸震升”。

浙江剡东丁氏字辈:“策正敦勤俭安书谨友宾守道资□□象贤景士辉”。

浙江南洲丁氏字辈:“诗书起后裔燕翼衍”。

浙江彩烟丁氏字辈:“孝友绍祖志忠良相圣延定邦怀道化崇善在安宁”。

浙江济阳丁氏字辈:“道拱可善兴仁义礼智信宫商角征羽亲热贤能爱悠远厚高明谟猷顺良显时成达同淑会同朝觐聘”。

浙江大岭丁氏字辈:“梦妟烤俊忠得相克如学承文国光士肇德宏希佩志成守善侍书启后积庆余芳贻掷□武百世其昌”。

浙江开化丁氏字辈:“云公居胜地毓秀庆流芳仁厚多久远忠孝自光昌传家惟诗礼华国有文章发祥功德茂木本水流长日世之联辉克绍大吉元松柏理居然道德原佑在”。

浙江盘安丁氏字辈:“文仕宗尹绍承大济园明洪世启正开朝本荣枝茂厚德载光钟灵毓秀兰桂齐芳”。

浙江定海丁氏字辈:“阜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任恤礼乐射御书数角元氐房心尾箕丰牛女虚危宝壁娄胃昂毕觜参井□□柳星张翼轸”。

浙江台州丁氏字辈:“士宏学正茂梦兆必其昌尧舜光化治成康绍吉祥”。

浙江黄岩丁氏字辈:“恒懋丙光洪维孚成金玉儒学安国圣兆孔秀”。

浙江天台丁氏字辈:“祖伯中彦守廷存大世崇希子良希绍宗学正茂荣天锡千祥至才华仁圣逢诗书传乐业彬雅树高风”。

浙江缙云丁氏字辈:“元享利贞兴端开宗桂枝方广仁义礼智完德康泰通达道远文明善顺慈惠温良喜庆光显俊杰英贤勋猷谟烈福禄荣昌”。

浙江贞溪丁氏字辈:“光明正大和惠开宗再高永远珍玉富贵荣华福禄康宁祥瑞庆善寿嘉道德仁义忠厚端庄安良迪吉信敏恭宽敬老尊贤”。

浙江松阳丁氏字辈:“克葵振立明汝龙谆敏尙惟公伯福堂佛文良大有世显旺成启增昌元兰桂奕芳”。

浙江骥湖丁氏字辈:“日道正廷嗣惟永懋万延兆长嘉起俊秀大益宗邦德辉学富”。

浙江兰溪丁氏字辈:“邦国家廷大尊敬懋尚纯斯启其光宪翼树志殿元希绍秉景可尔汝君乡来雳世因用士宏宗在永思”。

安徽枞阳丁氏字辈:“雄文少进贤英阳辉作业武戈边真权”。

安徽宿州丁氏字辈:“文良允贤方正维先克记宗得兴交其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安徽蒙城丁氏字辈:“宣锡广训福仰再怀配适作兆培良尚庆学继存汉乐效安从”。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凤泗长广家启仰再怀”。

安徽临泉丁氏字辈:“壮元继聚亚玉林照华国道生立仁义德修世泽长子贤建伟业万代作恒昌”。

安徽阜阳三里丁氏字辈:“有灿超德建允守其克保世巨春树如金培世贤传家淮作杰开国锡大年”。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一贯朝开继文武巨志育杰兴中华杰家声远传颂梦松事业长发扬”。

安徽阜阳丁寨丁氏字辈:“玉怀洪从正大光明南华天基家道常法文则武百世昌德培泽广生贤伍万代相传有恒香”。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华天宗文公魁义礼连道举世洪仁喜寿庚福崇之柏煌主章远超典州金安淑学怡宏图廉洁丹表兆亚东忠孝呈祥和顺颂荣光耀祖卫汉城”。

安徽淮南丁氏字辈:“自山学广开文远函云才锡湘泽常严永守清”。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再开固运函育才锡”。

安徽怀姚集丁氏字辈:“广开文军函育才锡”。

安徽庐江丁氏字辈:“元士文为志先代发荣昌后克继其绪家声庆远长积善承宗德扬名振祖邦贤良传万世永保有余光”。

扩展资料:

名人

丁氏自从在汉、晋之际大放异彩之后,这一份光辉,就此千百年传留了下来,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辈出,而于清代登峰造极。

清代的丁氏,出过传名千古的国家栋梁之才,更出过功在传统文化的了不起学者,丁宝桢、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汝昌,无一不是满缀着晶莹光华的名字。

丁日昌,在光绪年间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苏巡抚的方面大臣,以所历皆有名绩而著称,而且,曾经辅佐曾国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献力不少。

-丁氏族谱

丁氏家谱大全

1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79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80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81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82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

北图

注:卷末有钞配页

83.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84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85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86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87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88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79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80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81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82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

北图

注:卷末有钞配页

83.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84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85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86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87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88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明代的有以下几位

  明景泰三年(1452年),两广始设总督。

  韩雍

  韩雍(1422—1478)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永熙。正统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镇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景泰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劾宁王得罪,勒致仕。天顺间复官,历官大理少卿、兵部右侍郎。广西大藤峡为中心瑶、壮各族起义,武装割据多年,抢掠财产和妇女,宪宗成化初以韩雍为右佥都御史前往镇压,俘杀首领侯大苟,截断江上大藤,改地名为断藤峡。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后请分设广东、广西两巡抚,朝命从其请,仍使以总督专理军事。后被劾,致仕。有《襄毅文集》。

  张瀚

  张瀚(1510—1593),字子文,明仁和(今杭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大名知府。蒙古瓦剌俺答包围京城时,朝廷下诏派兵部郎中在畿辅一带征调民兵入卫京师,瀚立即查核户籍,规定30丁人,以其余29人供应军饷,征得80人,驰送真定交接兵部,受到称赞。以功迁陕西左布政使,擢右副御史,巡抚陕西。半年后入京任大理寺卿。进刑部右侍郎,不久改兵部,总督漕运。隆庆元年(1567)改督两广军务,以与巡抚政见不合,在平息曾一本骚扰战事中互不配合,被停俸在家候用。后出抚陕西,迁南京右都御史,改工部尚书。万历元年(1573)以张居正荐,代杨溥为吏部尚书,任满加太子少保。当时,张居正权势正盛,满朝官吏都唯命是从,而瀚虽受其荐,但仍不阿附居正,朝议多不合。后张居正唆使给事中王道成、御史谢思启弹劾,瀚辞归故里,把平生所见所闻著录成《松窗梦语》8卷,记载了明代经济、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方面资料,对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商业贸易有重要参考价值。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懿

  谭纶(嘉靖年)

  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明代中叶杰出的军事家,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史称“谭戚”。隆庆二年(1568)三月,谭纶因兵科给事中吴时来的推荐,由两广总督升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隆庆四年(1570)以后,先后任协理京营戎政和兵部尚书,直至万历五年(1577)去世。在前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对废弛至极的蓟辽边防进行了多方整顿,为巩固明朝北部边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熊文灿

  文灿贵州永宁卫人, 徙家蕲水, 由进士历官至布政司, 崇祯元年以福建布政司就迁巡抚 福建濒海多盗,郑芝龙为盗魁,颇愿受抚,当事谕降之文灿至,善遇芝龙,使为己用芝 龙屡败他盗,文灿以功擢总督两广军务,仍借芝龙力最后,击海盗,刘香死,盗尽平,时 崇祯八年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权要,谋久镇岭南会帝疑刘香未死,且 不识文灿为人,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观之文灿厚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

  朱治涧

  顺治四年(1665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栋部于顺治四年正月十九日由三水进至高明,留守肇庆的明两广总督朱治涧不战而逃。李成栋即命部将罗成耀留镇肇庆,自己领主力进攻梧州。梧州守将陈邦傅弃城而逃。二十九日,李成栋占领梧州。二月间,明内阁首辅丁魁楚投降,被杀。

  丁魁楚

  丁魁楚(?-1647年),字中翘,号光三。河南永城市马牧乡丁老家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保定巡抚,崇祯七年任户部侍郎。崇祯九年官至河北巡抚,善事权要。明亡后,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等拥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老坑石头,制作精美砚台。清兵南下后,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四月初四日,被开肠破肚,至夜断气,妻妾三四百人分给营中将士随意轮奸至死。幼孙子为李成栋部将罗成曜收养

  朱英

  朱英,(1416-1484),字时杰,号诚奄,明桂阳(今汝城)县外沙村人。祖父攀麒,阳朔县主溥,父思谏,俱以朱英贵赠资政大夫。朱英五岁丧父,由母亲胡氏夫人日耕夜织,潜心教养。九岁就学于本村香明寺中。十三岁外出求学,十五岁取为县学生员,主习“毛诗”、“尚书”二经。朱英天资聪颖,读书刻苦专注,岁科试屡列高等,十九岁补廪生。二十二岁,到本村白石岩畔白石书斋修业,专习“易经”。正统九年(1444)湖广乡试中举人。

  正统十年(1445),与族兄津江朱海同登乙丑科进士,兄弟齐名,在京师,被人们视为双凤。随即分配在兵部观政。正统十二年(1447),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景泰三年(1452)调升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天顺六年(1462),升布政司参政。期间,曾代理布政使事务。成化元年(1465)改调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成化五年(1469),升福建右布政使。成化七年(1471),迁陕西左布政使。成化十年(1474),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命巡抚甘肃。成化十一年(1475),五十九岁,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不久升右都御史,食从一品俸。成化二十年(1484),诏取回京,入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少保。成化二十一年(1485)七月十二日,卒于官,享年六十九岁。皇帝震悼,派中官为使,赐钱万贯,赠荣禄大夫、太子太保。遣礼部尚书周洪谟谕祭,缮部营葬。由其长子刑部郎中朱守孚奉柩还乡。次年十二月葬于外沙乡谢坡之阳。入祀本县县学乡贤祠,享四时祭祀。正德十四年(1519),邑人御史范辂具奏,追谥“恭简”。嘉靖元年(1522)巡抚秦金题奏敕立恭简祠于学宫之东祀之。两广不少地方立祠祀于郡县学。

  杜永

  沈犹龙

  沈犹龙(~1645年),字云升,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金山区松隐)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由鄞县知县累官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

  刘大夏

  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明华容县人。与王恕、马文升一起,称为“弘治三君子”。宪宗成化元年(1465)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后迁郎中。孝宗弘治二年(1489),升广东右布政使,亲往谕导、平息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谋反一事。迁浙江左布政使,以副都御史督治河道。旋以户部侍郎迁右都御史,清理宣府兵饷,尽革积弊,边塞得宁。因病退。再起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

  吴桂芳

  〔明〕(公元?年至公元一五七八年)字子宝,新建人。生年不详,卒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扬州知府御倭有功。屡迁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群盗李亚元等连岁为患,倭寇继至,桂芳次第讨平之。累官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桂芳文章通达,诗亦宏敞。著有《师暇裒言》十二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王泮

  清代的有以下

  广总督的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的广东总督,当时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

  顺治十二年,总督府迁往梧州。

  康熙二年,别置广西总督,广东总督移驻廉州。

  次年,撤销广西总督,广西政务复归广东总督管辖,广东总督迁驻肇庆。

  雍正元年,重设广西总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为统一西南军事指挥权,镇压苗族起事,广西政务暂归云贵总督兼辖。

  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

  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迁回驻广州。

  光绪三十一年起,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

  历任总督

  日期为由农历换算后的格里历日期

  广东总督(兼辖广西,顺治元年至18年)

  总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养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总督空位(1651年 - 1653年7月12日)

  李率泰 (1653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国光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栖凤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广东总督(专辖广东,顺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栖凤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卢兴祖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广东广西总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卢兴祖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吴兴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赵弘灿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杨琳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广东总督(雍正元年至2年)

  杨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广东广西总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 (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广东总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张溥 (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弥达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两广总督(雍正12年至光绪31年)

  鄂弥达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马尔泰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庆复 (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 (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苏图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继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硕色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陈大受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衮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杨应琚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鹤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尧署任

  陈宏谋 (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尧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苏昌 (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尧 (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杨廷璋 (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杨景素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 (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孙士毅 (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浑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孙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福康安 (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长麟 (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圭 (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庆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长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由瑚图礼署任

  倭什布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彦 (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吴熊光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 (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龄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 (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蒋攸铦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李鸿宾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卢坤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邓廷桢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则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广缙 (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叶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黄宗汉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庆云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贵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劳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劳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刘长佑 (从没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书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鸿宾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吴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代理: 1865年3月13日 - 1866年9月25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张兆栋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刘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宽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张树声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宽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宽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国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张树声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张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谭钟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衔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德寿 (代李鸿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鸿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寿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传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寿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光绪31年至宣统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张人骏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树勋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广州将军代张鸣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张鸣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1、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2、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幼而聪敏好学,长而淹贯经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历事三朝,辅导二帝。

3、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北宋大臣、训诂学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词学科”进士(榜眼),授大理寺评事,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庆历六年(1046年),升任枢密副使。庆历七年(1047年),官拜参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简”。

4、丁云鹏 (1547~1628)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学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

5、丁魁楚(?—1647年5月8日),字中翘,号光三,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明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吕大器等拥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清兵南下后。

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初四日,被开肠破肚,至夜断气。

丁氏的家谱辈分排列

浙江奉化丁氏字辈:“贤孝悌传家忠良济世光裕永昌继志述事”。浙江永嘉丁氏字辈:“永昌夫康泰应复启文明崇高光祖德嗣后振家声世元士子显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