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肚宰相”,为了吃能和强盗争食,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1收藏

北宋“大肚宰相”,为了吃能和强盗争食,他到底是怎样的人?,第1张

北宋“大肚宰相”张齐贤,虽肚量惊人,但他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遇到大事情,颇有前瞻性。任职期间敢于担当,颇有政绩。然而“肚量”惊人的张齐贤,“度量”却不大。

有一天在行香所,他对副宰相温仲舒说了一些粗俗的话,御史中丞张咏认为他有失大臣风度,就上表弹劾他。张齐贤因此记恨。张咏的亲家王禹偁是个诗人,也写文讥讽张齐贤,张就给他安了个罪名,贬谪到地方上去了。王禹偁诗文好众所周知,可是张齐贤想把张咏、王禹偁一起搞掉,就向宋太宗打小报告:“张咏本来不会写文章,他那些章奏都是亲家王禹偁代笔。”张咏听说后,跑到太宗面前辩白:“我苦心钻研学术,无人不知,张齐贤这是诬蔑我啊!”太宗让张咏把平生著述呈上,坐在龙图阁里翻看,还没看完,就下令赐坐,又吩咐黄门太监把自己常用的一把红绡金龙扇赐给张咏驱暑。

张齐贤当了宰相,他过去的仆役,都得到了提拔,唯独有个名叫王富生的,始终没有升赏。王富生很委屈,双膝跪下对张齐贤哭诉。

张齐贤脸一沉,说出在江南的时候,一次宴会上,这个仆人偷了几只银杯的事情。这件事被他藏在心中三十年了!又说:“我是宰相,任免百官,自然要提拔德才兼备之人。而你是小偷,怎能让你做官呢?所以只能让你留在我身边,免得危害百姓。”

北宋初期的宰相张齐贤,在宋太宗时期被唐太宗提拔为相,之后三次入相。他是宋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张齐贤还有一个绰号,傻瓜总理。说实话,听起来真的很糟糕。因为在今天,无用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张齐贤有这样一个绰号,是否意味着他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总理?

不是这样的。张齐贤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在北宋初期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除了他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外,张齐贤在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

在张齐贤毫无用处是它最初的意思。虽然是形容词,但不是褒义词。张齐贤被称为饭桶,因为他能吃!张齐贤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食用的故事,所以他有愚人宰相的称号。

张齐贤年轻时,生活贫困,经常吃不饱饭。长大后,饭量会大大增加。俗话说,一个小男孩吃死老子。虽然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它包含了真理。在身体发育的这个时期,年轻人胃口极好,仿佛吃不饱。

他的食量大增,但是家里没有钱让他吃饭。除了每年过节杀猪祭祖,平日里他总是饿肚子。一天,张齐贤路过一户人家,看见这户人家正在宰杀一头老牛。张齐贤看到肉时眼睛一亮,于是他坐在那里。别人觉得他可怜,就把自己种下的牛皮给了他。他拿回家后,不知怎么搅了一下,全吃到肚子里了。

当宋太祖访问西毒时,张齐贤自告奋勇,于是宋太祖带他回去问话。正是午饭时间,所以宋太祖邀请张齐贤和士兵们一起吃饭。张齐贤的眼睛敏锐,鼻子敏锐,行动迅速。当厨师端上一盘肉时,不要口吃。不仅警卫,就连宋太祖都惊呆了。于是又有人给他送来肉,让他全心全意地吃。

张齐贤吃得面带油光,甚至忘了该如何给宋太祖提建议。叫宋太祖别吃了,说说治国之策。然而,张齐贤说,宋太祖问得很随便,他可以边吃边回答。宋太祖一连问了十个问题,张齐贤在吃肉的时候回答完了,使毛很满意。

张齐贤当官之前,穷得连住酒店的钱都没有。一天,在一家旅馆里,一群强盗在里面吃喝。张齐贤看了一会儿,然后邀请那些看起来像领导的人一起吃饭。强盗说,如果你是读书人,又不嫌弃我们这些小丑,当然可以一起吃饭。

于是张齐贤坐了进去,拿了一大碗酒喝,一饮而尽,一连喝了三碗。我又拿了一个猪肘,用手指嚼了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那大胆的吃相让土匪看傻了,惊讶地说,好个宰相的料!

张齐贤是一个非常感恩的人。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好心存感激。他早先穷,父亲死了没钱安葬。后来被河南县官下葬。齐贤很感激他,把他当兄弟一样侍奉,即使他后来很富有。

张齐贤也是任人唯亲,公私分明。早些年,一个仆人趁张齐贤不注意从家里偷走了银器。这个东西,其实早就被张齐贤看到了,但却并不令人不安。后来,张齐贤的官职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大。他早年的幕僚仆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那个偷银器的。

那人跑到张齐贤那里,喊着说「我等候你的时间太长了,在我以后的人都被立为首领。你为什么忘了我?”

但张齐贤回答说:“几年前我看见你从家里偷银器,但我什么也没说就把它藏了30年。”我现在在宰相的位置上,任免官员,激励贤人,击退贪官。怎么才能推荐一个贼做官?既然你今天已经说清楚了,你就不能再为我工作了。我给你30万,你走!

张齐贤是北宋的宰相。他从小就勤奋上进。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他曾自荐陈述十件事。宋太宗是太平兴国二年高中状元,受到宋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张齐贤在担任宰相前后的二十一年间,曾三次亮相,为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齐贤是一个对自己的学识非常自信的人,并决心实现自己的抱负。当赵匡胤到达西毒时,齐贤以平民的身份去赵匡胤献计献策。我没有一点真本事和野心,恐怕连皇帝面前都站不住,先不说我会跟皇帝交代什么。

张齐贤不仅站在赵匡胤面前,还慷慨激昂地说:“打倒汾酒;富民;封建主义;敦孝;聚贤;学习也是;故土;选拔好官;谨慎处罚;惩治强奸”这十条意见。其中四个和赵匡胤认为的一样好。足够大胆,张齐贤敢于面对赵匡胤,坚持认为他的十点意见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最后,赵匡胤大怒,下令不改变主意把他拖出去。

张齐贤是一位才华横溢、务实的部长。担任江南西路交通官史时,先处理各州罪人,送往北京,途中多有死亡。张齐贤上任后,很快发现了这种情况,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于是他把卷宗带来了,凡是不是初犯的都不用押解到北京。正因如此,他向朝廷建议,今后应将所有犯人押往京城,并指定一名观察力敏锐的官员进行审问。如不属实,应要求原审讯官员认罪。此后,从地方押解到北京的犯人减少了一大半。

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张齐贤,像大多数封建文官一样,主张仁政。他不仅劝说君主要仁政爱民,而且他自己也经常注意不要对人民太苛刻。

唐朝后期,李朝占领了长江以南。为了加强军事实力,培养足够的军队,后唐实行“义军”政策。所谓的“义军”,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义务兵役制,但又有所不同。政府要求每户老百姓三千以上的税钱给一个壮汉,刺他的脸,自己带武器给政府,打仗的时候给他,每天给他两升粮食。这些人被称为反叛者。

后来宋朝统一了全国,李唐灭亡了。对于这些“造反派”,法院的处置是把他们放回老家,从事农耕。后来唐太宗执政时,有人提出,这些人在部队时间长,不热衷农活,为什么不召回部队?

张齐贤立即反驳道,“这些人原本是好公民。在李朝时期,他们被刺字强迫参军。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灾难。”后来统一了,放回去了,不再受战乱之苦,又爱好农耕,为什么又要召回呢?况且,要找到这些人,必然要挨家挨户搜查,这又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举动。既然皇上早就下令放了他们,那就请遵照之前的命令。

在张齐贤的争辩下,这些“叛军”终于不用上战场了。江南劳动力多了这么多,经济恢复很快。因为张齐贤在江南的仁政深受百姓欢迎,后来被召回京,江南百姓很不情愿。

张齐贤是一个非常进取和勇敢的朝臣。他虽然是公务员,但与一般胆小怕事、不愿参战,甚至崇尚和平、保守的公务员不同。张齐贤是一名勇敢的公务员,他赶上了战场。

Xi三年,发动北伐,与辽交战。在这场战争中,勇敢的士兵杨业死了,所以赵光义赵光义访问了一个亲密的部长作为回应。作为一名公务员

当然,张齐贤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而是一个有真才实学、努力工作的人。首先,他计划入侵辽军,认为宋军的大部队来援助。当辽军仓皇逃窜时,张齐贤早已在土中布下两千伏兵。辽军没有想到有埋伏,于是宋军突然出现,袭击并击败了辽军,活捉了帐前遗迹之一的北大王的儿子之一,杀死了数百名敌人,缴获了两千匹战马和许多武器,取得了大战的胜利。

虽然张齐贤的名字并不辉煌,但他确实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足以担当相。

说起吃货,想必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了,这是现在人对于那些很能吃而且很会吃的人的一个称号,吃货这种人从古至今从开就没缺过。在中国古代民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宰相肚子里能成船。”而这就是专门对于那些很能吃的宰相们说的一句玩笑话。那么在古代哪些宰相很能吃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翻阅史书,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张姓人士当皇帝的不多,但当宰相的很多,历史上共有63个张姓宰相。仅唐宋时期,就有张九龄、张说、张齐贤等好几个张姓宰相,其中的张齐贤是北宋颇有个性的宰相。张齐贤是个很有特点的人,他特别能吃。他的胃好像永远处于不饱和状态,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

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从来不敢放开肚皮吃,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

这一天,正赶上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西京洛阳。张齐贤早早起来,准备来一个毛遂自荐。别人自荐,采取的是“投档”的办法,就是把事先写好的自荐信,恭恭敬敬递交有关部门,然后转呈皇帝。但张齐贤自荐,实在太鲁莽:直接上路拦驾,面见皇上。

当时宋太祖正在洛阳巡视,车驾仪仗,十分威严。但就在这种氛围里,一个人跑过来就挡了驾。随从官员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向皇上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建言献策。咦赵匡胤一听,这是好事情啊。就对随从说:“把这个人带上,回到宫里再谈。”

可到了宫里,张齐贤却不抓紧时间汇报方案,而是吸着鼻子到处闻。原来时值中午,该吃饭了。宋太祖说:“让这个人和侍卫们一起吃饭吧。”

谁知张齐贤鼻子尖,眼睛也管用,看到厨房有一大盘子熟牛肉,抓起来就吃,三口两口,就把一盘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看到他的吃相,都惊得目瞪口呆,连宋太祖也感到吃惊,招手对侍卫说:“再给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盘牛肉端上,张齐贤并不搭话,低头便吃。

这样又吃了一盘,他好像还没吃饱,不看皇帝,只看厨房。于是又一盘牛肉端了上来,这盘牛肉堆得像小山一样。宋太祖看张齐贤吃起来没完,走过来敲敲他的头。说:“停一下,停一下,我问你几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上来”哎呀,这个张齐贤真是出奇,尽管头被敲得咚咚响,但还是连头也不抬,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牛肉,边塞边说:“皇上您问吧,我边吃边答。”

于是宋太祖一连问了十个问题,张齐贤边吃边答,嘴里忙不过来时,就用脚画地,进行“图解”,总之是不耽误吃肉。就这样,又一大盘牛肉下了肚,这才回答完皇上的提问,然后抹抹嘴,站在一边。

宋太祖对他很满意,连连点头:“奇人,奇人,饭量大,学问也好。还能吃吗”张齐贤有点不好意思,满嘴油乎乎,低声说道:“就看皇上让不让我吃了。要让我吃,还能吃三大盘。”此话一出,在场的人轰地大笑起来。宋太祖也憋不住,笑着说:“难道你就吃不饱呀”转身对还没吃上饭的侍卫说:“你们干脆也别吃了,把熟牛肉都给他带上,让他回家再吃。再给他一些金银,让他安心读书,来年好去应试。”

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对他的弟弟赵匡义说:“我这次巡视西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个奇人,名叫张齐贤,他将来可以做你的宰相。但这个人我现在还不能用,让他再读些书,再历练历练。”

等到后来赵匡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他上任伊始,搜罗人才,正赶上时任宰相赵普,向朝廷推荐张齐贤,太宗想起哥哥交待的话,还真就提拔了张齐贤,而张齐贤任事,也确实敢于担当,颇有政绩。

北宋大臣张齐贤为官期间政绩十分突出,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但是却被人称为“饭桶宰相”,这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形容他这个人特别能吃,胃口特别大,他的肚子就像饭桶一样,多少饭都能装得下,多少东西都能装得下。百姓们对于这个能臣、贤臣,还是十分尊重的。

我们都知道,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段精彩纷纭的历史,那是一个文化和经济都十分繁荣的历史时代,也出了许多的名人和贤臣,张齐贤就是这些贤臣当中的其中一个。

作为北宋王朝开国初期的出色代表,张齐贤深受当时的君主宋太宗的重视,并且被他赏识授予宰相的官职,掌有朝政大权,在当时的北宋朝廷上有着自己的话语权和对事的决定权。虽说不是一言堂,但也差不多了,当时的宋太宗很听他的话,对于他的建议即便不采纳,也会好好地考虑。

宋太宗之所以对他这么重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张齐贤是个没有私心的人。他的心中装着朝廷,装着百姓,他只想为北宋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宋太宗知道,张齐贤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对贫苦人家充满了同情心和同理心,他的心中装着百姓,装着社稷黎民。

正是因为张齐贤出身穷苦,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导致了他对于吃饭有着一种特殊的执著。最后也就越吃越多,一直钟爱吃饭,这是小时候的贫苦生活给他带来的阴影。

小时候的缺食,导致了张齐贤在长大后“逢食必吃”,他的这一个特点让当时的人觉得很有趣。在了解了他的背景和背后的原因之后,当时的人对他曾经的遭遇也深有体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爱的人,于是便给了他一个亲切的称呼——“饭桶宰相”。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

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北宋“大肚宰相”,为了吃能和强盗争食,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北宋“大肚宰相”张齐贤,虽肚量惊人,但他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遇到大事情,颇有前瞻性。任职期间敢于担当,颇有政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