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的姓氏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来历?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在宋版百家姓中,向姓的位置不算靠前,总体而言,这个姓氏的规模也不算大,尤其在北方分布较少。在胶东半岛的烟威两市,向姓就不算多见,县市区当中,荣成算是向姓较多的一个地方。不过,探索渊源的话,荣成向姓最初也是从南方迁来。
如今荣成市南部的人和镇一带,部分村庄有向姓分布。人和镇下辖的靖海卫村,在明代曾是胶东的东三卫(靖海、成山、威海)之一,当时不少军户从外地迁来,因此人和镇一带的村庄,不少都与靖海卫军户有关,向姓也不例外。
(配图均为靖海卫风光)
在清代的《文登县志》当中,提到了靖海卫向姓的渊源。根据记载,明永乐年间,向茂调任靖海卫指挥同知(指挥同知,在一个卫所内部,级别仅次于指挥同知,算是比较高的职务),其子孙世袭此职,遂为靖海卫向姓之起源。
而向茂的原籍,在瑞州府高安县,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高安市,由此可见,靖海卫向姓最初是从南方迁来。
向茂的父亲叫做向铭,他很早就投入朱元璋麾下,明朝建立之后,他被封为总旗。向铭的长子名叫向旺,他后来继承了父亲的总旗职务。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向旺也立下战功,升为千户。不过在战争过程中,向旺战殁,他的儿子承袭职务,升为指挥同知,不过在永乐初年也去世。此时,向旺一系无嗣,作为向铭次子的向茂就继承军职,成为指挥同知,后来调到了靖海卫。
从向茂开始,有明一代,共有八位向姓人先后承袭靖海卫指挥同知的职务,一直到明亡清兴之后,向姓人才成为普通民户。
按照明代制度,卫所军职由长子继承,因此其他没有继承军职的子孙就逐渐从靖海卫城迁到附近的村庄居住,根据荣成地名资料的记载,人和镇的韩家疃、南卧龙、码头等村,都有向姓人。其中,南卧龙村的向姓,是明弘治年间从靖海卫迁来,码头村的向姓,则是清乾隆年间从南卧龙村析出。
朱元璋派往成山卫的人物是徐辉祖。
明朝洪武年间(1398 年),魏国公徐辉祖在此设卫戍边,取名成山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河东总督王士俊奉命整顿封疆,决议裁卫。王士俊疏称:“文登幅员已极辽阔,今再加威海、靖海、成山三卫地粮军户,其地周环800余里,殊难管辖,而成山卫又是未便听其孤悬海滨,且成山地方为海洋东面险要之区,则成山卫自应改设一县,以资弹压。”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廷议认准,裁成山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荣成县志》道光本·艺文)。裁卫设县始告完成,改成山卫为荣成县。
侯家 明初,田姓由麾艮来八埠顶前建村,称八埠前。后侯姓众,改今名。602户。
二马 明中期,宋姓由九顶埠来居。村北原有汉代石刻马两匹。402户。
吴家滩 明初,吴姓由云南黄稻村来海滩东侧立两村,清末合一。402户。
小洛 明嘉靖时,杨姓来小松林南立村,称小林。距宋村近8里,别称小八里。清时称小里。1935年,以村西天然水汪改今名。619户。
马家夼 明中期,马姓近草夼立村。110户。
泥沟2村 清初, 李姓自泽头来黄泥沟之西立村。清乾隆时,赵姓众,称泥沟赵家;道光时,邱姓众,更名邱家。民国初年,分为东泥沟,西泥沟,亦称东、西邱家。分别为126户、209户。
江山泊 明洪武二年,江姓依山面泊立村。123户。
南渠格 元朝,蒋姓东临沟渠建村,称渠沟,演作渠格。1981年改今名。210户。
北石韩家 明末, 韩姓来巨石之北立村。后简称韩家。1981年复原称。102户。
山前 约金朝,范姓来柘杨山前立范家庄。明末,毕、李等姓来居,范姓渐泯,清末更名柘阳山前,简称山前。302户。
上、下郭家 明初,郭姓立村,称郭家。肖初,郭姓渐泯,初姓由芝罘来居;侯、刘、于等姓由黄山、松顶子、南鱼池来南侧定居。以地势称上郭家(174户),下郭家(105户)。
廒上3村 元时, 李姓来松林前居住,称大岚前。明万历时,刘姓入,以地近储盐仓廒,称廒上刘家。明初,于姓来居,称廒里。明嘉靖时,孙姓由北崖子来居,称廒上,亦称廒上孙家。明万历时,邵姓自文城来居,称廒上邵家。清初,以方位依次称东廒,北廒和西廒。分别为546户、231户、496户。
大百户 元初,王姓立村。后曲姓来小河北岸居住,称河北曲家。清初,以村西有似白虎的巨石称大白虎,演作今名。237户。
初家庄 清初,初姓由上郭家来居,为富户守庄。142户。
集后 清康熙时,毕姓由峰南来侯家集北建集后毕家,简称集后。102户。
汤家 元初,汤姓立村。位于侯家集东,称集东汤家,简称汤家。103户。
高家 元朝,高姓自河南省迁来立村,称高家。侯家设集后,称集东高家,简称高家。101户。
南、北鱼池 明隆庆四年,侯姓由侯家来建东庄。明末,村西北挖养鱼池,刘姓由南学来南侧建新村,以方位称北鱼池(251户),南鱼池(110户)。
大时家 清初,时姓由告驾口来居,为兴旺称大时家。165户。
张家庄 明末,王姓、董姓来草夼立村,称草地。清嘉庆十七年,院夼张姓买下此地,改今名。166户。
河里庄 明末,丛姓由文城来三面环河处立村。240户。
河杨家 明末,孙姓来草地立村,称茅草地。清中期,杨姓自牟平武台迁入,日盛,以村有小河改今名。240户。
寨颜家 元末,颜姓自曲阜来土寨遗址东侧立村。126户。
南寨 明隆庆时,刘姓自今荣成客岭迁近土寨遗址立村,初立村时有刘氏四兄弟,今174户。
南下河 清中期,董姓由双石来小河下游西岸立村,称下河。1981年更今名。213户。
石漳河 明末,李姓由靖海卫来小河东岸立村;河床有巨石障流,称石障河,演作石漳河。别称南屯、东屯。54户。
时家滩 明末,时姓由告驾口来海滩边立村。232户。
潘家 明中期,潘姓建村。203户。
寨前杨家 明嘉靖时,姜姓来长会寨西南立村,称寨前。明末,杨、王、傅3姓由靖海卫迁入,改今名。159户。
南学 明正德时,刘姓自今荣成客岭来殷家庄(今不存)之南学堂附近立村。247户。
崔家 明嘉靖时,崔姓自靖海卫来此建村。450户。
朱家 明末,朱姓由朱家圈来海边居住,初称夹鱼庄,后改今名。380户。
威海卫和威海主要是教法上的区别,是一个地方。
威海是一个城市,威海卫是古代军队戍边的叫法,如天津卫,威海下设的荣成还有成山卫、靖海卫,有的村还有某某寨、某某所,都是古时候军队戍边时的叫法。威海卫,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是一个海防卫所,中国北方军港,清朝北洋水师基地。
威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下朝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型港口城市方向发展。威海旅游业已经起步,主要旅游景点有刘公岛、环翠楼、威海卫纪念塔,远遥村。远郊区景点有三摞麦、成山头、石岛、九顶铁槎等。
威海卫名称由来
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后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
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环翠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打水。
以上内容参考-威海卫
花岗岩矿是荣成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材质优良。品种有“石岛红”、“荣成黑”、“青石花”、“白石花”、“樱花红”、“红白青石花”等。“石岛红”产于中生代印支期宁津所超单元和燕山晚期槎山超单元。宁津所超单元分布于石岛、东山、宁津所一带,出露面积110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中细粒-中粗粒正长岩, 呈棕红色,远景资源量22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66亿立方米;槎山超单元分布于人和槎山、 龙须岛一带,出露面积约90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细粒-粗粒正长花岗岩,呈肉红色,远景资源量264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78亿立方米。
石英砂矿资源丰富,共有矿床14处,主要分布于荣成旭口-仙人桥、荣成湾砂滩、城东砂滩、宁津所砂滩。远景储量12506万吨,开采储量7504万吨。旭口-仙人桥石英砂质量较好,可做玻璃硅质原料,是山东省最大的石英砂矿,主要为建筑用砂。
此外,荣成还分布着银矿、钼矿中型钼矿床、铅锌矿、铜矿、金矿、铁矿、磷矿等 。 2011年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总投资32亿元的二中、实验中学、特校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6所学校的扩建迁建工程。投入3000多万,对5所幼儿园进行大规模的新建和改扩建,创建7处“威海市农村学前教育示范镇”,争创了2所省级示范园、1所威海市级示范园。投资5300多万元,完成2处食堂、11处暖气和9处厕所改造工程,修缮加固校舍6万多平方米,一次性购置计算机7000多台、多媒体800多套、图书12万余册。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完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内部设施,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到70%。年末各类在校学生达86407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9处,在校学生9054人;普通中学34处,在校学生36446人;小学42处,在校学生26280人;幼儿园85处,在校学生14476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51人。
2012年末,荣成市各类在校生7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9处,在校学生8000人;初中27处,在校学生255万人;小学35处,在校学生26万人;普通高中6处,在校学生105万人;幼儿园85处,在校学生1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54人 。 2011年荣成市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1501万元;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申请专利732项,其中发明专利244件;共鉴定重大科技成果1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威海市科技进步奖15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2份,实施合作项目29项,完成技术贸易交易额14亿元。
2012年共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5项,省重大专项1项,其它项目14项。申请专利982项,其中发明专利318件,共鉴定重大科技成果2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威海市科技进步奖17项 。
2013年启动了科技镇长团,打造了8个公共技术研发平台,3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企业外出对接高校院所,达成合作意向8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成功举办第五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举办汽车及机械产业、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产业、企业投融资四个对接会,发布600多个成果,签订各类合作协议52份。同年,荣成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21%,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 2011年荣成市兴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渔家傲荣成人与海”大型展馆,陈列文物1000多件,举办40余个大型展览,累计接待观众8万多人次。免费发放图书5万余册,新建农家书屋100处,累计建成农家书屋314处。举办50余场次迎新春系列文艺晚会,市艺术团送戏下乡120余场次,2011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900多场次,参与群众40多万人次。
2011年新增4项威海市级非遗项目,荣成市共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个项目列入省级, 18个项目列入地级,2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荣成市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3处,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荣成市共有各类文化类协会13处,农村庄户剧团426处,骨干成员3万余人。 2011年免费为荣成市193万50周岁以上农村群众和特殊群体进行健康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150元提高到300元,镇级医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0%,市级医院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60%,每人每年住院补偿额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
2011年荣成市拥有等级医院3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5563张,卫生技术人员4753人,其中:医生2131人。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清代前,荣成境内几乎全为汉族,即使少数蒙古族、彝族人也放弃自己的民族,与汉民族同化并互通婚姻。 如哈嗒贴木儿,山后上都人,蒙古族,明建文四年(1402年)以靖难功晋金吾左卫指挥使,赐姓潘。明宣德十年(1435年)调靖海卫指挥使,入靖海卫籍,以潘姓行世,改奉汉族习俗。拜扬思郎,蒙古族,以靖难功授千户,后升靖海卫指挥佥事,到卫后改名伯忠,其后代遂以伯为姓,改奉汉族习俗。类似上述情况,多发生在建卫初期。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后代长期生活在汉民族中间,特别清王朝建立后,他们失去了世袭特权,无论生活习俗,还是语言文字,都与汉民族同化,失去了原民族的特征。
清末民初,境内居民多闯朝鲜。其中有些人带回朝鲜族妻子,而这些妇女大都从丈夫民族,放弃本民族特征。至1943年,境内除汉民族外,尚有日籍外国人23名、法籍外国人1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军队和地方干部的流动与交换,少数民族进入境内,民族构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些少数民族妇女远嫁荣成,进一步加速了这种变化 。
威海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批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示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造 林绿化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改善人居环境范例 城市。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地处北纬 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三面环海,一面接 陆,北与辽东半岛犄角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西与烟台、青岛比邻接壤,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全市总 面积5463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其中市区面积731万平方公里,人口522万。威海市花是桂花,市树是合欢树。
威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的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14℃,降水量7932毫米,日照2570小时。
威海古为东方嵎夷之地,夏、商属青州,周代为莱子国地。春秋战国为齐国属地。秦代属齐郡砢县。两汉属青州东莱郡,三国改属青州长广郡。西晋至隋代,屡有变迁,历属东莱国牟平县和青州长广郡昌阳县、东牟郡东牟县、光州东牟郡观阳县和牟平县等。唐代先后属登州、莱州、蓬莱。五代、宋代沿袭唐制。金元改属宁海州。明属莱州府宁海州、登州府宁海州。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3卫隶属山东都司。清初,属登莱青道登州府宁海州。雍正三年(1725年),3卫改属登州府。雍正十三年 (1735年)改成山卫为荣成县。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34年后,历属鲁东区、第七行政区、鲁东行辕。1940年荣成、文登解放,属山东省胶东行政区。1941年,属东海专区。1945年8月,设威海卫市(地专级),直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改为县级市,属东海专区。1950年至1982年历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地区。 1983年威海市(今环翠区)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归威海市管辖。
威海具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沙滩岸礁、民俗风情、地下温泉、文物古迹、名山古刹、奇石异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秦皇汉武登临的“天尽头”,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世外桃源圣水观,“大东胜景”铁槎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及我园北方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等80多处风景名胜,描绘了5436平方公里如诗如画的威海景色。近年来,又新建了威海影视城、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圣经山观光索道、甲午海战馆等新的旅游项目和环翠、银滩、石岛湾、天鹅湖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奉山东省政府命令,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建国后改威海市。
扩展资料: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
-威海
-威海卫
建国以来,威海大部分时间都与烟台一道,属于烟台的县级市,1987年威海正式从烟台划出,独立为地级市,此时距离1984年烟台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过去了3年。
威海独立成地级市与改革开放有直接关系,也与沿海性质有很大关系。狭义层面上讲改革开放就是实现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贸易,吸引外资来投资, 而威海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向东隔海靠近日韩 ,独立为地级市,可以在吸引日韩企业前来投资时,减少相关流程,转型迅速。
威海刚从烟台划出时,GDP不到烟台的40%, 但划出后10年时间,威海发展特别迅速,1997年威海的经济发展为烟台的60%,可以说这十年是威海发展的黄金十年。后期威海的经济发展逐渐放缓,这才有了网络讨论将烟威合并,组建大型地级市的说法。
虽然威海划出独立为地级市,但是威海与烟台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过 ,不管是公路、铁路,还是医疗、就业等,烟威之间都来往频繁。两个地级市中心区域直线距离不足70公里,民间更是来往非常密切。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中央当年有一个考量——在威海成立经济特区!新加坡前总理,国务资政李光耀先生先后3次到威海考察,准备成立——新加坡威海工业园。后中央几次开会评估最终方案流产。(主要是从军事角度评估)最后工业园落户江苏省苏州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据坊间报告,当年邓公设想从南到北沿海设立3个特区——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特区,威海特区。当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威海荣成人,原姓刘)3次陪同李光耀参访威海。太可惜了,威海错过一次重大的 历史 机遇!
威海和烟台市区距离之近,就像是同一座城市。事实上在1987年之前他们本身就是同一座城市。
关于威海从烟台分离的原因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扩大胶东地区的城市规模、有人说是为了削弱烟台在省内的地位、有人说是跟其他省一样为了增加城市数量,还有人说是以前的烟台太大了……说什么的都有,但这些都只是猜测和传言,至今并没有确切说法。
不过总体来说,当初把威海分离出去也是正确的选择,虽然弱化了烟台,但分离之后的威海确实在发展方面更具独立性,并且在县域经济方面有了很好的建树,荣成、文登、乳山都进军百强县,荣成还曾跻身过百强县前十名。如果威海留在烟台,那么烟台会比现在的体量更大,竞争力更强,但恐怕不会增加出这么大规模的GDP和人口。
不过以目前的城区跨距来看,烟台威海重新合并更有利于两者乃至整个山东的发展。因为现在进入了大城博弈的时代,不仅中西部都在搞一城独大,就连东部群狼经济的省份也开始了大城模式。比如省会首位度倒数两名的济南和南京,前者直接吞并了一个地级市,后者把全部县级市撤市划区。像珠三角这样高度繁荣的地区已经全面告别县区,全部实现城市化,并开始了城市化对接,比如广佛一体化已经实现,深莞惠也在推进中。
那么像烟台威海这样城区间距只有50多公里的情况下,想实现同城化并非难事。而推进同城化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合并,将烟台打造成一个经济规模对标青岛的大都市,让山东重新实现新版三足鼎立的格局,会有助于胶东的再度崛起,有助于山东省域竞争力的提升。
2019年烟台GDP7653亿,威海GDP2963亿,GDP总和10616亿,人口总和996万,建成区总面积543平方公里,百强县总数6个,上市公司数量55家。
烟台威海如果合并,这样的规模之下未来有望成为山东第一经济大市。因为烟台和威海两个城区之间需要建造一座新城,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口、企业、学校、投资等来填充,对于城市的曝光率、竞争力都会有大幅提升。加之接近于青岛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人口体量,辅以强劲的民营经济基础,合并后的新烟台的前景将不会弱于青岛济南。北方地区也会新增一个沿海万亿俱乐部城市与南方大城市相抗衡。这会是一个1+1 2的选择。
威海的独立,不是烟台市能决定的,又不是威海市所能做到的,是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简单点说,烟台太大,难以面面俱到,威海从烟台拆分出来独立建市,更利于威海的发展,毕竟独立建市,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发展性,如果还留在烟台,威海的发展就将极大的受限。
从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威海先后属 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 这中间行政区划多有变更,而威海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烟台管辖之下。直到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威海从烟台拆分出来独立建市,并升为地级市,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至此就形成了今天山东 17个地级市之一的威海市。
烟台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烟台地区,至1983年8月30日撤地设市,地级市烟台共下辖 文登、荣成、牟平、乳山、海阳、栖霞、莱阳、招远、黄县、蓬莱、掖县、长岛(海岛县)等1个县,同时代管省辖县级市威海市,总面积接近2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从1987年6月威海脱离烟台单独建地级市到现在已经整整33年了,现在的威海,也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人口2836万人,下辖2区两县级市(代管),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109平方公里的山东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强市。那么,当年威海为什么要从烟台拆分出来单独建市呢?
原因之一是原烟台市下辖县市过多,在威海还没有从烟台脱离单独建市前,地级市烟台共下辖12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威海),总面积接近2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省当时管辖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面积这么大,下辖县市这么多,这对于烟台的长远发展来说,肯定难以照顾全面,只会顾此失彼,造成下辖县市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而且,以当时烟台现有的行政资源,要管辖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的县市实在是超出能力所在。因此,就很有必要对烟台进行行政拆分,而把威海单独设市是最好的选择。
威海是沿海城市,三面临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战争的发源地,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威海在近代,是北方工业经济的重要发源地,将威海单独设市,这对于威海、乃至于山东省长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 历史 原因,日韩投资比较青睐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沿海独立设市,对吸引日韩投资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就要说到威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了,威海三面环海,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威海承担着山东省对外开放先行试点的重任,但是限制于行政级别太低(县级市),威海很多政策都需要经烟台再下达,这无疑对威海招商引资形成很大的掣肘,并不利于威海长远发展。
威海早在1984年便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山东省内,威海和烟台青岛一样都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由于其深厚的 历史 积淀,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在威海发生了太多的 历史 大事,实际上威海在吸引日韩企业投资方面的力度并不弱于烟台和青岛,把威海从烟台单独出来建立地级市,可以减少相关流程,对吸引日韩投资有利无弊。
威海建市33年,发展有目共睹,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373亿元,人均GDP位居山东省前列,2018年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2019年成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说明当初威海脱离烟台单独建市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这对于威海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于威海的发展,毕竟独立建市,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发展性,如果还留在烟台,威海的发展就将极大的受限。
从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威海先后属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这中间行政区划多有变更,而威海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烟台管辖之下。直到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威海从烟台拆分出来独立建市,并升为地级市,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至此就形成了今天山东17个地级市之一的威海市。
烟台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烟台地区,至1983年8月30日撤地设市,地级市烟台共下辖文登、荣成、牟平、乳山、海阳、栖霞、莱阳、招远、黄县、蓬莱、掖县、长岛(海岛县)等1个县,同时代管省辖县级市威海市,总面积接近2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从1987年6月威海脱离烟台单独建地级市到现在已经整整33年了,现在的威海,也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人口2836万人,下辖2区两县级市(代管),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109平方公里的山东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强市。那么,当年威海为什么要从烟台拆分出来单独建市呢?
原因之一是原烟台市下辖县市过多,在威海还没有从烟台脱离单独建市前,地级市烟台共下辖12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威海),总面积接近2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省当时管辖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面积这么大,下辖县市这么多,这对于烟台的长远发展来说,肯定难以照顾全面,只会顾此失彼,造成下辖县市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而且,以当时烟台现有的行政资源,要管辖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的县市实在是超出能力所在。因此,就很有必要对烟台进行行政拆分,而把威海单独设市是最好的选择。
威海是沿海城市,三面临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战争的发源地,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威海在近代,是北方工业经济的重要发源地,将威海单独设市,这对于威海、乃至于山东省长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 历史 原因,日韩投资比较青睐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沿海独立设市,对吸引日韩投资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就要说到威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了,威海三面环海,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威海承担着山东省对外开放先行试点的重任,但是限制于行政级别太低(县级市),威海很多政策都需要经烟台再下达,这无疑对威海招商引资形成很大的掣肘,并不利于威海长远发展。
威海早在1984年便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山东省内,威海和烟台青岛一样都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由于其深厚的 历史 积淀,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在威海发生了太多的 历史 大事,实际上威海在吸引日韩企业投资方面的力度并不弱于烟台和青岛,把威海从烟台单独出来建立地级市,可以减少相关流程,对吸引日韩投资有利无弊。
威海建市33年,发展有目共睹,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373亿元,人均GDP位居山东省前列,2018年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2019年成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说明当初威海脱离烟台单独建市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这对于威海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烟台与威海重新合并,而事实上,烟台与威海在几十年前的确同属一市,当时的威海是烟台代管的一个县级市,然而,那时的烟台下辖地区实在太多,威海的诸多发展优势受到了阻碍,因此将威海划出。
威海之名,最早出现于明朝,明洪武三十一年,为抵御倭寇侵扰,明朝在山东设置威海卫、成山卫与靖海卫,当时的威海卫本属于文登县,之后在成祖永乐元年正式建立威海卫城,取“威震海疆”之意。
清朝入关后,在雍正十三年,裁撤成山卫,置荣成县,属登州府,裁威海卫与靖海卫,并入文登县,改设威海、靖海二巡检司,直到甲午海战之后,清光绪二十四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将威海卫变成英国殖民地,不过威海卫城里仍属文登县。
建国之后,从1949年到1987年的数十年岁月中,威海先后属于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与烟台专区,后又纳入烟台地区与烟台地级市,虽然期间区划多有变更,但威海大多数时间都属于烟台的管辖之下。
直到1987年6月15日, 威海正式从烟台拆分出来,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同时被划出来的还有烟台原辖的荣成、文登与乳山三县,均划入威海的管辖,由此形成威海市。
烟台的前身是在1958年成立的烟台地区,之后在1983年撤地改市,而当时地级的烟台市之下管辖着文登、荣成、牟平、乳山、海阳、栖霞、莱阳、黄县、招远、蓬莱、掖县、长岛与威海等13个县市,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山东最大的市之一。
从1987年正式脱离烟台单独立市的威海市,目前已成为人口近三百万,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建成城区达到29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经济发达强市。
当年为何将威海从烟台析出?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烟台实在太大,管辖实在太多没有将威海分出之前的烟台,是山东面积最大的市之一,然而下辖地区实在太多,很容易造成一碗水端不平,最终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烟台那时的自身实力并不算太强,要管辖如此众多的地区,实在是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从烟台的发展长远来看,下辖的县市太多,难免顾头不顾尾,很难面面俱到,最终就会造成下辖的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对烟台进行拆分。
第二,威海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威海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处胶东半岛的尖端,三面环海,距离日韩等地都非常近,也是近代北方重要的工业与对外贸易发源地,出于 历史 原因,日韩等地的投资非常青睐山东半岛沿岸的城市。
然而,当时的威海虽然是山东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可其级别太低,很多的计划都需要先经过烟台才能下达,对威海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掣肘。
威海单独立市后,减少了大量相关流程,对于外资的吸引与对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减负之下的烟台,也得以轻装上阵,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目前的烟台与威海都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整个北方著名的沿海发达城市,成绩有目共睹。
不分家的话,烟台辖区太大,做不到兼顾每个区县的发展,为了精细化发展,所以分家了。
威海是从“烟台地区”划出去的,当时还没有烟台地级市这个概念。
1 987年威海脱离烟台,从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2014年文登市撤销改为文登区。威海总面积为5800平方公里左右,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500亿。很多人认为威海面积小,且和烟台在文化以及饮食等习惯上区别不大,便有了烟威合并的想法。威海并入青岛我认为是最合适的,因为山东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山东第一强市青岛,
放在全国表现一般,主要是是山东的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各市发展相对均衡,显示出来青岛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那成都来说吧GDP13000多亿人民币,但在四川GDP第二高的绵阳才3000多亿,差距大才显示出成都的凝聚力和中心地位,中原大地的郑州也基本这样的。举一省之力发展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胶东三市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己达到1776597万元,已远超天津1465836万元,重庆1477336万元,青岛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确立,一旦作为直辖市增设考量,山东烟台必为后备力量之首选,威海自然被收入囊中。直辖市的设立这对于推动烟大海上通道的进程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胶东地区的姓氏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来历?
本文2023-09-22 11:30: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