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第1张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清代,常州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极为兴盛,恽南田、张惠言、庄存与等在绘画、散文、词学、今文经学等方面自有特色,形成了风靡一代的常州画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和常州学派。另有史学家、文学家赵翼,诗人黄景仁,舆地学家洪亮吉,目录学家孙星衍,谴责小说家李伯元,当得起龚自珍所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常州画派

清代花卉画有写生、写意、勾勒、没骨等派别。在这些派别中,能自立体势、别开生面的是常州人恽南田所创没骨花卉。恽南田(1633—1690),字惟大,号南田,武进人。幼承家学,从伯父恽向学画山水,后改习花卉,师法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技法并加以发挥。方薰《山静居画论》云:“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加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恽南田既师古人又师造化,每画一花,必竭力描摹,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故其花卉作品,既有宋人的精谨,又有元人的澹逸。时人竞相效仿,恽派花卉盛行于康熙、雍正年间。“常州派”这个名称是比南田稍晚的张浦提出来的,他记述当时没骨花卉的盛况说:“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南田另一字),遂有‘常州派’之目。”恽南田有《落花游鱼图》、《五清图》、《国色香霁图》、《桃花图》等传世。

阳湖文派

乾隆年间,以恽敬、张惠言为首的阳湖文派继桐城派而起,成为清代散文一个重要流派。阳湖派继承过去的文论,重视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求阐明“圣人之道”,要做到“辞达”,指出为文如为人。在写作方法上,阳湖派主张除了取法于《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外,同时还要兼取诸子百家,因而阳湖派的笔势比较放纵,思想也少拘束,为当时经学鼎盛的时代增加了一点文学的气息,但它终于没有脱出宣扬圣贤之道的窠臼,和桐城派一样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常州词派

清初词坛占统治地位的流派是浙江秀水人朱彝尊创立的浙西词派。朱彝尊提倡“雅正”,以南宋格律派词为正宗,并视词为小道,认为它“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所以浙西派的词大都写琐事、记宴游。在这种情况下,嘉庆年间常州词人张惠言起而振之,力挽浙西词的颓风流弊。他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一百十六首,编成《词选》两卷,在《序言》中肯定词和其他文字体裁同样具有言志咏怀的功能;在词的表现手法上,张惠言针对浙西词派刻意追求形式的倾向,强调词要有比兴寄托,做到“意内言外”“婉约多讽”。张惠言的词论出现在清代词坛,使人们耳目一新,因此广泛流传,“自是以还,词学大昌,江浙之士,以不能填词为耻”(徐珂《清代词学概论》)。常州词风之盛、词人之众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常州学派

清代是经学极盛的时代,初期经学有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都研究古文经,后两派衰落,直到乾隆年间,常州人庄存与开辟新境,创立清代今文经学派——常州学派。因他独崇《公羊传》,故称公羊学派。庄存与(1719—1788),字方耕,号养恬,著有《春秋正辞》、《春秋要旨》、《尚书既见》、《彖传论》、《毛诗说》,汇为《味经斋经书》。他治经的特点是不拘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不重名物训诂,专求所谓“微言大义”。他的外孙刘逢禄继起,著有《公羊春秋何氏释例》,发挥公羊学说,使“公羊学”成为卓然有力的学派。庄存与和刘逢禄所以尊奉《春秋》,独崇《公羊》,是因为他们认定《春秋》是“经世”之书,可以“举往明来”,而《春秋》的大义,存在于《公羊》之中,在当时思想界受汉学、宋学的牢笼束缚,绝少有正视和研究社会问题的窒息空气下,常州学派强调“经世”,是有其革命意义的。

清初,武进、阳湖有“诗国”之称,赵翼、洪亮吉、孙星衍、杨伦、黄景仁等诗人闻名诗坛。黄景仁曾读书于常州“两当轩”书斋,是有名的少年才子。赵翼是早熟晚凋的诗人,驰骋诗坛五六十年,并且在文学批评、史学方面卓有成就。洪亮吉又是著名的舆地学家,并提出了卓有识见的人口论。孙星衍精研目录学,著《孙氏祠堂书目》,为保存古代文献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在常州文化百卉图上灿若群星,互相辉映,蔚为奇观。

常州画派的一个特殊贡献是,诞生了一大批女画家。在恽氏宗族画家中,已出现了许多,而且很有成就的女画家,如恽兰溪、恽怀娥、恽冰、恽珠等不下十余位。历史悠久的常州,如第一章所述,雅好文艺早成风气,到了清代,文风更浓,使得许多闺阁女子参与研习绘画及诗文创作。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向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庸。如果以中国古代女性诸多方面的成就来论,通过常州画派研究,就会发现,在清代画坛上女性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些女画家以自觉与不自觉地求和,挣脱“无才便是德”的自身束缚,不断有作品问世,有些女画家甚至藉以为生。她们以自身不凡的天赋和刻苦努力,脱颖而出,留下了许多生辉之作。这一方面显示了清代文人阶层与社会市井对恽格画风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女性在清代社会逐步开放和被重视。许多女子自小就受到诗书画的教育,而这些女画家出嫁后,继续从事书画创作,又在当地产生影响,把恽格画风带向了全国四面八方。恽格没骨花卉画表现出来的柔美温和形态,正符合女性所具有的性格本质,以使有众多的追随者。恽格在世时,即有习忍学其画,此后因为乾隆帝对恽冰作品的夸奖,使得闺秀女子学习没骨花卉成为了时尚。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颇为卓著,其中前五位的成就主要在传统山水画方面,唯独恽寿平以没骨花卉独占一绝。

恽寿平,初名格,字惟大,改字正叔,后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

恽寿平出生于书香门第,恽氏祖辈多为明朝官宦,其曾祖父恽绍芳为嘉靖进士,为政颇有声名;祖父恽应侯由禀生入太学;父亲恽日初由邑诸生入太学,后得副榜贡生,并著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等。此外,其伯父恽本初更是明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初学五代董源,后学元代倪瓒、黄公望,并著有《画旨》一书传世,对恽寿平艺术审美理想的形成影响甚深。恽寿平年幼以聪慧闻名,史载其“父逊庵授之书,上口即能解义,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但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恽寿平,仕宦之家并未能给他长远的优越生活。清兵南下,自命有经世之才的父亲恽日初携子参加抗清组织。在无情的战争中,长子恽桢战死沙场,二子失踪,年幼的恽寿平也与父亲失散。值得庆幸的是,恽寿平被清军一位将领收养,在与养母游西湖时被生父见到,其父亲所出家的灵隐寺主持设法让父子团聚。二人在灵隐寺内住了若干年,读书、作诗、绘画,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才离寺。这段神奇的故事便是王忭所创杂剧《鹫峰源》的原型。恽寿平48岁时,此剧本在太仓演出,观之感慨曰:“穹庐旧事恨飘零,地老天荒酒未醒;公子翻看新乐府,他时筵席断肠听。”

家贫赖笔砚 得钱供朝哺

顺治十一年,恽氏父子离开久居的杭州灵隐寺回到家乡江苏武进,潜心研究书画。虽祖上老屋仍在,但早已家徒四壁。此后恽寿平开始过着亦耕亦读的清贫生活,更是勤奋作画以换取生活所需,正是“家贫赖笔砚,得钱供朝哺”。为了生存,他四处奔波,来往于常州、苏州、无锡、杭州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与王�相识,并成为莫逆之交,恽寿平为王�写下“白手兄弟相见少……人生能得几知音”的诗句。此后,他通过王�得到了王时敏的指导。期间,他结交了著名书画家笪重光、查士标、梅清等人,对其书画艺术影响深远。为着生计,也因结交了众多书画名家,恽寿平此时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以山水为主,花卉为辅。

南田三绝

恽寿平崇尚气节,少年时战争的创伤更是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因此虽饱读诗书,但誓不参加科举,终身不仕,仅靠鬻画为生,生活十分艰辛。但困苦的生活、鬻画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影响其对艺术毕生的研究与不懈的追求,成就清初画坛巨匠。其“诗、书、画”世称“南田三绝”。邹一桂评其艺术“国初恽寿平全用没骨法,而运以生机,曲尽之妙,所题诗句极清艳,书法得河南三昧,洵空前绝后”。

“知南田画者,当与读南田之诗。”恽寿平传世之诗有千余首之多,内容涉猎极为广泛,有对国破家难的悲痛,有借古喻今表达思古之情,亦有纪念亲友表达仰慕之情的,不管是言明志节还是直抒胸臆,多为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就作诗而言,恽寿平认为“诗意须极飘渺,有一唱三叹之音,方能感人;然则不能感人之音,非诗也”。如其纪念岳飞的忆古诗《岳武穆祠》:“禾黍金飙向古丘,孤臣战迹至今留。荒碑尚记南朝恨,蔓草翻深异代愁。赤岸日高沧海色,碧天云散大江流。千秋壮气消难尽,化作风涛遍十州。”诗风跌宕激昂,颇有悲壮之感。与之风格迥异的如《题红林秋浦》:“只爱菱洲蟹舍边,千林红叶一溪烟。夕阳柳岸渔收网,秋水芦花放鸭船。”给人以平朴天真的审美感受,令人感动于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沈德潜评其诗:“南田工画山水,花卉兼擅,比之天仙化人,诗亦超逸,以南田为上。”

恽寿平的书法颇具高逸脱俗之美,“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画,以黄庭坚为骨”,融会贯通,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秀润劲力之风。

恽寿平的艺术成就突出在其没骨花卉,但他并非仅长于此,并称“清初六家”并非特指其花卉,实指其山水画造诣。恽寿平之山水,出入宋元,以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及米氏为师,通众家之妙,多画“寂寞无可奈何之境”,给人荒寒寂静之感。相传恽寿平曾与挚友王�多合作山水,某日对王�言:“两贤不相上下,君将以此山水擅天下名,吾何为事此,及作花卉写生。”戏曰:“君独步矣!吾不为第二手。”但这并非说明恽寿平山水稍次,清代钱杜在《松壶画忆》中言:“南田用淡青绿,风致潇洒似赵大年,胜石谷(王�)多矣。”恽寿平约在40岁致力于花卉创作。宋代院体,元人水墨花鸟,文徵明、沈周、唐寅、陆治、陈淳、周之冕等大家作品均认真摹写、研学。在花鸟画探索中,恽寿平力求改变宋代宫廷画法,去除脂粉华丽气息,在讲究形似的基础上,巧妙用水用色,恰到好处地色中施水,创“色染水晕”之法。恽寿平所作花卉重写生,于富丽典雅中不失清新气息,并开创了常州画派。张庚《国朝画征录》言:“(恽南田)舍山水而学花卉,斟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是海内学者宗之。”

对恽寿平而言,诗、书、画三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书法画理皆然,笔先之意,即唱叹之音,感人之深者,舍此亦无书画可言。”

创没骨新风

恽寿平以没骨闻名遐迩,何为没骨?没骨,即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花卉。史载,五代后蜀黄荃画花勾勒很细,着色后几乎不见墨边,因而有“没骨花”之称。北宋徐崇嗣学习黄荃,所作花卉只有彩色不着墨笔。

关于没骨画法的源头,有学者推至庙底沟文化鹳鱼石斧彩陶罐,但笔者认为,虽陶罐上无勾勒,但并非有意识的没骨绘画技法。就有意识的技法而言,可推至唐代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在一乘寺画的凹凸花。但根据相关文字记载,恽寿田对没骨画法的研究并未至唐,而主要在宋初。在他的没骨作品中常用自题“仿徐崇嗣设色”、“摹北宋徐崇嗣法”、“徐氏”、“徐家”、“宋人没骨法”等字样。学者多以此为定论,恽寿平没骨法主要学徐崇嗣。但依据历史分析,徐崇嗣的作品流传极少,甚至可以说恽寿平可能并未见过徐崇嗣没骨花卉真迹。沈括的《梦溪笔谈》言:“熙之子(徐熙之子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工与诸黄不相上下。”大致来说,徐崇嗣的画法可能与黄荃并没有多大区别。在清初拟古之风巨盛,恽寿平所言学徐崇嗣很难说不是一个幌子,可以说是打着徐崇嗣的幌子创新没骨画法,以赋予没骨法全新的面貌。

恽寿平作没骨花卉,大致用毛笔蘸色直接在纸或绢上点染,水、色交替晕染。“粉笔从瓣尖染入,一次未尽腴泽匀和,再次补足之。”画带霜、露,或是生长期、成熟期的花卉,就多用水晕;枯萎衰落的花卉则少用湿笔。因此,观恽寿平花卉,可见光色,还能从湿润程度看出植物的生长成熟变化。可以说是与花传神,力求淡雅,颇具逸格。评恽寿平所作没骨花为逸品,不仅是其没骨画法赋予花卉的雅意,更是得益于他的师法自然,可以说是师法自然的态度与没骨技法相得益彰。恽寿平重写生,史载其每画花卉必折枝于瓶中观赏,画同一题材,也要“极生动之致,向背欹正、烘日、迎风、挹露、各尽其态”。恽寿平认为只有画得极似,才能真正与花传神。与时下写意画法大有不同。以作品为例,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恽寿平自题为临宋人稿本的《恽寿平摹古册•春风图》,兼用师法古人与写生相结合,画桃红柳绿的春景。画家描摹灼灼怒放明媚鲜妍碧桃花,用覆盖力较强的矿物质颜料铅粉配以胭脂,而描绘杨柳则以对比性带有透明水感的植物性微黄汁绿色彩作为陪衬,表现早春新发芽叶的柔嫩飘逸。描绘春景的作品亦不能错过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国香春霁图》,在纵103厘米,横51厘米的绢本立轴上,恽寿平充分展现了没骨的高超技法,纯用色彩直接晕染,将盛开或将要盛开的花朵之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运用水、粉等技法,更使得整个画面给人以明丽清新、色泽典雅的视觉效果。秦祖永曾评说:“比之天仙化人,不食人间烟火,列为逸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花卉画册•桂花紫薇图》,则是描绘八月夏秋之季的桂花、紫薇花。画面中花枝穿插缤纷秀丽,花瓣繁复重叠但不显杂乱。作花卉多用勾染,设色层次变化有致,叶片则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足见其写生功力。画中自题“红薇晓�,金粟秋香”。秋景则以南京博物院所藏《荷花芦草图》为例,描绘的是秋风萧瑟的图景,画面中一枝盛放的新荷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其中荷花即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画幅左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在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观恽寿平所作花卉,有色、有态、有韵,真正与花传神,生香活色。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云:“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故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矣。”

恽氏没骨花卉的创新在清代及整个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纵观中国传统花鸟画,五代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宋代宗黄荃工丽一派,成就院体风,徐熙“落墨花”经其孙徐崇嗣创新成就没骨花;南宋文人气息浓厚,渐成水墨花鸟新风;元代钱选、王渊发展了南宋花鸟新风形成水墨大写意;时至明朝,林良、沈周、陈淳、陆治、徐渭等名家工、写均得到很大发展,明末,周之冕创“勾花点叶”派,但仍属写意;清初,八大山人、石涛更是将大写意发展到极致。恽寿平从山水转至花鸟画创作,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自右丞、洪谷以来,北苑、南宫相承入元,而倪、黄辈出,风流豪荡,倾动一时,而画法亦大明于天下,后世士大夫追风效慕,辄相矜高,或放于甜邪,或流为狂肆,神明既尽,古趣亦忘,南田厌此披靡,亟欲洗之……”在恽寿平看来,黄荃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遂师法自然,以宗北宋徐崇嗣为名创新传统没骨花卉技法,“不以墨线为骨,全以色彩染成,阴阳向背,曲尽其态,超乎法外,合乎自然。”可谓一洗时习,独开生面。在清初摹古之风盛行之时,无疑有着改革时弊的创新意义。

恽寿平穷其一生投身于艺术创作,有很多独到的创新和见解。其画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南田画跋》和《瓯香馆集》中。探究其绘画理想,多体现在“不在工,而在逸”的注重神韵的审美理想,追求“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的高逸气格。

1 求

这是画家恽南田说的。大意是:论起绘画的种种技巧笔法,可能我不如别人,但说起传神,我不必谁差。

此条谓法未必如人,而自在意思,不让于人。自负之语也。

〔六法〕:六法之说,首见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转录,曰气韵生动,曰骨法用笔,曰应物象形,曰随类敷采,曰传移摹写,曰经营位置。

〔草草游行〕:倪云林尝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所谓草草游行,亦是拈笔写意,不求工细,聊以谴兴之意。

2 兰腾集序的古文翻译

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实在很快乐,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人与人相互交往感到高兴和满足,很快便度过一生,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最后归结于消灭,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为了做禊事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 这一天,(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高高的竹子,茂盛的树林。

古人说,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后世的读者。

3 文言文翻译:瓯喻

原文

人有置瓯①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②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②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③而去。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出处

明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注释

①瓯(ōu):盆盂一类的瓦器。

②适:适逢、恰好。

③右:偏袒。

④不能直:指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

译文

有个人把盆子放在路边,(那人不小心)倒向一边,(盆子)坠落在地上,盆子已经摔破了。那人正要离开,恰巧有个人也拿着盆子经过这里,那人急忙抓住拿着盆子(经过)的人,并且质问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盆子?”于是夺过他手里的盆子,却把(自己刚刚摔破的)那只盆子给他。集市上的人大多偏袒那个先摔破盆子的人,拿着盆子的人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最终蒙冤离开了。

唉!先摔破盆子的那个人如果见不到(拿着盆子的)人来,早就离开了。拿着盆子经过的人不幸碰到了他(或:遇到这种事),竟然被迫那他完好无损的盆子换了摔破了的盆子。事情的变化就是如此难以捉摸啊,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丧失掉了他们善良真诚的的本心啊!

4 外制集序 翻译外制集序〈庆历五年〉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锐意天事,始用谏官、御史疏,追还夏竦制书,既而召韩琦、范仲淹于陕西,又除富弼枢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恐顿首,辞让至五六不已。手诏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对以辞,不得见,遣中贵人趣送阁门,使即受命。呜呼!观琦等之所以让,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谓圣贤相遭,万世一遇,而君臣之际、何其盛也!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朝。上面已经改用大臣,专注于天上的事,开始用谏官、御史疏,追回到夏竦制书,不久召韩琦、范仲淹在陕西,又任命富弼枢密副使。贺若弼、范仲淹、徐琦都惶恐叩头,谦让到五六不已。手诏催促吕琦等人到道很急,而贺若弼正在进入求回答用言辞,见不到,派宦官去送门,让他接受命令。噢!观察吕琦等人之所以能够让,上面所任用吕琦等人的,可以说是圣贤相遇,万世一遇到,而君臣关系、多么壮观的!

于是时,天下之士孰不愿为材邪,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夏四月,召自滑台,入谏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诰。是时夏人虽数请命,而西师尚未解严。京东累岁盗贼,最后王伦暴起沂州,转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邓,以惊京西。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劝农桑,兴学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人。哀民困而欲除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别材不肖以进贤能。患百职之不修,而申行赏罚之信,盖欲修法度矣。予时虽掌诰命,犹在谏职,常得奏事殿中,从容尽闻天子所以更张庶事、忧闵元元而劳心求治之意。退得载于制书,以讽晓训敕在位者。然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注,又修编敕,日与同舍论议,治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时,已迫丞相出。故不得专一思虑,工文字,以尽导天子难谕之意,而复诰命于三代之文。嗟夫!学者文章见用于世鲜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犹恐不称,而况不能专一其职,此予所以常遗恨于斯文也。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人谁不愿意为材料吗,看着我什么人,也与他的选择。夏四月,请从滑台,走进院。冬季十二月,拜为右正言、知制浩。当时西夏虽然多次请求命令,而西方的军队还没有结束。京东连年盗贼,最后司马伦暴起沂州,历劫江淮之间,而张海、郭貌山等也起商、邓,为了使京西。州县的官吏大多不称职,而百姓疲惫了。天子才感慨劝农桑,兴学校,破离开前例以破格用人。哀百姓的困苦而想除掉他的祸害百姓的官吏,知道磨勘法久的弊端,而思别材以推举贤能不肖。患各种职务的不好,而申行赏罚的信,因为要修法估计了。我当时虽然掌管诏诰命令,就像在谏职,经常到殿中奏事,从容尽听说天子是为了改变日常事务、因怜悯百姓而劳心请求治的意。退得载在制书,以暗示对训敕在位的人。然而,我方与修祖宗旧事,又撰修起居注,又修编敕,天和朋友讨论,处理文书所省不一,而除眼睛所下,率没有一二个小时,已经逼近丞相出来。所以不能专心思考,擅长文字,要引导天子难以传达的意思,而再诰命在三代的文。唉!学习的文章被采用于世少了,更何况能施于朝廷,又遇到君主治理国家的兴盛。如果修的边,使尽其材还怕不相称,何况不能专一的职责,这就是我之所以常常遗憾在斯文啊。

明年秋,予出为河北转运使。又明年春,权知成德军事。事少间,发响所作制草而阅之,虽不能尽载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盖王者之训在焉,岂以予文之鄙而废也。于是录之为三卷。予自直阁下,亻暴直八十始满。不数日,奉使河东。还,即以来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十余篇云。三月二十一日序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我从为河北转运使。又在第二年春天,权知成德军事。事情过了一会儿,头发响所制作草而过的,虽然不能完全记载圣明天子的意思,在所述各种一二两,足以章给后代。因为王的教训在这里,虽然我的文章的卑鄙而废了。在这本书的是三卷。我从直合以下,询突然直八十刚满。不到几天,奉命出使河东。返回,即以来河北。所以他的作品,才一百五十多篇说。三月二十一日序

5 我在集市地摊看到两副长卷, ,落款是恽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更字正叔,或称叔子,号南田,江苏常州(武进)人。

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享年五十八岁。恽寿平是中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的杰出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

有《瓯香馆集》行世。 恽氏是武进世家大族。

父亲恽日初为崇祯六年副榜贡生,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名震江南。 生长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的恽寿平,自小就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加上天份聪慧颖敏,很快就显示出卓异的才华,“父逊庵授之书,上口即能解义,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

这一切都为恽寿平成为著名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是社会巨变,恽寿平会像祖父辈—样读书,进学,仕宦,终其一生。

但是,山海关鼙鼓把他带到了大动乱的时代。 恽寿平的父亲恽日初不愿屈从清廷,带着十二岁的南田和两个哥哥在兵荒马乱中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最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

不久,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十五岁的南田参加了孤城死守。城陷后,南田被俘虏至清兵营,闽浙总督陈锦无子,其妻见南田聪明清秀,把他收为养子。

南田虽在总督府过着悠游优裕的公子生活,但他一心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五年后,在杭州灵隐寺主持具德和尚设计下,终于离开总督府,与父亲团圆,回到了家乡。

南田少年时代这段传奇经历,曾被传为佳话,广为流布。 “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

(顾祖禹《瓯香馆集序》)南田这段出生人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南田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以绘画之报酬。

在卖画生涯中,他先后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翚友情弥笃。恽寿平为王翚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

《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这类王画恽题的作品,是“世间双绝”。

康熙二十九年,南田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此时,儿子念祖年方五岁,孤儿寡妇“不能具丧”,幸得王翚、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安排好后事。

极妍尽态夺造化色光态韵见真功张庚《国朝画征录》言,恽南田“舍山水而学花卉,斟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是海内学者宗之。”明末清初,山水画坛群雄迭出,阵容壮大。

而花鸟画坛力量则相对薄弱,恽寿平敏锐地看到花鸟画坛的这种现象,选择了花鸟画作为突破口,开始了自己的创新。 花鸟画自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以来,形成了黄筌、徐熙不同风貌的两大流派。

恽寿平合理吸收两派的技巧,走出了没骨花卉的新路,以此彪炳人间,留芳千古。所谓没骨,指作画时摒弃墨线勾勒,不用墨线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的一种画法。

恽寿平师法造化,主要是对物写生,他常“对花临写”,为花“留照”,为花”留影”。一幅《墨菜》,画上题诗一首:“灌园我在城南畹,他日留君花下饭。

晓露新抽翠甲肥,齐锄更□黄芽嫩。何烦问鼎间三□,盐豉和羹烂似泥。

最爱山家风趣好,不将肉味胜金齐。”邀来志趣相投的好友,在花丛下品尝亲手栽种的菜蔬,甘美可口,确实远胜过豪门贵族的山珍海味。

以没骨法写青菜、芹菜,用笔洒脱,色彩雅淡,极尽笔墨披离清润之能事,菜叶水渍淋漓,有鲜嫩之感。《蒲塘真趣图》由于 条大小不等的鲦鱼,弯着狭长的身 子,争相追逐,形成一个半圆;另有一条脱群而出,鱼头直指落花游 去,与边群形成两个弧形的包围。

作者用不同层次的淡墨晕染鱼身、尾鳍,再以浓墨点睛,并使这些鱼背上淡黑和腹部细白的边鳞所闪现的银灰色亮光,在水的波动中充分展现出来,一望而知这群鱼生活得十分自在、快乐。此外,浮在水面上的青萍、水藻,用淡淡的橙黄、花青点染而成,或丛生点点,漂浮东西,或密密层层,牵连成片,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既衬托了活泼的游鱼,又使那一片绯色的落花显得格外醒目娇艳。

恽寿平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正因为有这样严肃的创作态度,才使他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高雅的艺术作品。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安石榴》扇面,绘折枝石榴,熟透的榴实硕大饱满,霜皮剥裂,榴子白中带红,晶莹夺目:《半篱秋图》轴,绘秋天常见的老少年和锦葵两种花卉。锦葵由右向左斜冲而上,顶上盛开着黄白色花蕊,层层叠叠,生意盎然;一枝向下斜垂,掌状大叶与老少年相叠,上下辉映。

恽寿平的大多数花卉作品,部属于工笔没骨花卉法的范畴,构图单纯,主体突出,配以秀美的题字和诗句,典雅大方。 《锦石秋花图》轴为康熙二十——年所作,以没骨叠色渍染法,写湖石及秋棠、雁来红等秋色,设色淡雅,无脂粉华靡之态,情调秀丽明快,用笔秀逸,却无纤弱之态,为没骨花卉的无上精品。

同年所作的《蒲塘真趣图》。

6 简堂集序的译文

先祖太仆,曾经住在安亭,是昆山、嘉定的界线,但是去嘉定比较近。那时候从师受业的人,嘉定格外多。后来先祖的文辞,在昆山已经失传,嘉定就有唐叔达、娄小柔两人推衍这个派系。马巽甫先生是子柔弟子中较有才华的人,《简堂集》,正式他所著作的。先生和我父兄交往时,我曾经屡次接受教导,还是没有常常见过他的文章。去年,到嘉定,先生已经死了很久。先生的儿子答应他出版《简堂集》的几卷,嘱咐让我作序;得后阅读此文,才知道先生的文辞从哪里来的。探求本源,受到先祖传授的较多。我朝的文章,从浦江(宋濂)、乌伤(王祎)开创一代风气,往上和唐宋的大作家相当。阅读两个人的文章,才明白写文章不可以马虎不真实。而后代做学问的人,趋向不同,为了名气在天下到处奔走。到嘉靖中世上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的写的文章。先祖独自开始提倡唐宋古文。万历的时候,号称是文章家的人,与嘉靖时期各位人士虽然有不同的志趣,写文章都进入幽僻狭小的道路,砍去丛生的草木(排除困难)?最终不能写出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心通常是喜欢新鲜,都盼望着趋向文章的正统大道。只有马巽甫先生不变地维持他老师的学问,难道不是我们所说的“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实相信自己判断”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多详细完整内容丰富又有精心思考,其中的变化出没,不是拘学浅陋者可以料想。近的相较先祖,远的看王祎、宋濂,他的文章就像九河在龙门、积石,万里远却只有一条源流啦。

可是我又有感想呀。古代索取他人的文章,只论他的文章好坏;如果他的文章足够流传后世,即使是百姓也可以。而且会写文章的人,也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为他写文章,不轻易为他人作文章。社会上有索取别人文章的人,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其文章如何,平常无名的人,常常购买有名公卿的文章,雕刻金石,记载到屏障以它为光荣。有名公卿不用会写文章,或者会写但是没空,就找人代作用来应付。一是有人会写作,而轻率答应别人求文;一是签名的不是自己的,而随便地作文章,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的增多,但是经过称扬述说大都是伟人杰士贤媛列女了。我看《简堂集》替名公卿写文章大概十个就有六七个,我既讥笑世上人的粗俗,又悲叹先生不遇时代,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替人所写的文章传到现在,也很少看见了。而且先生的文才和学问,况且文章都是自己所写,不会前烦恼后顾虑,一定可以写出自己心中的奇妙想法,当然不止只有这些。委屈天下的才子代人作文章,即使他的风格还在,难道会像皇帝登上座位,向南面对文武百官一样吗?我经常感叹太仆先祖,因为这样的文章在老年的时候才中进士,又处于低处的位置,没有取得纂修国家史书的职位,记载元老大臣的事迹,因为没有使他的才能发挥为恨事。但是先生却是书生老去!后人读先生的文章,欣赏之后,应当不尽地为他大声长叹。

我学识短浅,不应当为先生的文章作序,由于已经答应他的请托不得已,又因为先生的文法得到我家所传承;所以我不推辞而为他作序。

7 兰腾集序的古文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8 文言文翻译 选自刘向《新序》

齐宣王盖大屋子(意译为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

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

香居问齐宣王说:“晋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去做*乐,臣斗胆问荆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皇帝的”“臣斗胆问荆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

香居说:“臣请求回避。”小步快走着往外走。

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诏来尚书说:“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作者:朱景英

诗名:恽道生画山水歌

朝代:清

全文:

毗陵恽氏工作画,正叔本在道生后。

正叔写生妙入神,何似道生挥毫如运帚。

胸中邱壑蟠几许,落手寻丈等粒黍。

笔底已无高房山,眼边不数米家虎。

由来大巧无纤辞,讵有大力肯事轻描淡写为。

窠臼尽脱笔墨外,不施皴染艺更奇。

多君论画兼论文,读书读画同所云。

愚意读画仍自读书始,俗工院体徒纷纷。

世人但爱南田子,花叶工为没骨体。

边徐而后叹独绝,寸缣尺素珍莫比。

我获此幅赏其大落墨,是用作歌表奇伟。

噫嚱吁,读画录中传久矣。

天涯杂谈 99 1打开APP

延陵人士 楼主

2006-05-13 20:42

延陵悲歌

——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拆风再起狼烟

丹青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会秘书长)

拆!拆!拆!在全国中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序列表中,这个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当算江苏常州。他们什么都能拆,什么都敢拆。领导的政绩就是拆出来的,开发商私人老板的滚滚财源也是拆出来的。他们借文物“开发”、“利用”为幌子,说是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修旧如旧’的层面上,那么‘门前冷落车马稀’将是其最终的结果”(摘自常州某报特别报道:《前后北岸:文化“掘金”之旅》被采访人,市文管会修缮工程指挥部总监理唐三祥。)这里紧接唐先生的话,常州人防办所属的常州华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强先生表示:“前后北岸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真得感谢这两位马前卒的坦言,让我们知道了这一幕狼烟背后的实质。

2006年4月14日,我正在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工作,期间突收到著名文物法规专家谢辰生院长的电话,指示我火速赶到江苏常州调查常州前后北岸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73号强制拆迁一案,并告诉我郑孝燮、罗哲文两位均高度重视这一案例的发生,我随即和郑、罗二老进行了电话联系,方知道简单的大概情况。我心中很清楚,能惊动我国文物法规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最高专家层,这绝非是一件小事。专家们派我前去常州,并不是我丹青有多大本事,主要是我对常州历史文化的沿革和整体情况比较了解。十年前,我曾受中共常州市委和政府的委托,主编过《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特刊。并在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张开济、杜仙洲先生等及江苏省文化厅季根章厅长和省建委主任颜伟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当代古建学人“兰亭”叙谈会,故对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近几年的大拆大建中,常州拆文物早已闻名全国。身为常州市文管会负责人的吕耀明先生对此如何解答呢?如果把全部责推到他一个人身上,我看也有失公平,“三哭常州”的作者称他是“一条胸无点墨的无赖之犬”,我不敢苟同。但他从一个塑料厂的科长,对文物保护事业一窍不通的外行,被某领导器重,错占了这一要位,不断闹出天大笑话也在情理之中。

最近读《杂文报》许家祥先生的《比腐败更可怕的是什么呢?》,许先生说:腐败是非常可怕的。那么还有没有比腐败更厉害更可怕的东西呢?有!这就是决策失误。许先生引用2006年第3期《半月谈》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长李金华先生的话“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被判了刑,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就损失了几个亿。”此言颇有警世作用。腐败是一种个体行为,受损失的只是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决策失误就不同了,它是灾难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省,小到一个市、一个县。因此,决策失误是远比腐败更凶恶更可怕的敌人。

三老在电话中都关照我,常州之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的有关条款,有理有节地说服当地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向他们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我15日飞回上海,17日来到常州,找了文化局局长赵唯强同志。在赵唯强同志的帮助下,一起来到市人防办,张曾鸣主任和吕耀明主任都在那里等我们了。听了双方有关前后北岸改造方案,也拍了他们提供的有关图纸,并把三老的意见如实地作了传达,请他们考虑。当晚,我们又找了常州许多过去的老友们,请他们对前后北岸整体风貌和目前的改造方案提看法,却想不到意外收集了近几年常州触目惊心地大拆文物建筑的实录。第二天上午九时,我来到市文管会,吕耀明先生在办公室等我,接着文化局赵唯强局长和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都来了。在商谈前,我首先向他们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告》即国发(2005)42号文章中有关历史街区保护的规定。特别是该文件中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的条款。并指出,73号在前后北岸文物保护范围之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东坡终老之地“藤花旧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我对常州历史的了解,东坡终老之地不在原明代建筑楠木厅处,而在今前北岸73号原武进县度量衡检测所东首厢房处。该处原来是汤宅祠堂大殿。祠堂两侧曾经有东、西书房,据传东首即为东坡寓居并终老之地。十年前我在搞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时,这一公案已经基本调查清楚,现在被称为“藤花旧馆”的三间楠木大厅为明代建筑。当时的孙氏馆遗址包括现在的89号、73号在内。73号是明末清初汤宅“湛露堂”,过去有巨匾(“文革”中毁佚),这与邻近的赵翼故居“湛贻堂”属同一时代。清《光绪武进阳湖县》(营建舆地全图左厢图)中的孙氏馆和东坡祠、东坡书院位置正是今天的孙、汤两宅基址。我们从常州市房管局档案资料中还发现,解放后(1963年)绘制的全市房屋平面图上也能看出,藤花旧馆和今天的73号汤宅“湛露堂”两宅同属解放西路200号。今天你只要打开常州市博物馆与常州文化局网站就什么都清楚了,“常州市前北岸89、73号,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终老之地孙氏馆遗址”论品位和价值73号汤宅“湛露堂”还超过“藤花旧馆”的三间楠木厅,这个纪念地原是一个整体,但在常州文化局文物一览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文字记载。73号汤宅“湛露堂”在这里被蒸发了。就连报省里审批文保单位也只有“藤花旧馆”没有73号。“藤花旧馆”的门牌号也来了个大变样,前北岸79--81号。

当我在市文管会翻开他们的改造方案,内中有“湛露堂”,问吕耀明先生,为什么要强拆73号“湛露堂”?吕回答:“它不是省级文保单位。”我说:“你胡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你这一点常识都不懂吗?”他说:“我知道的,我们连“湛露堂”的都没有告诉当事人,否则他们要价更高了。我拆了后还要复建的,这个地地基和整个市区水平面相比太低,最少要填二尺厚的土,才能重建。”

我对他说:“你这样是违法的,古建筑业经不起你这样折腾,再说这样做是不折不扣地毁坏了真古董,在做假古董,文脉断了, 风貌也毁了。老专家们绝不会同意你这种做法。不仅是73号汤宅‘湛露堂’不能动,砖雕门楼不能动,就是整个前后北岸的省保单位,只能原地修缮,决不能伤筋动骨的拆掉复建。”

从整个规划红线来看,文管部门和人防办的常州华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起手来完全是借修缮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为名,行房地产开发为实,这个文化“掘金”之旅。序幕已经拉开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只能收编到“藤花旧馆”、“锡福堂”,“湛贻堂”三大省级文保单位为主体,其外围都成了商业区、面街的商业区、门面房,第一层售价每平方米65万至7万元。二层4万元左右,三、四层未定。当我向两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现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同志汇报常州的情况时,周部长找出常州江南时报记者韩红军先生发在人民网上的《常州文保区动迁的是非之争》一文,对我和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兄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常州的问题基本清楚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丰厚的经济回报,已经冲昏了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头脑,全国像这样的情况不少,近年来常州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毁坏古代文明,偷梁换柱拆文物,移花接木造假古董,已在全国闻名。这些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却不断发生,你要把详细材料整理好,除了大的新闻媒体要发,再和他们几老商量一下,好好利用一下这个反面教材……”

与此同时谢辰生、罗哲文先生已给江苏省文物局主要领导去了电话,强调国家专家对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关注和决不能违法拆除73号汤宅“湛露堂”的主体建筑、砖雕门楼。

郑孝燮老在电话中指示我,不仅把这份材料整理好,还应向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备案。

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家们震怒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中的第一部分:“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里讲道:“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

第三部分:“着力解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指出:“要及时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除设立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其它不可移动文物也要依据文化保护法的规定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第四小节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在第五章、第二小节里指出:“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物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好了,国务院的42号文不是对哪一个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一级文物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此通知的精神办事。 吕耀明主持下的常州市文管会完全丧失了基层文物行政部门执法、护法的立场,成了开发商破坏文化遗产的帮凶。为了能给开发商得到更大的实惠、拆出更大的面积。明明是文化遗产,他能把它变成不是,或早就应该报到省里待批的,他不报,一拖下来就变成非文物保护单位,既然不是保护单位,就可以由开发商来开发。请看复函图(1)下面几点是我在常州期间收集到有关资料,现一并提供如下:

近五年来,常州在旧城改造和扩大城市规模进程中,大肆拆旧建新,致使明清以来形成的旧城格局、风貌荡然无存,大批优秀的文物古建筑在推土机下轰然倒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这场建国50多年来,亘古未有、肆意蹂躏毁灭人类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惨痛悲剧,固然与常州个别当权者决策失误有关,但与直接肩负保护、管理文物重任的常州市文管办严重渎职失职、甚至知法犯法、故意破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偷梁换柱拆除真文物,移花接木修造假古董

1、常州青果巷八桂堂,是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位一体”的重点文保单位。作为全国文保单位,狭义的八桂堂指瞿秋白诞生地天香楼院落大厅;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广义的八桂堂是“唐氏八宅”中的一宅,包含两个院落和一个花园;它又是市级文保单位、常州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刘国钧的故居。对这样一处“三位一体”、高等级、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的古建筑群,常州文管办不经国家、省文物局审核同意,违反国家文物法有关文物修复必须保持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住户任意拆建维修听之任之,致使全国文保单位天香楼遭任意改建分隔,省保单位八桂堂西院古建筑和花园遭全部拆毁,代之建造了几幢三层楼的现代仿古建筑,院墙大门也被改建成了仿古门楼。这座座落于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独一无二具有“三级”身份的重点文保单位,被改建得面目全非,成了不折不扣的假古董。

2、常州西瀛门城墙是市级文保单位,也是常州仅存的一段明代城池建筑遗址。为配合市中心西瀛里拆迁改造,明城墙在市文管办吕耀明主持下启动重修工程。在重修过程中,不仅将明清以来形成的城墙周边繁华的街坊民居、商埠统统拆除,而且将明城墙遗址全部拆除重建,搞成了一座不伦不类的假古董。这座新建仿古城墙,不但形制尺寸、体量规模和周边环境无法与原物相比,而且古城墙的雄伟气势、它的通衢商埠及防御功能都丧失殆尽,成了拆除真文物、修造假古董的一处典型。

3、市级文保单位、常州麻巷吴氏中丞第系清代嘉庆年间江西巡抚吴光悦的故居(吴是我国当氏著名女画家吴青霞的先祖),又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屠寄的故居。屠寄赁居于此,完成了他的中外历史名著《蒙兀儿史记》。该府第不仅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建筑艺术很有特色,保存完整的硬山造五进木结构平屋,每进六间,由低向高,取步步高升之意,是现今常州为数极少、保存体量、格局基本完整的名人故居。可是为了扩建中医院,常州却不惜以牺牲吴氏中丞第为代价,于2005年,将吴氏中丞第全部拆除,移建到远离市中心的常州城北开发区薛家镇政府广场。将文物保护与社会事业、甚至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让文物为城市建设“让路”,大拆文物,这是常州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采取的一贯做法。该市文管办不仅尽失职责,不积极力争,反而推波助澜,致使许多名人故居等重量级文物惨遭毁灭。

4、2003年底,常州市文物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公布了调整后的全市文保单位名单。自从常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以来,表面上看,常州的文保单位似乎增加了,但只要细细探究,常州市区不但一处未增加,反而在调整阶段少了一些;所谓增加的,仅是原属武进县(市)的一块。比如著名的明兵部尚书胡濙故居,正处开发的西瀛里,为了迎合开发商开发,2003年底,居然被常州文物部门以市政府的名义公布“调整”,摘除了市级文保单位的牌子。胡濙故居连同它很有特色的尚书码头、尚书东弄、尚书西弄都遭到了彻底毁灭。借政府的手,以调整的名义,欺上瞒下,“合理合法”地拆除文保单位,是常州文物主管部门精心策划的阴谋,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一大“创新”发明。2005年,连同胡濙故居等一起遭到灭顶之灾的,还有6处西瀛里文物控保单位,它们是:清代建筑邹浩祠、庄氏塾馆及星聚堂明式轿厅、庄氏济美堂、清太平天国志王府遗址(名义上移建)、优秀民国建筑民元里1号民宅、西瀛里“天友来”店旧址;另有一处新发现的文物建筑遗址:清未盛宣怀家族盛氏义庄,除了十多块碑被抢救保存外,房屋遗址亦全被拆毁。

5、2002年,常州公园路东移扩建,地处道路中央的市级文保单位,明代建筑遗存之一青果巷唐氏宗祠楠木厅,在移建过程中,作为木质文物的标志——明代楠木大梁被偷换,楠木厅变成了杉木厅。当有人指出时,市文管办却搪塞敷衍,说“原来就是这样的”,使这一破坏文物的行为,至今没有追究。

二、沆瀣一气勾结开发商,顶风作案胆大而妄为 人们注意到,但凡常州文保单位修复或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背后不是有宾馆饭店,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操纵作祟,文物修复项目完全成了房地产开发让私人老板赚钱的项目。这种严重违反国家文物政策法规的行为,往往成了文管办等吹嘘的走出文物保护的一条“创新”之路。

1、 常州某房产开发公司热衷于拆文物。早在1999年,某新闻单位和市文管办为保护文物和名人故居,在报纸上同该公司打了一起笔墨“官司”,引起广泛关注。数年之后,这个人摇身一变,忽然“青睐”起文物,要为保护文物“出点力”了。此时,市中心黄金地带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市级文保单位黄仲则故居急于维修,文物部门一心想为文物保护事业闯出点“新路”,于是妙出新“招”,期望那个大佬能慷慨解囊。已经在房地产开发上赚得盆满钵满,市中心再无插足之地的某房产商,看到了既出名又捞钱的机会,双方于是一拍即合,方案策划于密室,规划紧锣密鼓。2003年5月,不知哪方人士将方案泄露,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房产商修文物是假,造商品房赚钱是真。双方密约,先把故居统统拆了,然后把故居地皮抬高,一分为二,排排坐,吃果果,一部分让私人老板造商品房赚钱,一部分造假古董。常州热爱文物的干部群众闻知,义愤填膺,发出紧急呼吁。然而,当权力与金钱和商品一旦挂钩,便难脱干系,文物亦将不可避免地遭殃。他们不但在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冠冕堂皇地造起了七层高楼,而且大大缩水了的黄仲则“故居”,面目豁然一新,成了不折不扣的现代仿古建筑,萎缩在四周密不透风的高楼之下。黄仲则生前引以为荣、傲视世俗的明代原物“两当轩”船形天花板,居然被当作垃圾扔掉了。而某房产商得“名”得利之外,还要尽享“风华”,使用黄仲则“故居”若干年。文管与房产开发商联手勾结拆文物建假古董,引来市民一片批评嘲讽,而他们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招摇树“典型”,贴“金”唱“赞歌”。

2、 2003年3月,常州文物战线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一幕,由市文化局发文批准,文管办直接组织人员拆毁了保存完好、大体量的文物控保单位周线巷恽氏庭院。这处被省文物部门称作可直接升格为省保单位的大体量高档次文物点,轻而易举地被它的卫士——常州文物主管部门亲自扼杀了。他们不仅践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国文物报、现代快报等舆论媒体系列报道了这起严重事件。 3、 常州前后北岸、青果巷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是省政府据以批准常州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必备条件。然而,常州仅存的这点点历史文化街区,连10公顷都不到,占老城区面积也不到1%。实在诱人的黄金地理位置,开发商们早已垂涎三尺,绝不轻易放过。早在1997年,市文管办与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就联合制定了两街区的保护规划。然而时过境迁,老文物工作者相继退休了,新人接班了,前后北岸的整治维修方案也就数易其稿了。率先由东南大学等专家们搞的象征性恢复小桥流水、基本保存街区原有面貌的修复方案被推翻了,代之以“修复”黄仲则故居的“新”模式——推倒全部房屋,土地垫高,街区所有文保单位集中“建设”,让出街区面积,在其东、南、西三厢建造商店、高楼。原有6个亿的修复资金,据说被减缩到了3个亿,其余3亿被移作修复扩建红梅公园去了。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的项目变作房地产开发项目。文物主管部门大言不惭,宣称是“创新”,欲与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媲美,企图重蹈拆真文物,建假古董的覆辙。而就在方案实施前后,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然而,文管部门竟顶风作案,践踏文物法规,与开发商合谋,对历史街区大动干戈,对街区内省保单位滕花旧馆(苏东坡终老地)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住户欲实行强制拆迁,导演了一出法人犯法,执法犯法、破坏文物的丑剧。他们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遭到了街区内住户的抵制反抗。

三、篡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级文物划归商业经营 自古以来,常州众多的私家园林到改革开放前后,硕果仅存四家,其中省级文保单位近园(又称恽家花园)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然而,由于近园长期被常州宾馆占用,它的周边环境屡遭蚕食破坏,仅十多年,它23个院落宅第拆得只剩下十子街17、19号院两处。为了抢救文物,保护近园,1993年,省政府批准将上述两院落划进省保单位近园的建控地带。1997年,继“兰亭聚会暨古建学人”第二届年会在常召开之后,上述两院经市文管办、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专家共同审定,划进了近园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内。2001年,三家单位又共同修订完成了《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确认十子街17、19号院系省保单位近园一部分。然而,保护规划墨迹未干,当年底,市文管办和市规划局个别人,背着有关专家,利用手中权力,竟然越级擅自同意常州宾馆改扩建工程修建规划,将省保单位近园,连同十子街17、19号本体宅院及四周建控地带,计26100平方米全部划归常州宾馆,新建餐饮、娱乐、客房、商场等大型建筑,并颁发了《建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清代,常州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极为兴盛,恽南田、张惠言、庄存与等在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