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宏义的其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1收藏

邹宏义的其他,第1张

梅花拳自邹宏义才正式开始在邢台 平乡 民间传播。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寄居地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拳师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浙江海宁查氏

漫长的旧中国,女子多半没有名字,即便有名字,也要在女子长到十六岁或者到结婚的时候,在女子的家中为女子行及笄礼,才为女子取一个字以方便称呼;女子嫁到男方家以后就不再用这个字称呼,而是在男方的姓后加上女方的姓最后加个氏来称呼,例如王张氏。

邹韬奋的母亲浙江海宁查氏,出身于一个破落衰败的大家庭,家中光景比较惨淡,但比一般的佃农要强得多;由于她在家排行老六,所以人们通称她为“十六**”,或者通俗地说,人们只知道她是查氏家族的“千金**”。她15岁出嫁到邹家,16岁生下邹韬奋。

而此时的邹家,相对于查氏的家庭来说,要风光得多,和谐得多,喜庆得多,富裕得多。那是因为祖父邹舒宇此时被朝廷正式委任为永安知县。孙子降临,自己升迁,族人祝贺,祖父喜不自禁,于是以《邹氏家谱》中的“满玉隆有,文泗律宇,国恩嘉庆,人寿年丰”四言诗的宗中辈份次序,给邹韬奋取名邹恩润,乳名荫书。“韬奋”是作者38岁时首次使用的笔名,后逐渐取代原名,成为作者对外正式使用的名字。

作为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人们都尊称邹韬奋的母亲为“十四少奶”和“太太”,直到她因患肺病长期躺在病榻上,29岁离开人间。临终前,她把6个孩子一一叫到身边,含泪嘱咐,十分放心不下,让人唏嘘慨叹,潸然泪下。

邹韬奋的母亲是一位聪明、贤慧、勤劳、慈祥的妇女,她知书达理,善于勤俭持家,对孩子们非常慈爱。她还喜欢看小说,还能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这一切都给幼小的邹韬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早年伤母,同年祖父也离去,作者的父亲邹国珍虽为官员,但一生清贫。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崩塌,穷困潦倒,困苦不堪,邹韬奋就在这样一个没落的旧式大家庭中慢慢成长,饱尝人间冷暖与辛酸。但是母亲查氏却是邹韬奋“生平所见过的最美的一个”,是他记忆中最可爱的人,正如他所说:“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华,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人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具有贡献的分子。”

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邹韬奋不知道母亲的名字,原因就是她一辈子都没有名和字。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几乎无独立身份可言这一畸形状况的深刻谴责和控诉,同时也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愧疚。母亲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亲的悲剧,更是旧中国广大妇女的悲剧。作者怀念母亲,想到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正是这爱的光辉,温暖、孕育、引领、塑造了作者,最终使得他将对母亲的爱化为对整个民族与人类的爱。

世系本来是一个书面语言,在有些族谱中也叫“齿录”,在族谱中,指的是人口资料。

世系是族谱的核心,我们修谱就是要记录每一位族人的基本情况。那么齿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撰写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1、谱名之左,标明“某人第几子”,说明身之所出;

  2、谱名用黑体字标明,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字、号,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

  3、配偶之左,用小字标明“配”、“娶”,说明婚姻状况,配偶姓名用黑体字标明,与夫并列。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如果已离婚或改嫁,亦说明清楚;

4、于配偶之后,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数偶,并各有子女,则子女各随母后。子女“夭”或“殇”,在其后加括号注明,不再撰写其齿录。子女出继,则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出为XX嗣”,子女受继于人,亦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抚XX第几子为嗣”;  5、无子,以女儿入赘外姓为嗣,符合现行《婚姻法》之规定,应视为本族之人,在其谱名之左,注明“XX赘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贯。其子女,如随母姓,理属我族,如随父姓,亦在其母之后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齿录。

6、子女“夭”或“殇”入谱的惯例,就是多大夭折才能入谱,在我们那地方(江西赣州)一般“洗过脚盆水”(俗称婴儿“洗三朝”)的都要收录。1994年我老婆第一胎早产,生一女七天后夭折,在1995年出版的《赣西南联修邹氏家谱史》上也有编录记载,女一:昙花……应该是写入谱资料时我父亲给她起的名,取“昙花一现”之意。

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县级市)周家镇的沈氏族群,始于明末清初,由山东蓬莱阁迁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具体是哪一年,族谱没有明确记载,已无从考证。

是什么原因促成这次迁徙,当时过来几位先人,也没有记载。

我姑且猜想,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无外乎只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因为灾荒饥饿,被迫背井离乡;另一个是为了躲避战乱,为求生存,不得而为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明末随辽东戍边军队而来,最终落户此地。

根据我现有所了解的情况,只要有一种因素存在,就足够成为我们沈氏祖先迁徙的理由。

自从落户辽东后,我们沈氏家族历经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的繁衍生息,所在地几经更名(清初为排山寨,又为盤山寨,现在称为黄泥屯等),尽管名称各异,说法不一,无不皆指现在的周家镇周家村的黄泥屯。

沈氏自关内迁入关外,近四百年来,枝繁叶茂,族人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香火旺盛,人才济济。涌现出了沈世奎(又作沈冬奎,在毛文龙手下任副将)、沈志祥(清初驻抚顺总兵官,1639年被册封“续顺公”)、沈永忠(湖广挂印将军,续顺公)、沈瑞(反明英烈,续顺公,阵亡于台湾)等诸多明清元勋和将领,永载史册。

从现有掌握的族谱记载,从始祖“沈北通”算起,至今已在周家村这块黑土地上繁衍20多代,有的已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成为国有企业高管,更多的是守护这片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热土。尽管职业不同,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拼搏,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几年,由于我对族谱的修订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写了不少文章,先后在百度、和《营口日报》发表,也受到了来自吉林、北京、辽宁大连等地的各支系族人的关注,他们纷纷与我取得联系,向我提供史料,对我的修谱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丰富和护大了族谱的容量,为寻根问祖,慎终追远,光耀家族,做出了贡献,在此,我表示由衷地感谢。

在所有健在的老人中,黄土岭支系的沈荣祥长辈,对我贡献最大。

他一次性地向我提供了五个版本的家谱。最早的是清朝时期的。

他亲口对我说,他听老人说,现在继续烟火的“荣庆锡恩继,世恒存忠义,华承龙泽其,家克绍功勋”二十字辈,起始于第十四袭“续顺公”沈荣塾,是由慈禧太后亲自赐予,用黄绫三张书写,加盖慈禧玉章,有存后世。

根据族谱和有关资料记载,我族中曾经拥有举人,驻外使节,翻译,宫庭带刀侍卫,在清朝中属汉军正白旗,尤其是公爷沈志祥的地位仅次于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位王爷,他们骁勇善战,打败李自成,一起入关。之后,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为家族在清朝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我族便成为营口市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现如今,续顺公沈志祥的宅邸已成历史文物,受到国家保护,其牌位被放在北京太庙之内。

近年来,在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沈氏在清朝历史方面的研究文章,我们从这些研究的文章中可以窥见辽东沈氏族群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历史贡献。

目前,我手中共有七种版本的族谱,得益于沈荣祥前辈及其他族人的无私馈赠和辛勤劳动,深表谢忱。

我从百度网上搜索到,被朝庭赦封的十五次袭“续顺公”的缎带,被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带到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

不得不说,解放后的几次政治运动已把沈氏三四百年历史的祖坟破坏殆尽,面目全非,令人唏嘘不已。

据本族老人和他族朋友讲述,原有祖坟规模宏大,占地三十多亩,茔地苍松翠栢,廊道两边有石人石马,亭阁数座,朝庭赐予的三座花岗岩大理石龟驮碑,因历史原因,惨遭破坏。

祖坟地现已成为周家村第三居民小组所在地,祖坟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仍有一块花岗岩石碑,在一户居民瓦房后面,露出地面约三分之一,几年前,我前去拜霭过,其余两块已被埋入地下,不知何时重见天日。

最近几年,营口市历史学会的有关研究人员曾去考察过,并收录《营口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中>》一文中,在《营口日报》历史专栏中刊发。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本人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宣传,族人沟通,相互帮助,已收集到五种版本,其中最珍贵的资料,是清朝各阶官街世袭向朝廷呈报书,为毛笔手书,字迹工整,刚劲有力,只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为族群稀世珍品。如下图。

下面几张,只是其中的一瞥,具有史料价值。

仅以此文,致谢先人,昭示后人,团结族人,铭记英明,永续根脉。

梅拳始祖墓群(邹氏墓群)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

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

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后马庄村

乘车线路:平乡县城内乘开往后马庄的小巴可达。

自驾线路: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邹宏义的其他

梅花拳自邹宏义才正式开始在邢台 平乡 民间传播。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