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罗姓的来历?
===================================================================
很高兴在网上遇上罗姓。向您推荐一个网站---------罗氏通谱网,网址是http://wwwluoshinet/news1/defaultasp
希望对您有用。
===========================================================
广西罗氏源流考
时间:2003-11-6 20:08:47 来源:罗氏通谱网 阅读4390次
(1)容县罗氏基祖
容州市境内罗氏基祖,是自宋、元、明间,陆续从广东徒迁入容定居的。目前有不同基祖宗支十多支。分布在容州境内八十多个村落,后发人丁计不少于19000多人,裔衍人口超过2000者有沙棵罗、长河罗、大鹏罗、六王罗、泗关罗等基祖。其它宗支:如黎村罗、菠萝塘罗、三窝水罗、西章罗、绿荫罗裔发人丁累计也有800以上。
沙棵罗氏,先祖从广东嘉应州宁县东厢地迁居罗定东安川心白石社。入容始祖仕旺公于明末崇祯年间到自良圩谋生,于清初移迁顺里太平沙棵垌开居创业。二世显贵,配刘氏,生六子:名威、名亮、名广、明兴、明秀、明发。现黄蟮堂、平坡、中信、旧洲棒射村均属沙棵基祖后裔。台湾、南洋各国亦有仕旺公后裔客居经商。名誉 、名秀、名发子嗣有待查实。仕旺公裔今已衍发至十五代。
松塘、长河、白饭三处罗氏,同属来自粤东韶州英里,信务社黎垌。四世祖时诸兄弟各自谋生,淑仕公由黎垌移居水边鸟石垌。六世祖英玉于清乾隆初年由广东到长河街对面香塘入赘黄家江氏。七世祖昌鼎也迁籍容县长河街。昌武公迁至长河冲松塘。八世清汉公由长河街移居白饭口。清洋公居白饭冲肚。从此形成四大房永世长兴。
六王罗氏-远祖始于隋朝末年由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垌葛藤村,迁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白石社珠玑巷定居。宋淳熙年间,因战乱,吾祖特公,名国器,举家逃至广西梧州府岑邑荔王(即今南渡镇荔王村)沙梨化定居。后裔大经公于明末清初年间,迁容六王镇维村定居。距今已300多年,大经公乃容县六王始祖。后裔分居维村、大公、六位、六槐、谭螺、谭禾、双头、座塘、上垌等村镇。
大鹏罗氏-是洪德公后裔。其分支文享公移居福建漳州,生四子,三子德成、四子德昭迁兴宁铁罗坑开基。数年后德成公迁南雄珠玑巷白石社,配陈氏,生二子:章麟、章恒;章恒长子纪公移籍顺德;次子纲公迁居罗定;三子绩公迁居阳春;四子继公迁居岑溪西乡黄荔花梨地居焉。数年后,继公之次子第元迁居顺里长奇,约于明末移居风水宝地十里大鹏创业。入容至今裔发到十九代,丁旺势强。后裔散居各地,或居台湾、马来西亚等地,民国文官司武将曾称誉容州。
泗关罗氏入容始祖贵仲公,祖籍广东德州合龙村五府社,于明朝天顺七年迁籍容县,先在东华瓜村暂住,后迁泗关雍塘定居。后裔发展到二十三代。莲塘罗、长兴罗、石寨罗、松山罗、县底镇罗、东瓜罗、平山罗、北流小一里塘头罗均源于贵仲公宗派。
(2)贺州地区罗氏
贺州市信都地区包括信都、甫门、仁义、灵峰等乡镇,古称封阳县,为罗姓聚居地,有“无罗不成县”之谓。有罗氏人丁六万多,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
十甲始祖为珠系47世孙彦政,于明朝洪武初年因避乱,自金陵(今南京)徙迁广西平乐封阳县芦冈(今贺州甫门三元村)开基,为最早迁居广西桂东地区罗氏开基祖之一。600多年,繁衍25代,七传元绅,开基贺县桂岭白泡罗屋寨,元轸分迁桂岭黄寨,八传辅明移居公庆,健儒占籍贺街,九传万殊分迁大宁杨梅,万兴分居桂岭莲花,启运移迁桂岭平安,元谓移籍门楼等。彦政后裔播迁贺州甫门、信都、仁义、灵峰、步头、贺街、鹅街、桂岭、公会、莲塘、大平、水口、沙田等乡镇、柳州、梧州及广东封开县南丰等地。其班衍诗日:
彦福显荣化,富元焕英昌,祥应泽润色,品超益世扬,义厚渊源久,仁深对誉香。
三甲仁义渭河罗氏始祖47世彦邦生四子:仁通、仁祥、仁富、仁贵,分四大房,其后裔57世子茂为仁义渭河开基祖,配黄氏,生子仲回→复诚→宗经→贤重→璧,字东晟,浙江会稽县令,升靖江府事,配张氏,生七子:一龙、一凤、一麒、一麟、一鲲、一鸿、一鹄。
一龙,字子云,配卢氏,生三子:大顺、大化、大治;大顺子孙居石龙,分支苍梧沙头横江大片村;大化子孙居渭河;一麒配陈氏,生子大本,后裔居大荣、牛坪头;一麟,字瑞书,配冯氏、祝氏、黎氏、陈氏,生二子:大相、大魁;大相子孙居渭河、大荣、勒竹、西辇、官坡;大魁子孙居渭河、浮莲、百福;一鲲,字云衡,配蒙氏、黎氏,生五子:大观、大焕、大彰、大壮、大霖;大焕子孙居渭河寨荔枝根、旺民寨;大彰子孙居渭寨;大壮之孙显杰自仁义渭河移居新田、獭窝、西辇、双桥、关塘坪、渭河;一鹄,字云隐,生三子:大宾、大卿、大年,后裔居渭河、林洞。
48世礼三公,由南京移居三甲仁义村开基。生二子:以良、以才,分二大房,已繁衍25代,传至十六传碧龙,支分本坊东冲东庆村开基。
甫门三冲桂洞开基祖彦从公,于明洪武三年跟随权叔祖朝秀(时任桂林临桂县知县)到衙议事。叔祖解组回京,彦从公则来封阳县沙田寨升科开垦,其后移迁三桂洞立籍,至今已600多年。
甫门笛口村开基祖彦兴,字兴诗,明洪武初年因避乱,自南京迁此定居。生三子:福经、福缘、福红。至今历600余年,世传二十四代。
莲塘基祖65世纬经公,清乾隆庚寅岁生于广东兴宁,与弟纬卓迁广西贺县莲塘。兄配林氏,生二子:胜奇、凤奇;弟配林氏、生子:爵奇,已延衍九代。
大拱桥罗氏基祖应为52世9公后裔。因族谱被虫蛀,先祖名讳失考。十传至福林、福炳、福康兄弟;福林配陈氏,生五子:仲弼、仲昭、仲兰、仲径、仲八;福康配刘氏,生子魁英、仲广;福康偕侄仲兰于清同治三年自长乐县棉洋镇坑口迁贺县莲塘大拱桥立业,至今已衍八代。
沙田基祖为南秀、应良和昌火、昌旺兄弟。南秀自惠州归善县青潭约何洞社三坑杉子园迁贺县沙田逸石开基;至今已七代;应良自广东徙广西昭平县水源冲,后移籍贺县沙田帽山,已生息七代;另有庚先、桂福、苟秘先祖,分别由广东嘉应州或公会、钟山羊头迁入,上世欠详。
南乡基祖为法政、法旺兄弟。于明朝成化二年二月初八随带湖南乌石庙祖宗香火,自湖南江华县金田洞锁枝寨徙迁贺县南乡竹根寨落籍,至今已传23代,子孙分居初洞、大汤、杉木、大宁、螺石等地。配黎氏、陈氏,生子玉和、元春、元光;车地基祖穆汉公,则由贺州桂岭白泡迁入。
大平古那基祖尊明公,原籍广东怀集石东乡大村,于清咸丰元年携妻、子启文、启成迁入,已传六代;另一支现和公则于清咸丰戊午岁,从苍梧到沙头深塘雅运冲迁入,已衍六代;大平街文韬公,由广东清远迁广西苍梧沙头,迁移居贺县大平,已传十代。
沙田道西基祖57世经凤公,是昭远-友臣后裔,原籍广东兴宁县黄塘里,生子统仑;统仑,妣余氏,生二子:炳臣、伟臣;炳臣生子元洪、元习;元洪,生五子:传秀、接秀、立秀、春秀;立秀与弟春秀于清末由广东兴宁县黄塘里龙坑堡,以沿途补鞋为生,迁来广西贺县沙田道西开基立业,妣梁氏,生二子:世琳、世兰;世琳妣黄氏,生三子:永福、永禄、永章;世兰妣彭氏,生四子:永利、永祥、永礼、永龄;春秀妣国氏,生子世球;世球生子永安。
三川坡罗氏基祖为元善公后裔:50世元善→51世洪进→52世铭9→53世9→54世才胜、才利、才荫。
▲才胜→55世赫恕→56世福进→57世应聪→58世鸣→后裔元琳由龙川迁贺县三圳坡开基。
▲才利→55世友全→56世福孙→57世应养→58世龙→后裔元琳由龙川迁贺县石龙湾开基。
▲才荫→55世先聪→56世文晋→57世经一郎→58世日化→后裔作成迁贺县桂岭上咸开基。
贺州地区人杰地灵,罗氏后裔昌盛,崇文重教之风浓炽,贤人英才辈出。明朝有藩内府六镇正统兵,官都督府兼提督锦衣卫锦鼎公;广东 万州通判罗毓;清朝出过进士罗易赞等共十八人;民国有第一届国大代表、广西省政府咨议罗世泽、曾任两广总督卫戌警备司令、广西省辛亥革命军统领,授六等文虎勋章罗世甫、国民革命军第七独立团司令、陆军少将罗传扬等;今有留美博士罗宇、留德博士罗三胞兄弟及一批多才博学后昆。
(3)钟山罗氏基祖-支分太平、上洲表塘等地
清塘江和基祖启鸣公原籍江西吉安,于明朝迁湖南承德居焉,后转迁清塘开基,迄今历300多年,廷衍十五代。五村岭基祖福位公携子正明、侄正祥,于清咸丰年间由湖南衡阳府清泉县塘河皂入,迄今历150余年,世传九代。大埠屯基祖时稳公,原是富川红花古楼元金公之苗裔,移居大埠屯至今已繁。
同古路底基祖善武公,因生活亿迫,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流浪到钟山公安新妇山暂住,后移籍同古路底村,迄今世传十五代。裔孙罗锦新留学美国,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同古板桥基祖赞胜公,于清康熙年间从湖南迁入,已世传十八代。
英家东平门楼竹村基祖广通、广英、广兴兄弟因逃荒,于清咸丰年间从广东阳春县梆井寨移居该地,迄今有150多年,世传九代。溪波基祖正纪,又名元祥,于清康熙年间由红花古楼村移居牛庙,后又携子自会、自学入籍古楼开基,迄今已300余年,传十四代。
上洲基祖上科、上达、上美兄弟,于清朝中叶从外地迁居于此,迄今250多年,世传十二代,并分支立头村、大平村、羊头街、同古等地。
东乐街基祖道和,其先祖永芳,从江西逃兵荒到湖南永州喜塘乡陡村立籍,十六代至道和公于清光绪年间,再迁东乐立业。笋塘基祖庆进公,于明朝末叶,从湖南入迁于此,迄历400多年,传廿一代。
(4)藤县罗氏基祖-支分木依、梅冲、木花咀
木依基祖舜一、舜二兄弟,其先祖于清顺治十六年自广东翁源县醉翁岭九牛铺迁梧州居焉。三传舜一、舜二兄弟迁瓦窑大屋垌开基。其后舜二公以卖墨砚为生走江湖,走向不明。其长子振亨,于清乾隆五年迁石桥乡木依村开基。已衍十四代,有红丁2500多人,并支分和平雷庙、韩冲、大心坡、大平瓦厂、大塘、平福古凭,古龙大村、合龙、上寨、四竟、水儿冲、东荣夏垌村等地。
新庆梅冲基祖喜振公,其先祖居金鸡秀成村,生三子:长子移籍容县,次子居天平乡,三子迁梅冲开基,支分巢垌,延衍十二代。
金鸡木花咀基祖仁慈公兄弟,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龙川县宁都耙卡社迁藤县北流河口后,兄弟分手,一溯浔江而上,后下落不明。一沿北流河、义昌江走,到达金鸡大平、白藤山、文帝等地暂住数年,最后定居木花咀开基。已历300余年,传十二代,后裔1000多人,分支打铁咀、扶泥垌、学沙村、古相、旺国、苍梧夏郢、倒水暨南宁、柳州、梧州及云南等地。
(5)富川罗氏基祖-支分竹稍、观音塘、大田寨
竹稍基祖文富公,于清康熙年间,由湖南江华县涛圩枧头村迁入,迄今世传十七代,裔孙朝才公分支本榔寨亦已繁衍十一世传。
观音塘基祖芳盛公,清末从湖南江华县塘下洞迁入,到今已繁衍七代。
柳家乡大田寨基祖万盛公,于清乾隆年间从湖南道州流浪至此定居。
(6)、苍梧罗氏基祖-支分京南纯涌、夏郢沙路、分界村
京南纯涌基祖显真公,明朝中叶由广东南友珠玑巷迁广西永淳县,后于正德初年移居纯涌开基,迄今历400余年,繁衍二十代。其十四传孙罗栋材,登清光绪庚寅恩科进士,授广东川县正常兼理化州府职;罗梁材,中同治十年举人第一名,任广东封开县正堂,擢封开府府台。
京南城洞 冲尾基祖文敬公,于清顺治年间由广东迁入定居,迄今已历300多年,世传十七代。二传法通、法纲;三传芝英、芝杰。裔孙分居多贤、龙江水、立蛤、狮寨、古东、文科等地。
夏郢沙路村基祖海真,原籍江西。相传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南雄珠玑巷迁思委喜祚村定居,迄今已历400余年,世传21代。清乾隆年间,八传罗锦灿赠文林郎,其子瑶光、孙秉学父子荣登进士。
分界村基祖志统,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罗定县连滩村拭携妻史氏、子君相、君锡、君荣迁入,迄今已历200多年,世传十二代,君荣后裔支分梧州珠品村定居。
(7)、柳城罗氏基祖-支分古仁、西安村
沙埔古仁罗家屯基祖华公,由贺县莲塘长岭迁入,至今已衍七代。另一基祖新福、新德、新全兄弟,于清光绪三年,从昭平巩桥对步村迁入开基。
西安村基祖朝瑾公,为洪德大六公后裔。于清同治年间,朝瑾公后裔其恩由广东恩平西路坪塘上村迁柳城县西安村西岸屯定居,迄今120余年,世传六代。
(9)、兴安罗氏基祖-支分升坪、白竹园、铁炉村等地
升坪大神岭基祖春益公,原籍湖南湘乡,由于兵灾,移居广西兴安华江升坪村开基。裔孙分居升坪三条糟、大岭老、老街等地。
白竹园基祖能公,于明 弘治成戊午年由江西吕仑县蜈蚣坝迁徙湖南东安井头圩鲁家田,后迁广西甸村、花桥罗家、曾家园、白竹园、全州炭棚、杨家庄等地。
畔村基祖庭华公,于明万历年间由江西瑞金迁入,迄今历400余年,世传十六代。
莲塘新村基祖兴辅公,祖父贤佐,原籍江西吉安府理民县急水滩鹅经大丘,进士出身。于明永乐乙未年升授湖南永州知府,落籍城北石马塘。至七世祖仁卿公迁居零陵县辛兴里九甲小板田,繁衍至二十代。清乾隆庚申年由臣廉公升授广西安县正堂,而定籍西乡大营村。支分娘娘庙、通济、戴花铺、大溶陆家凸等地。始祖圣授公迄今660多年,传世30多代。
湾岭基祖必富公,原籍江西广陵府(今吉安市)赣江上游之罗家头,于胆正统四年迁湖南新宁县金石田中。妣彭氏,生四子:荣、贵、铭;荣迁居西蜀;贵迁云南立业;华、铭兄弟随祖居金石镇石湾田中。华公传十代,至正满公,其子:成成柏从湖南移居广西全州县蕉江乡石桥村。于明正统戊午年,我祖时王、时相由湘迁入,而进显移居洞江司门台背,迄今历562年,繁衍二十四代。
(9)、灵山罗氏基祖-支分那案、大竹麓等地
太平镇那案基祖贵松公,乃是洪德-大一公十二传裔孙。于清康熙丙午年从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丹竹水村迁入。迄今已衍传十五代,1,000多人。后裔支分那案、那露、平天、那雾塘等地。
太平镇大竹麓基祖光松光,是洪德-大一第十二代裔孙。于清康熙丙午年,从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丹竹水村,与贵松史弟同迁广西灵山县,光松公占籍大竹籍大竹麓开基。后裔分居大山村等地,已传十五代,100多人。
(10)、合浦罗氏基祖-支分总江口、上那隆、白沙湖口
总江口基祖世雄,号茅坡。于明正德年间,随母曾氏淑兰从福建汀州府迁徙灵山大山,后又移到合浦 总江口开基创业。迄今已传十八代,20,000多人。后裔支分西场、岑屋寮、北海、南康、乌家、沙岗、星岛湖乡、那丽等地。
上那隆基祖尹赞公,生于清康熙庚子年七月肝广东潮州瘁大埔县大麻乡。于康熙年间迁徙广合浦西场上那隆立业。至今已传十四代,1,500多人,分布西场圩、马屎沟等处。
白沙湖山罗氏,源于广东大埔湖寮洪德-大一公后裔。于清乾隆年间,德垂公十七世系罗上凤
湖寮三塘辰、唇随主考官览廉州府,慕恋山清水秀,携妻儿卜居白沙镇开开基创业。二百多年来蕃衍十代:上凤生五子:书登、标登、榜登。书登嗣子公缵(诗登长子过继)生子安喜(失考)。诗登生三子:公赞、公硕、公乘(失考)。标登嗣子长庚(揖登长子过继,失考)揖登生八子:长庚、长宁(失考)、长寿、长发(失考0。长寿生三子:安谦、安埠(失考)、安澜。安谦生子宪斌、安澜生四子:宪敏(失考)、宪淳(失考)、宪明、宪达。
(11)、钦州罗氏基祖-支分板城
板城基祖宥广公,乃洪德-小六公九传裔孙。于明嘉靖年间,与同乡古屋村兄弟一起从广东嘉庆州松口溪南下寨迁钦州板城立业。迄今已传传二十三代,繁衍15,000多人,分布于小董、大寺、贵台、久隆、大番坡、明阳等地。
(12)、横县罗氏基祖-支分南岸、中团村等地
新福南岸村基祖元广公,字振扬,乃洪德-小九-新翰第十世代裔孙。于清代嘉庆二十年,由广东归善县梁化屯水井乡迁入。迄今已传十代,繁衍500多人。
校椅镇中团村先祖枝通、枝发、枝旺三兄弟,明朝年间人氏,从何处迁入待考。繁衍至今已廿一代,1200余人,是横县大姓之一。其衍为;枝有朝惠,明传国宝,金玉文中,圣法思达,士居正大,广其仁声。至“广”字辈为廿一代。
(13)、邕宁罗氏基祖-刘圩班岭
刘圩镇班岭罗村基祖海好公,于元朝末年,由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广西南宁苏罗安吉,后移籍邕宁罗村落业。至今传世二十四代,6,000多人,后裔分播于百济板罗、屯元、佃肥、灵元、山尾、罗屋、长滩殿城、小董老罗岭等处。
(14)、马山县罗氏祖先来自多路。其中一路来自山东。传山东祖先罗彪生四子二女。长子罗洪周、次子洪胜、三子罗洪忠、四子罗洪昌。洪周、洪忠、洪昌三兄弟于明随王守仁南下广西。战事结束。洪昌留在马山。现在的百龙滩镇的弄昌、大隆 、大完、在球各村罗氏大都是洪周子孙;现在的合群、乔利等乡的罗氏大都是洪忠的子孙。
另有加方、古寨一带的罗氏,部分是从河池一带迁来的洪昌子孙。加上从广西各地迁来的罗氏子孙,其人数在马山,已有万人左右。
(15)、岑溪中村基祖
岑溪南渡中村始祖罗第合是洪德公后裔。先祖由福建移居广东南雄珠玑巷白石社。明末期间因世乱,其斗恒公之四子各分散谋生:长子纪公一支迁至顺德;次子纲公一支迁至罗定;三子绩公一支迁至阳大;四子继公携子第荣、第源、第合同避难至广西梧州府岑涨县西乡黄荔花梨启。越数年,第荣迁北流鸭榔;第源迁容县鹏冲;而第合则留居黄荔花梨启。妣廖氏,生一子:嘉现;嘉现妣陈氏,生子锡俊;锡俊妣廖氏,生子大任;大任由花梨启再迁现止中村。迄今千300余年,世传十五代。八世孙罗桂中已丑科举人;十三世孙罗宗南毕业于政法大学,行广西自治区荣改局书记;罗桂松(女)毕业于广西大学,任自治区物资厅副厅长。
(16)、昭平古盘等地基祖
仙回古盘始祖罗任才,原籍广东翁源县。于清朝中叶期间携子罗新仔现址而居,迄今已历200余年,传世十三代。其八世孙罗绍徽北京大不毕业,民国时期曾任《梧州日报》社长和广西恭城、都字、永淳、荔蒲、花梧等县县长及平乐专员兼保安司令、昭平县国大代表。
古袍花罗村罗氏,是花梧县京南纯冲开基祖罗显真的后裔搬迁来此定居,迄今已繁衍十九代。
走马坪大坡罗氏,是该县北陀黄竹阁开基祖罗天赋的后裔,迄今世传十一代。
(17)、宾阳罗氏基祖
始祖华爵公,号义勇,行罗四郎,祖籍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延藤村人,于明朝崇祯年间任广东高州石城县都闻府副总兵,擢广西南宁左江总戎,莅任而终。妣曾氏,生一子:奕乾,号大郎,年方九岁,难回福建,祖妣携子卜居广西思源府宾州马村团居焉,即今宾阳县芦圩镇大罗村。生殁未详,塟于马坡岭二龙岗。妣钟氏,生三子:大郎(妣蔡氏三娘)、七郎(妣范氏一娘)、十郎(妣江氏三娘)。后裔已衍二千多人,分布于宾阳、上林、鸣武、来宾、田东、龙州、都安、海南等地。由于世远年湮,族谱残缺,只知派衍。
华乾元国广汉正焕世承,先锡儒仁本,书声日庆明。
(18)、东兰丹州基祖
邕祖罗海玉、原籍山东。于宋元9七年随狄青将军南下,后定居东兰丹州。至第八代孙罗世贵在九里府做官,世贵之子罗国才从军,入王守仁部。后定居忻城县新圩弄岑村板老屯。罗国才生九男一女,具后裔散居于忻城、来宾、上林、马山等县地。
(19)、忻城新圩基祖
始祖罗国才,原籍山东。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随同王守仁督师广丁。而后解甲归田,卜籍忻城县新圩乡弄海村。生九男一女,公将其宝剑折为九段,分给九子各持节,作为久后相认作凭证。公殁后塟上泵。从鲁至桂已有600多年,子孙繁衍至“士”字辈,世传十六代矣。
(本基祖史料由罗敬波、罗绍彰 罗斌、罗森 罗宾、罗仁甫 罗居殿、罗居俐提供)
盘王节是瑶族的节日。
盘王节是祭祀祖先盘古,盘庚,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民众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
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但不管以哪种形式举办,都要杀牲祭祀,设宴款待亲友。节日一般为三天两夜,也有的长达七天七夜。
扩展资料:
盘王节的传说:
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
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
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
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
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
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至今瑶族同胞还保留不食狗肉的习惯,而祭盘王也是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瑶族盘王节
主要品种
英山云雾茶;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湄潭翠芽;兰馨雀舌;惠明茶;洞庭碧螺春;中岳仙茶;剑叶;马边云雾茶;日照绿茶;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狗脑贡茶;云雾毛尖;曾侯银剑;大悟绿茶;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峨眉春语;汉家刘氏茶;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黎平雀舌;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岗辉白;雪水云绿;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绿雪;天尊贡芽;滩茶;双龙银针;太平猴魁;源茗茶;峡州碧峰;秦巴雾毫;开化龙顶;庐山云雾;安化松针;日铸雪芽;紫阳毛尖;江山绿牡丹;岳西翠兰;高桥银峰;云峰与蟠毫;汉水银梭;云南白毫;遵义毛峰;九华毛峰;五盖山米茶;井岗翠绿;韶峰;古劳茶;桐城小花;舒城兰花;州碧云;小布岩茶;华顶云雾;南山白毛芽;天柱剑毫;黄竹白毫;麻姑茶;车云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黄檗茶;双桥毛尖;覃塘毛尖;东湖银毫;江华毛尖;龙舞茶;龟山岩绿;无锡毫茶;桂东玲珑茶;天目青顶;新江羽绒茶;金水翠峰;金坛雀舌;古丈毛尖;双井绿;周打铁茶;文君嫩绿;前峰雪莲;狮口银芽;雁荡毛峰;九龙茶;峨眉毛峰;南山寿眉;湘波绿;晒青;山岩翠绿;蒙顶甘露;瑞草魁;河西圆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宝顶绿茶;隆中茶;松阳银猴;龙岩斜背茶;梅龙茶;兰溪毛峰;官庄毛尖;云海白毫;莲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贵定云雾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云白茶;蒸青煎茶;云林茶;盘安云峰;绿春玛玉茶;东白春芽;太白顶芽;千岛玉叶;清溪玉芽;攒林茶;仙居碧绿;七境堂绿茶;南岳云雾茶;大关翠华茶;翠螺;窝坑茶;余姚瀑布茶;苍山雪绿;象棋云雾;花果山云雾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银猴;墨江云针;桐城小花;英德绿茶;保靖黄金茶;白马毛尖;关山云雾;房县绿茶;神农绿茶。[知识点]
乙卯丙辰纪变(选七首)
一
潢池流寇纪平曹(2),二百年来杀气消。
地庆鸠安刁斗靖,城修雉堞甲兵饶(3)。
楼台箫鼓逢场戏,灯火鱼龙夹道嚣(4)。
伏莽与戎浑不觉,上元犹自闹元宵(5)。
二
济世才高孰与齐,半年借冠屈鸾栖(6)。
孤城睥睨眦皆裂,危坐衣冠气不低(7)。
残骨余灰收马革,忠魂洒血听鹃啼。
千秋青史芳名在,俎豆馨香百粤西。
三
炮打城头起劫尘,三通鼓罢各伤神。
登陴痛洒满腔血(8),同穴齐捐结发身(9)。
盾鼻谁挥磨墨檄(10),蛾眉甘作坠楼人(11)。
谈忠说孝儒门事,剩有缇萦泪蒲巾(12)。
四
见说都司发晓衙,已偕司马出江华(13)。
元戎枉自思宗泽,小丑凭谁获吕嘉(14)。
羽檄飞驰萌渚界,壶浆迎到野人家。
半途遇贼伸骁勇,乘胜先驱气培加(15)。
五
擐甲风行逼近城,壮丁云集结连营。
合围已断樵苏路,劫阵俄惊草木兵(16)。
烂额焚馀人破胆,游魂散后鬼销声。
萧萧斑马东归去,辜负舆情望治平(17)。
六
弹指年光候报春,绿林乱后又黄巾(18)。
何堪桃李花开日,重遇崔苻草窃辰(19)。
深窖粟搜全刮地,画梁灰起半成尘。
可怜月黑空山夜,点点流萤化碧磷。
七
深沟坚垒共乡村,御贼经旬屡退奔(20)。
鹤警忽从天上降,鱼游并作釜中喧。
红羊黑劫千年恨,白骨青磷遍地冤。
殉死最怜门下士,何人剪纸为招魂。
诗词类别:怀古咏史
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
(1)咸丰二年壬子(1852)湖南人朱洪英举义于南宁,五年乙卯正月,入富川,占古城,攻富城。正月十五夜城陷,杀知县济昌及幕友胡光澍、胡培华与典史宋履仁,烧衙署并四出活动月余。(2)清初张献忠部将曹志建曾破富川城。(3)前十年修城制军械。(4)时值元宵,城市张灯演戏忽闻贼至。(5)元宵后二月城破。(6)指济公。按:济公即济昌,满人,咸丰四年摄县事。(7)朱洪英攻城,率居民守御。敌以火功城门。城陷骂贼死。(8)守城人被炮打死。(9)岁贡生召南夫妻殉难。按:周召南岁贡生,朱军围城谓妻刘氏日:“万一城破,于奈何尸妻日:“妾亦殉右君耳!”南于是督练守城,及义军焚东门,城中鼎沸,刘闻哄,以为贼入也,遂服鸦片烟死。未几,义军入,欲害南,南日:“乞借吾刃。”问将如何?曰:“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将自尽耳!”遂遇害。兄召辅,兄子远期同时殉难。(10)城内无兵。(11)城内崔钟曹某之女被贼执,不从,被杀。事甚烈。(12)召南女痛父母惨死,欲自尽,贼怜其义,放出城。(13)周都司王司马带兵同自江华来。(14)广西无兵,仅楚兵耳。(15)兵至沙鱼塘遇贼迎战贼大败。(16)贼未晓劫营,秦都司、何兰异及兵练多死。按:麦岭营都司秦德种与团绅何兰异驻军料高岭,义军乘大雾劫营,猝不及防,兵练半遭蹂躏。二人相继死。(17)官兵夜拔营退回湖南。(18)都司黄金亮弃官为贼。(19)两次破城皆在元宵夜。(20)贼攻大怀肚二十余日,破之杀死300余人。
汪呈淑
汪呈淑,广西富川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贡生。
朝代:清代
籍贯:广西富川
源流一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
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
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
”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
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
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可能源于子姓,殷商之后。
《左传·成公十六年》中记载宋国有蒋锄。
因宋国为殷商之后的封地,所以这一支可能为子姓蒋氏。
源流四
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蒋辉:明时自句容蒋岗迁居镇压江南门城内。
丹徒蒋氏始祖。
蒋朝万、蒋宁亚:唐天复间迁巴陵黄龙山,传十一世至宁亚,遂家东陵。
蒋铎、蒋泽:守末初自台州迁居东阳怀德乡高沙,再迁上泉,铎十三世孙泽,迁居永康孝义乡吕山塔,为本支始迁祖。
大山塔蒋氏始祖。
蒋千一:南宋末自东阳横城迁居永康西源。
永康蒋氏始祖。
蒋建:汉时自安阳迁居全州洮阳梅潭,子孙散居永州、桂州之间。
梅潭蒋氏始祖。
蒋应科、蒋应第:明末自如牟迁居江阴大桥墩镇压塘坊圩。
香山蒋氏始祖。
蒋九成:南宋时自江阴迁居刘庄,子孙分居赤岸、长寿、湖塘、陈巷施村、黄土塘等处。
刘庄蒋氏始祖。
蒋之义、蒋济时:北宋中叶自宜兴迁居江阴城。
蒋济时在明中叶自邑城迁居蔡泾南闸。
澄江南闸蒋氏始祖。
蒋荣九:五代时自潭州圳上迁安化常丰。
蒋堂、蒋晋:宋仁宗时名臣,自宜兴隔湖西迁居吴县杉渎桥西侍其巷,传至十三世孙晋,赘于辛村湾殷氏,子孙徙其姓十有余世。
蒋光、蒋仁杰:五代末自常州迁居鄞县采莲桥,蒋仁杰维蒋光十三世孙,自奉化清修岭迁居本邑武岭。
武岭蒋氏始祖。
蒋应壁:明末自陕西泾阳县三曲沟入川卜居阆城。
四川阆中蒋氏始祖。
四川阆中始祖原居陕西泾阳县三曲沟(经查:三渠沟地名不存在,三渠口存在,估计为家谱记录时的口误,故用括号说明),一世蒋士美,二世蒋亭辅,三世蒋世禄,四世蒋伦,五世蒋应壁,蒋应壁字近楼,生于明朝隆庆壬申年(1572年),卒于顺治丙申年(1656年)。
蒋应壁娶胡氏、庶蒲氏、郭氏、邢氏、张氏、谷氏。
于明末入川卜居阆城。
六世蒋大任,蒋大任生四子(七世):蒋承泽、蒋承儒、蒋承涓、蒋承泓。
蒋承泓乏嗣,故支系仅三。
阆中谱派中,“嘉”字倍为第十三世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
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广饶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
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
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
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
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
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
明初从河南睢县迁居.祖籍江西洪都新建县半坡店。
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县境大位村、雪庄及辉县峪河蒋庄等地。
在阆中,有一支很是辉煌的蒋姓家族。
明末时,原籍陕西泾阳县三曲口的蒋应壁,入川定居在保宁府(今阆中)。
加入清军后,因战功被封为怀远将军,成为阆中蒋姓的始祖。
蒋应壁的儿子、孙子、重孙、曾孙4代人中,一共出了两个进士、一个解元、3个举人;官职上,一个从二品、3个正三品、一个从三品、一个正五品。
蒋应壁的儿子蒋大任,官封怀远将军。
蒋大任的儿子蒋承儒,官至武仪大夫;另一个儿子蒋承涓,官至奉政大夫。
蒋承儒的儿子蒋作楷,曾任江苏扶标中军参将,被授武仪大夫。
蒋承涓的儿子蒋南波,曾任陕西大通卫守,被封为昭勇将军。
蒋南波的二儿子蒋琏。
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恩科进士,被钦点御前侍卫。
雍正13年(1735年),蒋琏出任江西袁州卫都司掌印,领运守备事。
乾隆2年(1737年),蒋琏出任直隶天津镇标中军游击将军。
蒋琏的五儿子蒋文耀,官至酉阳营守备。
康雍乾年间,是这支蒋姓的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败 。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
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浙江、四川、江苏、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1916年湖南零陵、广西兴安蒋氏合修通谱,尊伯龄公为一世。
四十七世横公,生九子,皆封侯,第八子默、第九子澄,居滆湖东西,凡湘省蒋氏及由湘转徙者,皆二侯苗裔,通谱所收村落有廷阿头、半岭上、小岩村、白露井、新田冲、桐子山、斗江头、福塘村、凤人蒋家、桑叶田、田洞村、黑石头、蒋家岭、德甫里、大埠头、青蚨田、井头湾、鼎甫里、灯塘村、油榨塘、锦上田、茅栗铺、城子山、老宅村、柘田村、野寨、立楼寨、洵溪、上爻复、乌石冲、带花山。
零陵黄田铺涧山蒋氏
始迁祖四郎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迁入零陵黄田铺涧山,其后裔迁居零陵水口山、新田、宁远、广西兴安一带。
零陵邮亭圩蒋氏
自蓝山来此,后人分布于湾里、北冲等地。
东安蒋氏
始迁祖百九公,元末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鄂公大丘徙楚南零陵郡。
其孙万一、万二由零陵分别迁居东安石片塘和禾仓头居住,万四之子景量也自零陵徙居东安县中田。
后裔先后析居大瀛桥、皂洲町等地。
至1948年,已传30代,有9939人。
宗祠在新宁西喉乡。
浙江义乌蒋氏:
从宜兴蒋俨公传十六世至蒋公芾,出知绍兴并定居,至南宋理宗年间,第二十三世万十六府君,讳默,字静之,任大理寺评事,系上舍千十四府君长子,游学义乌,创居苏溪,为义乌蒋氏始祖。
生五子分居各地。
后子孙散居义乌各地三十余村,人口万余,为义乌大族。
道县龙村蒋氏
龙村蒋氏族谱称: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因镇抚南邦,过宏道县而遂落其籍焉。
今子孙甚藩,分布龙村、白面下、赤竹源、杨柳塘、莲花宅、祥零铺蒋家村、红家山、洞子塘、筛子塘、陀仂复、花岭头、洞子口、黄泥石、内羊冲、坳背洞、鸡公神、下湾、龙头村、陈家山、麻湾、密里洞、上云坝、大塘、小塘复、马家岭、黄泥塘、木累洞、瑶官、银山、葫芦田、铁炉头、五洲、金岗车、小江口、土地堂、上汶、正岗头,清塘蒋家村,大塘村,白路神等村。
宁远大阳洞、梅岗蒋氏
始祖顺甫公,原籍江左,唐太和年间官道州太守,迁居宁远天堂墟石海山,后人居大阳洞、梅岗一带。
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蒋氏
宋时因兵燹,由江西徙零陵,再迁宁远晓睦塘、上龙盘、永安乡一带。
江永黄甲岭蒋氏
始迁祖以文公,南北朝时因避乱自零陵出居永明兴化乡(今江永黄甲岭乡)总子岭之蒋家山。
元至正年间,因避粤西贼寇,徙居邑城之南。
而后分居城隍庙北门蒋家、西门蒋家,又分脉千家峒之戈武村等地。
江永锦江蒋氏
始迁祖仲喜公,宋初职任县令,游宦至舂陵,徙道县清塘香毛井,后卜居永邑锦江村。
江永井边锦堂蒋氏
始迁祖鸣凤公,宋初因仕宦来舂陵,暂住几载,后卜居永明锦堂村,分脉允山油田。
江永枇杷井蒋氏
元大德9年(1305)为避兵乱,从千家峒迁枇杷井。
江永水尾蒋氏
唐天宝15年(756)自江西吉安徙居江华华盖。
南宋端平年间徙松柏水美定居(今水尾)。
蓝山南平乡观洞蒋氏
始迁祖宗礼、宗信二公,由临武迁来。
至1931年,凡50户,男120人,女118人,共238人。
蓝山南平乡萧家蒋氏
始迁祖人任公,清雍正间由宜章迁来。
蓝山南平乡马袅洞头蒋氏
始迁祖德辅、德积、邦椅三公由仁义团属之观洞分来。
至1931年,凡68户,男127人,女131人,共258人。
新田仁智乡黄公潭蒋氏
始迁祖维洽公,原零陵县人。
清康熙时因贸易迁新田县仁智乡黄公潭。
至1949年,已传11代,共约131人。
新田博大乡梅溪蒋氏
始迁祖成宣公,原湖南永州人,清康熙时因兵燹频仍,徙居新田县博大乡梅溪。
至1949年,已传10代,共约180余人。
新田中和镇梓漕下村蒋氏
始迁祖方选公,清初由新田县十字园迁中和镇梓漕下村。
至1949年,已传7代,仅7人。
新田中和镇樟树下村蒋氏
始迁祖城新公,清乾隆时由本省迁新田县中和镇樟树下。
至1949年,已传8代,约40余人。
新田明义乡和让岭蒋氏
始迁祖孝清公,原籍湖南宁远县,清时迁新田县明义乡和让岭。
至1949年,已传6代,共30余人。
新田大坪塘蒋氏
始祖文旺公,字豪发,江西泰和县人。
宋时南游开基湘省宁远,后迁新田长信乡大坪塘。
至1949年,已传34代,族人约6000人。
祁阳大忠桥蒋氏
始祖伯龄公,九十世新扬公,生七子,南宋末年分别移居新田、江华、桂阳、广西,第五子诞公,居桂阳。
明洪武初,九十六世已四郎公从桂阳东林坡迁居祁阳九牛坝,九十七世庚十六郎公,于明成化间又迁大忠桥。
清光绪18年(1892)一修族谱,1929年续修,有蒋介石序,2004年三修。
班辈:已庚辛壬思言,廷文应成第,奇友向常登,宗子永昌世。
绍先观国政,继志秉人龙,芳发清香远,光明万载逢。
祁东五陵蒋氏
始迁祖受三郎,兄弟六人,宋末元初人,随父任居建康(南京),受一郎卜宅全州,受二郎迁徙大桥湾,四、五、六宦籍他郡,受三郎卜居祁东五陵,生五峰,五峰生五子,长、四不详,次贤仲、五元仲,后裔迁衡阳,三子兴甫,四传至友胜公而分暄、旺、聪、铭四房。
清乾隆5年(1740)始修族谱,乾隆54年(1789)合蜀族续修,道光29年(1849)三修,光绪25年(1899)四修,1935年五修,1996年六修。
班行:受五兴宗,世友昭文,伯珊仲玉,应春成云。
维士善启继,家声定显扬,荣华联科甲,富贵永隆昌。
诗书锡庆,德业贻光,积修远大,发育绵长。
黄梅县蒋营村蒋氏
守墓族稔公之后,已传至蒋氏第125代。
元末明初一支蒋家军队在此安营扎寨,现已发展到18代,有近三万人。
河南商丘蒋氏
本支祖籍江西洪都新建县半坡店。
明初从河南睢县迁居分散分为两支.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县境大位村、雪庄及辉县峪河蒋庄等地。
明末修武、辉县一支和商丘地区蒋氏家族联宗定谱,民国时期蒋介石指令修全国蒋氏大谱时亲为宗支祠堂命名题词:“忠雅遗芬”。
族续50辈宇:“宗中水顺雨,汝光奇臣玉。
万昌克可茂,性学家成矩。
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虑。
天体忠良厚,裔业永邦与。
祖示同保嘉,律时乃圣智”。
“家”字辈为蒋氏第120世。
已传至蒋氏第126代。
安徽岳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
为该地大姓族群,人口众多。
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
广西的罗姓的来历?
本文2023-11-22 15:39: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