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正黄旗康姓的家谱,辽阳地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满族正黄旗康姓的家谱,辽阳地区,第1张

辽阳地区的满族康姓有两个家族:孟古尔济 氏 与 博尔济吉特 氏。

孟古尔济 氏 属于满洲正黄、镶白两旗。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因此也称“叶赫康”大约在努尔哈赤时期并入八旗,清顺治年间从沈阳迁到辽阳驻防。因康熙年间四世祖“康吾太”当过京官,后世便取康为姓。今天这个家族的后代有的姓 孟,有的姓 康,主要分布于辽阳的首山乡与小屯镇等地。

博尔济吉特 氏世居东蒙古科尔沁,祖上与元朝皇室勃尔乞金 氏同宗,属于蒙古黄金家族。清崇德年间科尔沁两位公主嫁给清太宗皇太极,其中一位就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大约在清顺治初年这个家族有一支由蒙古盟旗抬入满洲正黄旗,康熙年间从沈阳分出一支到辽阳任职,到了民国初该家族有一部分人取了康姓。由于加入满洲八旗与满洲人接触日久逐渐满化,1956年填报民族时他们填了满族。

目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康氏一族已绵延八代,现有直系康姓子嗣500多人,已知辈分字谱依次为:世—庭(廷)—永—同—寿—井—正—大—光……明,其中“明"字尚无传人。

据此,按汉人传统辈分字谱排列,反映以下几点信息:

一是此辈分字谱,按人伦五服辈分排列有三种可能:一为“世庭永同寿——井正大光明”,二为“XX世庭——永同寿井——正大光明",三为“XXX世庭——永同寿井正",“大光明(继承)"为后续”

二是此辈分字谱五字一轮可能性较大。因为“世庭永同寿"五字均含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之意,"井"为承上,“正大光明"为一成语。依此,我们后辈续字谱亦应按此意图延续。

三是向上寻根,可按这类字谱,在相同或相近年代同类康氏辈分字谱向上追寻。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查找四字一轮尾字为"庭(廷)”字的,庭(廷)字后一轮首字如是"永","永“字后又为“同寿井正"则应该是血脉直系同宗,“永”字后面字可以不同,表示后面是分支;庭(廷)字后一轮首字如不是"永",则表明从"庭(廷)"这一支开始分支,可能“庭(廷)”字辈下面是旁支血亲 。

据此方法,作如下探考:

一、外迁始祖直系近支

查寻江苏省,在苏州市和苏北现在有不少与我族“同寿井正"四个字辈相同的康姓后人。如淮安市淮阴区有康庄,他们康姓现用辈分字谱与我们一致;宝应段大运河西岸向北5里地黄埔(堡,铺)有个康庄,那里康氏现用辈分也与我族一致。这些应为我族自“永"字起的直系宗亲。

那么这些直系宗亲为何散落在这些地区呢?为何称苏州是我们的老家呢?

这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与史上北方汉民两次向南大迁徒有关

由于躲避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北方战乱,我们远祖可能从陕西、山西携族南下,经河南、安徽到达江苏的南京、苏州安家。

第二,与元末明初的“洪武赶散"有关

洪武赶散时,我苏州远祖一部分族人被强迫迁徙到了苏北,但始迁苏北之地不在现在洪泽区地域。这是因为我们洪泽一族距今传八代,每代间隔按20—25年计,在洪泽区地域居住不足200年,迁到洪泽地域应是清朝年代的事。

因此洪武赶散时,我们从苏州始迁苏北之地可能是已沉入洪泽湖底原属凤阳府的泗州或富陵县、睢陵县、洪泽镇等旧县镇区域。

第三,与黄河夺淮入海形成洪泽湖有关

在洪武赶散的明朝,被强迫迁移到苏北的居民官府是不允许回原地的,就连省亲都是偷偷摸摸的,因此在洪泽湖逐渐成湖期间,这些移民需向湖四周边迁移。

到了清朝,由于黄河夺淮泥沙不断淤积,淮河水加黄河水逐渐淹没了淮河东岸的富陵县、睢陵县、洪泽镇以及淮河西岸的泗州、徐县等,在这些始迁地沉入洪泽湖底后,这些族人经清府安置和允许,分流向三个方向:

一部分回到了苏州原族人处安居,这有在苏州的部分族亲为证。

一部分回到了远祖南下前居住地陕西西安安居,这亦有我永字辈祖父兄弟俩在西安城经商和留有部分子嗣为证,"西安——山西——河南——安徽(蚌埠)——南京——苏州"以前一直是我永字辈祖上的商路,我世祖康永庆在从西安回来途中在蚌埠去世,他去世前在西安还留有当铺三十多个门点。

一部分在洪泽湖四周淮阴、盱眙、金湖以及洪泽湖西的安徽、河南之地择地而居。

因以上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目前我近支宗族分散苏州和淮安其他县区,并还有部分宗人一直在西安定居,而苏州是我们这一宗系从苏州经“洪武赶散”到苏北的始发地,故一直称苏州是我们的老家。·

二、相邻宗系

在相同或相近年代康氏辈分字谱中网搜数十家,以下几支可能为相近同宗:

1、河南省周口康氏家谱(一卷)

始迁祖至五世祖姓名失考,谱失序。六世贺、七世瑊、琪,八世守田、守身,九世国贤、国侦、国瑞(文耀、文餐、文星、文壮外迁无音)字辈从十三世开始。

已知辈分字谱顺序是:XX守国( 文)天,永佰如振鸿,好志培光X

2、安徽阜阳一支字辈:"世府庭天纪,金怀(玉)启同德(方言发音为dai),永庆历春景,文明震万国(方言发音为guai)"

3、河南鲁山县邓家寨康氏家谱(一卷)

字派是:有(振) 文 荣 守 光 ,永世庆光华,天泰敬贤士 ,长延贵宝嘉

4、陕西商南康氏族谱(一卷)

始祖康顺祥带领康甲仕、康万有一行三人从乾隆二年由老家江南省太湖县女儿街迁至陕西省商南县八龙庙黄泥沟,后又迁失马寨小寨沟,由小寨沟又迁到王家庄,永远安居乐业。

老宗派:顺甲万文正, 建明德华兴,盛世祯祥瑞 ,广招福禄春,光宗益耀祖 ,忠义显良臣,国清安邦定, 永远振家声

新派:继承先业起, 敦厚善来才,恩泽吉如庆, 北庭自发开

5、河南省汝州市康氏家谱(一卷)

一代先祖康广德,于1557年由山西迁至河南,安置在今伊川县城西十余里的康沟村(原犁树沟)。

已知辈分字谱顺序是: 永悌文尽忠,贤才德建庭,荣华富贵长,仁 义礼智信

6、山东省莘县康氏家谱(一卷)

始祖成,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洪武年间(1386年—1392年)迁于斯邑。生二子,长立,次整,整生子升。

已知辈分字谱顺序是:新 庭彦 士 鸿,朝 品升 春 秋

从这六支辈分字谱考证如下:

1、在时代相近情况下,前四支“永”字与我一族字谱相合,后两支“庭”字与我一族字谱相合。尤其第一支可能直系更近,因为时代相近,代系传承相似,字谱字“xxx守国天——永"与“守文庭——永"相连都说得通。

2、这六支均有迁移史,并在我周边省份,地域文化相近,我族还保留北方方言和习俗。如父亲叫大、牛叫欧等,平时扎头巾以及红白事礼仪与陕西、山西相似等。

3、由于这些支脉辈分字谱无两字相连,故为相邻旁系分支宗亲。

4、我族清朝时有一支从北边寻找到我们的永字辈祖上,在我们现住地落户,与这几支相近。

5、这六支均为陕西、山西汉民正宗康姓后裔。

综合这五点考量,以上网搜六支可能为我族较远相邻宗系。

满族正黄旗康姓的家谱,辽阳地区

辽阳地区的满族康姓有两个家族:孟古尔济 氏 与 博尔济吉特 氏。孟古尔济 氏 属于满洲正黄、镶白两旗。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因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