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皮囊》的分享
每个人生下来就带着一副皮囊,好看的不好看的,都已注定。可是,总有一些人,不甘这命运注定的皮囊,穷极一生寻找美化皮囊的办法,并对此乐此不疲, 却遗忘掉了生命的源头在于皮囊下的那颗心。
皮囊有心。这是蔡崇达想通过《皮囊》传达给我们的,他以这本书献给已经离世的父亲,阿太,献给陪伴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的同时,也在向我们传达皮囊下的灵魂才是我们活着应该相信的东西。
好看的皮囊到处都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句近来在互联网上极端火爆的一局名言,不知是否是因为这本《皮囊》的缘故。不过,书中有趣的灵魂倒真的是万里挑一。今时的我们, 面对着这物欲横飞的世界,丢弃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却装了太多没必要的东西,很难看到一些有趣的灵魂,也很难做到一个有趣的灵魂。 然而作者所叙述的一个个皮囊底下,藏着很多个感人的故事,藏着很多个有趣的灵魂,有情有爱,真实质朴,足以打动人心。通过作者的叙述,我想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 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生而为人,总要有所幸福满足,才不枉这一生。
最后以文中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皮囊》终是一本认心,认人的书。
民国的父亲
作者蔡崇达
告别的夜晚 天那么深
一只鸟飞过
投入湖水一般的森林
桥下的大运河,河边的羊肠路就在此地
我的亲人,我们开始相互地别离,
我在北平告别我的父亲,他的声音像长安街一样破败漫长,
我在16岁杀死过他,而这次别离让我重新看到他,父亲说
儿子你赶紧逃,逃到遥远的江南,或者更远的岭南
他说不要为我难过,如果你会看得见,你会看见你的骨头里我的血,
你的脸庞里我的鼻梁
这样我们永远不要相互道别,
我在北平告别我的父亲,我在别离的三十岁重新生下我的父亲,我在南京
告别我的母亲。
玄武湖假装很安静,它的胃说着自己的疼痛
它的肠说着自己的疼痛 它的心说着自己的疼痛
一疼痛他们就会唱歌,一唱歌我就会哭,
母亲说儿子你不要哭,哭是因为悲伤在你身体里生了锈,
这生下来的锈水,就是你最好的诗歌
你把诗歌写出来,也把我写进去
我在南京告别我的母亲,我在无能的三十岁重新生下我的母亲
别离成了我新的父母,生下另外我,以一个孤儿的身份
我在成为孤儿后艰难地想生下我的亲人
艰难地想生下我的家乡
我巴巴地喝水,
在一杯杯的水中寻找家乡的味道
我巴巴地呼吸
在一口口地吞咽你
寻找家乡的味道
我吃饭吃药
吞下乏味的生活,我在南方不断地往北望
我望见过去的生活以及还没到来的生活
拥挤地排列在模糊的天边
我看到从南方到北方
稻禾挨着麦梗 月光挨着日光
我看到世间万物
我这孤独的大地
相互取暖
闪闪发光
我最喜欢的作家有两位,他们分别是余华和蔡崇达,说起这两位,我身边的人普遍对余华了解的更多一点,而对蔡崇达知之甚少,我最喜欢他们的作品分别是,余华的《活着》,蔡崇达的《皮囊》,很简单的一个词汇组成的书名,却都蕴含人生的道理。
先来说一说余华和蔡崇达这两位作家。余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多卖血记》,《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等,他的作品我几乎都已经看全了,很明显的乡土文学文风,让读者能体会到人生的不易与艰辛,又能感受到一个个小角色在人生这场大戏中艰难前行。蔡崇达是泉州晋江人,他不仅是一名作家,还是知名媒体人,曾在多家知名媒体公司担任主编,他的作品我只看过一部《皮囊》,却也是因为这部《皮囊》,深深地爱上了他的文章。
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部我最喜欢的书籍。先来讲一讲余华的《活着》,余华的这部作品堪称催泪神作,大部分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会被书中的某些情节感动的潸然泪下,有可能是福贵妻子去世的时候,有可能是福贵儿子过度献血枉死的时候,有可能是福贵女儿难产的时候,也有可能是福贵女婿和孙子出意外的时候,没错,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到后来只剩福贵和他的老黄牛,但是福贵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就是活着这部作品最宝贵的部分,悲剧的乐观主义精神。
蔡崇达的《皮囊》,讲的是关于一个福建小镇的故事,也是蔡崇达个人的成长史,书中记录了蔡崇达的外婆,父亲,母亲,朋友,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记录了他在逆境中成长以及他对家乡的矛盾情绪,也让我明白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能感受到的就是一个生活的泉州,一个可感的泉州,把我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泉州,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感受来说泉州、写泉州,让更多的人知道泉州。” 年龄不大经历不少,媒体人蔡崇达对泉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家乡的文化能够走出去,又不愿意它的文化特质因此而丢失;他小心翼翼地捧着护着她,却又迫不及待想着给她五光十色,“要像经营一个世界品牌来经营泉州文化”。
《皮囊》是蔡崇达首部散文集,这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中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等14篇作品。
《皮囊》这本书评价如下: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几乎一直在克制两个冲动,第一个,是停下来先写一篇书评,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验证作者的后文。第二个是读完了之后立刻去检索其他书评。
前者是因为这本书的代入感让我感同身受,我有点期盼和他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后者是因为我也有冲动去发现更多相同的人。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本书好看,如作者所说,十一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给他带来了可以面对自我、面对自己在乎的一切人的笔力。
这不是一本很难懂的作品,或者说它本身就很80后,容易让人共鸣。当理想被戒除,成熟修炼到了骨髓,见惯了别人的跳脱放荡,也经历了生活的风雨飘摇。
当而立之年的作者在作品的后半段阐述自己的经历时,我见到了一个深知自己已经泥足深陷的却决定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人。
不得不说一代比一代思考这个问题的年纪要提前很多。感谢那些靠不住的生活,它让我们无法保持一种心境安稳到老,我们这些活在社会海浪中的舢板,终于也在向外追求的疲累中,思考起了向内探索的意义。
蔡崇达《皮囊》的分享
本文2023-11-22 14:14: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3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