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1收藏

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第1张

浠水帅氏家谱中记载了从始祖大一公到现在已经二十三代,但我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探讨。1、关于家谱续修的情况。家谱序言中提到我们帅氏在明前有家谱,只是在明末战乱,家谱散失,在清嘉庆(公元1870年左右)、光绪(公元1895年)及民国(公元1915年)曾经重新三次续谱,所以我们这里家谱在明以前及清顺治年间没有记载,只有世袭,生卒失考没有年代,只是在清康熙年后才有年代记载。经过90年后于2006年我们浠水帅氏又重新续修了第四次家谱,补充了90年的世袭及家族发展情况,目前我们浠水分布在三个地方共300人左右。2、关于浠水帅氏迁移情况考究。浠水帅氏从江西迁来首先落户在那里?根据家谱记载我们的始祖大一公最初是落户在团陂镇东关2里地的帅铺村的瓦碎塘,后分支到帅铺、帅家湾,这应该是我们帅氏在明末清顺治年以前主要居住的三个地方,方圆2公里范围。但到清康熙十年后我们帅氏出现了迁移,从家谱上看,第九代有兄弟22个,但在我们浠水目前的后代只有其中的两个兄弟(以奇、以德)的后代,其他的20兄弟的后代不知那里去了。我认为他们在明末逃避战乱或者清顺治及康乾的两次移民,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估计迁到四川,由于当时湖广填四川,政府鼓励移民),只留下了两个兄弟守家业。并且这两个兄弟中有一个(以德)的后代启右(正寿的三子)在康熙年间也迁出了原来的帅铺村来到8公里外的方伯村温家冲土门坳后又迁到风簸口(现在有后人120人),以及启左(正寿的次子)迁到现在的大塘角村的破屋湾后到潘家屋基(现在有后人120人左右),而还守在团陂帅铺村的第10代正伦和正明的后代分别在帅铺和潘家湾居住,其中居住在潘家湾的后代是从帅家湾迁出的,可能是12代有一个帅氏兄弟倒插门到相邻的潘家湾潘氏,后落户于此。但现在在潘家湾的后代只有8家40余口人,帅铺更少只有三户20人左右。还有一支启永(正寿的四子)的后代迁往河南商城汤家汇(现在属安徽金寨县汤家汇镇),光绪续谱有联系,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情况不明。

杨”和“潘”不通婚

在杨家将演义里,潘仁美陷害杨家人,使得杨老令公自杀而死,几个儿子也是家破人亡,这以后,杨家和潘家就成为了“世仇”,山西的杨姓后人也就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

据说,在元明时期,杨家后人只要遇到潘家后人,不仅不说话,还会武力相向。

《杨家将》人物

第一代▪杨继业 ( 杨令公)▪佘赛花 ( 杨令公妻

)第二代八子二女▪杨延平 ( 杨大郎)▪杨延定 ( 杨二郎)▪杨延辉 ( 杨三郎)▪杨延朗 ( 杨四郎)▪杨延德 ( 杨五郎)▪杨延昭 ( 杨六郎)▪杨延嗣 ( 杨七郎)▪杨怀亮 ( 杨八郎 义子)▪杨延琪 ( 杨八姐)▪杨延瑛 ( 杨九妹)八子夫人▪张金定 ( 大郎妻)▪云翠英 ( 二郎妻)▪罗素梅 ( 三郎妻)▪罗氏女 ( 四郎妻)▪耶律琼娥 ( 四郎妻)▪马赛英 ( 五郎妻)▪柴美容 ( 六郎妻)▪杜金娥 ( 七郎妻)▪姜翠屏 ( 八郎妻)▪耶律催云 ( 八郎妻)

第三代▪杨宗保 ( 六郎子)▪穆桂英 ( 宗保妻)

第四代▪杨金花 ( 宗保女)▪杨文广 ( 宗保子)

其他人物▪杨排风 ( 烧火丫头)▪焦赞 ( 六郎麾下武将)▪孟良 ( 六郎麾下武将)

 杨门女将名单:查得共22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老令公杨继业

  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宝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第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九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

  佘赛花

  [演]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杨继业之妻。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令婆”。追随丈夫为国徵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一孙皆为国捐躯。太祖皇帝封令婆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

  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徵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史]934-1010年,寿七十七岁,封号太君;折德扆女。

  大郎杨泰

  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氏解语,次妻周氏云镜;因其与宋主赵匡义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主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花解语

  杨大郎正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张金定,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云镜

  杨大郎次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二郎杨永

  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出幽州城门,被乱箭射杀。

  耿金花

  杨二郎正妻,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

  杨二郎次妻,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三郎杨勋

  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氏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

  董月娥

  杨三郎妻,有书称花谢玉、朱月梅或花似玉,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四郎杨贵

  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自杀。

  孟金榜

  杨四郎正妻,有书称林素梅或云翠英,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耶律金娥

  杨四郎次妻,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主,又称碧莲公主。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但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令箭,使四郎趁夜混过关去与杨家团聚。子杨宗原。

  五郎杨春

  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氏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大破天门阵出山。

  马赛英

  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罗氏女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六郎杨景

  字延昭,使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氏熙春;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大帅。后病死关外。

  柴熙春

  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王兰英

  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七郎杨希

  字延嗣,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西宫娘娘之弟与潘家结怨,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据说头中72箭。

  呼延赤金

  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杜金娥

  杨七郎次妻,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十二寡妇中为此一人乃是天上荒星降世。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武艺出众,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

  杨府内外皆尊之。

  八郎杨顺

  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氏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将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青莲公主。

  蔡绣英

  杨八郎正妻,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一同破阵。

  耶律银娥

  杨八郎次妻,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又称青莲公主。

编辑本段杨业之女  杨琪

  (字春花)

  杨八姐,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杨瑛

  (字秋菊)

  杨九妹,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排风

  杨府烧火丫头,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峰。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七郎、杨八姐、杨九妹等小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份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是杨门女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编辑本段杨业之孙媳妇  穆桂英

  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於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徵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史]无记载。原型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

  姜翠苹

  杨七郎子·杨宗英之妻。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的辽邦女将。在天门阵中阵亡。

  焦月娘

  杨六郎次子·杨宗勉之妻,杨六郎副将·焦赞之女。

编辑本段杨业之曾孙女  杨金花

  穆桂英之女,武艺高超,箭法更精。“杨文广时代”,在杨金花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后来两家共同为国平叛,虽说有些误会,内部化解了。

潘家堡到沈阳的大客早上有以下班次:

6:10,始发站为沈阳经纬公司西站。

8:40,始发站为沈阳经纬公司西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班次和时刻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建议您在出行前再次确认相关信息,以免耽误行程。

潘家峪村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距离唐山市625公里,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满山松青柏翠,坡地果木成林,庭院葡萄满架,被称为''小吐鲁番'',是冀东地区一个典型的富饶的山村。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宁静的村庄,1941年前的1月25日,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1230人被残暴屠杀,其中妇女儿童650人,几十名妇女被轮奸后虐杀。

惨案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多地日伪军联合统一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欠下的有一个血债。

据屠杀参与者之一,丰润县伪县长凌以忠(警备大队长、新民会会长)供认:实际上1940年12月底就已经开始策划屠杀行动,屠杀的目的一是一个是打击八路军,一个是惩罚威慑老百姓。

一、为什么是潘家峪

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潘家峪村人民积极支持八路军打鬼子,反抗日伪统治,敌据点经常向村征粮、征款、要柴,潘家峪拒绝交一粒粮、一分钱、一根柴。同时抵制日伪设立的保甲组织和''五家连坐'',把王官营伪警所发来的''门牌''、''户口册''、''良民证''全部烧掉。

对八路军潘家峪人民则是大力支持,筹措粮食、救助伤员,传递情报、赶做军鞋,成为当地著名的抗日模范堡垒村,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

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引起日本侵略者对潘家峪极端仇视。同时也埋下了惨剧的祸根。

二、惨绝人寰的屠杀

1941年1月24日晚,侵华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部调集丰润、遵化、玉田、迁安、卢龙、滦县、唐山等地3000余日伪军,由日军驻唐山守备队指挥官佐佐木亲自指挥,25日黎明完成了对潘家峪村的包围,而这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还在睡梦之中。

最早发现日军的是村民潘广顺,正准备去上水路村赶集的他发现村边沟里趴着很多穿黄军装的日军后,掉头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可这时鬼子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把村子围的像铁桶一样,根本跑不出去了。

早上七点多钟,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杀气腾腾闯进村来。他们分头行动,逐街逐巷挨门挨户地搜查、抓人。砸门声、叫骂声响成一片,敌人把1400多男女老幼逼向村西大坑。老弱病残不能走路的,就当场杀死:

潘风柱的母亲70多岁走不了路,被日军士兵一棒打得脑浆迸裂。

潘瑞德的老母亲被日军一把刀砍成两段,内脏迸流一地。

潘忠元80多岁的爷爷双目失明,被日本兵把他架到院外,用刺刀扎死。

潘树弟的祖母90多岁,拄着拐杖蹒跚地挪到门边,日本兵嫌她慢,一刀刺透前胸。

西大坑是村西一个长约100尺,宽30尺,不足一人深的干枯大水塘,坑里是厚厚一层冰雪。大坑里挤满了全村老百姓,在严冬的晨风里冻得瑟瑟发抖,哭哭闹闹,乱成一团。大坑边架着机枪,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乌黑的枪口,雪亮的刺刀,凶恶的军犬构成了一幅恐怖的画面

敌人从西大坑被围的人群中挑出了30多个年轻姑娘、媳妇去大坑西沿几户人家给日军做饭。饭做熟了,妇女却被推下白薯窖轮奸,尔后日军不顾妇女们的哭喊,往白薯窖里塞满了玉米秸点燃,可怜这些妇女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烟活活熏死。

因为大坑四周没有遮挡,而且还有一条沟连接大坑,鬼子担心群众一旦四散奔逃会场面失控,于是杀人场换成了另外一个地方——地主潘家林的宅院。

潘家大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一丈多高的院墙。日伪军和特务把村里秫秸、茅草、松树枝抱进大院,在院子里铺了很厚一层,然后浇上煤油。大院南墙外支起木梯,上面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军。

大约10点钟左右,杀人场安排就绪。日军便驱赶人们进入潘家大院。从西大坑到潘家大院有100公尺距离,沿途日军一个挨一个排成一条刺刀胡同,人们从刺刀林中穿过,这种森严恐怖的气氛,把一个小女孩吓得尿了裤,一边哭喊,一边后退。佐佐木上前一步一刀把孩子斜劈两半。他的爷爷见孙女死得这么惨,猛扑过去,一个手端刺刀的日军 跨上一步,又将老汉刺死。

人们再也沉默不住了,1000多人一齐怒吼着,挥舞着拳头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手无寸铁的人们,哪能抵挡住这些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强盗!一部分人当场被害,大部分被赶进潘家大院。

汉奸伪县长凌以忠站到院房顶上说:''你们一贯地通八路,与皇军作对,这是你们自己惹来的祸,可别赖我。''

屠杀开始了,首先日军拎着战刀端着刺刀一窝蜂似地冲进来,照准人们的脑袋就砍,对着胸膛就刺。

40多个小孩被日本兵生生将双腿踩断后砸向墙壁脑浆鲜血顺着墙往下流。一个6岁小女孩生生被两个日本兵一人一条腿劈成两半。

最惨的是死在石槽下边的几个双身子妇女,她们腹部崩裂,胎儿流出体外,这些没出生的孩子,与母亲一起死去了!

人们怒骂着涌向大门,被机关枪疯狂扫射,门洞都被尸体堵严。鬼子往墙外向里扔手榴弹,当院子里只剩下一些呻吟声后,鬼子进院对没有死的人进行补枪,最后放火焚烧,潘家大院一片火海,烈焰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道。

日军撤退之前,在潘家峪村里一方面抢掠,一方面纵火烧房。全庄一片大火,浓烟里窜动着火舌,硝烟和血腥味弥漫着整个山川。美丽富饶的山村,顿时变为一片焦土。

三、刽子手的下场

五天后,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晋察冀日报》特约记者雷烨(1943年牺牲)随同当地政府***丁振军、赴尚金、吴玉山等同志来到潘家峪,慰问在惨案中遇难受伤的乡亲。他们被潘家峪惨状震惊了,禁不住齐声痛哭。

雷烨在惨杀现场拍下了许多幅照片,并以笔名朱靖写了一篇《冀东潘家峪大惨案》的通讯报道,登在1942年4月9日的《晋察冀日报》上。

周围七里八村的乡亲们凑了1700片芦席裹尸,大家挖了三道大沟,把尸体放在里面掩埋。受伤的送到八路军后方医院救治。这场血腥大屠杀,潘家峪1230名平民百姓惨遭杀害。被圈进杀人场而得以逃生的(包括受伤者)仅有276人。

1941年农历三月初,幸存下来的潘树平、潘树成、潘树堂、刘贺、潘树太、潘景龙等7名青年带头成立了复仇青年小队。后来,潘家峪村和邻村青年纷纷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120多人。

五月初五,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来到潘家峪,并在火石营村召开军民大会。会上,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宣布''潘家峪复仇团''成立。任命潘化民为连长。

1942年8月,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复仇团编入了正规部队——冀东军分区12团。这支由潘家峪死难者子弟组成的团队被整体编入2连。他们平时话不多,但训练不怕吃苦,作战异常勇猛,近身肉搏时专挑鬼子下手。从来不留活口。4年多的时间里,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50多次,歼俘日伪军1021人。

1942年7月18日,,在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兼12团团长曾克林的指挥下,八路军在甘河槽全歼日军180人,伪军一个营,潘家峪惨案的制造者,绰号''火神鬼''的杀人魔王佐佐木高桑在这次战斗被复仇团战士击毙后,用刺刀扎成蜂窝,刻着他名字的日本指挥刀现存于唐山冀东抗日纪念馆。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家峪复仇团和节振国工人抗日大队合并被编入冀东军区19旅47团,现为武警128师384团。

潘家峪惨案已经过去79年了,当年的幸存者现在在世的也已经是耄耋老人。在抗日战争胜利75年之际,我们应该铭记: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我是帅书杰,帅氏有家谱吗?

有浠水帅氏家谱中记载了从始祖大一公到现在已经二十三代,但我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探讨。1、关于家谱续修的情况。家谱序言中提到我们帅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