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坝位于哪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3收藏

田家坝位于哪儿,第1张

田家坝位于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因田氏家族所建集市而闻名,是古时“川盐入湘”的重要通道,建始、巴东两地药材、商贸、竹器集散地。境内汉、土家、苗、回、畲民族混居,民风独具特色。田家坝是川湘鄂边区工农革命军根据地之一,著名的建始暴-动总指挥田见龙始居如此。

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田家坝是一个不算偏僻的小村。日渐发达的现代文明正在蚕食农耕文化的遗留,余存的三五间古建筑,寒碜地夹杂在一幢幢新修的小洋楼之间,坍塌的老屋与崛起新楼的反差让人很难与传统村落相接,只有残存于老宅封火墙上的漆画和斑驳的墙土,诉说着悠长的岁月。

田家坝临巴东,接恩施,曾是方圆十多里的集市,古称街。原村党支部书记田大崇说,清末年间,田氏家族跨清江河,从巴东而入,驻足盐道两旁,摆摊设点,卖药材,售生漆,销竹器,日渐发达。于是田氏八大有钱人家在此兴土木,建楼子,形成里把路长的集市。每逢集日,坝上人头攒动,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无数。田家坝由此而闻名巴东、建始和湘鄂盐道。

田见龙(1890-1933),是田家坝人的骄傲谈资。田见龙在宜昌省立六高毕业后,回田家坝,随家人农耕,贩运土特产,结识湘人唐生智,随其做铁路工程。不几年,田见龙便腰缠万贯,回田家坝开公司,生意兴隆,大名在外。此时正是军阀混战,匪患叠起,为保生意运转,田见龙自置0,拉人马,树起了田家坝自治局大旗。1923年,当上了建始县团防大队长。1926年,***人聂维祯奉命回家乡发动民众,支援北伐。手握枪杆子的田见龙投身其中,并根据中共施鹤临时特委指示,成立恩施、建始、巴东三县联防团,任团长。田见龙的所为让已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的故交唐生智所知。于是派特使密会田见龙,委为“讨逆救国军”第九师师长。已是中共党员的田见龙借势起军,与中共建始县委书记聂维祯等人商议,借力所用,筹建农民武装,发动建始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1931年春,建始暴-动失败。遭当局通缉的田见龙只得化名“龚宽畴”,以教书为掩护在长阳举办“旅居学校”,训练干部;率其旧部,收编巴东大支坪、南潭等地方武装;成立南潭苏维埃政府;将团防大队及地方武装力量改编为“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独立一师”,并任师长;1933年5月率部假道官店口投奔贺龙,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建始县是个山区农业县。恶劣的生产环境与人们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态,生出多种特有的风俗。田家坝人好客,么事都有个由头,请你嘬一嘬:春整栽秧酒,吃“栽秧砣”;夏整薅草酒,打薅草锣鼓助兴鼓劲;还有做屋开工祭鲁班,屋架立起来后接“挡水”客。

田家坝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逝去亲人,老人亡故用打丧鼓、撒叶儿嗬、闹灵歌、撒忧祸、闹夜等特殊的方式表达思念之情。以鼓、堂锣、马锣、钹伴乐,或高桩(站着跳)或矮桩(蹲着跳),或2人或3人跳舞。他们的《闹灵歌》还跳出了名堂,1957年曾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报演出,并多次参加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业余文艺汇演。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详见田氏宗亲网http://wwwtszqnet/indexasp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思州田氏的来源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

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

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进行抢劫活动。

隋朝建立后,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

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

《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置思州。”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1119年,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

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当时,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是土知府。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在势力范围上,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

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在明朝之前,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宋徽宗十分好奇。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

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二,思州田氏分裂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此时,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分裂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1365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

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田氏归附后,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相互仇杀。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

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

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田家坝位于哪儿

田家坝位于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因田氏家族所建集市而闻名,是古时“川盐入湘”的重要通道,建始、巴东两地药材、商贸、竹器集散地。境内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