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满这个成语与古时哪位名医有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杏林春满这个成语与古时哪位名医有关,第1张

杏林春满这个成语跟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医董奉有关。

董奉事迹: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术,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士燮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士燮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例句:

1、中国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至于杏林春满、妙手仁心之说,更是众口相传。

2、后人便以“杏林春满”来称颂医家。

3、“誉满杏林”,“杏林春满”这类称赞医生医术的话,也与植树密切相关。

4、蔡春林也获赠新洲知名书法家书写的“杏林春满大医精诚”字幅。

5、你虽不能悬壶济世,却能驱散人们内心的雾霾,你虽不是杏林中人,却也留得杏林春满。

6、后世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语称颂医家。

7、许献琛还在城隍庙附近开设“小天台耳科诊所”,婆心施诊,市隐壶中,一时杏林春满,深得人心。

8、后世遂以“杏林”代指医生,并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等成语来称颂医生医术高超和高尚医德。

董姓的历史名人有:董狐、董卓、董和、董贤、董奉等。

1、董狐

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2、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

3、董和

董和,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4、董贤

董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5、董奉

董奉,字君异,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来。董奉为避难而远徙苍梧者,恰逢交址太守士燮将死而愈之。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市古槐乡青山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家。相传著有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

淳于意,西汉医家,撰中医医案“诊籍”。

张仲景,东汉末著名医学家,人称“医圣”。撰《伤寒杂病论》。

华佗,三国时著名外科学家。相传撰有《枕中灸刺经》等。

王叔和,西晋医学家。 撰《脉经》等。

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撰《肘后备急方》等。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撰《针灸甲乙经》等。

巢元方,隋代医学家。撰《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钱乙,宋代儿科学家。撰《小儿药证直诀》。

李时珍,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等。

正一派道士是道家门派中的一种,其信仰和修炼的主要目标是成为仙人,达到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境界。因此,正一派道士身上自然有仙家的元素。

首先,正一派道士信奉道教神明,包括三清、五方、玉皇大帝等,这些神明均被视为道家中的仙神,传说他们都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如能掌控天地、驾驭灵兽、施行神通等。正一派道士常常向这些神明祈祷、供奉,并接受他们的庇佑和指引,以此达到修行成仙的目的。

其次,正一派道士修炼的方法和技巧中,也包含了很多仙家元素。例如,正一派强调炼丹修真,认为通过炼制丹药可以提高自身的精神和能力,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此外,正一派还注重修炼内丹,认为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精神等元素,可以实现身心的协调和提升,从而达到仙家的境界。

最后,正一派道士在修行中也注重修炼道德和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追求道德、稳重、宽容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仙家传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被认为是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正一派道士身上有很多仙家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信仰仙神、修炼丹道和内丹、注重道德和修养等方面。这些元素都是正一派道士成为仙人的必要准备,也是他们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重要手段。

董奉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

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

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杏林春满这个成语与古时哪位名医有关

杏林春满这个成语跟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医董奉有关。董奉事迹: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术,与当时的华佗、张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