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宗祠对联,你读过几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3收藏

梁氏宗祠对联,你读过几副,第1张

1

南渡声名曾降疏

东平窜粤史流芳

2

石可点玄机伏阙上书一片丹心昭日月

梁能胜大任科场登仕千秋俎豆照山河

3

西雍龟山常毓秀

南盘蛇转默吐馨

4

东回蛇诞濒藻洁

西山长乐远朝宗

5

青史杨名历代先贤留雅韵

云门献瑞满园桃李育芬芳

6

沙岸分派源流远

益敬宗枝奕叶长

7

望族肇中州祖德长流礼乐诗书荣百代

嘉苗蕃粤海宗风永继衣冠孝弟耀千秋

7

延绵世泽祖德功宗流芳远

威振家声子孝孙贤奕叶长

9

益泽子孙祖砚文田垂燕翼

敬怀先贤阶兰庭桂肇鸿图

10

益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敬贤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11

祖脉溯源文英流芳远宗枝

宗枝默本魁首家声继世长

12

祖灵穆乎不远水源木本承先泽

旧德焕然其新春露秋霜展孝恩

13

系承伯国礼乐家声祖功宗德流芳远

派衍莘村士农工商子孝孙贤世泽长

14

奉之以乐满门忠节传宇内

家规有训世代宗亲在人间

15

启宇自南天望族尊荣安定群

发祥源汉代名门富出黄歧乡

16

曼声流广海

硕厦响塘溪

17

世代源流远;

宗枝奕叶长。

18

宗祖千秋长祀典;

儿孙万古绍书香。

19

胙土自赢康上承伯益衍夏阳万派之本;

奠居从朝请下绍修武开魁冈奕叶之源。

20

宗族自有权衡派别分支醮子姓讲前贤首诵退思理学

家声何其显赫源流绵远念所生思世系先言修武功勋

21

曼支衍奕凭祖德涵濡安定长塘八百载春秋瓜瓞繁盛

硕果传承赖宗亲泓灏夏阳贵胄三千年手足情谊挚诚

22

安定发宗枝德业长兴情系炎黄同一脉

夏阳传祖泽心香永继心连华萼及千秋

23

道德传承家庙新姿安定繁荣今胜昔

书香世代塘溪焕彩文明昌盛锦添花

24

安定溯源一脉相承尊祖敬宗传礼乐

繁荣奕禩千秋共庆承先启后铸辉煌

25

家庙喜光重春祀秋尝祖德流芳开泰运

塘头开淑景兴家创业先贤荫泽展新猷

26

日转星移家谱犹记八百载时六天兄弟同一脉

朝更代换族系长存十万尺间五地裔孙贺千祥

27

南粤风光朝秀色三千年承前启后曼硕云祁绵世泽

塘溪气象沐新枝八百载继往开来澹齐奕叶壮鸿图

28

堂构焕新猷大宇恢宏从此桂茁兰芬咸仰宗功祖德

源流仍旧贯千枝蕃衍于兹竹苞松茂共贻子孝孙贤

29

宗枝泓灏广通四海络绎渊流开地运

世代兴隆宏达九州欣荣润裔得天机

30

簪缨世胄

钟鼎家声

31

兴怀前代入圣门登鼎甲继继绳绳更有宰辅力持国政

福庇后人辉武库耀文魁跄跄济济不独大夫隆祀乡贤

32

长远安定世泽

堂皇大都风光

33

东平世泽长

安定家声远

34

闽粤萃一堂自宋迄今千载旌常昭炳蔚

衣冠排两祀远追近溯万年俎豆荐馨香

35

聚朝穆于一堂有眷有伦允矣享祀不忒

集衣冠于两祀即匡既敕洵哉威仪孔时

36

庙庆重新恩施远近

社开盛会义结西东

37

源通吉水

派衍名山

38

宗联岭表

祠起坡头

39

宗功昭日月

祠宇祀千秋

40

五岭书香胤育精英扬祖德

名家风范传承孝悌振纲常

41

同敦孝友

福荫贤孙

42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43

笔架山朝呈秀色

贪狼星照显文章

44

安邦定国宏图振业家声远

定海图基大志兴华族望高

45

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

勋名昭大地七星魁焕耀青云

广东怀集县梁村梁氏大宗祠:

46

祖德威灵礼乐颂风雅

宗恩显济诗经易春秋

47

功酬社稷根立夏阳西征跃马雄风在

德效贤良志存寰宇后继腾龙浩气长

48

乔木发千枝无非一本

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

49

儒林登第洊水升荣惠风仁政诗书永;

庚子肇基清山振业和族睦邻世泽长

50

绳其祖武永怀千乘

慎终追远源系珠玑

51

脉本夏阳安徒岭南均共祖

源流怀邑定居洊水总同宗

52

宗族垂衍泽南粤兰桂腾芳族强

祖德绍长远分支鼎盛峙振箕裘

53

欣逢盛世太庙重光肯构肯堂能承祖业

喜庆升平安定再造美轮美奂复振家声

54

祖堂重光福禄寿三星永拱照

宗宅焕彩丁财贵万代源流长

55

庆梁氏大典文人蔚起能治国

贺宗祠落成武杰腾飞安定邦

56

宗庙呈胜概众志成城安富贵

祠堂籍英灵光前裕后定荣华

57

庆太祖升座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群宗登殿竹苞松茂万代兴

58

宗功昭日月流芳不息永千秋

宇貌仰巍峨轮奂常新垂万古

59

庙貌庆新成喜羡竹苞松茂

堂阶初上进欣观桂馥兰馨

60

安定国泰爱人人尊祖敬祖宗族和睦

梁氏族气愿世世孝子贤孙长爱亲恭

61

杕盛经典文章才学传万古

笃志业儒诗书礼乐载千秋

62

安踞龙盘人杰地灵芳千古

定德爱国门第风骚庆万年

63

梁氏祖座气象鼎新定卜文人蔚起

宗祠华堂规模雄伟依然杰士频兴

64

栋宇更新万家衣冠赛玉步

庙堂安定四时风月粲琼楼

65

大宇重新更宜儏构竹苞松茂

高堂焕彩尤是鸿图乌革巩飞

66

列祖上瑶台宗祠增新龙腾凤舞

群仙登宝座堂宇衍庆麟趾螽斯

67

庆祖座基开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庙堂奠启物华天宝万代昌

68

竹木可参天雨露滋生成国栋

中华普丽日和风竞送蔚人文

69

绕祥云丁财两旺

生瑞气富贵双全

70

安祖隆基硕德传世代

定宗胜地宏恩贯春秋

71

禴祀蒸尝千秋盛

兴邦敦化万代香

72

勅旨红门弘世系

赐扬丹柱振宗邦

73

立志步蟾宫金榜题名绵后叶

回瞻应顾祖丹墀受爵振先声

74

举步重辅家喜遇登堂荣祖德

进身堪弼国欣瞻题柱耀宗祊

75

根从夏阳源远流长基永固

族开怀邑枝繁叶茂泽龙田

75

安定溯本源源复溯源继继绳绳世系均从千乘派

龙田开望族族又开族跄跄济济芳辰工祝十三公

76

庆盘桃以祝嘏螽斯赫赫荣祖诞

采椒花而献颂孙子源源获先灵

77

端月庆悬孤祝嘏盘桃且喜坊坊凝骏福

元阳庚纪箕馨香俎豆还欣处处结祥光

78

祖诞值元春春酒介眉庆祝辰春不老

孙枝承令德德音在耳颂歌明德流芳

79

昆仑发迹千秋盛

山韵呈祥万代昌

80

迎宗进楼集千祥

接祖归座添百福

81

祖德巍峨源远流长千秋盛

宗恩浩荡枝繁叶茂万代昌

82

祖座重新人旺财兴福星长高照

厅堂焕彩孙贤子孝英气永留存

83

大启中门迎贵客

宽开走道接宗亲

84

祖泽滋玉叶棣萼联芬长富贵

孙枝撒金花竹林竞秀永祯祥

85

先祖建基德智流芳千世著

后人立祠丁财并进万年兴

86

祖座重新功高昌百世

厅堂焕彩德厚耀千秋

87

情浓凉棚宴贵客

意深随地酬嘉宾

88

祖座英灵启后裔

宗祠焕彩振前声

89

宗功赫赫千秋庆

祖德隆隆奕世长

90

祖座迎春春常在

孙枝接福福频临

91

柱石巍峨添祠貌

河山壮丽萃人文

92

宗族耀华邦武蔚文兴绵世代

堂皇新祖座丁添财进振家声

93

旧址创宗宫龙气回旋房房发达宏骏业

元针营祖座地灵人杰代代兴隆展鸿图

94

祖座复维新祖荫嗣昌兴万代

宗功添焕彩枝繁叶茂旺千年

95

祖德显宗功兄弟怡怡欣顾祖

宗堂绵后裔人丁赫赫喜朝宗

96

香火呈祥兴富贵

烛光耀彩旺丁财

97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98

问祖寻根郴州源流远

承前启后安定世泽长

99

太祖喜登龛金枝永发荣华叶

列宗欣就座银树常开富贵花

100

千秋伟业儿孙志

万代宏图祖德荣

101

回进新居扬和谐

龙焕醒颜乐民生

102

新居新造新景新荣华

进宅进丁进财进富贵

103

新居焕彩幸得和谐结硕果

兄弟浓情深蒙庆贺谢热心

104

祖座重建祥光满院丁财两进

宗宇再修瑞气盈庭富贵双全

105

回发新枝开芬芳远景

龙吐瑞气创美好明天

106

叔侄盈门欣添喜

兄台满座乐增光

107

清茶薄酒酬雅客

粗饭淡蔬待亲朋

108

弘管奉齐五福临

笙笛追足三多进

109

文光万丈凌霄汉

武气千秋冠斗星

110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111

夏阳绩绪

沂谓流源

112

眉齐鸿案

庐结石门

113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

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巨峰街放雷子――震梁!”

这是句老话,之所以有如此说法,是因海曲梁氏源于巨峰、兴于巨峰。

梁氏是老姓,源出有三:

一是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嬴姓伯益后裔非子,善养马,周孝王任其职司养马,并封秦邑,称秦嬴。非子曾孙秦仲,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兵败被杀。秦仲五子率兵继续征战,终于打败西戎。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建梁国,称梁康伯。康伯后的君主称梁伯。后秦穆公灭梁国,改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姓,是为梁氏。

二是以邑为姓。春秋时,晋国有解梁、高粱、曲梁等城邑。公元前645年,晋惠公用五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以封地名“梁”为姓。

三是胡族改姓。《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代北的拨列兰氏,因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复姓为汉字单姓梁。

至于海曲梁氏究竟源自何支,笔者无考。据目前所接触到的史料,其始祖来日照时间,应在宋末元初。

1234年,蒙古灭金。此后,近交远攻,将“网中之鱼”南宋暂放一边,先征服西、北诸国,最后于1276年2月兵入临安,南宋亡。

为维护蒙古贵族特权,元世祖把全国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西域各国先降元的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是南人。

这四等人的法律地位、政治待遇和经济负担迥异。如元法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罪,分属不同衙门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只能申诉,不能还手。蒙古人酒醉打死汉人,只要交出一份埋葬费就可了事。汉人、南人不准集体打猎,不准举行宗教活动,不准执持弓矢等武器。在朝廷中,蒙古人任正职,汉人、南人只能充副职。如地方官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形成定例。同知、总管互相牵制,都要服从达鲁花赤。蒙古人科举出身,一正式委任就是从六品,而色目、汉人、南人则递降一级,等等。

其中,汉人、南人之分,目的是分化中原汉民族,即故意制造出南、北汉人之别,在政治、经济上多少给北方(黄河以北)汉人微小利益,孤立长江南的汉人。把南方汉人每廿家编成一甲,蒙古人、色目人为甲主,甲内人衣、食、住、行皆归甲主支配。甲主对甲内男人任意驱使打骂,对女性任意凌辱,甚至将南人逮住与牲畜样标价买卖,一个南人与一头驴价格相差无几。

宋末元初,梁氏先祖为求一线活路,从苏州东门外杆石桥辗转逃亡来到日照,既未敢在地肥水足的东部沿海安家,更未敢在已“升格”为县的日照城落户,而是一头扎进当时仍是穷山恶水的西北山里,在今巨峰镇大土山西北一个叫城子庄的地方(今名消失)落脚,虽经近百年繁衍,至元末年也只留下了兄弟3人,且究竟是第几代也无从知晓,甚至连名字都未能留。

据民间相传,为彻底摧垮汉人的心理,元朝统治者不准汉人庶民百姓起大名,更谈不上字、号,只准按出生的先后叫大,次生的叫二……或以父母年龄相加之和再冠以姓就是大名,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梁氏一世祖原名即可能是梁大、梁二或梁三,已不可考。

后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揭竿反元,郭子仪、张士诚、陈友谅、方士珍等各路草莽相继举兵,梁氏兄弟在兵荒马乱中离散,一个逃到蓬莱后分支荣城,一个逃到沂州(今临沂)石拉渊,只有一人仍留城子庄。

此时,中原遍地烽烟,乱世英雄起四方,自幼出家皇觉寺为僧的朱元璋(1328―1398)于元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投郭子仪部下,郭子仪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为亲兵。朱元璋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郭子仪大喜,署为镇抚,并将养女马氏嫁与元璋为妻。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仪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九月,郭天叙战死,部将尽归朱元璋。

按军师刘伯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朱元璋广聘谋士,招兵买马,削平各路群雄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举兵北伐,元至正廿七年十月(1367)十月誓师,大军进入山东,所向披靡,先后克临沂、益都、淄川、济南,聊城等府县,明洪武元年二月(1368)平定山东。随即,转攻河南,堵塞潼关,最后取陕西、山西。

梁氏一世祖在岳父刘公支持下,率家乡青壮年投身明军,后随信国公汤和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于明洪武四年(1371)晋见朱元璋。当时,大脚马皇后伴驾,见梁身材魁伟高大,面目黝黑,说这员将又黑又丑。朱元璋随口说:那就叫他梁黑丑吧。经汤和指点,梁扑通跪倒,叩头高喊:谢主隆恩。

自此,梁氏一世祖始有正式大名。

至于日照梁氏更远来源,据民国《临淄县志》记载梁家庄位于临淄城以西,愚公山东南六公里,乌河东岸(时水),自明初由山西枣强县迁此落居立庄,称柳林梁家庄,柳氏衰败后名为“梁家庄”。

其《梁氏家谱原序》记:

夫谓水长者,其流有源;枝繁者,其发有本。物理皆然,而况于人乎。然则人有祖宗,河水木之有源本也。我梁氏原居临淄之西,时水之东,柳林梁家庄是故土。出难居、庠衿者,寡而皆有醇厚风焉,故能偕时水永传焉。不幸明末鼎革之际,屡遭兵火,而族谱以失,无论枝叶莫考,即奕业仅存一线矣。如文升祖原兄弟八人,相传往寿光者,往日照者,往河南者,往洪庄者,其余不知何往。惟文升祖遗居此土,至今八世,尚未有谱,急欲纂修,每苦于无稽,所可幸者,有子材族伯尚能记数世之宗派,于是修成族谱,俟后人以备考,则后之子若孙庶有以承先启后,永传勿替云。

康熙五十六孟夏 八世孙 之琇谨识

其《重修梁氏家谱序》:

我梁氏家谱,自一世至八世,支派清晰而不紊,伊谁之力哉?我高祖国莹子公经苦心以成也。自八世至十一世,先祖协恭又继修焉。本支世次分明,而经兵灾而逃亡者七人,意无一考念及于此,不用怆然矣。予少时,当欲远游赴寿光、日照等处亲访外徙之遗迹,核有无稽盛衰,实予之素心也。无如蹉跎岁月,年已七旬,予虽有志,尚能远行乎?因念本支数世未续,所急尤甚于远访者。遂命出司男垲并族侄董等共议重修自十一世详至十五世焉,计修葺之功,经月余而告成,多书数本,防后来之有失,庶继修者不患世系之无考,又于居义者载其本姓,使后人有以知,是吾族者乃吾族,非吾族者不得混吾族也……

清道光十七年仲春既望 十二世孙志朱谨识

由此可知,日照梁氏与临淄、寿光、河南及洪庄梁氏共一远族。

2

元明鼎革,百废待举,但此时刚于应天府(今南京)称帝的明太祖朱元璋却深为倭冠劫掠而忧。当时日本正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朝诸侯组织武士、浪人——史书上说的“倭寇”和武士与张士诚、方国珍残余相勾结,占据沿海小岛,对东南沿海一带烧、杀、虏、掠,无恶不作,尤其对鲁、苏、浙、闽等沿海县城州府危害最烈,史书称“岛寇倭夷,在在出没”,“时出剽掠,扰滨海之民”。

大明立国后,山东沿海抗倭事宜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统一负责,下设登州营、文登营和即墨营3大营、11卫、14所、20巡检司、243墩、129堡。

对此,史书上记得非常清楚:

洪武十有六年,日本陆梁,出没剽掠,不可控制;始命汤和于东海边,严设城堡,辖隶臬司,选练墩卒,棋布守御。

――《安东卫志•序》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中也载: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北、浙东海上五十九城,咸置行都司,以备倭为名”。

按明兵制,卫以下设五个千户所,每所统兵1120人,设正五品千户(千总)一人。梁黑丑随汤和参与防倭,后屯军巨峰,负责保卫日照沿海一带,战时出征,回营三分军事,七分耕种,因数建奇功,被封千户。

据史料记载,梁黑丑不但战功卓著,忠于大明,而且昭示后代要“忠心报国”。其后代秉承祖训。因“忠心报国”载入明、清两朝史册和方志者不乏其人。

梁黑丑六世孙梁美,明嘉靖时代人(生卒失考)见徐、邳、莒三州盐贩猖獗,既走私食盐,还结伙抢劫百姓,遂上书县、府,经山东巡抚袁公上达,朝廷以闻,命青州兵备道康天爵在巨峰建“营山寨”防卫。梁美献良田数亩作官署用,且与乡民积极协助建兵营。光绪版《日照县志》记,时人称之为:皤皤黄发,更事必多者”。

有关“巨峰寨”的营建,谨抄明朝黄祯《巨峰寨记》如下:

巨峰在日照西南隅,青州兵备所筑也。为古琅琊地,西距沂济,东北濒海,实东秦要害之区。

我国家建官,具有深意。或营土以分防,或屯田而遥制,而又专之以兵方宪者,所以觌武而警怠也。

嘉靖兴治,东海不波,廷臣有议裁青州兵备。余时在职,叨听,议论曰:“海上之山多矿,伐菹煮海利莫大焉。夫利者盗之丛也,矿盐者天地左藏也。多矿民犷,多盐民卤,盗由生也。兵备是庇。”天子曰:“可”。于今十年,三选厥司,得我东汾。东汾康姓,名天爵,临汾人,因号东汾居士。嘉靖癸已,来典慈土。首询黄发者,黄发皤皤,更事必多,曰:“维矿夫盐徒,青州祸胎。念哉,鉴哉!”越明年,盐徒扰南鄙,东汾檄兵往平之。至则狼籍,居民去矣。或曰:“盐徒者,东西南北人也。其散若飙,其合若鸟,出没无常。不为之所,无以杜绝乱阶。”东汾听舆人之谋,请之巡抚袁公,巡按方公。曰:“盐之于人,譬水火也。官盐之法害于私贩,民歉其情。是故贩者,假水火以窃人,所谓潢池之盗也。又突出无常,疲我奔命。寨守善胜,可备永图。盗息邪心,官盐无滞,又两得之也。夫防民之情,甚于水火,东西草莽匪盗,盐是忧,寨不可少。”乃相土得巨峰山,傍淮海之交,控喉扼吭,爰筑斯防。为之寨栅,营堂宇,立门屏,制金石之械若干。屹然为一方巨镇。榜曰“巨峰”。分青州卫官军、莒州日照土兵备守之。盐徒以宁。愚窃谓东方之患,盐人盗水,矿人盗山,乱之本也。矿人跃捷善战,习于山。嗷嗷之区,马不及旋,射不及发,一人足以走壮士,乃东方之奇兵也。今皆在龟蒙山中,即土著之人。故善用之则有青阳山之捷,不善用之则有玉堂之变,顾制御者何如耳。余见东汾与之以诚。既多谋以破其党,又养锐以胁其变,复招徕以羁縻其徒。此康子筑无形之寨以治矿人,而又在堂宇屏蕃之外也。后之兵备兹士者,或不可以少此哉?寨创自嘉靖十三年。董斯役者:莒州知州林渠,淄川尹李信,日照尹颜绣。

梁黑丑七世孙梁儒,平倭中履立战功,明嘉靖皇帝敕为锦衣卫从六品“忠武”,诏命进京赴任。梁儒应诏北上,半路因病而卒。噩耗传来,自山东南部至苏、浙沿海百姓闻之,皆为痛惜,当地知者,失声痛哭。内阁大学士徐阶闻讯甚为哀怜,制匾一块,亲书:

沿海保障

梁儒子孙将此匾悬于大门额三百余年,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烬于兵燹。

十五世孙梁统传被清乾隆皇帝敕封四品武德郎,并上追封一代。

十七世孙梁鸿博任巨峰镇第一任镇长。

十八世孙梁蔼清被清光绪皇帝敕封为从六品儒林郎,上追封二代。

梁氏历代忠勇厚德,抗外侮,护百姓,严族规,重门风,族内有衣食无着,死者无力葬,鳏男无力娶者,阖族按贫富出资相助处理丧事或帮助迎娶,此风为世人所羡。

经几百年发展,巨峰人丁梁氏日繁,后人散居鲁、苏等省数十个村庄,人口达四、五万之众,并多有旅居海外、者。故清末民初,日照县传:

丁、牟、秦、安、李,别忘巨峰梁!

梁氏族谱

一 世 黑丑 十 九 世 立

二 世 温 二 十 世 培

三 世 友 才 二十一世 作 顺

四 世 钢 二十二世 启 田

五 世 普 二十三世 允 乃

六 世 美 二十四世 夕 年

七 世 儒 二十五世 周 家

八 世 鲸 二十六世 合 气

九 世 任 崇 二十七世 方 庆

十 世 有 秋 二十八世 周() 全

十一世 錞 二十九世 修 念

十二世 世 三 十 世 本 公

十三世 光 三十一世 乐 波

十四世 仕 三十二世 奇 升

十五世 传 李 三十三世 稀 铳

十六世 壬 三十四世 履 正

十七世 鸿 三十五世 新 汉

十八世 清 三十六世 恒 曾

……唐高俭传赞曰:风教既簿谱录都废,人靡常产之拘士,忘旧德之传是知谱录者。虽一姓一家之事,而笃宗盟厚伦纪,扬先烈示后来可以培孝悌之基,可以正风教之本,其事顾不重哉。我族自太始祖宗富公,宋季,由南雄珠玑里卜居顺德扶闾乡,世系源流,昭穆远近,族谱载之系详。逮十三世裔龙公,侨寓省城,再传至玉书祖,乃寄籍南海,继继绳绳,自为世次,遂以裔龙公为始迁祖。想八世而至纶,宗支蕃衍,于今十有一传矣。…… 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仲秋谷旦 八世孙纶

谨序

梁氏宗祠对联,你读过几副

1南渡声名曾降疏东平窜粤史流芳2石可点玄机伏阙上书一片丹心昭日月梁能胜大任科场登仕千秋俎豆照山河3西雍龟山常毓秀南盘蛇转默吐馨4东回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