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楼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建造的? 。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3收藏

傣家竹楼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建造的? 。,第1张

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古老的住房,它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傣家人称这种干栏式楼房为“很”,即“凤凰展翅”的意思。相传,竹楼的发明人和创建者,是古代青年帕雅桑目蒂。他勇敢、善良,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给傣家人建造竹楼,使人们不再栖息于丛林和大树干上。他终日苦思冥想,几度构思、试验,又几度失败。有一天,下起大雨,帕雅桑目蒂偶然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由上而流淌,而狗身上却不存水。他由此受到启发,先试造了一个坡形的狗头窝棚。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凤凰飞来,不停地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字形;凤凰又向他摇头晃尾,示意屋子的两侧要用东西蒙好,才能为人们挡风遮雨。凤凰又以高脚站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要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帕雅桑目蒂便依照天王神的旨意为民造房,终于建造出如金孔雀站立般的傣家竹楼。竹楼外形象一顶巨大的帐篷建架在立于地面的木柱之上,楼底木柱林立,四周无遮挡,专用于关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楼房四周或用木板装栅,或围以竹篱。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的木梯,一侧搭架着露天阳台。阳台上摆有装水的坛罐器皿,设有栏杆,专供家人洗漱冲凉。竹楼因四脚悬空,八面来风均可从脚下吹过,这使住房干爽、透气。人在屋内,光脚踩在凉凉的竹皮编织的地板上,或席地而坐,喝上几口凉茶,浑身上下便惬意凉爽起来。在人字形的屋脊下,是四个屋面,上下重掾。门内楼室四周,或栅木板,或围竹板,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外间称“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的地方,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老小的卧室。卧室内仅铺厚垫,不用床架,床与床之间略有距离,以黑布帐子相隔,“黄暖”一般不允许外人擅自闯入。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栏为院墙,也有筑矮墙为院墙的。以此标出院落的范围。院内栽花种果,有芭蕉叶“摇扇”,有翠竹衬托,有果树遮阴,有繁花点缀,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干栏式的竹楼,可以避免地下湿气侵入人体,又避免地表热气熏蒸,是热带、带地区极为舒适的居室。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阑”住宅,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

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四水归堂”式住宅

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三、“一颗印”式住宅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

四、大土楼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 3~4层,最高为6层,包含庭院,可住50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五、窑洞式住宅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

六、干阑式住宅

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可谓 “树满寨,花满园”。 每一幢房子呈正方形,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进门,是一件宽大的堂屋,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卧室,外人不能入内。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

傣族还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2)对词语的理解。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崇尚:尊重,推崇。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热:形容非常热。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资料,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老师可以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或音像资料。如,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庆的吊脚楼。

2.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标准高段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本文教学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2)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分客家围屋组、傣家竹楼组,先分组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3.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引领、归纳、提炼,加深学生对民居特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民居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出示不同种类的民居、音像资料,或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让学生选做。比如,为中国民居博物馆写一段关于重庆吊脚楼(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筑)的解说词;以某一种民居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学生练习时,老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4.在学习客家民居最后一段和傣家竹楼最后一段时,要注意引领学生以民俗特点为依托,体会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读一读: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又有利于对表达方法的更多领悟。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五、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 500万人。其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竹楼这一名称,不是傣族俗称,而是人们对傣族住房的专称。解放前,西双版纳境内的山竹苍翠如海,生活在竹海中的傣族人民无钱盖高楼大厦,再加之当地气候湿热,就只好就地取材,用竹子作建房材料,整个楼房全是竹子结构:竹柱、竹围墙、竹楼楞、竹椽子、竹楼板、竹楼梯、竹瓦盖屋顶。于是,人们就称为竹楼。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房材料已发展为木、砖、瓦顶结构(只有少数是竹木、茅草顶结构)。虽然建筑材料不一样了,但建筑形式仍然保持了竹楼的特征。所以竹楼这一称呼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专称。

  傣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这是由“烘哼”演变而来的。“烘哼”意译为“凤凰展翅之势”。相传,在远古时代,傣家人没有住房,而是栖身于山洞或深山老林。后来,有一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用树叶、山草建盖了一间平顶草房,但一遇雨天就无法居住。一天,正当帕雅桑目蒂为建房苦脑之时,一只美丽的凤凰冒着风雨飞来,凤凰杨起双翅,呈“人”字形,当凤凰低头拖尾时,人字形的双翅恰好被蒙住,凤凰淋雨之势,地上,恰似一座两层楼房的造型。于是,帕雅桑目蒂从中受到启示,按凤凰淋雨之势,用竹木盖成如今这种高脚住房。这种楼房,既能避雨防潮湿,又能防野兽,他就给这种楼房取名为“烘淳”,一直传给后人。

  人们为了怀念帕雅桑目蒂,把“烘哼”改名为“很帕雅桑目蒂”。后来,随着住房形式的不断改进,人们便把各种式样的竹楼通称为“很”。 解放前,在等级森严的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影响下,傣族中,人有等级之分,住房也分等级。傣族地方有着“很牌抱来们很召”(意译为百姓之屋应与官家住楼有区别)的古老规定。那时候,领主的住室称为“喝召”。“喝召”宽敞高大,木柱多达一百根以上,木梯分为两层,都在10级以上。而贫民百姓的住室,木柱只能限在40根以内,梯子也不能超过9级。 寡之人,则大多只能住3级楼梯的矮房。就是一个家族中,分家立户的子女的住房,一般也不能超过父母的住房。那时候,在一个家族内,傣家人居住的“很”,主要有三种形式(也可说是三种等级):

  其一,很帕雅桑目蒂这是一种古老而享有盛名的住房,桉照古老的传统习惯,这种楼房多由家族中的长辈居住。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楼室较高,一般可设9级楼梯;屋面之上可以搭架小型阁楼。整个竹楼的结构是:楼室下的木柱高6尺(傣语称为耀细索),楼室之上比楼底高65尺,没有字架结构,是用几根据横梁穿在木主中间托住檩木。

  其二,很麻哈萨梯。按传统习惯,这种楼房多由分家立户的儿子居住。高度比很帕雅桑目蒂矮两三尺,用人字架托住檩木。据记载,这种建筑形式,是经商的麻哈萨梯吸收外地的建筑形式之后,在很帕雅桑目蒂的基础上改建的。因此,整个楼房的结构与很帕雅桑目蒂相似。

  其三,很门。这种楼房大多由刚贫农 出去的儿女住宿。很门是一种人字架结构的建筑。其高度比前两种都矮,一般只设8级以下的楼梯,屋面上也不建筑小型阁楼,整个楼只有4只角。

  解放后,随着领主制度的彻底废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也逐渐消除,住房的等级也相应消失。如今,普遍住上了高大宽敞的瓦顶木楼,但仍叫竹楼。其造型独特美观,竹楼的外形象一项巨大的帐逢建架在立于地面的木柱之上,屋顶象一顶“孔明帽”。供人住宿的楼室离地5~6尺,搭架在数十根木柱中间。楼底木柱林立,四周用木板装栅,或用竹篱相隔,一道陋板将室内分成两半,内侧叫“黄暖”,是家人就寝的卧室,一家人几代分床而居,席楼而卧,外人不能入内。外侧称为“那晃”,比卧室宽敞。“那晃”内为堂屋,外设火塘,既是控告客人的地方,又是生火做饭、取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的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台。阳台上摆着盛水的坛罐器皿,设有栏杆,传供家人洗漱冲凉。傣族的楼室内很干净,不许带进污秽之物。家人劳动归来,要先在阳台上冲洗干净,然后才进楼室之门。来往客人,一般要把鞋脱了放了在门外,才能进堂屋。

  竹楼的屋脊呈人字形,人字形下盖成四块屋面,象一只扑着的楔形漏斗屋央分阶段上下两层,在第一层屋檐下重盖第二层屋面。这层屋面遮掩着楼室的板壁,能挡风避雨。过去,屋面多用山草蒙盖;现在,用鱼鳞形的缅瓦蒙盖。 建造竹楼,是傣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是一家盖房,全塞都来帮忙。按照古老的的传统习俗,一般要先选好地基(以所谓吉祥为标准),然后犁耙碾平,再垒基石,接着才开始立柱架梁。竹楼的主要结构是中柱,因此,选择中柱时尤为严肃隆重。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且要泼水祝福。立柱时也要先立中柱。一幢竹楼一般立8根中柱,并分男柱、女柱,男柱叫“绍岩”,女柱叫“绍 ”。楼梯一般都做成9级。

1 傣家竹楼 作文

欣欣,你可以借鉴,但不能抄哦。

绿荫中的傣家竹楼 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中华民居采风将展示我国民居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独特魅力。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黎明时分的傣族村寨,看上去很像一幅迷朦淡雅的水墨画:一抹淡淡的晨雾萦绕在村寨四周,田野、树木和房舍隐约可见,偶有三两个穿着长长的筒裙、担着箩筐的傣族妇女从雾中走来,那红、黄、绿、蓝的长裙便似一个个精灵,跳跃出点缀画面的色彩。

小荷作文网 当雾霭慢慢散去时,傣族村寨也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一棵棵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一片片香蕉林、灌木丛,特别是寨子周围的那些挺拔的竹林,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簇拥着一座座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

远远看去,仿佛一座绿色的小岛。 小荷作文网 傣家人的竹楼,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

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圈牲口。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从竹楼前面的楼梯爬上楼。

上面的地板是一条条竹板拼成的,缝隙里透出光亮,隐约可以看到楼下的东西。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

楼上有一条不算窄的通道,前面是一个一半露天一半有顶的平台,上面放着不少坛坛罐罐,每个傣族人家都有这样的坛坛罐罐,用来存水。 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

一般正中为客厅和灶房,两侧隔开若干小房间为卧室。客厅显得很空。

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缅寺。缅寺一般座落在寨子的中央,显得很高大。

大殿香烟缭绕,经幡高悬,透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花一样的傣族姑娘。

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更是要穿起鲜艳的筒裙,成群结伙地进城赶集。傣族姑娘的筒裙其实不过是一块大布,往身上一围,简单得很。

可是,这裙子长及脚裸,又紧紧裹在身上,再配一件短短的上衣,使姑娘们婀娜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修长。傣族姑娘喜欢穿筒裙,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还是在外面锄草收割,她们都穿筒裙。

夕阳映照的河水泛起点点红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洒在她们的欢声笑语里,也洒在她们身后的那片绿荫里……。

2 请以我喜欢傣家竹楼写一篇作文450字左右

我喜欢傣家竹楼

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中华民居采风将展示我国民居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独特魅力。

黎明时分的傣族村寨,看上去很像一幅迷朦淡雅的水墨画:一抹淡淡的晨雾萦绕在村寨四周,田野、树木和房舍隐约可见,偶有三两个穿着长长的筒裙、担着箩筐的傣族妇女从雾中走来,那红、黄、绿、蓝的长裙便似一个个精灵,跳跃出点缀画面的色彩。当雾霭慢慢散去时,傣族村寨也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一棵棵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一片片香蕉林、灌木丛,特别是寨子周围的那些挺拔的竹林,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簇拥着一座座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远远看去,仿佛一座绿色的小岛。

傣家人的竹楼,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圈牲口。你也可以投稿

从竹楼前面的楼梯爬上楼。上面的地板是一条条竹板拼成的,缝隙里透出光亮,隐约可以看到楼下的东西。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楼上有一条不算窄的通道,前面是一个一半露天一半有顶的平台,上面放着不少坛坛罐罐,每个傣族人家都有这样的坛坛罐罐,用来存水。

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一般正中为客厅和灶房,两侧隔开若干小房间为卧室。客厅显得很空。

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缅寺。缅寺一般座落在寨子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大殿香烟缭绕,经幡高悬,透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花一样的傣族姑娘。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更是要穿起鲜艳的筒裙,成群结伙地进城赶集。傣族姑娘的筒裙其实不过是一块大布,往身上一围,简单得很。可是,这裙子长及脚裸,又紧紧裹在身上,再配一件短短的上衣,使姑娘们婀娜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修长。傣族姑娘喜欢穿筒裙,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还是在外面锄草收割,她们都穿筒裙。夕阳映照的河水泛起点点红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洒在她们的欢声笑语里,也洒在她们身后的那片绿荫里……

3 谁有一篇描写《傣家竹楼》的作文

傣家竹楼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 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好!我们现在一起去傣家做客,有几点要注意一下,我们就在大堂观赏,拍照留念,千万记住不要去他们的卧室哦!这样不礼貌,别人隐私不希望被看到,对吧?

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

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

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

4 谁有一篇描写《傣家竹楼》的作文

傣家竹楼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 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好!我们现在一起去傣家做客,有几点要注意一下,我们就在大堂观赏,拍照留念,千万记住不要去他们的卧室哦!这样不礼貌,别人隐私不希望被看到,对吧? 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 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 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

5 傣家竹楼 仿写

西双版纳的橄榄坝,是傣族人聚居的地方。

一个个傣家的自然村寨连成一片,寨与寨之间的界限看上去并不明显,也无太阔的距离,它们被绿荫掩藏着。若从高处俯视,那郁郁葱葱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寨子中的缅寺佛塔和一顶叠着一顶墨黛色的竹楼屋脊。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寨子是橄榄坝上较大的一个寨子。 这些迷人的傣家村寨占据着橄榄坝这块风水宝地,孕育出了西双版纳美仑美奂的自然景观。

真难以使人相信,在这麽遥远偏僻的边陲,竟有这麽美的地方,牵人情怀。要不是少多利的一再催促,我真的会忘记自己是人在旅途。

到了橄榄坝,是要去当地傣族人的竹楼看看的。我发现,几乎是在每家的竹楼旁,都长着一些树干看上去黑呼呼的树,其枝桠都被刀砍的参差不齐,一问,才知道这便是西双版纳那有名的铁刀木树。

这种树又叫“挨刀树”,它砍了又长,越砍越长。一般是每三年砍一次,一生可砍上百次,树龄可达600多年,它的生长速度每年在三、四米左右。

傣族人很注意保护环境,他们在竹楼周围植下这种树,砍下来的枝桠可以当作柴薪。因为这里作饭开水全靠烧柴,所以,每户人家就靠这种树来解决燃薪之需。

有了这种树,人们便不用再去砍伐其它树种,从而使得当地的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傣族确实是一个有神明的民族,他们不知道从哪一代开始就有了这种对生命深层的认识,并一代代传承至今,使得这里保持着永远不败的茂盛。

西双版纳处在北回归线的高压带上,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与其在同一纬度的西亚和北非,如今都是被黄褐色涂抹的沙漠地貌,而这里却是一片生命的绿色。 走进西双版纳,走进这橄榄坝,绿,便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傣族人很清醒,没有绿,便没有自己的小竹楼。 我们在少多利的引领下,走进了这绿荫掩映下的小竹楼。

宽阔的院子里,用一些木柱子平地支起一座竹楼。竹楼分上下两层,看上去象是“空中楼阁”。

下层只见有支撑竹楼的木柱,而不见有围墙,前后左右都与院子相连通着。据说,这样能起到良好的通风和散热的作用。

上层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离地面大约有2米高,有固定的木梯相连。 看见我们的到来,坐在院子里的傣家姑娘便悄然起身,在楼梯前习惯性地脱下自己的鞋子拾阶而上。

少多利告诉我们,傣族是一个非常爱清洁的民族,无论什麽人来到傣家,上竹楼时都必须把鞋子脱在楼下,以免弄脏了他们的卧室。我们把鞋子脱在楼梯下,蹬梯来到上层进入客厅。

这傣家姑娘便在客厅里迎接我们了。 傣家的客厅,光线都很昏暗,但很柔和,客厅的采光主要来自四周那不大的小窗户。

仿佛早就安排好了似的,客厅中央就摆好着一张小矮桌,上面摆满了金银玉器的各色饰品,还有刚刚沏好的茶供客人品饮。傣家姑娘美丽漂亮又文静大方,她说她们家有兄妹仨,哥哥已经出嫁,她和妹妹还未成家,她的爸爸就是这个寨子的寨长。

她象一个训练有素的讲解员一样,她的普通话很好听,灵巧的舌头尖轻轻地舔贴着上齿与你娓娓道来:“这个竹楼呢就是我的家,各位毛多利,你们来到我的家呢就成了我的客人。我们傣家人是最好客的,这里有泡好的糯米香茶,是我们这儿的特产,你们可以随意品尝,不收费的。

要是好呢,你们可以带回去些,比商店里便宜的多。

她一直在讲着,她说她家的卧室是不能让生人随便看的,因为傣族人认为生人看了自家的卧室会把生人的灵魂留在卧室里,这对主人是犯忌的。要是生人看了卧室,那就必须留下来做三年苦力了。

她介绍着卧室的情况,说傣家人是几代住在同一个卧室里的,他们隔帐而不隔墙,因为傣家人认为,卧室里隔了墙那是不和睦的表现。她又指着竹楼里的几根柱子,说客厅里的这根柱子是吉祥柱,客人过去摸一摸,会有好运带给你;而在卧室里的那根柱子则是通天柱,是不能摸的,那是家里的亲人去世后供其灵魂升天用的。

这麽一个小小的竹楼,还有这麽多的故事,听的我们都如痴如迷了。 屋子里很闷热,一本正经讲述着的傣家姑娘已有汗珠流在粉面上,同事中有人提示要她搽一下汗,只见她不动声色地说:“没关系的,这屋子里有些热。

现在我给各位毛多利介绍一下桌子上的这些手工艺品。这条银腰带呢是我们傣家女孩子成家的标志,只要你看到傣家女孩子腰里系着它,说明这个女孩子已经成家了。

它是妈妈送给女儿的,很好看的,你们看看嘛,是纯银的,不贵,200块,可以买回去做个纪念嘛。这个手镯呢是沙金的,大的150块,小的80块,这些都是我们在澜沧江淘出的沙金做成的,不会是假的。

你们也可以买几个回去嘛,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这个小姑娘,还真有些商业头脑呢。她还没等客人说些什麽,便又继续说:“我们这里的东西都是真的,我的话也是真的,我不会骗人的,骗人就上不了天堂了,要下地狱的。”

还在我来云南之前,就听朋友讲过这竹楼里傣家姑娘讲的这一番话,如今听来,竟是那样的耳熟。是不是这里你每进一个竹楼,她们都是用这同样的话语和表情在向游人这样讲述呢?我问少多利,少多利只是笑而不答……。

6 求600字左右写傣家竹楼导游词作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民族村观光。

今天,你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村在这里,因此,将能够探索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风情,看看时间短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坐落在滇池岸边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340英亩面积,与西山森林公园和整个水等著名景区。它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村寨风格的住宅楼,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和文化为一体,让公园陡峭的山坡丝绸,精致的意见各民族。自1992年2月18日开村,云南民族村已在傣族,白族,纳西族,佤族13个民族村开幕。我相信每一个村庄会给你一个点打动,让你留恋。

亲爱的朋友们,到我们看到所谓的景观门“白象欢迎。”在傣族人民心目中的大象是吉祥的象征,白象欢迎,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这是由碧水绿树白塔环绕的距离。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来傣寨旅游。人们习惯于生活在水的边缘被称为戴戴水。住在山上叫呆呆的干旱,也可根据傣族服装沅江流域区域称为花腰傣。全国最具特色的地方村村庄水傣为主。我们倾听,戴小卜哨,小卜风险为大家谁发挥奏迎宾曲。

进寨门,请访问沿着这条道路的红色傣族村寨。右边是一个金色的佛像,佛教信仰展现傣族人。除小乘佛教傣族信仰,但也原始宗教的信仰。在这个佛一幢小竹楼后面,致力于傣族村的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傣族宗教多元化的特点。

请向左边看,这是傣家竹楼。以竹为干栏式建筑的形式。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的水分。请跟我上楼参观。楼上是一间卧室在右边,中间是客厅,大厅有阳台。戴认为,他的灵魂和上帝是家中的卧室里,外人就懒得回家上帝,主体去的灵魂。所以戴卧室外人不能进入。竹客厅的壁炉旁建有三脚架。在云南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壁炉占有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壁炉文化。走下竹楼,一路过关斩将的建筑,地板的风格,风味楼的过程。

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了这个建筑是塔尖修竹岱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入佛,我们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从她和我们常见的大乘佛教寺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是比佛贴心其神化更多的宗教,那三世佛有十个,所以高大庄严大乘佛教造像,以及更多的数量。小乘佛教只能算是始祖。因此,它的雕像和现实的人相似,佛也没这么多。所以佛教大小乘佛格局将发生变化。在练习模式中,除了大乘佛教提倡出家僧尼,但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在家里,在这一点上,大乘佛教更世俗的家。小乘佛教僧人问男人必须相信,这样的男生应该去云南傣族寺庙僧人地区一些时间来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

从殿中出来,我们看到这个别致的小路边的塔式建筑,这是傣族水井。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很神圣的,因此,井将特别喜欢。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系列问题也一样,“傣楼”邮票,其中傣族水井。对面的钟亭和泼水井亭,这些建筑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傣族的传统节日相关的 - 泼水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家庭中最重要的节日,她是傣族新年的盛大节日。在六月中旬,戴笠,傣族少女身着盛装在芒脚鼓和锣的快乐,可爱的孔雀舞蹈。与此同时,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水也将悄然飘落在你的衣服。

哦,你无法逃避,它是吉祥的傣族水浸泡身体的幸福生活,而50年来,周总理曾前往出席版纳傣族泼水节,可见国家伟人关心少数民族。事件发生后,对纪念邮票题为“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也已经体现在具体的。

关于泼水节,有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代的传说,有一个魔鬼魔鬼,抢下7个女孩做他的妻子,聪明的女孩从7说,魔鬼魔鬼冲昏头脑乐魔鬼的自己的头发,脖子,魔鬼就能够把他治。 7女生,魔鬼的头滚落下来,但魔鬼轧那里,它开始射击。为了灭火,七个女孩勇敢地拿起了魔鬼的头,一年一换。为了感谢这七个女孩,每年轮换,人们不得不给女孩泼水,冲洗污染的主体。由于泼水节新年的形成。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以前来到白塔。白塔旁,一个木板桥,我们出了傣族村寨后。不知不觉中,该村已建成12个村的整个国家都被访问完。今天的参观,让大家享受一个伟大的演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很短的时间,我们在云南接触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在云南,也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的投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祖先的足迹。云南民族村计划建设26个村,当建立一个新的村庄,欢迎你回来,如。

7 帮我描写一下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云南南部属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住房。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 西双版纳傣族称自己居住的竹楼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晃很”一词椐说是“烘亨”的谐音。“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民间传说竹楼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帕雅桑目底曾建过绿叶平顶屋和傣语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但始终无法遮风档雨。他正在思索建盖居室的式样时,天神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雷雨飞到他的面前,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欲飞不飞之姿。。帕雅桑目底在凤凰的启示下,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脚竹楼,并把竹楼叫做“烘亨”,后来逐渐演变成“晃很”和“很”。 传统的竹楼,分为帕雅桑图底式、麻哈萨梯式与很门三种。

8 仿照《傣家竹楼》 写一处地区的民居 500字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 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

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 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

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寄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

由于旧西藏经济发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许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

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楼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

傣家竹楼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建造的? 。

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古老的住房,它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傣家人称这种干栏式楼房为“很”,即“凤凰展翅”的意思。相传,竹楼的发明人和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