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1收藏

司马懿的族谱,第1张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司马改马姓,不仅改自己的姓氏,把先辈的姓氏也改了。单姓马复姓司马比如,司马迁不称司马迁,改称“马迁”,司马相如改称“马相如”。至今阅读古籍,时时还能看到当初司马改姓的痕迹。

改姓大多聚集在山东、辽宁一带 此外,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为得姓始祖。由于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姓许多改为司姓、马姓。这种现象可能较为普遍。

可见,司马家族后裔因为各种原因改姓,恐怕这是司马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除此之外,西晋末年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都参与其中,相互残杀,后来又受到“五胡乱华”影响,司马家族死了很多人。东晋末年,由于司马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家族势力亦受到严重创伤。在剧烈的社会矛盾斗争中,司马家族亦有大量生命死于其中。这也是司马家族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过,司马家族的衰落或许还有最深层的原因。司马家族多出历史家和政治家、军事家,但缺乏智慧圆通的人物和道德家,几乎没有哲学家,司马光可算是一个儒者,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承传,难以形成文化气候和人格气候。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发展,家族的文化气候决定家族的发展,国家的文化气候决定国家的发展。 东汉年间,司马后人担心九族有患,来到了这里,长房将马改冯,次房将“司”字加了一竖姓了“同”,而后给此地起了个名字———续村,后改为了徐村。在这里,马=冯、司=同两姓千百年来仍旧保持着互不通婚的习俗,这一禁忌直到1963年才首次被打破。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逐渐融入东乡族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由于晋朝司马氏皇权不断衰落,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改换他姓。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当今司马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据有关资料介绍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思想盛行、其实玄学大兴、马图腾风行其道、人们对马的喜爱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马已不再是马、而是“成功” “速度”“效益”的代名词

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司马本是世家显族 、国中大姓、司马一词的字面意思“管马者”对马有约束 束缚之意、马成为图腾的年代、马既然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司马”就成了“大不吉利”在文化的重压下司马部分做出改姓决定以、遂“马”为姓 复姓“司马”单姓“马”改姓现在大多单姓马居住在山东辽宁一带!

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论起家谱来基本上都可以上推到轩辕黄帝时期,司马懿的家谱你完全可以看东晋西晋的皇室谱系,只于现代的你难道认为是司马家还可以传承下来吗?早就在晋朝灭亡时就被斩尽杀绝,要知道晋朝是被军队的权臣政变篡位的,皇族的人还能活下来?

司马懿可谓出生在官宦世家,出现了非常多位高权重的人。司马懿的父亲为京兆尹,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高祖父司马均为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这就是司马懿的家族势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公元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但是曹操对司马懿是只用其才,却一直非常提防司马懿,而且曹丕也一直在提防着司马懿,给予高官厚禄,却无实权。

那么曹操明明一直在怀疑司马懿,提防司马懿,却不将司马懿杀掉呢?我们再看一下司马防,他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老大司马朗成名最早,投奔曹操之后,备受重视,官至丞相主簿、兖州刺史。历史中最有名的便是老二司马懿和老三司马孚了。在灭魏国时,司马孚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曹操是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当官的,在这里,曹氏家族就欠了司马一家一份天大的人情,这也是曹操一直容忍司马懿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即便曹操不顾当年司马防的举荐之恩,但是司马家的另外七个,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实权,而司马懿也狡猾如狐,丝毫不留证据,曹操能够随意的杀杨修一样杀司马懿,如果将司马懿杀了,一直处于外强威胁的魏国,再有大的内乱,曹魏将会很危险。

曹氏家族的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代皇帝都对司马懿有所提防,但是谁也没料到,司马懿硬是熬死了曹魏几代明君啊。到后期的时候,诸葛亮北伐,无人能敌。被迫只能让司马懿掌管军权,凭借司马家族在曹魏官场的影响力及军队,最终司马懿一家在曹魏渐渐只手遮天。在司马懿、司马昭两代努力之后,在司马炎的时候,终于成功以晋代魏,并一统三国。

在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族主要有:司马懿: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司马师:三国时曹魏权臣,司马懿长子;司马昭:司马懿之子;司马炎:司马昭之子,西晋开国皇帝等。另有西汉的司马迁等家族……

依据《晋书》无限夸张说法,司马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黄帝王朝的帝高阳的儿子重黎,当时做的是掌管火的官职,历经尧、舜、夏、商几个朝代。

周朝时,改为司马这个官职称呼,主要负责军事。当时出了个牛人,程伯休父,因征伐徐国有功,就以司马为姓。

秦朝末年,司马家族的司马卬因为跟着项羽灭秦,被封为殷王,定都在河内,后来汉王朝将河内被改为了郡,司马家族的子孙就在此繁衍。

东汉安帝时期,司马家族最为有名的人物是征西将军司马钧,在汉王朝与羌族的战争中因屡战屡败而成名。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没有走老爹的路,由武入文,做了豫章太守。到了司马量的儿子司马俊那会儿,因为颍川太守的缘故,司马家族已经具有极大的势力。司马俊的儿子司马防做官做到了京兆尹,他在任上经历的是董卓入京的混乱时期,最终以年老为名退休。

司马防做的对司马家族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他在任尚书右丞时举荐了曹操出任了洛阳北部尉,司马家族从此也就与曹氏集团结了缘。而这位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老爹。

从司马家族的历程来看,司马家族可以说是“士族”,但与那些世代相传的“世家大族”相比,司马家族只能算是“地方豪族”,拿一个并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来说,那就是“贵族”与“暴发户”的区别,以声望来说,当时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陈氏都要比司马家族有份量的多,但也不可否认的,经由司马均、司马量、司马俊以及司马防几代人的努力,司马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视。

司马防总共有八个儿子,因为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所以被称作为“司马八达。”司马懿在其中排名第二。

长子司马朗,字伯达,从小就有着“神童”之称,官至兖州刺史,人格上可以说是少有缺点。

董卓之乱时,司马朗带领家属逃离京城,迁居到黎阳。后来曹操任司空时,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从此成了曹氏集团中一员。之后,司马朗在各地任职,后来征讨吴国时,军中暴发瘟疫,司马朗亲自前往探察,发放医药,因而染病去世。

三子司马孚,字叔达,司马家族最长寿的人,宋王朝知名大臣司马光的祖先,谥号为“献王”。

司马孚先前也是在曹操手下打过,做过文学掾,因为活得长,他经历了曹魏的五任皇帝,还做到了太傅的位置。司马懿由他的协助,最终诛灭了曹爽一党,司马氏集团中司马孚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为太宰,被封为安平王。

四子司马馗,字季达,也曾经是曹魏系统里的成员,官至太常寺卿。

五子司马恂,字显达,司马氏兄弟大多为曹魏集团效力,司马恂也不例外,他直做到了曹魏集团的鸿胪丞。

六子司马进,字惠达,他的事迹较少,史书记载司马进曾经出任过魏中郎,被封为城阳亭侯。

七子司马通(字雅达)与八子司马敏(字幼达),两个人更是“默默无闻”,一个被封了魏安城亭侯,另一个封了魏安平亭侯。 

总体上来说,司马八子除了司马懿外,对曹魏还算忠诚,像司马孚这样受了晋册封的,也是并不以此为傲的。

司马懿的族谱

公元179年出生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