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家谱108字辈的堂号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孙氏家谱108字辈的堂号是什么,第1张

堂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在清代科举中取得的称号。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而府考取得前十名名次的就被列为堂号。第二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旧时一家族的称号。历史上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而且他们对这堂号十分重视。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紧张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本身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

下面一一罗列孙姓堂号。

映雪堂

孙康,晋京兆(今西安西北)人。少好学,家贫无油点灯 常于冬夜借映雪光读书,终成大器,官至御史大夫。《夜航船》载:“孙康家贫,好学,尝于冬夜映雪读书。”孙氏后人遂以“映雪堂”为家族堂号,激励族人努力学习,发奋图强。

乐安堂

乐安郡于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改千乘郡置,辖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地治所临济(今山东高青)。孙氏自春秋时齐大夫孙书伐莒有功,食采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乐安故青州之域,古有乐安国。又十一世琼字子远,后汉为天水太守,徙居青州。又十一世恺字士若,辟地河朔居武邑,子孙复徙青州,迨四十世始祖万登公世居青州麻子乡麻盐渡,唐懿宗咸通中为金吾上将军,平交趾凯还道经休宁,爱其风土,遂居黎阳之唐田。万登公五世孙曰天佑公,生七子惟四子沂居旧,余皆各迁他所。其子孙遂以乐安为堂号。

平治堂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县)人,出生于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公元前601年,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政绩赫然:“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利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史记·孙叔敖传》)主持兴修芍陂(今安丰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国力。孙氏族人以“平治堂”为堂号,纪念孙叔敖将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和平安定。

兵法堂

孙武,字长卿,春秋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吴国著名将领。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以此得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兵三万打败六十万楚国大军。《孙子兵法》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氏后人以孙武为荣,遂以“兵法堂作为家族堂号。

富春堂

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十三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破强楚、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被封富春侯,食采富春(今属浙江)。“富春堂”故此得名。

东安堂

乐安孙氏东安堂60世祖讳贵,其祖孙岩,世居凤阳,元季兴兵,孙岩仗剑归高皇帝于淮甸,在军中以骁勇闻,升武德将军。洪武庚申,从太宗皇帝之国于燕,屯兵东安,镇守京师。洪武岁次已亥,以功晋升明威将军。其孙英,袭父爵,英弟杰品行不端,与兄不容,英公顾念同胞手足,不忍相残,离家出走,游京师而赘于支氏。明成祖奇其貌授百户,生子二,长贵,次福。贵因故随母来丰,居丰邑南大坞里支家固,(今李寨镇北孙花楼村偏北)后世繁衍,尊孙贵为古丰东安孙氏始祖。其后裔分布于廊坊市及周边数十个村镇及通州,今丰邑及周边地区徐州潘溏三堡,安徽肖县黄口、亳州以及武汉、陕西、山东腾州等地。

白鹤堂/鹤衍堂

孙钟,东汉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乌程侯孙坚之父,东吴大帝孙权之祖父,其先祖系春秋时吴国军事家孙武。武之子孙明得封富春为食邑,孙氏遂定居富春。传至孙钟,天下将乱,遂隐居富春江畔阳平山以种瓜为业。乐善好施,行善积德。路人有求,慷慨相赠。曾有三位年轻人乞瓜于钟,钟慷慨赠之。临行时对钟道“我司命也,感君不知,何以相报?此山下善,可作冢。”又复言:“欲连世封侯而数代天子耶?”钟跪曰:“数代天子,故当所乐。”便为定墓曰:“君可山下百步后顾见我去处,便是坟所也。”孙钟下山百步找寻墓冢,“便顾见悉化成白鹤也”(《幽明录》)。孙氏“白鹤堂”由此而来。与此相关堂号还有“鹤衍堂”。

江东堂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坚为刘表部将射杀后,策依附袁术,后又脱离袁术,占据江东六郡建立政权。孙氏后人是以名家族堂号为“江东堂”

万石堂

孙议,字原得,行肖七。乐安孙氏后裔,先祖世居富春(今浙江富阳),后徙会稽(今浙江绍兴)。北宋皇祐间,经族叔孙丐举荐官余姚榷酤司使,卜宅于余姚孝义开元乡万石桥,被尊为余姚开元始祖。裔孙散居于余姚云柯兰风洋溪、烛溪湖、夏盖湖、隐村及上虞、信义杭州、绍城奉化、慈溪、四明、温州等地。孙议族人遂以其迁徙繁衍之地“万石桥”命名家族堂号为“万石堂”。

五松祠

孙兴祖(1335—1390),字世安,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早期军事将领,早年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累功至都先锋,后升任统军元帅。做事有谋且沉着冷静,深受徐达器重。征泰州、通州,又随徐达北伐破元大都,镇守燕山。徐达曾感叹道“北平有孙都督,不足虑。(《明中·孙兴祖传》)洪武三年激战身亡,朱元璋封其为燕山侯,谥忠愍。孙兴祖族人为纪念其卓著战功建立祠堂,堂前有古松五株,故名“五松祠”。

化育堂

浙江鄞州北渡孙氏家族始祖孙暹,字文华行季三,南宋德祐间自浙江奉化县棠溪村(今余姚四明山镇)迁居鄞县北渡村(今鄞州石镇),入赘堰头陈贵卿次女,并建祠“化育堂”。据《[浙江鄞州]北渡孙氏宗谱·化育堂记》载:“化育堂,义取变化生育之意,阙后孙氏建堂十余所,要惟此堂为孙氏始祖所建,阖族公共,故总称为孙大堂也。”

孙氏堂号还有:重德堂、安庆堂、报本堂、本仁堂、步武堂、承先堂、崇德堂、崇伦堂、垂裕堂、惇叙堂、敦本堂、敦行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叙堂、敦彝堂、奉思堂、光裕堂、桂兰堂、恒德堂、怀远堂、环兴堂、积善堂、既翕堂、嘉会堂、九如堂、可继堂、留余堂、伦叙堂、耆松堂、仁恕堂、瑞远堂、三益堂、三元堂、畲镜堂、慎德堂、慎追堂、绳武堂、世德堂、守正堂、顺德堂、顺和堂、思本堂、思成堂、孙谦堂、桐梧堂、惟诚堂、文甡堂、文献堂、孝荫堂、孝友堂、徐善堂、延春堂、衍庆堂、燕冀堂、燕诒堂、燕翼堂、一本堂、诒德堂、诒谷堂、彝叙堂、永萃堂、永德堂、永思堂、永锡堂、余庆堂、裕后堂、裕彦堂、忠烈堂、忠贞堂、种德堂、追远堂等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二、迁徙分布

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汝州郏城。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于江西宁都,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其后裔孙友松再迁至广东紫金县,其后孙殿朝又迁至翠亨村,孙殿朝既孙中山的高祖。他的孙子孙敬贤有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达成娶妻杨夫人,生三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的孙氏皆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孙氏系唐末自光州迁入。孙氏不仅在国内分布相当广泛,而且海外不少国家也有不少华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郡望

汲 郡: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11世孙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家之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四、家乘谱牒

河北:孙氏家谱四卷、宁晋孙氏族谱四卷、

江苏:孙氏续修宗谱二十卷、孙氏族谱六卷、映雪堂孙氏族谱十卷、孙氏家谱十三卷、

孙氏世谱十卷、孙氏宗谱图咏十卷、富春孙氏

宗谱十二卷、常熟孙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孙氏梅东家乘一卷、孙氏世乘三卷、姚江孙氏世乘二卷、孙氏

房谱不分卷、下沈孙氏宗谱一卷、阳川孙氏宗谱十八卷

安徽:宣池富春孙氏宗谱十卷、新安孙氏重续宗谱不分卷、寿州孙氏支谱十卷

广东:孙氏族谱四卷、崖县孙氏族谱三十卷

孙氏宗谱不分卷、孙氏世系不分卷、孙氏宗谱四卷、严庄孙氏宗谱二十四卷、孙氏万

代世系表不分卷、竹圆孙氏宗谱十六卷

五、历史名人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 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孙仲谋:既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阳:春秋时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读易大旨》孙云球:明清之际光学仪器制造家,曾创制察微镜、夜明镜等70种光学仪器,是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制造望远镜的人。

“孙”氏寻根旅游

游线一:

姬姓孙氏发源地——汲郡

孙氏的始祖武仲,用祖父姬惠孙的名字作姓,形成了最早的孙氏。但现在濮阳市已找不到与孙氏始祖有关的遗迹。

孙叔敖诞生地 孙姓发源地之一(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淮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被称做为“清官第一人”的楚国名相和孙姓始祖之一孙叔敖就诞生于此,这里也是孙姓的发源地。除了近年来县城里新建的一处孙叔敖像之外,这里和孙姓发源有关的遗迹早已灰飞烟灭了

药王山(陕西省铜川市耀县)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后人纷纷在此修庙,树碑来纪念孙思邈,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点。

游线二:

孙武祠(山东省淄博市广饶县)

孙武,战国时齐国人,以兵法见长。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后世的军事家视为攻城掠地的法宝,流传于世界各地,其各地,其战略战术还被应用于现代高战之中。孙武祠建在孙武故里山东省广饶县城的西北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式北方院落,城府套作森严整饬,存放有孙武的生平资料。孙武祠最北面那座建于南宋(1128年)的关帝庙大殿,是山东省现存的惟一宋代木构建筑。

梅花山孙权墓(江苏省南京市)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也叫吴王坟,因东吴的孙权葬于此地而得名。后因其漫山遍野的梅花闻名天下,改名梅花山。据查孙权与孙中山先生均源于富春孙氏,都是孙武的后代。有了这层关系,孙中山选择梅花山附近的紫金山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也就不难解释了。

龙门镇——孙权后裔聚居地、王洲孙权故里(浙江省富阳市)

富阳为孙氏郡望,古名富春。据富春孙氏宗谱记载,富春孙氏乃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为江南望族。周元王时,孙武的长孙孙明被封为富春侯,成为富春孙氏宗族之始祖。东汉末年,孙武的第20代后人孙钟隐居于富春的孙洲,以种瓜为业,后经其后人孙坚和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的艰苦创业,终于崛起江东,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吴国。

富阳市区龙门镇是东吴帝王孙权后裔的聚居地。目前,镇上1600多户人家,90%以上都是孙氏族人。镇上的大部分建筑还较好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江南罕见。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而扩建的厅堂,院落,廊房,层层相连,犹如迷宫。孙氏宗祠余庆堂更是见证了百年来富春孙氏的兴衰。无论是生产,信仰还是婚姻,礼仪,发俗,现今的龙门镇都还多少保留着东吴的遗风。

邻近龙门镇西南的王洲是孙权故里。王洲原叫孙洲,因出了吴帝孙权改称为王洲。孙权的祖父孙钟曾在此以种瓜为业。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传说中的十亩“雄瓜地”和记述孙权轶事的碑记,以及孙权后代修造的祠庙和世代延续的《孙氏宗谱》。宗谱的第一页就是孙权的画像。

回答者:KBWANGJIE001 - 童生 一级 10-27 15:48

先有姓祖的,然后有姓父的,再之后是姓躬的,再次是姓儿的,最后就有了姓孙的,再之后还有姓曾的呢

回答者:ls6837538 - 试用期 一级 10-29 15:45

古代周朝有个叫姬和的王族,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惠孙。惠孙受封,亨用“戚”那个地方的物产,戚就在现今的河南省濮阳市。惠孙的后辈崇敬惠孙,就取他的名字“孙”作为姓,世代相传,成为孙姓的大宗。另外,周代齐国有个叫“书”的人,立有战功,齐景公就恩赐给他一个孙姓,他就叫孙书。孙书的又形成孙的另一大宗。孙姓的历代先代人如:〔孙武〕孙书的后代。著有《孙子兵法》,现在受全世界人推崇,孙武生前领兵打仗,战无不胜。〔孙膑〕孙武的的孙子,著有《孙膑宾法》,直到本世纪才出土。孙膑生前被同学庞涓所害,受刑挖去膝盖骨,关在牢里,后来逃出报仇,扬眉吐气。〔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写《千金方》。

惟纪树先 传绪同宗 忠厚贤良 自有余庆

目前正在使用的字辈,是16世以来的字辈,排序到31世。

为了统一,从32世起又新排了16个字辈:康泰兆祥 衍泽永光 文哲敬业 修德世长。

山西:

《解梁孙氏族谱》中说其支派始祖由宋朝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代州孙氏家乘》记载的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迁居山西,其始迁祖孙成受在洪武年间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自后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

起源:

  孙姓起源很多,一般认为有八个来源:①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③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田完是舜的后裔。许多孙姓族谱把虞舜视为本族的第一始祖。④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⑤出自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⑥出自夏侯。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⑦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有四子:长子孙助,次子孙谊,三子孙桓,少子孙俊,均官显位。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化王宗族,姓朱,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朝初年,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⑧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如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即为契丹族人。《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载,满洲旗分内尼堪姓:孙氏,孙天保,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任护军参领。又台尼堪姓:孙氏,猷;尚,正黄旗人,世居盖州地方,国初来归,其:孙梦柯,任三等侍卫。另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姓。鲁布哩氏改姓孙氏等。在今朝鲜族的一百多个姓氏中有孙姓。景颇族26个大姓中,格亮姓起源最早,其他各姓都是由它繁衍而出,格亮姓汉化为孙姓。另有木如氏、堵引氏等小姓的汉姓也为孙。佤族中的木依库氏音译为孙姓。苗族、阿昌族、哈尼族中都有孙姓。

迁徙:

  姬姓孙氏在秦汉以前主要繁衍播迁于河南省境,其后则主要繁衍于今东南沿海地区。妫姓孙氏早期主要集中于山东境内繁衍,这一支孙姓之所以显赫,主要得力于兵家之圣孙武,故后来孙姓人家便以“乐安”为堂号,后因齐国内乱,孙姓子孙首次南迁于江苏、浙江一带。这一支孙氏成为播衍于我国北方各地及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主要来源。秦汉之际,已有孙姓不断在山西、浙江繁衍,使山西太原一带孙姓繁衍最为繁荣,形成孙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此时江南浙江富春(今富阳)一带孙氏也已形成当地望族。他们都出自孙武之后。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孙氏族人大举南迁,使孙氏的分布更加广泛。孙姓的第一次南迁于东汉末年,第二次南迁始于永嘉年间,因永嘉之乱,很多孙姓族人随南迁大军渡江南下避乱。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孙氏迁徙主要形成五大支派:①四川孙氏:黄巢起义使中原百姓四处逃难,其时孙氏家族有不少迁入四川,繁衍形成四川孙氏。②广西孙氏:广西孙氏多尊宋代孙沔为祖,沔世籍山东青州府乐安郡白马县,官至湖南、江西按抚史,随狄青入广西平侬智高叛乱,爱其山水,遂定居广西,子孙繁衍成广西大姓之一。③上海孙氏:《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尊明代孙太和为本支始祖,明万历年间由新安休宁(今安徽休宁)迁娄邑(今上海松江),遂为娄邑孙氏始祖。子孙主要散布松江及上海市区。④山西孙氏:《解梁孙氏族谱》其支派始祖由宋代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代州孙氏家乘》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⑤海南岛孙氏:《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莆田,南宋淳熙十四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诸地。孙氏在迁徙过程中,还有许多人移居台湾或海外。《台湾省通志》载,早期移居台湾的孙姓有2Z起,近现代孙姓成员更有大批人员迁入,使台湾成为今日孙姓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孙姓还有大量移居日本、朝鲜、东南亚、欧洲、美洲,成为遍布世界的华人姓氏。目前孙姓人口在全国占12位。

郡望:

  汲 郡 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 西汉置郡,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太原郡 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明的十一世孙福。

  乐安郡 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 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吴 郡 东汉分会稽郡而置,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

堂号:

  平治堂 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而得名。

  乐安堂 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 孙武带所著兵法见吴王,吴王命其带兵西征,战功赫赫,被封到富春,因号富春堂,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 晋朝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在院中映雪读书,终成大名。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汲郡、陈留、太原、吴郡。②自立堂号:惇叙、积善、鹤衍、嘉会、燕翼、万石、垂裕、安庆、永思。

字辈:

  湖北《乐安孙氏宗谱》所载字辈谱完整,至今仍用:宗敦一本传家法,学从师友邦其昌。光明存心行方正,贤嗣定应万世长。遵札乐道根基固,先哲德泽力弘扬。才华卓著时为用,信义仁廉树纲常。

  靖安义门孙氏为孙钟后裔,其字辈谱为:必学志方宏,启传责协前。宗功其懋勉,世德自长绵。各睦高同气,光辉粉厚贤。克佳宜有才,萌卜桂兰莲。

  《益阳腊湖孙氏六修族谱》原派语:应仲玉原景,延松承继立。文崇明国璧,武耀大邦翼。续派语:孝友传家政,诗书启俊良。显扬逢盛世,动业振朝纲。

始祖:孙乙、孙书。

孙姓发源地主要有两支,一为河南濮阳,二为山东博兴。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濮阳孙姓后裔孙嘉迁到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使得汲郡也成为孙姓繁衍的一个重要支源。这一时期,山东孙姓播迁频繁,齐国内乱,致使孙武子孙迁至江苏、浙江一带居住。后孙武之孙孙膑在“田氏代齐”之后又返回齐国,在山东鄄城和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间繁衍生息。孙武之子孙明仍居于富春(今浙江富阳一带),后此地发展成孙姓主要郡望。秦汉时期,孙姓族人规模、人口进一步扩展。山东孙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遥、清河(今属河北)、南阳(今属河南)、冯翊(今属陕西)、长沙等地者。另外,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且为孙姓历史上最大望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孙姓大举南迁,加上富春孙姓建立了孙吴政权,使得孙姓在南方分布渐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及东北等地遍布孙姓。隋唐时期,孙姓的迁徙仍以南方为主,唐代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及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孙姓族人参加。另有河南孙姓被封侯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姓由此发展到江西。宋元时期由于金人南侵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使孙姓族人进一步涌入福建、广东等地居住。明清时期,有福建孙姓迁入广东紫金县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为此支后裔,这一时期,孙姓人已是遍布全国,且以东部和江南地区较为集中。今日孙姓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省为多。目前孙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二位。

全国·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孙振基 孙[金共]豪总修 民国八年(1919年)孙氏富春堂重修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8—13、18—24) 注:该谱包括湖北咸宁、蒲圻、临湘、郧西和陕西之洵阳、紫阳各支派。清乾隆十九年孙翟日孙瑞昌等首次修辑

金沙孙氏宗谱:清白鹤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8、23 记事至清光绪间 河北·玉田县孙家[瞿阝]孙氏家谱不分卷:(民国)孙焕仑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年)

河北沧州·孙氏家谱四卷:(民国)孙宝山编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河北·宁晋孙氏族谱四卷:(民国)孙兰森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河北高阳·孙氏家乘一卷:民国二十五(1936年)

山西雁门·孙氏家乘不分卷:(清)孙仟锦修 清乾隆七年(1742年) 江苏·孙氏续修宗谱二十卷:(清)孙维岳修 清光绪寸·五年(1889年) 江苏·梁津孙氏家乘十四卷:(民国)孙庭荣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年)

江苏丰县·孙氏族谱六卷:(清)孙励谦修 清同治四年(1865年)

江苏丰县·映雪堂孙氏族谱十卷:(民国)孙明标四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江苏丰县·孙氏家谱十三卷:(民国)孙明焕 孙吉孔五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

江苏江都·孙氏族谱十卷:(清)孙敬修 孙履成等十一修 清同治七年(1868年)

江苏江都·孙氏世谱十卷:(清)孙肇绶纂辑 清光绪九年(1883年) 江苏·江都孙氏族谱四卷:(民国)魁修 民国二年(1913年)

江苏南通·孙氏迁通世系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江苏南通·孙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孙汇沣等纂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江苏南通·孙氏宗谱图七卷:(民国)孙汇沣 孙汇和同纂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江苏镇江·润州孙巷孙氏重修族谱四卷:清嘉庆二年(1797)

江苏镇江·孙氏族谱四卷:(清)孙盛云等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江苏镇江·开沙孙氏宗谱四卷:(清)孙家琪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江苏镇江·润州孙氏重修族谱六卷:(清)王琮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江苏·润州润东当江沙孙氏重修族谱十卷:孙彩金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江苏·润州富春孙氏宗谱十二卷:(清)孙怀义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江苏丹阳·富春孙氏族谱六卷:(清)孙广俊 孙士林等重修 清同治十年(1871年)

江苏丹阳·前观孙氏宗谱六卷:(清)孙长福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年)

江苏丹阳·云阳前观孙氏宗谱八卷:(清)一本 孙德荣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江苏丹阳·云阳孙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孙国钧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江苏句容·句曲丁庄孙氏原修宗谱十卷:(民国)孙清源等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

江苏·句容句曲丁庄孙氏原修宗谱十卷:孙克盛等续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

江苏武进·毗陵孙氏家乘十六卷:(清)孙方与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江苏溧阳·孙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孙毓芝监修 孙渡纂修 民国三年(1914年)

江苏无锡·梁溪孙氏宗谱六卷:(清)孙风冈 孙宝彝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江苏无锡·孙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薛景碹纂辑 孙翰臣等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

江苏宜兴·荆西孙氏宗谱十三 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孙锁麟 孙竞远等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年)

江苏吴江·甲山北湾孙氏宗谱六卷:(清)孙孝县统编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江苏·沙洲孙氏宗谱十六卷:(清)孙朝勇 孙鹤年等汇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江苏·沙洲孙氏宗谱十八卷补遗二卷:(民国)孙登瀛 孙鼎变等修 民国十二年(1933年)

江苏·维扬江都孙氏重修族谱:孙廷魁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年)

江苏·江阴斜河孙氏宗谱十四卷:(清)孙双喜主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

江苏·江阴斜河孙氏宗谱十六卷:孙春荣主修孙全春协修 民国五年(1916年)

江苏·江阴澄江孙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孙有谷纂修 清咸丰六年(1856年)

江苏·新安孙氏江苏统谱:孙泰启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江苏·宜兴官林孙氏族谱:孙绍云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年)

江苏·南通新安迁通孙氏家乘十二卷首一卷:孙汇沣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江苏·南通孙氏宗谱图 七卷:孙汇沣纂辑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江苏·毗陵孙氏家乘十四卷:(清)孙自式原编 (清)孙咸续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江苏·毗陵孙氏家乘:(清)孙冀先续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

江苏·毗陵孙氏家乘:(清)孙方与续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江苏·毗陵孙氏谱记九卷:(清)孙星衍纂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

江苏·泰州延令孙氏重修支谱四卷: 李荣卿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江苏·常州竹园孙氏宗谱十六卷:(清)孙福宝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年)

江苏·常州竹园孙氏宗谱十六卷:徐之凤纂修 民国十年(1912年)

江苏·娄县乐安孙氏支谱不分卷:孙文锋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江苏·扬州孙氏族谱四卷:(清)蔡厚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江苏·无锡孟里孙氏家谱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孙鼎烈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

江苏·无锡重刻孟里孙氏厚舆公支谱不分卷:(清)孙赞尧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扛苏·无锡厚舆孙公支谱记条辨不分卷:(清)孙鼎烈编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江苏·溧阳孙氏宗谱: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江苏·润州润东当江沙孙氏重修族谱十卷:孙彩金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浙江杭州·孙氏宗谱不分卷:(清)孙允重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

浙江富阳·富春王洲孙氏宗谱十一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浙江富·阳·富春龙门孙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孙瑞元等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浙江富阳·龙门孙氏智七公派支谱三卷:(民国)孙秉寿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浙江·萧山孙氏宗谱十卷:(清)孙曾鑫等重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 浙江·萧山孙氏宗谱十卷:(清)孙增鑫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江·萧山孙氏宗谱四卷补遗一卷:(民国)孙履华修 孙问乡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年)

浙江余姚·姚江孙氏世乘口口卷:(清)孙兆熙等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浙江·余姚孙境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孙仰唐主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浙江·余姚孙境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民国)梁盛主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四川仪陇·孙氏宗谱一卷:(清)孙大义 孙成悠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四川开江·孙氏族谱六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方谱二卷:(民国)孙兆耘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

四川·华阳孙氏家乘四卷:(清)孙筠竹修纂 清咸丰五年(1855年)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分谱二卷:孙兆耘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 云阳幸家巷孙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以铨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年) 云阳孙氏重修宗谱六卷:(清)马琮琎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黄墅桥孙氏家乘六卷:(清)孙裕松等六修 清同治八年(1869年)

官林孙氏家乘二十四卷:(清)孙廷扬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

孙氏家谱三十七卷:(清)孙鼎烈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孙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孙松龄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

孙氏家乘一卷:(清)孙炳文等纂修

孙氏宗谱四卷 :(民国)孙汉槎等修 民国二年(1913年)

孙氏宗谱四卷首二卷:(民国)孙远骐主修 民国九年(1920年)

孙氏万代世系表不分卷:(民国)孙炳奎辑 民国九年(1920年)

竹园孙氏宗谱十六卷:(民国)孙氏合族纂修 民国十年(1921年)

葛巷孙氏宗谱十六卷:(民国)孙林法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

严庄孙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孙志懦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年)

孙氏家谱108字辈的堂号是什么

堂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在清代科举中取得的称号。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而府考取得前十名名次的就被列为堂号。第二种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