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被后人称为北宋第一良将,为何后人却很少了解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4收藏

曹斌被后人称为北宋第一良将,为何后人却很少了解他?,第1张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轻易就得了天下的,但是,他当时所得的只是后周的那片江山,其统治区域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赵匡胤登基之时,与北宋共存的还有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北边还有战斗力很强的契丹,要想完成统一大业,就只得南征北伐。赵宋手下的著名将领,现在最为人熟悉的,当数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了。

杨业,原名重贵,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其姓刘,名继业。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旧主降宋。杨业降宋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不白不明地挂了,北宋的新当家是宋太宗赵光义。杨业降宋后,赵光义才命他复姓杨名业。因他"老于边事",赵光义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杨业在无援兵的困境中,率帐亲兵力战,不久,他的亲兵全部战死,他本人也受到数十处创伤。单枪匹马的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后因马匹重伤不能前进,苦战力竭而死。

杨业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与他一同中伏牺牲外,最著名的要数杨延朗。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他镇守边关二十多年,曾多次打败辽军的侵扰。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个将军,曾在西北和河北一带镇守边境。杨家将祖孙三代英勇抗辽的故事,被后世文人演绎成了著名的《杨家将》传奇故事。

然而,在与杨家将同期的将领中,有一个家族的战绩和贡献不比杨家将差,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功劳地位都超过了杨家将。由于他们的征战故事没被人编写故事,所以,后世之人对他们的事迹知之甚少。这个家庭,就是北宋初期的曹家将。说曹家将的贡献与地位比杨家将高,并不是信口开河,我们只要看看曹家将的事迹就能很好地做出判断。

曹家将的第一代代表人物,便是在杨家将故事中不起眼的配角曹彬。说起曹彬,可不是简单人物,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时代,就与赵匡胤是要好的朋友兼同事。陈桥兵变后,由于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参与攻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曹彬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不久又加兼侍中之职,并以全军统帅的身份指挥了征讨北汉的战役,并成功灭亡了北汉王朝。随后,曹彬又奉命率部北伐,多次在战场上击败辽军,为北宋王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称为北宋第一良将。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宋真宗赵恒亲自痛哭致祭,对大臣们说到曹彬时,必定流涕哭泣。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赐谥号为“武惠”,并且赠其妻高氏为韩国夫人;任命他的亲族、门客、亲校十多人为官。后来,曹彬经历多次封赠至太师、尚书令,累封冀王、鲁王。

也许是巧合,曹彬也有七个儿子,个个带兵为将的功臣。长子曹璨官至殿前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曹璨常年镇守西北,与辽国、西夏等国交战数十载,战绩辉煌。

四子曹玮为将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军严整,史称其“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斩获颇多。此后累迁至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曹玮去世,年五十八。获赠侍中,谥号“武穆”。“武穆”这个谥号可是与岳飞相同,可见他在当时真宗心目中的地位。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昭勋崇德阁,曹玮便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三代曹家将中,曹璨之子曹仪,官至耀州观察使。曹彬第五子、吴王曹玘的柳子曹佾,官至诸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济阳郡王,死后追封沂王。

曹彬的曾孙辈当中,沂王曹佾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战功卓著的良将:长子曹评官至指挥使、节度使;次子曹诱官至观察使、节度使,谥号忠定。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许多在当时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由于传播的力度不够,而渐渐被人所遗忘,能流传于世的,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被文学家们、戏剧家们所关注而被大众记住外,还有就是各个时代的正统教科书,比如《三字经》里就收存了不少古代的先贤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等,正是因此才得以家喻户晓的。

北宋名将曹彬的故事 曹彬有没有后代?

曹彬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著名精灵,曾经平后蜀,灭南唐,克金陵,攻北汉,伐辽国,为北宋的统一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曹彬在当时是响当当的人物,自然在民间也留下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故事传说。

曹彬称病

曹彬曾经领兵攻打后蜀与南唐,在进攻这两个国家的时候,将士们多有劫掠百姓的不良习惯。事实上许多军队都有这个习惯,毕竟战乱,钱财就在眼前,哪里经得起诱惑。曹彬是一位军纪严明,重仁义的将领。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自然是劝说请求,希望将士不要扰民。

有一次在进攻一座都城的时候,为了确保城中百姓在城破之后,不被将士侵扰,曹彬想出了一个装病的方法。他装作身患重病的养子,不处理事务。众位将士听说之后,都前来探病,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

曹彬面对探病的一干将士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

将士们听曹彬这样说之后,立即答应了下来,并且焚香起誓。攻打城市的第二日,城市便被攻破了。众位将士果然应诺,入城之后,未曾扰民。等曹彬进城之时,见百姓们安心的过着往常的日子,很是欣慰,没多久就病愈了。

情法兼顾

曹彬曾经在徐州任地方官的时候,处理过一件案子,这件案子让曹彬很是闻名了一阵。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他手底下有一位年轻的官吏犯了法,案件已经查实,证据充足。但是一向严格要求下属,从不纵容下属的曹彬却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过问,想要不了了之的样子。大家对他一反常态的做法虽然表示疑问,但是也不敢多加过问。

又过了一年,这件事情差不多都快要被大家忘记的时候,曹彬却突然下令将去年犯事儿的官吏抓了起来。众人表示不解,不知道他犯了什么错。曹彬便将他前年犯的事儿说了出来,大家更疑惑了。既然已经是一年前的错误,在已经都查明的时候,为什么不在当时处理,而放在一年以后呢?曹彬回答说,一年前那小吏刚刚成亲。如果那个时候处罚他,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新媳妇克夫,那就会对新媳妇早骂晚打,新媳妇也会觉得自己命不好,无脸见人,也许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也说不准。所以才没有当场处罚他,而是留在现在。众人一听,都对曹彬表示佩服。

不受馈赠

显德五年,曹彬受令出使吴越,传达皇帝的使命。曹彬去吴越之后,尽管是私下与人相见,也坚决不受他人所送之礼。吴越人乘轻舟追送给他,曹彬还是不接受。过了许多次,曹彬才接受了,他说:“我最终拒绝他们,是近于邀名啊。”

尽管收下了这些礼物,曹彬回京之后却全部登记送给官府。后来柴荣强行还给他,曹彬才拜赐,全部分给亲朋旧友,自己不留一钱。

曹彬此人不仅打仗厉害,生孩子也非常厉害,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子孙满堂。

儿子:

曹璨,官至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谥号武懿。

曹珝,娶秦王赵廷美之女兴平郡主,官至昭宣使。

曹玮,官至彰武军节度使,谥号武穆。

曹玹,官至左藏库副使,

曹玘,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追封吴王。

曹珣,官至东上阁门使。

曹琮,官至西上阁门副使。

孙子:

曹仪,曹璨之子,官至耀州观察使。

曹佾,曹玘之子,官至诸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济阳郡王,死后追封沂王。

曹傅,曹玘之子。

曹牷,曹琮之子,官至皇城使、嘉州防御使。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曹玘之女,宋仁宗皇后。

北宋野史小说里,一个十分招恨的身份,正是“衙内”。

衙内,即宋代的高官子弟,放在古代野史小说里,“衙内”们通常都是贪婪凶残的恶人角色。典型《水浒传》里高俅家的“高衙内”,就为把林冲家的美貌娘子弄到手,竟然就不择一切手段,把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家害的家破人亡,闹出“逼上梁山”的悲剧。看得多少读者怒火中烧,一听“衙内”二字,都恨不得上去踩一脚。

不过,放在真实历史上,宋代的衙内,也不全是草包流氓,相反更出护国良将。典型一位,就是北宋开国将领曹彬之子——曹玮。

一、腹黑衙内

放在北宋将门里,曹玮的家世背景,堪称牛气到顶级。父亲曹彬公认北宋开国名将之首,以性情稳重足智多谋著称。深受父亲熏陶的曹玮,也在家庭良好的教育下,年轻时就一幅少年老成模样。十九岁那年,党项头领李继迁叛宋,当时的北宋军界,青壮年军将正青黄不接,急的宋太宗一头汗。年迈的曹彬却自信一句豪言:我家曹玮去肯定行!以这猝不及防的方式,少年曹玮披挂上阵,踏上戎马生涯。

然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李继迁,曹玮不慌不忙,在西门川扎好了口袋,轻松就把李继迁带坑里,然后一顿迎头通打,打的这位未来“西夏太祖”伤亡惨重,就此一战成名。

凭着这闪亮登场,外加父亲曹彬的极力推荐,曹玮的军旅生涯,起步就平步青云。二十六岁时就“转知镇戎军”,成为统兵一方的战将。当然也常惹不服,照当时很多人的不服吐槽说:曹玮这人平时看着松松垮垮,就是靠了爹厉害运气好,这才爬上高位,其实草包一个。宋真宗年间好些文官骂曹玮时,就常这么说。

可这话,互撕时骂骂人可以,真信了,那就见鬼了。

比如曹玮镇守秦州时,当地一个老将,就拿为人谦和的曹玮,当成是草包衙内。他的城墙上挡箭板太高,曹玮叫他更换,他阴阳怪气怼了曹玮一句,没想到正被曹玮捏住话头,接着就搬出大宋军法,把这个跋扈悍将拖出去,合理合法的砍了头。

就连他带出来的军队,也是类似风格。自从曹玮带兵后,就有不少人吐槽他带兵松松垮垮,军营里连巡逻哨兵都没有。曹玮的好友贾同“慕名来访”,一瞧曹玮的军营,竟比传说中还松松垮垮,就忍不住嘲笑了一声“从兵安在”?不料曹玮轻松一声令下,三千全副武装的精兵转眼间就整齐列队,把贾同看得目瞪口呆——带兵松松垮垮?哥追求的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境界。

当然,要论最体会到曹玮这“腹黑”本事的,还是大宋周边的“邻居”们。

比如当时顶着大宋“西平王”名分的西夏,就深知曹玮的厉害。一次有边境宋军士兵叛逃西夏,曹玮知道后不慌不忙,一句“瞎嚷嚷啥,这人我派去的”。真叫西夏上了当,稀里糊涂就把那叛徒给错杀了。还有西夏悍将靺鞨,隔三差五就在大宋边境闹事,曹玮就故意在军营里给靺鞨祈福,再发动部下传谣,咬定靺鞨跟曹玮是铁哥们,又叫西夏国主犯了糊涂,真把忠心耿耿的靺鞨给砍了。这出神入化的“戏精”表演,长期叫西夏吃血亏。

不过,想要边陲安定,单靠这些“腹黑”智谋还不够。曹玮更叫他们胆寒的,还有战无不胜的军功。典型一仗,就是1016年的三都谷大战。

二、十万胡尘一战空

三都谷爆发时的1016年,正是北宋的国防,表面平静下暗流汹涌的时候。

当时大宋最直接的威胁,是崛起于河隍的青唐羌政权。这个政权以八岁孩童唃厮啰为傀儡首领,大权则由论逋(相当于宰相)李立遵把持。坐拥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他们,当时拥有发达的农牧业与强大的兵器生产,野心更是爆棚。尤其是李立遵,一看手里头有几十万人,更生出恢复昔日吐蕃帝国的想法,扩张的第一个目标,直指曹玮镇守的秦州。

一旦这个吞并秦州的新“吐蕃帝国”崛起,等待大宋边陲的,将是持续不断的惨烈边患。万幸的是,有曹玮!

1016年,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的李立遵,悍然发动了对秦州的强烈攻势。他集中了三万大军,全是身经百战的吐蕃党项等部老兵。而曹玮镇守的秦凤路呢?满打满算不过六千人。但得知消息的曹玮,却先火速带兵来到三都谷(甘肃甘谷县),然后就摆开餐具吃饭,直到李立遵大军已经迫近,他才抹抹嘴轻松迎战。开打就率上百亲兵绕到李立遵背后,突然一个前后夹击,就把三万敌军扎了个透心凉。号称要到秦州烧杀抢掠的李立遵,顿时被打的大乱。

  曹姓来源有六:

  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水”的著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有扈、魏、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灭夏后,曹姓又常与商朝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因被商讨伐,而东迁于山东定陶县。河南滑县曹故地于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也就被翟占领,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为自己的姓氏。在汉代有游侠漕中叔、漕少游。《千家姓》云:西河族(今河南省浚县、滑县及其迪南、迪北一带)。漕氏又演化为糟氏,《续通志·氏族略六》载: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3、出自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锋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国636年。其世系为:

  曹叔姬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发。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国国君。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卒,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曹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继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曹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杀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石甫弟。杀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曹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国国君。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曹羁,春秋曹国国君。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羁奔陈。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国国君。继曹羁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 659),赤狄攻邢,邢溃。乃与齐、宋之师救之,败赤狄。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又与齐、宋之师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齐桓公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昭公班子。继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 645),与齐、宋、鲁、陈、卫、郑、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谋救徐伐楚。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十一年(前 642),与卫、邾助宋襄公平齐乱,以纳齐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谏,不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后释之。公乃会诸侯于许。周顷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曹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曹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国国君。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之君会于京师。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成公曹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宣公庐庶弟 (一说为庶子)。继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 555),晋以卫石买、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晋平公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春秋曹国国君。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湏(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曹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湏子,继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杀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平公湏弟。继声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湏子,声公野弟。杀隐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阳立。

  曹伯曹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 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杀之,曹亡。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4曹姓黄帝后裔 源自山东南移

  对于曹姓的姓源,《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为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虽然也是黄帝一系的血统,但在宗系上却跟黄帝隔得远了些。后来由周文王的儿子振铎所创的曹氏,则是黄帝的姬姓嫡系后裔,跟黄帝的关系,算起来近得多,不过,殊途同归,天下曹姓都是发源于黄帝,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曹姓跟朱姓的关系,显然也十分密切,朱姓是发源于周代的邾国,邾国则是由曹姓之人所建立。根据《姓纂》的记载,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的;周武王把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安封在邾国,后来邾国为楚所灭,于是,安的子孙有的复姓为曹,有的则以国为氏,改姓了朱。如果真是如此,则姓曹的人当中,应该有一部分跟姓朱的人是同宗。

  这两支曹姓的发源地,当然也有不同。传自颛顼嬴姓的一支,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邹县的东南一带;传自黄帝姬姓的一支,则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的定陶县一带。两支曹姓的发源之地虽然不同,却相距不远,都在山东省境内。所以,曹姓可以说最早全是来自山东。

  5、他姓改作曹姓

  后汉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改姓曹,是为安徽曹氏。

  6、少数民族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秦汉时期:

  汉时曹姓已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相曹参即属此支。这时,曹姓是以今天的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以至后来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布于这些地区。东汉时,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大举南迁,于唐初迁漳州(今属福建省),后渐至福建的同安、南安、安溪、芹山等地。

  东晋时期曹彦家族南迁

  西晋后期,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氏政权势力耗尽,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次年3月自称晋王,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8年,愍帝司马邺死讯传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公元383年,氐族贵族政权前秦以87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江南,东晋以8万军队抗击,大败秦军于安徽省境内的淝水。在战乱中,曹姓被迫大迁徙。

  安徽青阳县墩头曹姓是三国时曹爽的后人,据《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载,建业十七世祖曹彦(乳名汉)以孝闻世。大兴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导和周(凯-几+页)推荐任南朝翰林中书,他任官后的第二年(321年)为避战乱,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连年战乱中,曹姓又从京口四散迁徙,有的往扶苏,有的往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旧称),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闽(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苏省睢宁县),有的转往江北(指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别山以东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居18 处。

  安徽省青阳县墩头之曹姓以十九世孙曹沛为一世祖。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任广阳(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当时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专擅朝政,遂辞官并隐居青阳县城之东喻山约10里的泾阳乡墩头里(村)。曹沛孙曹毂出守并家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复居安徽青阳县墩头故里。

  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70)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曹姓也从此开始迁入福建。唐末黄巢起义时,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迁徙到福建。

  两宋时的迁徙: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后渡江南下,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是为南宋。北宋开国宰相曹彬在朝为官的后代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后裔子孙很多迁徙外地,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曹彬后人有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县、青浦县曹姓,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省泰兴县曹姓,今江苏省金坛县曹姓,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省),居常熟州(今属江苏省)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省),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天津静海沿庄村曹姓★★★

  天津静海沿庄曹姓于明洪武年间在山西洪桐县迁出,先到山东,后到河北在静海沿庄定居,现有约三千人.历史人物,曹福田,清末义和团著名首领之一,后被清政府杀害。

  明清时常宁市胜桥乡曹姓的迁徙:

  常宁市胜桥乡曹姓是曹操的子孙,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芜湖市、南京市长江河段以东地区)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的路上经过常宁,觉得楚南尤其是常宁土沃人醇,于是在解职离任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志柏徙居常宁,至今已有600多年。

  常宁胜桥乡曹氏人口发展很快,这支曹氏一修谱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距鼻祖道公12代,据庠生三益序说“数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钧序说这支曹姓“棋罗星布,繁衍不下数千人”。百年间竟增加人口几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万余。

  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迁布常宁市内的洋泉、板桥、黄桐、塔山等乡镇。因生活计,曹国球、国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往湘潭、湘乡县。这支曹姓今已分布于湖南省内的衡阳市、祈阳县、长沙市、零陵市、株洲市等地。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住四川的有曹三极、三纲、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四川的有曹三川、三揖、三德、三苏、三晋、曹庚、曹弼、曹陶、曹思、曹巽等。清代迁住四川的还有曹陌、曹里、曹隅、曹昌、曹钧、曹佚、曹伯、曹俯、曹位、曹杰、曹佐、曹仕、曹僻、曹佑、曹子宝、曹子贞、曹子贵、曹子贯等。

  迁居台湾:

  曹安支曹姓于商周时有一支南迁台湾,成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 后世也时有曹人迁徙台湾。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台湾省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移居海外: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徙居海外。 缅甸曹氏。曹风英,仰光《中华商报》董事长。曹缵卿,仰光《中华时报》董事长。曹思羡,广东人,仰光华侨光复会会员。

  越南曹氏。曹达策,《中华时报》总编。

  马来西亚曹氏。曹行,创办和丰广西会馆。

  韩国曹氏。曹薰铉,世界著名围棋运动员。

  秘鲁曹氏。曹钜声,《民醒日报》社长。曹栖梧,秘名埃米略·曹·马,广东人,生于秘鲁卡亚俄,创社会考古学,著有《秘鲁华人的奴隶生活》、《十七世纪的进化论》、《拉美人与文化起源之析》。

  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业家。

  澳大利亚曹氏。曹继业,获澳大利亚研究食用菌奖。

  法国曹氏。曹奎源,法国上海联谊会会长。

  美国曹氏。丹尼·曹,纽约海洋宫海鲜酒店经理。曹志源,益阳人,浸礼会大学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彦,温岭人,德伯渥大学中国文化教授。

  附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北枝江曹氏宗谱》的迁徙歌:

  君起盘古,人始亚当。循流溯源,实理之常。

  世代承继,派别枝分。有姓有氏,以正人伦。

  曹始振铎,为文之昭。宋景构乱,天复相曹。

  其先开国,自此承家。去鲁适楚,椒衍繁华。

  庐陵太和,皆其苗裔。安宁什堡,本支所居。

  在明永乐,闽浙盗兴。贤者避地,乃适于荆。

  南眺虎渡,北逾龙洲。顾瞻百里,砥柱中流。

  丹阳夷道,水秀山奇。登临瞩望,感慨欷歔。

  勃然兴致,栖谷枕山。隐士榘涧,历历游观。

  西南之野,土满田多。徘徊幽赏,行人适过。

  相与问讯,壤接土司。边备谨严,朝贡有期。

  是为乐土,遂访龙泉。调琴遣兴,登舟言施。

  迨至正统,重寻桃源。棚石老屋,卜筑养闲。

  一传七子,子孝孙贤。五源归窆,有灵在天。

  家乘有记,昭兹来许。备载世系,具有原委。

  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

曹斌被后人称为北宋第一良将,为何后人却很少了解他?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轻易就得了天下的,但是,他当时所得的只是后周的那片江山,其统治区域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
点击下载
上一篇:8.1 族谱门风|家乘下一篇:杜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