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古皇帝家谱~~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求上古皇帝家谱~~急~~,第1张

这个说法很多。从王桐岭先生的《中国史》中可以整理出来一份如下

最早是盘古氏,也叫混沌氏。

第二个是天皇氏,一共传了十三代

第三个是地皇氏,传了十一代

第四个是人皇氏,传了九代

再往下是燧人氏、有巢氏、赫胥氏、葛天氏、阴康氏、葛天氏、伏羲氏、女娲氏。

女娲氏是伏羲氏的妹妹,她在位的时候与伏羲氏时的大诸侯共工氏发生战乱,前后有十五个大氏族卷入战斗。

最后由神农氏,也就是烈山氏统一天下,传了八代。发生战乱,由黄帝,也就是公孙轩辕统一

黄帝再往下传给了儿子金天氏,也叫青阳氏,名字叫挚。尊号是少昊

下一任是黄帝的孙子,金天氏的侄子,歂顼,也就是高阳氏

下一任传给了黄帝的曾孙,金天氏的孙子,高阳氏的堂侄帝俊

下一任是帝俊的长子挚(和曾祖重名),因为无道很快下台了

下一任是帝俊的另一个儿子,挚的弟弟,尧

下一任是舜,在辈分上是尧的玄孙辈,谱系是歂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下一任是禹,他和舜都是歂顼的后人,在辈分上是舜的曾祖辈

下一任是启,禹的儿子,进入家天下

夏朝世系为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予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胤甲)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履癸(桀)

================以上

从盘古到神农,基本上一本书一个讲法,没有统一的。

从黄帝到禹,辈分没有什么大的争议,但是具体人名和细节上有所不同

从禹到桀,人名和排列基本没错,但是时间上众说纷纭

  末年,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群雄混战之际,保住了四川百姓的平安,造福了四川百姓,为他们创造了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也许把四川的天地灵气都用光了,明氏政权最终也没能跨越过蜀道,入主中原。> >明氏家族的发迹始于明玉珍。明玉珍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与其他农民起义的领袖一样,坚信白莲教,出身贫苦,但为人豪爽,孔武有 力,善骑射,深得家乡父老的爱戴。当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后,明玉珍接受徐寿辉的招揽,任统军元帅之职,投身于反元的斗争之中。至正十三年,天完政权在元军 的攻击下,陷入低潮。蕲水被攻破后,徐寿辉等逃到了黄梅山和沔阳湖中。正是这一危机时刻,明玉珍承担起了保卫天完政权和徐寿辉的重任。尽管自身处境艰难, 但明玉珍从未产生动摇的情绪,反而通过亲密的接触后,他被徐寿辉的品质所折服。> > 至正十五年(1355)开始,天完政权出现转 机,夺回了沔阳城,并击溃了前来围剿的元军,为了解决粮草问题,明玉珍身负重任,前往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筹粮。在这一过程中,明玉珍不仅圆满地完成了 任务,解决了天完红巾军的一时之需,也为今后义军入川奠定了基础。至正十七年,当得知重庆城中驻军不和的情况之后,明玉珍率众沿江而上,轻而易举地夺取了 重庆。从此,以重庆为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展。明玉珍首先扫清了重庆周围的反抗力量,继而与元军展开生死对决,历经一系列的苦斗,到至正二十年终于攻占成 都,拥有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在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明玉珍还十分注重与当地势力的结合。其所部军纪严明,百姓安堵如故,深受欢迎。对于知识分子,明玉珍 也是大力拉拢。当得知元进士刘桢有经邦治国的本领时,他亲自前往拜访,寻拜为理问,主持政事。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明玉珍在四川得以立足生根。> >当明玉珍集中力量在四川发展时,陈友谅在至正二十年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消息传来,明玉珍悲痛欲绝。徐寿辉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此不明不白地被陈杀死, 怎能让明玉珍服从陈友谅的命令呢?明玉珍马上下令,川中全军缟素戴孝,为徐寿辉隆重发丧,又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春秋奉祀。他召集部属说:“我和陈友 谅同为天子徐寿辉的大臣,而今陈友谅弑主自立,为尽忠义,我从今以后与他誓不两立!”于是下令与陈友谅断绝一切关系,并且传檄四方,会兵三峡,准备大规模 讨伐陈友谅,为徐寿辉报仇。> > 同时为了解决与陈友谅文书中称呼不对等的问题,明玉珍在部下的拥戴下称陇蜀王,并于至正二十年十月十五日 (1360年11月23日)正式即王位。但不易国号,不改元,仍尊奉天完政权及其纪年,并尊奉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这样一来,他向天下人表明了 自己与陈友谅篡逆行为的根本区别。后来,在谋士的劝说下,明玉珍决定称帝,以笼络人心。于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363年1月16日),明玉珍正式即皇 帝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大夏政权虽然改元,但基本国策并未改变,仍然举国上下尊奉弥勒教,坚持反元的旗号,也可以把大夏政权看做是天完政权 的延续。> > 政权建立后,明玉珍在谋士的协助下,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图巩固实力。首先在政治制 度上,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官制,并采取轻徭薄赋,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而文化教育方面更是他的着力之处,立国后即设翰林院,重视文人的作用;又 大力兴办学校,中央设国子监,负责公卿百官子弟的教育;地方设提举司、教授所,负责郡县生员的培养。经过这样一系列改革,四川的民风为之一变。> >在巩固政权之后,明玉珍开始尝试着出兵四川。1363年冬,他派万胜率兵出汉中,进攻元朝统治下的陕西,初战告捷。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当时主要军 事行动还是用在安定后方上。1366年,明玉珍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把矛头指向云南。万胜领兵十一万,全力进攻云南,一路过关斩将,直插入到大理。但由 于孤军深入,加之战士水土不服,多有病伤。万胜被迫留下少数兵力,之后回师。但通过这次进攻,我们可以看到明玉珍兵力的强大。可惜天不成全,同年,年仅三 十八岁的明玉珍病危。在他弥留之际,他作出了自己最后的安排,对大臣说道:“如今中原未平,元虏未灭,我的志愿还未达成,也许这是天意。我死后,希望你们 倚险自固,千万不要自不量力、问鼎中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惹祸上身。”说罢撒手人寰,留下了十岁的儿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 > 此后,明氏政权忙于内讧,根本无暇他顾。面对不断强大的明朝,明氏政权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洪武四年(1371),命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大将两路两面攻蜀。六月,明升出降,大夏政权灭亡。

求上古皇帝家谱~~急~~

这个说法很多。从王桐岭先生的《中国史》中可以整理出来一份如下最早是盘古氏,也叫混沌氏。第二个是天皇氏,一共传了十三代第三个是地皇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