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伟人郑成功的陵墓在现今的哪里?郑成功是哪里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明朝伟人郑成功的陵墓在现今的哪里?郑成功是哪里人?,第1张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陵墓位于福建省南安县水头镇,后人为缅怀郑成功一生的丰功伟绩,便为他立下陵墓以示怀念。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的陵墓占地面积大约有998平方米,郑成功陵墓朝向为坐东向西,陵墓呈风字形,郑成功的陵墓位于第二排中间,在他的墓前,有一个高达14米的一对石化表。郑成功墓看起来十分宏伟壮观。众所周知,古人建墓,为了彰显生前的辉煌成就,会修建大量的石头雕塑,比如石狮和石马等等。郑成功墓前,有一对坐着的石狮子,并且有9对石夹板,其中有一块上面书写着郑成功去世的时间。1929年,曾在郑成功墓中发现他生前的配饰,比如玉带,包括残留的衣服、靴子、头发等都被发现,其中衣服上的花纹依稀可辨,玉带共有17块,大小和样式各不相同。后人为了祭奠郑成功,在他墓前修建了供桌,以及墓碑,墓碑上刻有郑成功的官职以及后人的名字,已经记录到郑成功第七代子孙。

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去世,郑成功去世后后人将他葬于台南洲一处,七年后,郑成功子孙将郑成功遗体从台南运回了郑氏墓地中,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长子郑经。后人为了缅怀郑成功一生的成就,将他的墓地建造的非常宏观,后来郑成功墓遭遇了两次被盗的经历。1962年是郑成功 300年纪念日,福建当局拨款对郑成功墓进行了重新修建,在1982年,郑成功墓成为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是哪里人

郑成功生于明末清初年间,是福建泉州人。郑成功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因为 一事,郑成功被评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雕塑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常年在台湾、日本一带做武器交易,郑成功出生后,和母亲生活在日本平户地区。父亲郑芝龙因为在台湾设立了军事基地,这一事情遭到明朝廷的忌惮,明朝廷围剿不成功后,便改为招安政策。父亲被明朝廷招安后,郑成功才被父亲接回到泉州,郑成功在当地的教育机构读书,1638年,郑成功参加乡试,一举夺得秀才。六年后,郑成功前往南京读书,父亲郑芝龙为了让郑成功有辉煌显赫的前途,请了著名儒士钱谦益作为郑成功的私塾老师。1644年,李自成进入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第二年,清军南下,明朝政权灭亡。

1646年,郑成功联合其它抗清将领,对清朝廷主动发起攻击,并在泉州、潮阳、漳州等地方取得胜利。四年后,清 为了控制郑成功,在厦门一带建立了根据地。

1657年,郑成功开始了北伐战争,在北伐开始前,郑成功颁布了十条禁令,用以建立严厉的军规军纪。七月份,郑成功从台州出发,和浙江总督得知郑成功北上后,乘机攻打闽安镇,郑成功担心岛屿沦陷,便率军返回。

1658年,郑成功率兵进行第二次北伐战争。郑成功和抗清将领张煌言一起北上进行抗清运动。郑成功率兵攻入浙江沿海一带,七月准备进入南京,不料,郑成功队伍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吹翻了他们的船只,死伤非常严重。这场台风阻碍了郑成功北伐的计划,不得已返回厦门。1661年,郑成功带领军队从厦门和金门两地出发,旨在将荷兰殖民统治赶出台湾。郑成功到了台湾后,成功地将台湾进行了收复,并且废除了荷兰的殖民统治,将台湾百姓救于水火之中。除此之外,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县的设置,便于行政上的管理,郑成功这一做法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泉州赠送台南郑成功雕像(吴泽华庄丽祥摄)

高796米 重达200余吨

早报讯(记者朱彩云)昨日,台南市隆重举行了“泉州赠送台南郑成功雕像揭彩仪式”。

347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数万雄师登陆台南,开启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开发台湾的历史新篇。

347年后,泉州首次组团,于4月28日启程前往台南,参加一年一度的“郑成功文化节”系列活动。

记者了解到,泉州赠送台南的郑成功雕像,高796米,重达200余吨。

这尊雕像威武而不失儒雅,剑眉上扬,双目远眺,头戴铁盔,身披战袍,腰佩利剑,左手叉腰,右手紧握剑柄,两脚分踩马镫,跨坐于剽悍的战马背上,战袍迎风飘拂,颇具动感。

整尊雕像(不包括底座)分别由大小不等的10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

这座由泉州市人民 出资、以“泉州人民”名义赠予台南市的郑成功骑马巨型石雕于4月14日完成作业并集装成箱,搭乘厦门航线轮船从东部港出发运往台南市,安放在台南市开山路延平郡王祠侧的一片草地上。

“泉州赠立郑成功雕像于台南碑记”中说:泉人于市区大坪山立一延平铜像,万众瞻目希,仰之弥高。

兹复雕其石像以赠台南,立于开山路其祠侧,盖为彰王沛然台海之遗烈,且增两市系于英雄之夙缘也。

据悉,台南市为台湾历史发展发源地。

台南自2002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七届。

相关链接 编者按:近年有关郑成功学术研究颇有重要发现和可喜成果,摘要介绍于此,以飨读者。

重大发现之一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可能是亲兄弟 

■未解之谜:达德公和隐石公是不是同一人? 郑成功更早的先世找到了!2005年4月,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延平分会有关人士通过东南早报公布这一国内关于郑成功研究的重大新发现。

是一本清代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揭开的这一神秘一页。

考证认为,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可能是亲兄弟。

该族谱展示了其先人是如何由泉州“负骸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的,里面的“家谱小引”还提到了郑成功曾往叙其亲“盖清源之支裔”。

研究郑成功,就不能不研究其先世。

石井的开基祖是隐石公,传至十二世出了郑成功。

隐石公,南宋初年由闽官举家南下,初居泉郡武荣,继迁海滨石井。

耕地八斗。

后经地理师指点,以八斗地与人交换五石山,也就是鳌石山,卜地山麓,筑室家居。

因此,石井自古流传以八斗换五石之谣,隐石率家人开荒务农,兼牧羊与磨制豆腐为生。

从此,石井郑氏世居海滨。

石井要追溯一世隐石公之前的先世,还能够勉强追溯到隐石公的祖父。

根据记载,其祖父之墓在武荣,也就是后来的丰州。

2004年,霞美(原隶属于丰州)发现了郑隐石祖父的墓石,碑文上写“有明石井始祖郑公阡”,于康熙辛未年所立,在墓石的附近还发现了墓茔。

隐石公祖父的墓石,还被载到石井保护了起来。

漳浦营里的族谱记载,郑氏入闽的五世祖为琳芝公,并提到“有四德公汶德、慧德、达德、光德……长汶德公住居于旧镇铺尾社基,次慧德公住居在漳州府古县社基,三达德公在泉州府石井社基,四光德公在旧镇港开基焉……”相关大意为,漳浦营里祖先是光德公,而达德公是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

这就产生了一个谜团,达德公是谁呢?和石井郑氏族谱中记载的石井开基始祖隐石公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有可能是亲兄弟。

发现的漳浦郑氏族谱,留谜团待专家研究探索。

石井的族谱只记载始祖来自武荣,而始祖以上的资料只字未提,漳浦郑氏族谱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

漳浦郑氏族谱记载了郑成功在漳州的活动情况,还反映了清顺治年间迁界和康熙复界的一些具体情况,史料十分珍贵。

因迁界之举极其惨毒,清廷深讳之,故一些史书、奏疏都为讳言或篡改,致使事虽近而记载不详。

漳浦郑氏族谱可为人们提供这方面第一手的历史资料。

漳州营里郑氏族谱里还详细记载说:“我四德公父号文钦公随达德公于石井,墓茔为海澄公黄梧掘毁焚揭,致成功切痛恨,几属苗裔誓勿与黄姓结好联婚,如有故违定遭天谴。

”这句话说的是,由于祖坟被黄梧掘毁焚揭,郑成功痛恨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嘱咐不要和黄姓通婚。

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的许庆芳与郑新新表示,国内不时出现一些所谓的郑成功先世记载,但经过仔细核实后,很多记载缺乏真实可靠性。

经核实,漳浦营里郑氏族谱被认定是较真实可靠的,其发现意义甚至比2002年发现的《明末版石井郑氏族谱》更为重大,必引起轰动效应,该历史资料有待我国研究郑成功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据了解,漳浦“营里”的地名,民间传说是因郑成功安营扎寨,该地就叫“营里”了。

重大发现之二 郑氏郑成功先祖溯源于丰州 

■未解之谜:守墓人世代守护的“郑公坟”,里面安葬的是谁? 2007年8月,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通过东南早报,公开了这一郑成功研究重大发现。

记者采访中得知,武荣郑氏族人多次来到南安丰州会合,考证中认为,郑成功先祖也是溯源于南安丰州社坛。

从金门、漳浦、南安等地汇聚而来的郑氏族谱,渐渐揭开真相。

七百多年前,他们的祖辈从这里走出;七百年后,后人执族谱互溯同源。

一本一本族谱,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丰州走出武荣郑氏之说。

今年,漳州文化名人郑惠聪还写了长篇文字,对此进行了考证。

记者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丰州社坛仅剩少数郑氏。

曾有某些地方的人,想到丰州社坛寻找郑氏,以图解开历史之谜,但是寻访无着。

社坛村郑万全说,其实丰州社坛还有郑氏。

就如他们这一户人家就是,一家子有八九口人。

另外,村中还有其他少数原来姓郑的人家,只不过后来改姓了,其他的都迁出了。

事实上,郑万全一家,是留守社坛世世代代的守墓人。

可惜的是,丰州社坛郑氏族谱无存。

郑氏祖厝前,有一古老的旗杆夹,老一辈人说,那是明代留下的,明显是武官用的旗杆夹。

每一年“年兜”、清明、七月半、冬至、“七娘妈生”,郑万全一家都要到祖厝“敬公妈”。

郑万全一家守护的郑公坟,里面安葬的究竟是谁,没有人知道。

郑万全说,只知道那是“祖公”的墓。

墓中人是谁,也成了一大谜团,需要进一步考证。

郑公坟修建于何年代?郑万全依然表示不清楚。

他说,如今可计算出的是,家中至少已有七代人守着这墓,而且更早几代估计也有在守着,只是无法再追溯到那么久远的事罢了。

郑万全等人领着记者穿过龙眼树林,经过了姜相墓,不远处就见到了郑公坟。

墓碑上写着“城坛郑公祖坟”,没有具体的名字。

据介绍,城坛,与“社坛”谐音,应该就是这里的地名。

就在郑公坟边还有一坟,碑上面写着“俭慎吴氏贸斋郑公”。

丰州王赞成先生识别后认为,这应该是清代夫妻墓,古代女子常无名,“俭慎”不一定是吴氏的名字,而贸斋就是名字了,具有那一时代的名字特色,时兴以“斋”为名。

郑万全说,他们一家守的是左边的郑公坟。

而右边那一坟,估计也是守墓人的墓。

记者昨日获得消息,位于丰州社坛的郑氏祖厝就要进行修缮了。

(记者朱彩云)

不是。。。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你注意到那两个字了吗、、、、、

姓氏起源  一说: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 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此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在古代曾是荥阳郡的管辖范围。现在,河南中部还有一个荥阳市。

  又说: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为了找一个根据地,因为当时在清军的强势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青复明大业,所以它将目标投向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重大,从此在台湾开州设府,这是主权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康熙帝决定武力统一台湾的主要原因: 1、入关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政局稳定,国力恢复。 2、平三藩,无后顾之忧。 3、郑氏逐渐不得人心,内讧频仍,施琅投奔。 4、不断对沿海进行骚扰,不堪其扰。 5、是前明的残留最后一支武装

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明朝伟人郑成功的陵墓在现今的哪里?郑成功是哪里人?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陵墓位于福建省南安县水头镇,后人为缅怀郑成功一生的丰功伟绩,便为他立下陵墓以示怀念。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