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为何在后世只剩下的儒家和道家?
因为儒家和道家经过改造之后最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谈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文化名人,当然就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了。这两位先贤的学说,至今还在以不同的方式深切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生活。
当年春秋列国“百家争鸣”,思想界是何等之繁荣。经过了千年以来的发展和演变,好像“显学”只剩下了儒家和道家。另外的学说,都湮灭无踪。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一点是:法家并没有消亡。尽管秦国沿用法家,后来“人人得而诛之”,但是法家的政治传统并没有因此而消亡。相反的是,靠诛灭暴秦起家的汉代,反而“汉承秦制”,把秦国的制度从头到尾复制了一遍。
之后的历朝历代,也一直沿用法家的政治内核来管理社会。我国著名伟人,是这样说的“百代皆行秦政治”,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儒法斗争”的过程,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儒家在法家面前,都是节节败退,苟延残喘。
儒家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他可以为黑暗残酷的法家,套上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所谓“儒表法里”,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家长盛不衰,很大原因上,也是因为它可以充当法家高压统治下的“润滑剂”。
后世将其称之为“儒表法里,济之以道”。统治者教导臣下忠君爱国,教导百姓逆来顺受,而自己则应用法家的“国强民弱”,奴役天下,操纵群臣。
明代大儒王夫之也曾经总结出了这个规律。他悲哀的发现,原来中国千百年来,都是“其上以申韩,其下必佛老”。
儒家和道家谈不上谁高谁的,之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官方会推崇儒学,是因为他们要用“儒学”来掩饰自己“法家”的外衣。谈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思想家,毫无疑问,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文化名人:儒家圣人孔子,和道家圣人老子。
他们各自创立的学说,都以不同的方式,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千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和演变。不同的是,好像“儒家”更得历朝历代官方的青睐。
但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原始儒家的主张到底是什么。战国之后,儒家一分为九,真正能够秉持“原教旨儒家”信条的,也只有“思孟学派”。原始儒家,是以“恢复周礼”,兴灭继绝为核心主张,认为春秋各国已经处在了“礼崩乐坏”的时期。
在政治上,儒家认为“亲亲”应该高于尊尊。在一些典籍中,被记载为“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说白了就是父母比皇帝更加重要。而统治者只有善待民众,才有治国者的资格,否则就是“独夫”,天下人共诛之。“得乎丘民为天子”,这是孔孟时代儒家的主张。
而自叔孙通之后,历代官方所推崇的儒家,其实早已经不是“古儒”了,取而代之的是“儒表”。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叔孙通制礼,为汉朝定下了“汉家儒宗”,但实际上,他所谓的“礼制”,不过就是用儒家的外衣,套上法家的内核而已。
此后中国四千年来,一直遵循着“儒表法里”的政治制度,万世不变。我国开国伟人,将其称之为“百代皆行秦政治”。
而道家所充当的角色呢?就是高压统治之间的润滑剂。道家的逆来顺受,万物一齐的思想,类似于“精神胜利法”,因此往往被君王用来麻痹底层民众。一部分历史学者,将我国的政治传统,叫做“儒表法里,济之以道”。
相比之下,后世的儒家和道家,都失去了孔子和老子的本意。说它们谁更“略胜一筹”,也是没有意义的。
“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的治世)”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扩展资料:
“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具有辩证法精神的思想方法、智慧,对培养出一种高明的治国之道也是会有启迪的。人们常常能够发现,在现实社会中,那些高明的政治家的智慧,往往是一般领导者所望尘莫及的。
所以,在日益激烈、复杂而且充满风险的现代经济、政治竞争中,很需要那种高明的政治智慧。实践证明,不懂政治的人,他们虽然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在领导活动中却很难有大的作为。
当然,儒家的所谓“无为而治”,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似乎一个统治者可以无所作为,就能够把国家治理得好,而是指统治者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运用权力,不是穷于应付,而是能够使自己从日常的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这也就是常说的,一个高层次的领导者,要能够超脱。
-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的治世)
凤凰网-“无为而治”:一种高超的政治思维艺术
常家太爷有常天龙、常天云、常天灵、常金龙、常秀英。常天龙:驻足铁刹山北门,坐骑:金精兽王。生日:三月初六。身高九长,当年居住在乱石山,后来居住在铁刹山。封神有名,专门掌管阴阳两界常家。
保家仙是封建民间神位名,通常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是用木板制作的胡黄常蟒的牌位,有的人家也有小庙;供奉保家仙一般不用做仪式,直接写上供奉即可。
中国特有拜物教信仰遗存,由于受到佛教与道教信仰的影响,带有深刻的道教佛教色彩,是中国民间信仰。
五大仙作为东北农村民间信仰,又被细分成几大类,如“清风”指男性鬼魂,而"烟灵"指女性鬼魂,但是又抄袭了道教鬼仙的一些观念和神崇拜;而“胡黄”是对狐崇拜的发扬,包含了民间的胡仙崇拜,又增加了黄仙这个新成员;“蟐蟒”、“柳仙”,来自于蛇神崇拜,亦带有龙图腾的影子的存在。
一般人家供奉保家仙如同供奉城隍神、土地神,逢节上供。它的信仰者或者倾向于佛教,或者倾向于道教,东北的一些佛道庙宇的前身即供奉保家仙的庙宇。在信仰的世界里,保家仙和道教佛教又均有抵触,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正是它作为中国民间信仰最大的特征。
道教《太上天坛玉格》云: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多是土地及司命能作此怪,行法之士当审察之。
佛教:世尊曰:复有邪人,上无师得,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假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惑乱世人,同入邪路,灭佛智种,第三外道。
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杨树村老呱窝迁居西平县东重渠保清凉寺,寻xun徒居仙女池及杀河滨。始祖兄弟三人曰龙曰凤曰强均随母赵氏迁来嗣,龙强二祖复迁往上蔡西北部陈桥洪桥等处,惟陈凤留居斯土。
诸子百家为何在后世只剩下的儒家和道家?
本文2023-11-22 06:09: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