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鞍山市平南王尚可喜墓在哪?
尚王陵园又称尚平南王陵园,位于海城高八里镇小新村东南之文安山麓,即由马风镇东陵村之凤翔山移葬的清平南王尚可喜墓。北纬40°3’,东经122°53’39”,方向坐东朝西,陵园占地面积约70亩。陵园苍松掩映,碧瓦红墙,占地约70亩。陵寝正门两侧,石狮踞立,怒目张吻,雕镂清巧,高约三公尺,座以大理石,前立清圣祖康熙御赐神道貌岸然碑一甬,高五公尺,碑之右上侧列款为:平南亲王谥敬尚可喜这碑现已无存。
1、建置沿革:尚王陵园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有清以来直受保护。解放后列为地方文物,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至毁掘。
2003年2月9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尚王陵园为鞍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沿革:1995年由族人园其墓穴;1997年,由族人复其园廓;1999年由族人于陵前建纪念馆一处(两栋400平方米),据此构成“尚王陵园”。2003年修建碑亭一座,用于保护“皇封神道碑”。2003年10月5日鞍山市人民政府为尚王陵园立文物保护标志碑。2004年4月对陵园进行绿化,栽种八棵古槐,由北京公园赠送。
说说汉军旗八大家
中国人一向喜欢“八”这个数字,历代人物往往被冠以“八”为数,如古代的“八元”、“八恺”,汉代的“八俊”等等,可谓是不胜枚举。清朝时代亦有“八旗”制度,除了满蒙八旗之外,还有汉军八旗。八旗汉军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的清朝掳掠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队”。八旗汉军深受皇太极信赖,在清朝初期统一战争及稳定汉地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出任清朝高官者也屡见不鲜,清朝中期逐渐衰败失去了影响力。
八旗满洲在追随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征战辽东的历次战事中坚定的支持努尔哈赤父子,因而深得努尔哈赤父子的信赖,至皇太极即位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随着一次次的对外征战,尤其是讨伐明王朝的战役之中,满洲八旗也逐渐暴露出了其严重的弊端:
一方面是满八旗仅限于平原野战,而不善于攻城掠地,在攻打明王朝的关内城池方面,远远无法与一起参战的汉军相提并论;随同参战的汉军不仅表现得同样骁勇善战,而且“谙水战,习地利,”在同明王朝的征战中,以汉兵为前驱,往往可以克服满族骑兵无所施其伎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最令皇太极深感头痛的是八旗满洲自上而下的劫掠习气屡禁不止。尽管八旗自从建立之日起即以战争和劫掠为生,对此,皇太极也深表理解,但随着皇太极一次又一次地入关作战,以及由此逐渐确立的将大明王朝取而代之的思想,却使得他不得不开始认真地考虑汉族文臣如宁完我、范文程等人所提出的关于禁止劫掠的建议。不言而喻,想要将一向视劫掠为家常便饭且当做是获得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满洲八旗会遇到多么巨大的阻力。
相形之下,随同作战的汉军却经常表现出一种少有的自我克制能力,能够基本上遵从皇太极屡次关于禁止大肆劫掠的诏令。汉军在屡次征战中的良好表现让皇太极对其予以重视。
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投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 旗,旗纛为纯青镶黄、纯青镶白、纯青镶红和纯青色。不过,无论是汉军一旗、二旗还是四旗时期,旗下人丁的本籍均属满洲旗分之下,当时汉军的旗色只是为了对兵种加以区分。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由于清朝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将此战降人和之前大凌河降人编立佐领,与原先的汉人佐领一同组建八旗汉军,旗色与八旗满洲相同,至此汉军开始拥有独立的旗籍。
在八旗世族之中,有“八大家”之称,汉军八旗虽然没有这样的称谓,但是在雍正年间,根据《啸亭杂录》中记载:由于汉军旧家冷落已久,所以雍正特意下了谕旨,对尚、耿等八姓汉军旧家子弟予以破格录用。王嵩儒《掌固零拾》卷三“汉军恩遇”条云:“汉军旧家多从龙勋裔,雍正六年(1728年)上谕:‘八旗汉军大臣子弟失于教导,甚乏可用之材,朕心深为怜悯。现今尚、耿、石、李、佟、祖、蔡、王诸家子弟,年十五以上、二十内外者,拣选数人,带领引见。朕量其材器,令其学习,俾得成就,以副朕加恩造就勋旧子弟之至意。’寒族即蒙恩甄用二人。此八族中有曾预掖庭之选者,得加‘佳’字。”作者王嵩儒即此八家中王姓之裔,故有“寒族即蒙恩甄用二人”之语。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中亦载有雍正这一谕旨,时间则作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虽然,不论六年或是九年,雍正年间曾对汉军八家子弟加以垂恤,则是事实。于此可知汉军旗人虽无“八家”之名,已存“八家”之实。以下就是石继昌先生考证的有关这汉军八家的简略介绍:
尚氏 ——平南王尚可喜之裔。尚可喜原籍山西洪洞,明永乐间畿辅移民,迁于河北衡水,再迁辽东海城。其宗族世系依“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十六字排列。可喜由明副将降清,隶汉军镶蓝旗,封平南王。子之信、之孝,俱以罪革爵。可喜墓在海城,其族设佐领二,以其一居海城守墓。可喜玄孙尚维岳,另以军功授云骑尉世职。光绪间西安将军尚宗瑞,广州副都统尚昌懋,清末出使外国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的山东布政使尚其亨、皆其后裔。其亨字会臣号达庵,能书善画,款署海州,盖以海城为籍贯云。
耿氏 ——靖南王耿仲明之裔。其原籍山东,迁辽东盖平,由明参将降清,隶汉军正黄旗,封靖南王。子继茂袭爵,孙精忠以叛被杀,革爵,精忠弟昭忠,字在良号信公,由多罗额驸晋太子太保,富收藏,清宫所藏书画名迹多有昭忠钤印。
石氏 ——三等伯石廷柱之裔。廷柱辽东人。《清史稿》、《清史列传》均谓廷柱先世本满洲,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父石翰始迁辽东,遂以石为氏。廷柱由明守备降清,隶汉军正白旗,封三等伯。已故史学家郑天挺先生《清史探微》,以为所述石氏世系年代不符,当是攀附满洲而伪托为满族的。冯其庸先生《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题名考》亦主郑说。廷柱子安南将军华善、两广总督石琳,孙湖广总督石文晟、礼部尚书石文焯、福州将军石文炳、礼部侍郎石文桂,玄孙户部侍郎三泰,另以军功赠三等子。三泰曾孙吉和,光绪中官杭州将军,即石先生的祖父。北京广渠门内万柳堂,清初为文人雅集之地,原为大学士冯溥别墅,后归石文桂,改建家庙,是为拈花寺。文桂字子馨,号存斋,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尝序《通州志》,款署广宁,即今辽宁北镇。震钧《天咫偶闻》记万柳堂事,误石文桂为石天柱。不知天柱乃石廷柱之兄,时代早于冯溥,当是字形近似之误。
李氏 ——一等子李永芳之裔。永芳辽东铁岭人,由明游击降清,隶汉军正蓝旗,封一等子。永芳在明武官中最早降清,子巴颜,晋封一等昭信伯,巴颜孙户部尚书李元亮,元亮子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提督李奉尧,侍尧子杭州将军毓秀。按昭信伯府邸在东四九条。
佟氏 ——赠一等公佟养正、二等子佟养性之裔。佟氏辽东人,隶汉军正蓝旗。其先世据《清史稿》、《清史列传》等书,均谓原为满洲,世居佟佳,以地为氏,祖达尔哈齐以贸易居开原,继迁抚顺。郑天挺、冯其庸两先生则以为佟氏和石氏一样,都是原系汉人,因攀附满洲而伪托为满族的,佟氏两世为皇后,其声势之隆,阀阅之盛,一时无两。如宣大总督佟养量,两广总督佟养甲,广东巡抚佟养钜,礼部侍郎佟图赖,甘肃巡抚佟延年,浙江福建总督佟岱,广东巡抚佟康年,都统佟国纲,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福州将军佟国瑶,安徽巡抚佟国相,浙江巡抚佟国器,江西巡抚佟国桢,福建巡抚佟国鼐,甘肃巡抚佟毓秀,河南巡抚佟凤彩,绥远城将军补熙,杭州将军舒明阿,文华殿大学士裕诚,成都将军裕瑞等,一门显赫,在八家中实居首位。
祖氏 ——总兵祖大寿之裔。大寿辽东宁远人,祖氏自明以来世为将门,今辽宁兴城(明宁远卫)尚存祖氏石坊。大寿由明总兵降清,隶汉军正黄旗,仍官总兵。其子都统一等子祖泽润,福建总督祖泽溥,副都统一等子祖泽洪,养子三等子祖可法,孙福州将军祖良璧。清末云南布政使世增,幼入同文馆习法文,曾任驻法参赞,使俄大臣杨儒亟称其才,是我国早期的外交家,辛亥革命事起,世增在云南“殉难”。世增为大寿之裔
蔡氏 ——漕运总督蔡士英之裔。士英锦州人,隶汉军正白旗。士英子云贵总督蔡毓荣,孙吏部尚书蔡珽,康熙三十六年(1692年)翰林,能诗,有《守素堂诗集》,蔡瑜亦工诗,《熙朝雅颂集》曾选入其作品,蔡琦工书法,《皇清书史》曾予著录。蔡氏后人多长于文事,清末有蔡绳格子省吾者,能诗文,嗜菊花,别号闲园菊农,写有《燕市货声》,记燕市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对于北京的民俗风物,极有参考价值。绳格侄松龄,即北京老报人蔡友梅先生。
王氏 ——二等子王世选之裔。世选陕西榆林人,迁辽东铁岭,由明副将降清,隶汉军正红旗,封二等子。子四川提督王之鼎,晋封三等伯。前引《掌固零拾》的作者王嵩儒,原名双寿字松如,一字公柔,号眇公,即王世选的后裔。嵩儒初从宗室盛昱问业,后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北洋政府时历任内务部、农商部次长。他在《掌固零拾》中署籍铁岭,与尚可喜后裔尚其亨之款署海州,均不署其祖籍,盖犹存清室之思,而把辽东视为故里的。
众所周知,那时节叛明降清的人物很多,不过没有这八家风光而已,或者半路家道中落,就好像吴三桂,于半路反叛清朝,自然也就是从此一蹶不振了。再有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的曹家,自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时任沈阳中卫指挥的曹锡远与其子曹振彦,还有当时仅两岁的曹玺一起被俘,曹玺在襁褓中就沦落为后金国四贝勒皇太极府上的“包衣阿哈(家庭奴隶)”。后因镇压山西叛乱有功,于康熙二年监理江宁织造,曹家完成了从军功之家到诗书之族的过渡。清代《皇朝通志》卷七十四《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记:“曹氏:曹玺,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任(内)工部尚书。”也随之开创了曹氏家族富贵鼎盛的开始,最终曹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康熙晚期皇子争储的斗争中,曹家曾多次保举八阿哥胤禩担任太子,惹怒了当时的四阿哥雍正,所以在雍正上台之后,马上就收拾了曹家,这也就导致了繁盛一时的曹家彻底土崩瓦解,以致后世不见与闻。其余种种,不胜枚举。
根据宣统政纪记载,清末汉军旗人有21,596人,而当时的旗人总数有500万之众,汉军旗人在清末仅占旗人总数的4%左右(包括汉军八旗中担任指挥官的满洲人在内)。另据《光绪大清会典》记载,清末有满洲佐领681个,蒙古佐领204个,汉军佐领266个。满洲佐领是汉军佐领的三倍左右,此外,由于受乾隆皇帝制定的汉军八旗出旗为民等政策,以及嘉庆时汉军旗人参与林清领导的白莲教里应外合进攻紫禁城,以及汉军旗人陈德刺杀嘉庆皇帝案的影响,汉军八旗自清代中期以后,势力一直很微弱。直到清末组建禁卫军,朝廷原意要以满、蒙、汉旗人组成由摄政王直接掌握的禁卫军,但由于几乎找不到可以当壮丁的汉军旗人,朝廷不得不在京畿地区的汉人子弟中招募壮丁。由此可见,汉军八旗在清朝中期以来,几乎失去了任何影响力。
尚姓传说是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又名姜尚,他是商朝的大臣。但因为商纣王的昏庸无道、奢*荒诞,激起民愤。姜尚也加入了征讨商纣王的行列中。最终帮助贤主完成大业,功成身退,隐居而改姓为尚。
2、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历史名人
尚衡:明朝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止造佛塔,有“臣可无此身,陛下不可有此过”之语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可喜:清初辽东人。明朝末年为广鹿岛副将。明亡后,归服清朝,授总兵官。从征宣化、代州。顺治初从入关,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广东,封为平南王
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及少数民族妇女。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尚姓名人还有唐代尚书右仆射尚可孤、宋代诗人尚长道、元代戏曲家尚仲贤、明代岳阳令尚达、清代尚兆山。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于1604年生于海城,卒于1676年。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从军,天聪八军(1634年)举义,弃明归顺后金。皇太极在盛召见了尚可喜,授尚为总兵官,第二年被封为智顺王。1644年,尚可喜随摄政王多尔衮入关。1645年挥师湖北,1646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赐金册、金印。1673年末,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耿精忠举兵响应。吴三桂致书尚可喜,劝其反清。尚可喜将吴三桂的劝反书呈报给朝廷,以表中心。1675年,朝廷加封尚可喜为平南敬亲王。1676年2月,尚可喜儿子尚之信参加了反清,尚可喜被软禁,气愤而终。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归葬海城。
对于清初的岭南历史发展来说,平南王尚可喜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1650年入驻广州到1676年病逝,尚氏控制岭南政 坛20余年。作为清朝的降将,他一方面执行着满人统一中国的使命,忠于职守;另一方面,特殊 的“故明情结”,又使他在战争中对旧王朝遗民的屠杀,怀有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触痛和负罪感。
我简单的说几个吧,可能不太全 康熙胜利的主要原因 1在方针上,主要分析了三番判乱的根源,主要就是吴三桂,对吴则是孤立,对其党羽和附逆及二番进行分化,只要肯降,既往不咎,所以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后投降清朝。次年,广东的尚之信也投降于清 2 在军事上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兵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而且充分信任汉兵汉将,使其发挥作用。吴三桂外援渐渐都没有了,又被困于长沙,失败之势已成。 吴三桂失败的主要原因: 1在其管辖范围实行暴政是首要原因:在控制地区内铸钱、煮盐、贩洋、开矿,横征暴敛。 2其反清复明的口号不得人心。对明朝的遗老遗少和忠顺者来说,他本来就是引狼入室的“叛贼”,不会去投靠他。 对广大农民来说,他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受人民拥护的李自成代表农民利益,就是被吴害死,怎么会去支持自己的敌人?清朝在康熙期间,施行的政策很得人心,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安定,要反,不容易。 3实际上吴和清朝在实力上有很大的差距,管辖的土地少,人口少,经济不很发达,和清朝不可对抗。 4在战略上有很大失误,上面可以看到:吴三桂在占领湖南后,未趁辅臣之叛,溯江北上,坐失战机,而清军则贯注全力,收复湖南大片土地。清兵主力利用长江天堑作为南部的长城进行顽强防守;作为战争后3年,清并开始重用江北的绿营,补充大量的兵力,同时,吴的主力部队消耗甚大;陕西平凉的王辅臣开始时候保持中立,被清兵诱战出城,战败受招抚,使战争的天平彻底到向清兵。 5孤军作战,没有和其余两藩很好的协作。 6急于登基。野心暴露,失去人心。 7人民厌烦战争。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 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
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清帝国危在旦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康熙帝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
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安亲王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汉将、汉兵作战。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先后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扩展资料:
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得到加强,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
吴三桂等人发动的起事,虽然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赢得了不少汉人和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地区,但由于他曾经亲手引清军入关,亲手杀害永历帝,实乃无以自圆,所以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再加上其根本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起事诸将皆为其朋党,吴三桂一死,登时土崩瓦解。所以其失败是必然的。
康熙能够以史为鉴,认真吸纳历史的经验教训,首先制定一个比较完整详细的撤藩计划和被撤藩的藩王的待遇安排等等,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康熙
尚 长,字子平,汉代名士。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尚长,自子平,河内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
尚 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的重要将领。黄巢死后,降唐。
尚仲贤,元代戏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生卒不详。著有杂剧十一种,今存《柳毅传书》,《气英布》。
尚 野,保定(今属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学者。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
尚文(1236—1327年),字周卿,祁州深泽(今河北深泽)人,元朝副宰相。元初应征召做书记官,先后做朝仪太保、右侍仪史、出守辉州、户部郎中、大司农丞、少卿、吏部侍郎、道肃政廉访使、刑部尚书、资善大夫、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太子詹事。泰定三年(1326年)以中书平章政事辞致仕。元贞二年,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数赦;不急之役,宜且停罢。”咸为成宗所嘉纳(参考资料: 元史 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五十七 尚文传 ) .
尚 达,陕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两得其便。
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
尚 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画家。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
尚可孤,唐代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松、漠间。初事安禄山,后附史思明。肃宗时降唐,封为神策大将。平叛有攻,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君王。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君长,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
尚道长,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学者。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有《家集》、《和陶诗》。
尚可喜,辽东(今辽宁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原为明广鹿岛副将,降后金后,受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军征讨南明政权。后告老返乡,因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他受惊吓而死。
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其父乞归后,因未能袭爵,遂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不久反正,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叛军。胜利后,被清廷所逮,赐死。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同时,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后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尚氏形意拳研究会。
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尚秉和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代易学大师,后人用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评价他。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及《易说评议》等易著之津梁。
尚其亨,辽宁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隶汉军旗,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
尚 钺,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宗武,字健庵;河南罗山县人;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国文学系肄业。1927年南下投身革命。同年9月在开封加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尚钺开始研究历史。
尚小云,河北省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解放后,历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1976年病逝,终年76岁。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生于直隶天津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
尚勇(19571~)山东梁山人,十八届中央侯补委员,现任中科协党委书记。
尚立洲,北京人,青年书法家。曾任北京市门头沟区硬笔书法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尚吉永, 1968年生人,(中国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国万达集团连续六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万达集团分别位列第357位,第183位。
尚雯婕,当代著名歌手,华语乐坛原创电子唱作人。
尚子熠,1992年生于陕西志丹县,当代作家,媒体人。代表作《阳光也害怕孤单》《如果青春遇上风》《爱深深深》等,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西北区主席,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副主席。
尚福林,195111~)山东济南人,前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尚海涛(中国煤炭经济技术咨询中心主任)1940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1979年5月加入中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煤矿现代化建设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
尚敬(著名导演)现任空政话剧团编导,国家一级编导,曾执导《炊事班的故事》《都市男女》《武林外传》等系列电视剧,获得广大观众好评。
尚建身,陕西鼎正集团董事长,思八达集团副总裁,陕西昌泰信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运用思八达智慧后销售额实现由1000万到7个亿的裂变
尚铁龙 (一级导演)身高176米。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系。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导演、演员。代表作有电视剧《乔家大院》《手机》,**《斗牛》《塞上情仇》等。
尚启元,山东人,作家、编剧、导演,代表作:《大门户》《在路途中,遇见爱情》《但愿,时光如初见》《你若不伤,岁月无恙》《牵我双手,倾世温柔》等。
尚父。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为氏,称尚姓。他们尊尚父为其得姓始祖。尚 长字子平,汉代名士。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 “尚长,自子平,河内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尚 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的重要将领。黄巢死后,降唐。尚 野保定(今属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学者。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尚 达陕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两得其便。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尚 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画家。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尚 钺河南省罗山人,著名历史学家。1927年入党,本着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原则,编写了《中国历史纲要》等多部著作。尚可孤唐代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松、漠间。初事安禄山,后附史思明。肃宗时降唐,封为神策大将。平叛有攻,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君王。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尚君长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尚道长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学者。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有《家集》、《和陶诗》。尚可喜辽东(今辽宁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原为明广鹿岛副将,降后金后,受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军征讨南明政权。后告老返乡,因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他受惊吓而死。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其父乞归后,因未能袭爵,遂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不久反正,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叛军。胜利后,被清廷所逮,赐死。尚其亨辽宁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隶汉军旗,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尚小云河北省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解放后,历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1976年病逝,终年76岁。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生于直隶天津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尚名星江苏连云港人,现代著名网络设计师。他擅长平面设计,网站策划编辑,历任金兴龙宇有限公司网络部经理,现任江苏省文化部副部长。
想知道: 鞍山市平南王尚可喜墓在哪?
本文2023-11-22 05:41: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