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庆市历史优质课
桐城二中是省重点中学么
桐城二中是不是省重点中学,是市示范高中。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三育小学,1928年扩建成三育中学,1943年迁至现址。文革前是行署重点中学,文革中停办,1974年恢复招生,并更名为桐城二中。
1978年增设高中部,2004年底通过安庆市示范高中评估验收。2013年喜逢建校100周年。是我市唯一一所完全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68831平方米,建筑面积32891平方米。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筹建了校园网络中心;兴建了标准田径场和功能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学生浴室与之配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71人;2人获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2人获得省级教坛新星、8人获得安庆市教坛新星,16人获得安庆市级以上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
安庆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
1879年陈独秀诞生于安庆城北门随叔父陈昔凡迁居于安庆城南门陈独秀原籍今安庆市近郊白泽湖陈家剖屋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诞生于安庆城天台里街世太史第 现代美学先驱宗白华诞生于安庆城小南门方家大宅 严凤英诞生于安庆龙门口祖籍桐城罗家岭 高朗亭(1774~?) 艺名月官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城)人祖籍江苏省宝应县现代戏曲研究家大多公认京剧艺术奠基人徽班进京第位首领擅演花旦任班主即常演出偶尔登场给人耳目新、心脾顿豁之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朗亭率三庆徽进京乾隆祝寿轰动时因此安庆人高朗亭北京被尊二耆宿 1827年与春台班主陈孔蒸、程御铨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组织戏曲艺人自行筹资设立安庆义园 舒绣文(1915~1969) 女安庆人著名**表演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国 领导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业余影人剧社等团体民国30年(1941)参加共组织华剧艺社先演出《棠棣之花》、《虎符》、《天国春秋》抗日战争胜利参加拍摄《江春水向东流》此剧成新时代**艺术扛鼎之作曾经震撼了代人无数心灵部**被誉现代**史上里程碑1949年舒绣文参加第次全国文代会随军南下1957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成功地塑造了《骆驼祥子》虎妞、《关汉卿》朱帘秀、《伊索》克莉亚等艺术形象 何家庆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今年56岁出生安庆城贫苦人家排行第六父亲给取名家庆其意思家安庆少年时因家里穷三哥哥均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夭折从爷爷开始父亲都靠拉车维持家里生活早年贫苦经历使来有志于农村科技扶贫事业2002年捐资10万元设立何家庆春蕾奖学金何家庆魔芋栽培技术专家被誉魔芋大王曾接受央台焦点访谈节目采访。
怎样才能讲好历史课我虽然不是历史老师,但我很喜欢历史,给你一点个人建议:
(我先看了看什么是优质课,老了啊)
1、任何历史都脱离不了背景。把背景交待清楚,才能让学生们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有所掌握,不断章取义,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观、
2、历史脱离不了人物,我觉得讲历史应以讲人物为主。在开始下一堂之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学习掌握一个历史人物事迹,自己讲出来,并做一个简单评价。
3、每一个人看历史都是不一样的。可以组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们互相辩论,评价历史事件、任务等等,在辩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如何让每一堂历史课成为优质课怎样的历史课才算是优质课呢?我认为,一堂历史优质课必须具备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三维目标清晰。
(2)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3)课堂和谐、民主、自由,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热心本职工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假如我们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极强的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那么,你所上的课一定不会成功,历史优质课就变成一句空话。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学大纲,挖掘教材,确定每一堂历史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三维目标,找出适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口胃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上好历史课。
二、大练基本功,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熟练,做到脱稿讲课。注重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有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注重板书设计和字体端正,提高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的能力,努力实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
三、必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如下特点: 1、移情和信任效应 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会爱其所教学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才能容易接受,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期待效应 师生关系好,教师对每个同学充满信任和期待,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暗含的期待效应,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3、感染效应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崇师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历史优质课是充满爱的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的爱,就没有优质课的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许多内容图文并茂,直观性较强,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教学内容要新颖 实施历史优质课的前提是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而新颖奇特的东西就能达到此目的。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筛选,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有时真是要“忍痛割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难易适度的历史教学内容,是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原因。
内容较难,会影响信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内容偏易,学生感觉没意思,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抓住两头,照顾中间,面向全体,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起来能摘上“果子”,学有所得,增强学习的信心。
3、教学内容结构科学 内容结构科学主要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强调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教学内容简约化,精要化,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另外,教学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切忌陷入题海之中。目前有些教师还在搞“题海大战”,弄得学生头昏脑胀,教学效果并非理想,事倍功半。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较多的内容,必须使教学的有效信息密度(内容的广度)增大,学生才会越学情绪越高,效果越好。 五、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教学过程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2、讲究教育的艺术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体说就是提倡多种教育艺术的有机配合。
如语言艺术、体态艺术、文学艺术、问题艺术等。 3、注意教育情感性首先要建立教育“情绪场”,使整个教育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
其次,要浓化信息的感 彩,学会以情 ,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统一和谐优化。第三,教学教育不能只考虑认识过程结构。
若把一堂课比作一曲动人的乐章,要力求“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兴未尽。 综上所述,希望能对我们的同行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并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反复实践,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家长信任、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安徽省怀宁中学的怀中名师1、语文组: 安徽省怀宁中学刘子俊:安徽省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安庆市名师团成员,语文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汪桂林:市、县学科带头人,安庆市名师团成员,2009年县“模范教师”,中教高级。 郝祥旺:2009年省“优秀教师”,市、县骨干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第3期结业学员,中教高级。
曹长顺:市、县骨干教师,2000年县“教坛新星”,中教高级。 金盛林:市、县骨干教师,2007年县“教学能手”,2008年县“优秀班主任”,2008年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一级。
徐华福:2004年县“优秀老师”,中教高级。 2、数学组: 孙王苗:2004年县“优秀教师”,数学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丁邦华:2002年省“模范教师”,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吴卫阳:市、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余金松: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王金红:2005年、2008年市“优秀班主任”,中教高级。
朱家应: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中教高级。 3、英语组: 刘和水: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团成员,2008年市“教坛新星”,市先进教研个人,2007年县“十大杰出青年”,英语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刘心旵:市、县骨干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高级。 王良武: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王忠耿:团县委“七五建功者”二级奖章,中教高级。 郑芸华:县百名青年标兵,中教高级。
潘 星:2005年县展评课一等奖,2007年市“优秀班主任”,中教高级。 4、物理组: 丁文胜:市先进教研个人,物理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程启进:市、县骨干教师,2004年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高级。 何承义:2004年县优秀教师,中教高级。
5、化学组: 安徽省怀宁中学丁佐潮:2005年县“优秀班主任”,化学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何银华:市优秀教师,中教高级。
谢江淮: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江 或:省教委、省妇联表彰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教高级。
朱昌敏:市、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6、生物组: 杨孝亮:安徽省特级教师,省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首席辅导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团成员,2003年县师德双十佳,市先进教研个人,县教研室教研员( ),中教高级。
7、政治组: 齐 晟:市、县学科带头人,政治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夏旭灿:县“十杰青年”,中教高级。
8、历史组: 郝小鹏:县教研室教研员( ),历史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陶向东: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李序林: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中教高级。 9、地理组: 严彦贵:地理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姜红兵:2008-2009年市优秀班主任,县“骨干教师”,中教一级。 10、体艺、信息技术组: 董淼水:体育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郝佳学:省全民健身先进个人,中教一级。 洪 蓉: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中教一级。
王惟平: 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艺术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陈晓萍:2007年县“教学能手”,信息技术组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安徽省怀宁中学发祥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由怀宁邑令彭广钟假安庆任家坡丰备仓旧址所创办的凤鸣书院。1903年改为凤鸣中学堂,1904年命名为怀宁县立中学堂,此乃怀宁中学正式得名之始。
2000年3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现共有54个教学班,每年级分别设置一个理科实验班。
学校一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建的怀宁中学凭借新县城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瞄准新理念、高起点、高品位,从设计到施工力求 精细。
学校位于新县城振宁路,占地面积247亩,建筑面积53988平方米。校园整体布局和谐新颖,色调亮丽明快,楼廊亭台顾盼生姿,绿树碧水互相映衬,校容大气整洁,校貌美丽优雅,教学设施齐备先进,处处彰显出现代化、示范性学校清新怡人、生机盎然的育人优势。
浓郁而深厚的人文环境是学生成材的理想场所。 截止2009年,全校共有60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226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6人。
获得市级以上 和教育部门表彰和荣誉称号的共57人次,其中省“教坛新星”2人,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省德育先进个人1人,市名师工作室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坛新星7人。
安庆有哪些著名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观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 省交界处,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 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 湖北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 安市、巢湖市。
现辖桐城市和岳西、潜山、 怀宁、枞阳、宿松、太湖、望江7县及迎 江、大观、宜秀3个区。 安庆是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早在2 000多年前,安庆就是古皖国的所在 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从清乾 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所在地。
安庆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 在安庆创办军械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新型民族工业企业。
安庆向来也是人文荟萃 之地,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京剧鼻祖程 长庚、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 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杂技皇 后”夏菊花都从这里走向全国。 文学史上著 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也源于安庆,参与作 家众多,影响地域广泛,曾统治中国文坛 200余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
安庆又是京剧的发源地。乾隆年间艺人 高朗亭、郝天秀率班进京表演,“四大徽班” 进京后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京剧。
安庆临江近海,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 地,一向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而名扬海外, 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加之境内重峦叠嶂, 山川绮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光胜地。 最著 名的有仙姿丽质的小孤山,雄峙高耸的天柱 山,朝青暮紫、明丽可爱的大小龙山,横江 塔影的振风古塔。
此外还有禅宗二祖慧可 “遁迹修禅”的司空山,岳西鹞落坪自然保 护区,烟波浩渺的武昌湖、石塘湖、莲湖, 闻名的历史遗迹太平湖、迎江寺,“孔雀东 南飞”的故地小吏巷孔雀台,以及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等。
安徽省怀宁中学的怀中名师语文组
刘子俊: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安庆市名师团成员,语文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汪桂林:市、县学科带头人,安庆市名师团成员,2009年县“模范教师”,中教高级
郝祥旺:2009年省“优秀教师”,市、县骨干教师,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第3期结业学员,中教高级
曹长顺:市、县骨干教师,2000年县“教坛新星”,中教高级
刘建军:1995年县“优秀党员”,1997年获安庆市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中教高级。
金盛林:市、县骨干教师,2007年县“教学能手”,2008年县“优秀班主任”,2008年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一级
徐华福:2004年县“优秀老师”,中教高级
数学组
孙王苗:2004年县“优秀教师”,数学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丁邦华:2002年省“模范教师”,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吴卫阳:市、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余金松: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王金红:2005年、2008年市“优秀班主任”,中教高级
朱家应: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中教高级
英语组
刘和水: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团成员,2008年市“教坛新星”,市先进教研个人,2007年县“十大杰出青年”,英语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刘心旵:市、县骨干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高级
王良武: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王忠耿:团县委“七五建功者”二级奖章,中教高级
郑芸华:县百名青年标兵,中教高级
潘 星:2005年县展评课一等奖,2007年市“优秀班主任”,中教高级
物理组
丁文胜:市先进教研个人,物理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程启进:市、县骨干教师,2004年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研个人,中教高级
何承义:2004年县优秀教师,中教高级
邵清华:物理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化学组
丁佐潮:2005年县“优秀班主任”,化学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何银华:市优秀教师,中教高级
谢江淮: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江 或:省教委、省妇联表彰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教高级
朱昌敏:市、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生物组
杨孝亮:中学生物特级教师,省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首席辅导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团成员,2003年县师德双十佳,市先进教研个人,县教研室教研员( ),中教高级
政治组
齐 晟:市、县学科带头人,政治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夏旭灿:县“十杰青年”,中教高级
历史组
郝小鹏:县教研室教研员( ),历史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陶向东:县“骨干教师”,中教高级
李序林: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中教高级
地理组
严彦贵:地理教研组长,中教高级
姜红兵:2008-2009年市优秀班主任,县“骨干教师”,中教一级;2013-2014年县优质课一等奖。
体艺、信息技术组
董淼水:体育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郝佳学:省全民健身先进个人,中教一级
洪 蓉: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中教一级
王惟平: 2008年市“教坛新星”,2007年县“教学能手”,艺术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陈晓萍:2007年县“教学能手”,信息技术组教研组长,中教一级
安庆的历史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
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严凤英(1930~1968)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三届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庆时,观看了严凤英黄梅戏表演。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镇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严凤英,原名严鸿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文革期间因迫害致死。
严凤英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公园的正东方,于1986年建造并由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题写。纪念馆左侧是一座高23米汉白玉严凤英雕塑,由我国著名雕塑家谢茄声先生所塑。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手迹烫金字“天上人间”刻写在基座正中。1987年3月13日严凤英骨灰从合肥迁至安庆,安置在塑像下的大理石基座中。 地址:安庆市大观区湖心中路3号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电话:0556-5365263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周边公交信息:1路、7路、8路、13路、33路、102路、独秀园专线
黄梅戏演员名气排名如下:
1、韩再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
2、严凤英,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的开拓者和贡献者。她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3、马兰,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
4、余淑华,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市人大代表。代表作:《告洞房》、《渔网会母》等。
5、李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演花旦。其扮相俊美,嗓音甜润,表演细腻,文武兼备,戏路宽广,唱工、表演、身段、武功技艺全面,有“唱不倒累不垮的拼命三娘”之誉。
6、吴美莲,著名黄梅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经荣获2007年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寻找七仙女》大赛总冠军、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赛获“黄梅之星”等大奖。
7、吴琼,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其以唱功见长,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底、能细能厚。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恰倒好处。
名列中国剧坛“五朵金花”的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早就在学界形成共识,《辞海》、《辞源》、《中国汉语大辞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典籍相继作出权威注释。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安徽安庆、湖北黄梅同时列为黄梅戏保护单位。最近,安徽省黄梅戏专家通过考证,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确定不是湖北省黄梅县。由此,使我想起先父桂遇秋55年前拜访安徽省著名黄梅戏艺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恩师丁永泉的往事,以及丁永泉对黄梅戏源头的说法。
1992年10月6日至12日,首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省安庆市拉开帷幕。主办方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同时举办了黄梅戏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先父桂遇秋作为湖北的黄梅戏史论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在此次黄梅戏学术研讨会上,他向大会提交了《清歌妙舞 源出黄梅--关于黄梅戏源头之我见》(见《黄梅戏艺术》1992年第2期 )论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当时关于黄梅戏源头的11种说法进行了论证,其中特地谈到1960年9月,拜访丁永泉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丁永泉(1892-1968),安徽怀宁人,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排行老六,人称丁老六。13岁拜当时著名花旦叶丙池学戏,17岁出师,18岁搭班唱戏,一炮走红。但他对自己出名并不满足,得知女艺人胡普伢唱做极佳,艺术造诣很深,便赶去求教。经过他多年的勤学苦练,24岁就成了一名艺术水平很高的旦角。在怀宁,桐城一带都知道有个丁老六旦角唱的好,他以嗓音圆亮、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表演细腻著称,誉满大江南北,有"南程北丁"(江南程积善、江北丁老六)之赞。他也曾被迫离开过舞台,当过"茶房"。即使如此,他还给工友们教唱黄梅戏,这说明他对黄梅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挚着的追求。
丁永泉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同艺友们一起,把黄梅戏从农村带进安庆市,成为黄梅戏从农村草台进入城市舞台的先行者。随后他又和艺友们一起将黄梅戏带到上海,进一步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这是黄梅戏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事。在演出中他大胆探索革新,虚心吸取姊妹剧种的表演艺术,移植了一批剧目,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和丰富上演剧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首次同徽剧艺人汪云甫等合作, 将黄梅戏配上了胡琴伴奏, 开创了弦乐伴唱之先河。他一生塑造了许多正面、反面的妇女形象,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曾得其教益。丁永泉这个名字,在黄梅戏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威望。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合肥江淮大剧院接见黄梅戏演员,当时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担任戏曲科教师的丁永泉参与接见并合影。
1960年9月17日下午,先父为调查黄梅戏的历史渊源, 同当时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团长乐柯记(黄梅戏旦行名老艺人)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拜访、请教了丁永泉先生。丁老先生说, “解放前黄梅戏在安庆府六县叫黄梅调, 因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最初安徽艺人唱黄梅戏, 其唱腔、道白, 都用湖北的原腔、土语, 有的地方因黄梅的语言太俗, 又难听懂, 就用汉话演出。我在《荞麦记》、《告经承》、《私情记》戏中就是用汉话和黄梅话演唱的。大约光绪年间(可能还要早些)黄梅戏传到石碑之后, 怀宁、望江、桐城唱黄梅戏的人多了, 在道白就改用怀宁话, 因此在安庆地区黄梅戏又叫怀腔。”
丁永泉先生说:“ 黄梅戏大部分剧目,包括一套常演剧目,如《张朝宗告漕》、《告坝费》、《私清记》、《卖花记》、《夫妻观灯》、《秧麦》等, 都是在黄梅形成的。不然的话, 怎么叫黄梅调呢?如果说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的基本戏是在安徽形成的, 那么安徽艺人怎么能同黄梅艺人同台呢?安徽、湖北、江西三省黄梅戏采茶双艺人都同台唱过戏。”
丁永泉先生还说:“〔平词〕你们叫〔七板〕, 它与〔火攻〕、〔二行〕等是黄梅采茶戏固有的主要唱腔,不过传到安庆之后,在黄梅采茶戏唱腔的基础上, 经徽剧艺人汪云甫等进行了唱腔改造,伴唱配上了胡琴。在改造的唱腔中,吸引了安庆的地方语言,民歌小调,还有徽剧的表演程式,因而形成了有安庆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发展到今天,就与采茶戏不同了,这个不同,主要在唱腔。”
那次访问结束时, 先父还特地请丁永泉、乐柯记二老, 用民国年间黄梅调的老唱腔,清唱了《上天台》(即《山伯访友》)中“叙起来美不美, 乡中水,亲不亲, 故乡人”那个〔平词对口〕唱段。两位名师素不相识,初次见面清唱,竟然对唱如流,台词、唱腔都非常默契。如果不是剧目相同,唱腔一样,唱词无别,道白一致,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先父向大会提交论文时,丁永泉先生已离世24年,无法验证先父在32年前拜访丁老一事和丁老所言的真伪。根据历史考据学“孤证不立”的原则,先父在论文中引用了丁永泉口述、车明(王冠亚)整理,发表在《安徽戏剧》1959年8至11月号上的《丁老纵谈黄梅戏》加以佐证:“ 黄梅戏是从湖北传到我们安庆地区来的。老黄梅调,还是按湖北乡音咬字,曲调跟语言走,也是湖北乡音。……黄梅调是黄梅县逃水荒的人用渔鼓、简板唱过来的。”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严凤英1930年出生在安庆一个贫苦的人家,13岁时开始向严云高老师学唱黄梅戏。由于严凤英嗓音清脆甜美,扮相秀丽端庄,有很强的艺术领悟能力,因此她的演出受到观众欢迎。她在《小辞店》中的表演,尤其享誉一方。《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刘凤英开的店中。刘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刘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葵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葵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刘凤英得知葵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这一时期,严凤英演的《送香茶》、《劝姑讨嫁》、《西楼会》、《打猪草》、《私情记》等,都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保留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严凤英的艺术生涯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个时期,严凤英对剧目进行了删汰增益,特别是排演了《江汉渔歌》、《木兰从军》、《两朵大红花》、《柳金妹翻身》等新戏,使黄梅戏的表演水平、艺术规范、题材领域有了很大提高和拓展。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为戏中的情节所吸引,不知有多少人为严凤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倾倒……可以说,《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国掀起了“黄梅戏热”,“严凤英热”。二十几岁的严凤英,一下子成了亿万人民爱戴的表演艺术家。 《天仙配》之后,严凤英主演的《女驸马》、《牛郎织女》也拍成影片,影片在国内外放映,为黄梅戏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严凤英受到了肆意侮辱和人身摧残。她不堪忍受无端的攻击,不肯屈服邪恶的逼迫,1968年4月8日,37岁的严凤英服药自尽。 “文革”之后,人们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在她的故乡安庆,塑造了严凤英的汉白玉雕像,让美丽、善良的“仙女”永留人间。 值得庆幸的是,十年浩劫之后,黄梅戏非但没有衰落、消亡,反而以更强劲的态势在国内外流传开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黄梅戏从人才、剧目、表演风格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记得采纳啊
2015安庆市历史优质课
本文2023-11-22 05:34: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