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护身罗汉是谁?
自己的护身和属相有关系。
简介: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现存最早记载所有十六罗汉名字的汉译佛典是《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由唐代高僧玄奘所译,难提密多罗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庆友”,十六罗汉即宾度罗跋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里迦、伐罗弗多罗、戊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
在中国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佛,是佛陀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英文是Buddha。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印光大师推荐 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
《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相传为唐代玄奘大师赴西天取经途中遇观世音菩萨慈悲摄受,令其预知前途祸福吉凶而传。今传世之本乃据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之影印本排印。明万历壬辰年春正月十五日,大明中宫皇后下旨京都“衍法寺”刻印流通,印施百卷,以便臣民决疑,令预趋吉避凶,阐明法宝,慈泽后人。此为《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之滥觞。
清光绪七年(1881年),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年二十岁时,趋南五台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发出家。出家不久,遭长兄遣回家严加看管近三月许。一日,大哥因事外出,二哥劳作于碾谷场,大师虔心占求《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得“高明居禄位,笼禽得放生”之兆,便知出行时至,于是趁机潜回寺院。依此印光大师虔求《观音灵课》之事实,证知求《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决疑实符佛教本义,非迷信占卜可比。
印光大师云:“观音感应课者,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故凡欲占卜决疑者,皆须恭敬称念“南无(读‘拿摩’)观世音菩萨”圣号。称圣号者,种无量善根,得无量福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可为虔诚祈祷者决定重大疑难问题。观世音菩萨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遇此课本者,若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冥冥之中,自得菩萨护佑,一切顺遂。
我等有感于观世音菩萨广大灵感和慈悲精神,谨依原本,详细校勘,印制流通。望有幸得到此课本者,恭敬虔诚,谨依印光大师之开示作法以决所疑,不可亵渎轻慢。祈愿大众见闻随喜,善根增长,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消灾免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事顺遂,是为至祷。
《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
此观音神课异常灵验,网络上虽然流传不广,也有许多误差,但我结合几个版本重新核查记录,现在的版本决定可行,若有师兄有兴趣,可以学习,在未来的路上能为自己帮助很多。至于是否正确,师兄们都学佛,结合自己的修行应该能看出个大概。
●黑色实心标记为字面○空心标记为背面
1、占者必先净手诚心,先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焚香祷祝礼拜,若无菩萨像,则即向此"课本"焚香礼拜。用硬币或铜钱五枚,在香烟上熏过。放在掌中摇几摇,心中默祷所问之事。两手高举,连摇数摇,顺手排为一行,对照卦象,便知吉凶祸福,成败兴亡。
2、口中念道:「紫金化身千百亿,白衣妙相三十二。稽首圆通自在尊,沙界咸称大悲主!南无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今有祈祷弟子某,所求某事,未决忧疑,请垂感应!愿赐证明!」
3、如何知道所求的卦是否正确,这个一靠自己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二靠自身学习的精进程度。聪明人对比一下不难知道,另外念观世音菩萨时要念一千遍,若很急的话可适当减少。
4、末学用此观音神课无一不准,灵的让人惊讶。记得华山思过崖师兄的放生文章里有提到过观音神课,名字叫修一个上上签,呵呵,我们的目标是年年上上签,日日上上签,时时上上签。
第一《星震卦●上上》
●●●●●
彩凤临丹阙。灵龟降吉祥。祸除福禄至。喜气自洋洋。
此卦求财大吉。正宜出入欢娱。官词口舌并消除。病人起离床席。
求官目下成就。行人早晚还归。祸除灾散福盈余。最喜高明宝贵。
断曰:求官得位.考试得意.讼事有理.病者安宁.
求财十分.寻人得见.婚姻得成.买卖十分.
第二《从革卦●上平》
●○○○○
旧迹宜更改。新事好进程。龙门鱼化跃。凡骨作神仙。
此卦求财大利。谋望定有归期。病人痊瘥离床席。凡事经营有理。
行人还家立事。在处必有食衣。春来花发更何疑。千事百无阻滞。
断曰:求官小就.谋事有成.讼事宜和.病人无妨.
求财七分.走失有望.婚姻有成.交易有功.
第三《曲直卦●中平》
○●○○○
动用因风便。求财可托人。喜逢戊己曰。事事可遂心。
此卦求财微细。病人不保朝夕。行人出外得延迟。官事经营无理。
所求不得成就。谋望难称心机。时来雨霁自光辉。看先忧后喜。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先成.讼事宜和.病人无妨.
求财不多.寻人不见.婚姻可定.交易大利.
第四《润下卦●小平》
○○●○○
船泛江湖内。滩边获宝多。更宜将大用。灾散福来居。
此卦心尤顿解。所求百事可成。只宜进步获康宁。投托高人有庆。
恰似寒炉发焰。犹如枯木逢春。更宜雨过散浮云。放出一轮明镜。
断曰:生意得利.谋事可成.求财八分.病人得安.
讼事有吉.寻人得遇.婚姻有成.交易有成.
第五《炎上卦●下下》
○○○●○
凶卦按南方。灾难不可挡。官司多不利。目下有灾殃。
此卦多怀恐惧。常常犹豫心头。进之有喜退之尤。目下且宜守旧。
苑内有花凋谢。黄菊直到新秋。时来运至莫怀愁。不久自然成就。
断曰:求谋有害.出门平下.讼事无理.婚姻不成.
求财落空.寻人不见.交易不遂.行人不至.
第六《进穑卦●中平》
○○○○●
且安君子分。勿用小人言。凡事皆当谨。作福保安然。
此卦凡事阻碍。先需破散钱财。行人在外未回来。病者难得痊愈。
所求未获成就。莫尤运拙时乖。且需谨慎目前灾。向后永无祸害。
断曰:说言未遂.考试不利.出行错误.病人不安.
讼事不利.谋事不成.婚姻难成.求财不利.
第七《进求卦●上上》
●●○○○
国治人安泰。家钱渐渐昌。有财求望吉。有福亦平安。
此卦求财遂意。所干宜用庚申。行人在外获珍珍。病来百无所损
官事口舌有理。最喜成就婚姻。高人一见便欢欣。福禄重重有准。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有成.讼理得宜.病人安愈.
求财十分.卒生贵子.婚姻有成.家宅大吉.
第八《进保卦●上吉》
●○●○○
好德承天佑。门招百福臻。贵人相助力。获福尽欢欣。
此卦辛入癸水。阴中贵人扶持。求官定着紫罗衣。行人出外获利。
炉内明焚香火。空中暗助神祗。子孙团聚尽欣嬉。所求遂心如意。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有成.占讼事和.病人可安.
求财九分.婚姻有成.交易有成.家宅大吉.
第九《获安卦●中吉》
●○○●○
目下如冬树。枯木未放花。看看春色动。渐渐发萌芽。
此卦心多犹豫。先忧后喜无疑。行人在外锦衣归。疾病盘榕迟滞。
婚姻和合荣显。官事岂有参差。恰如花柳斗芳菲。目下与人和气。
断曰:讼事和吉.病人无妨.求财容易.行人即至.
家宅大吉.婚姻可成.交易可合.六甲生男.
第十《随心卦●中平》
●○○○●
春日融和气。衰残物再兴。更逢微细雨。德泽又还生。
此卦求财吉利。行人衣锦还家。婚姻和合并无差。口舌是非都罢。
一旦加官进禄。称心富贵荣华。今生再种福田芽。来世堆金无价。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大吉.占讼可和.婚姻成就.
求财十分.病人可愈.交易可合.家宅平安.
第十一《灾散卦●大吉》
○●●○○
灾散祸门闭。喜庆福门开。目前相逢处。须当得横财。
此卦上和下睦。自然喜庆无忧。更宜四远把财求。名利随心成就
旱苗忽逢甘雨。顺风好驾孤舟。一江春水向东流。百事安然无咎。
断曰:求财十二分.交易顺遂.出行大吉.疾病不妨.
占讼事和.谋事可成.婚姻成就.六甲生男.
第十二《进取卦●上上》
○●○●○
进取逢通达。寒儒衣锦归。何人占此卦。凡事任施为。
此卦进用吉兆。唯宜拜相封候。贵人接引上高楼。合得金章紫绶。
财利求来百倍。行人称意无尤。一轮明月正当秋。照彻乾坤宇宙。
断曰:求官事吉.谋事合心.讼事有理.病人痊愈.
求财九分.行人立至.寻人自来.出行大吉.
第十三《暗昧卦●下凶》
○●○○●
井底观明月。见影却无形。钱财多散失。谨慎得安宁。
此卦申克戊已。干事堪叹难成。败财损物失人情。莫与小人争竞。
万事不宜守旧。动进方有期程。好将香火供神灵。可保时中吉庆。
断曰:求谋不遂.出行不宜.子女不成.寻人不见.
求财不得.交易不就.家宅平安.讼不得理.
第十四《安静卦●下中》
○○●●○
心思多不定。求谋未得成。忍耐方为福。守分免灾星。
此卦只宜守旧。回避不可张罗。谨身节用得安和。随分随缘且过。
若要堆金积玉。恰如一枕南柯。好从静处念弥陀。禳度解除灾祸。
断曰:功名不遂.出行不妨.讼事和.谋事必成.
求财不利.寻人不见.婚姻成.家宅平见.第十五《阻隔卦●下凶》
○○●○●
衰木逢春少。孤舟遇大风。动身无所托。百事不亨通。
此卦繁兴阻隔。谋望不遂心头。只宜守旧在林丘。愁虑更逢多咎。
莫望加官进禄。休思宝马轻裘。但行平等莫刚求。祈祷神天护祐。
断曰:求谋不利.出行不宜.求财不成.寻人不见.
六甲生女.心求和吉.婚姻多阻.交易不和.
第十六《保安卦●平吉》 ○○○●●
日出照四海。光辉天下明。进身和合吉。百事自然成。
此卦丙已无战。自然百事安康。不宜守旧进前昌。行人在外无障。
争讼官词有理。求财遂意祯祥。看经念佛保安康。滚滚公侯荣望。
断曰:求官有望.六甲生男.出行得意.占讼事和.
求财十分.谋事可成.婚姻可成.口舌消灭.
第十七《喜至卦●中吉》 ●●●○○
众恶皆消灭。端然福气生。如人行暗夜。今已得天明。
此卦刚柔之兆。凡事只可谐和。伏低作小作争他。忍者消除灾祸。
君子时乖运拙。小得逞偻傩。 黄花直至正秋过。自有清香远播。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可成.占讼得和.求财八分.
婚姻大吉.病人痊愈.寻人可见.出行得财.第十八《保全卦●中平》 ●●○●○
年来少灾害。先祖积阴骘。若言干办事。皇天相助力。
此卦一切成就。更堪百事亨通。家门兴旺永无穷。抱德正宜进用。
行人不久当至。病人体态穷通。是非舌尽消融。祸去福来远永。
断曰:出行平安.谋事先难.口舌不妨.讼官理吉.
求财六分.孕生贵子.婚姻先进.交易可成. 第十九《犹豫卦●下下》 ●●○○●
此卦恍惚多。财帛暗消磨。婚姻反成害。人事不谐和。
此卦凡事不遂。经营未决尤愁。受恩深处反为仇。提防小人争斗。
口舌且须谨慎。名利莫苦贪求。秋来雨过五云收。明月光辉宇宙。
断曰:求财不遂.出行有阻.讼事难成.寻人空亡.
求财不吉.交易不成.婚姻不成.病人沉重.第二十《丰稔卦●上上》 ●○●●○
丰富时时进。钱财格格高。
经营多得利。兰蕙似蓬蒿。
此卦三星将济。年丰物富家豪。凡当谋望转增高。出外行人即到。
疾病不医自好。是非口舌潜消。若能念佛不辞劳。象简乌靴纱帽
断曰:求官遂心.谋事成就.寻人得见.婚姻可成.
求财八分.病人无妨.出行通达.家宅平安. 第二十一《得禄卦●吉》 ●○●○●
高明居禄位。笼禽得放生。出入多财宝。更宜远方行。
此卦只宜升进。不可守旧延迟。命中合着紫罗衣。远投高人有喜。
求财遂心满愿。干事莫得狐疑。谢天谢地谢神祗。孚佑重重喜气。
断曰:求财十分.交易得利.口舌可消.病人可安.
讼事理和.谋事可成.婚姻可成.孕生贵子. 第二十二《明显卦●吉》 ●○○●●
明月正当天。清光午夜圆。纤毫云翳息。万里得凝然。
此卦先前暗昧。于今皆已分明。求财干办好经营。下水张帆风正。
官事口舌消灭。病人渐得身轻。炉香热处紫烟生。眷属安然吉庆。
断曰:求官得位.谋事合成.占讼事和.求财八分.
婚姻可成.行人即至.寻人可见.出行大吉. 第二十三《福禄卦●吉》 ○●●●○
福禄得安康。声名自进昌。所得皆遂意。万里好风光。
此卦进用之兆。祸退福至无涯。求财称意恣奢华。锦绣雕鞍骏马。
所望无不从愿。行人衣锦还家。三十二卦最为夸。福禄增崇者也
断曰:出行大吉.谋事称心.口舌不生.讼事和吉.
求财九分.行人自至.婚姻可成.交易遂心. 第二十四《凝滞卦●下下》 ○●●○●
赢马登途远。饥人走远途。进身皆不吉。凡事可消祥。
此卦阻隔之兆。凡事所干迟延。不宜出外离家缘。欲要求财难见。
口舌翻成官事。提防疾病牵缠。若求安稳免灾愆。预告神灵方便。
断曰:求谋不利.出行破财.讼求人和.有孕生女.
求财折半.病人沉重.婚姻不老.家主有灾. 第二十五《显达卦●吉》 ○●○●●
三姓俱相伴。祥光得共生。果随心造化。万事自然成。
此卦荣旺之兆。行藏尽用堪为。所求之事应心机。成就万无一失。
病者即时痊愈。官词无虑无疑。求财谋望最堪宜。动止施为亨利。
断曰:求官受封.口舌消化.占讼事和.求财九分.
行人即至.交易和合.病宜保养.六甲生男. 第二十六《福厚卦●吉》 ○○●●●
离别重相见。不知事尽通。所求皆随意。身乐得从容。
此卦相生之兆。凡为吉庆无虞。安然快乐自宽舒。和合尝心色虑
买卖经营无阻。是非口舌消除。行人出处数年馀。今日欢迎会聚。
断曰:求官得位.行人即至.出行有财.讼有人和.
求财九分.寻人必至.婚姻有成.病人无妨. 第二十七《太平卦●吉》 ○●●●●
春雨滋庙稼。何愁不广收。自然心得乐。安然总无忧。
此卦犹如冬树。看看际遇新春。枯枝得雨再芳芬。群卉悉皆萌润。
九横三灾殄散。百非万祸离门。荣华富贵恣欢欣。绝胜增奇利顺。
断曰:六甲生男.行人即至.讼事可和.求财九分.
出行大吉.病者作福.考试进步.婚姻可成.
第二十八《颠险卦●不吉》 ●●●○●
迢迢途路远。看看日坠山。此心无可托。所作事艰难。
此卦凡事迟滞。犹如车陷淤泥。程遥路远日沉西。无托无依无济。
投托少逢相识。求财不见毫厘。不如闻早念阿弥。自有神天孚庇。
断曰:求谋不顺.出行不可.求财折本.行人不至.
讼事不利.婚姻不许.谋事不成.病人不吉.第二十九《开发卦●平》 ●●○●●
蚌中珠自现。石内玉争光。进财求望吉。有祸不成殃。
此卦谐和之兆。命中禄位迁高。乌靴象简紫罗袍。宝马金枪夹道。
占病早获全愈。求财即得丰饶。修心念佛志坚高。散虑逍遥绝恼。
断曰:求官上任.出行平安.行人自至.讼事宜和.
求财六分.婚姻可成.病人得安.交易无难. 第三十《鹰扬卦●吉》 ●●●●○
征战逢威力。旌旗引驾归。功成名位就。门户有光辉。
此卦凡事大吉。命中天禄乘阴。动容喜得贵人扶。官位声名高举。
福至重重有据。灾消寂寂无馀。身安心乐且宽舒。积玉堆金满库。
断曰:谋事得成.婚姻可成.占讼事和.求财九分.
行人大吉.交易宜远.病人可愈.六甲生男.
第三十一《后吉卦●平》 ●○●●●
离水得到岸。过桥获度安。重重忧险过。荡荡自心宽。
此卦心怀尤虑。所求未得自然。求官进相望高迁。不见随心满愿。
自觉重重有阻。谁知渐渐当权。看锦色耀重添。官禄增崇荣显。
断曰:考试小利.出外顺遂.出门平安.占讼事吉.
求财五分.寻人不见.谋事晚成.有孕生女.
第三十二《绝迹卦●凶》 ○○○○○
尘埋青铜钱。美玉陷淤泥。何时重出世。再得显光辉。
此卦尤疑之兆。所为暗昧不明。只宜守旧不宜行。口舌是非灾病。
一切所求不遂。百般谋望难成。不如向善早看经。免致磨砖作镜。
断曰:求官难保.出行不利.行人有病.讼事不利.
求财折本.病人沉重.婚姻有灾.谋事不成.
一、姓氏源流
法(F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氏)后裔所改,以祖名为氏。据《后汉书·法雄传》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姓田,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战国时期,齐国强盛之时,过于炫耀武功,且因杀了燕昭王之父而种下祸根。后燕国以乐毅为帅,联合另外秦楚等五国军队一齐攻打齐国,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下宫、即墨两城尚在坚守中。齐王逃到宫城,被假意来相助的楚国人杀死了。齐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装成平民逃到太史□家当仆人,改姓为法,以避敌军。不久,齐国的田单打败燕,收复了齐国。法章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被拥为齐襄王。齐襄王的庶子后来便以他曾用过的法姓做为姓氏,称为法氏。
2、出自 中有法姓。据《中国 大辞典》载,法姓, 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3、出自蒙古族伍尧氏所改。清朝时候,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也来到中原,为适应汉族习惯,取“法”字 为姓,得法氏。如清朝乾隆时,有位文学家名法式善,他的祖先就是由蒙古来到中原的伍尧氏。
得姓始祖:法章。法姓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代姜姓、田姓本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田齐时代,大约有一百五、六十年时间,后秦国灭齐统一中国。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齐襄王田法章之名为姓,遂成法姓,称法氏。故法氏后人奉法齐为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法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氏,故以法为氏。”《元和姓纂》记载:“本妫姓,田氏之后。齐襄王名法章,子孙以名为氏,盖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也。”根据史载,战国中期,齐国经过齐威王的一番整顿,不久便打败了魏国,成为东方的强国。闵王即位以后,倚仗国力东征西伐,先是联合韩、魏等国几次进攻秦、楚,后来,又趁燕国内乱之机破燕,杀死燕王哙。齐军占领燕国3年,引起燕军民的不满和各国诸侯的 ,最后齐军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撤军。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以后,发誓为父报仇。筑起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暗中做好伐齐的准备。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掉宋国,独占宋国的土地,引起各国的不满。燕昭王见时机已到,便任命名将乐毅为帅,联合秦、楚、赵、魏、韩等一起攻打齐国。六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占领70多个齐城,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还在坚守。齐闵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意助齐,进入莒城杀死闵王。齐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逃到莒城太史敫的家里当仆人。太史敫有个女儿,她见法章言行举止都像是有身份的人,知道他不是平常的百姓,又同情他的遭遇,就经常接济他,接触次数一多,两个人彼此相爱了,私下定了终身。几个月后,楚军从莒城撤走后,齐国军民到处寻找齐王的后人,法章这才说明自己的身份,被拥立为齐襄王。齐襄王在位19年,他的庶子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法氏。法姓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长安县之西。望族居扶风(今陕西省咸阳东)。
三、历史名人
法 雄:字文强,扶风郿人也,齐襄王法章之后。据古书《后汉书》里有一篇《法雄传》,说法雄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代。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宣帝时,徙三辅,世为二千石。法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法雄高第,除平氏长。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
法 真:字高卿,东汉扶风郿一带的人,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好学并且不固定局限在那一家精通中原和异域的图书典籍,是关西的大儒者。从远方来求学的弟子如陈留、范冉等,有数百。
法 正:字孝直(176-220),三国时扶风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天下饥荒,与同郡人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不受重用。与别驾张松友善,二人均以为璋无能,不足以共大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汉中张鲁,张松建议璋与刘备结盟防曹,举荐正为使者。正还,对张松称道备有雄略,密谋奉戴。松又说刘璋请备入蜀,令正再往。正至荆州,向备献策取益州,说张松可为内应,取之易如反掌。备欣然同意,遂率军西上,至葭萌(今四川省广元西南)南,返兵取成都,以正为蜀郡太守。二十二年,正又建策攻汉中,备采纳,于是有定军山之役而取汉中。二十四年,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翌年卒。后备猇亭战败,至白帝城,叹道:“法孝直若在,必阻我东征;即使东征,也必不致倾危。”
法 真:字朗如,瑞州(今江西省)高安人。得度於灌溪元文和尚。受具足戒之后,游方参学到了岭南,其中居住在丹霞最久。平时潜心于净土法门。有一天,偶然与禅者谈论到“无”字公案,于是生起疑情并在心中蕴酿了很久,有一日突然豁然开朗有所省悟。於是前往海幢寺,礼拜正目老人,两人的机锋话语相互契合,于是受到记别印可。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众迎请他主持海幢寺,提倡禅宗一乘,并兼宏净土法门。晚年,辞去寺院住持之事,闭关于寺院东边之旁,专门持念佛名,无论寒暑都不懈怠,如是经过八年。曾经有偈颂说:“百八轮珠昼夜提,芙蕖(莲华)渐渐出深泥。轮珠掷却芙蕖放,古佛元来不在西。”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初,示现些微的疾病。十一日黄昏,召集弟子嘱咐后事。次日午时, 大众唱念佛名,香烧过两寸多的时候,自己举念《小净土文》,未过一半即往生。
法若真:清朝前期的书画家,字汉儒(1613-1996),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省胶州人,善画山水。举为进士后当了官,颇有政声。法若真虽非徽派画家,但他是康熙年间山水自成一格的画家。他所作的《树梢飞泉图轴》,为其精心之作。此图画雨后山景,薄雾轻罩,飞泉奔流,山头耸动。整幅画面静中有动,仿佛有声。山石用硬笔勾皴,多次皴染,充分表现出嶙峋的石质,和雨后的苍润。此图于丁卯年所作即公元1687年,后于甲戌年补题。款:“真”,钤“法若真印”白文印,“黄石氏”朱文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中记载:法氏望出扶风郡。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长安县之西)。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2、堂号(缺)
============================================================
法姓宗祠通用对联
〖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妫姓;
望居扶风。
——佚名撰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法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智谋佐命;
玄德却征。
——佚名撰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郡县人法正,字孝直,善于谋划策算。建安韧年,人蜀依刘璋,官军议校尉,与益州别驾张松谋划,劝刘璋迎刘备。刘备得成都后,他历官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尚书令,为刘备重要谋士。下联典指东汉法真,字高卿,法正的祖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生性恬淡,顺帝先后四次征召,他都不去。当时人称“玄德先生”。
-----------------------------------------------------------------
〖法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旌台分潞水;
飘摇识兵机。
——清法若真撰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顺治进士、诗书画家法若真撰书联。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胶州人。官至江南布政使。有《黄山诗留》。
-----------------------------------------------------------------
〖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十遍在经缘梦境;
五百罗汉见匠心。
——佚名撰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高僧法洗,尝梦乘大艑,直截沧溟,自此经义不思而得。居钱塘天竺寺,盛阐《华严》,前后讲大经十遍,大历间终。有《仪记》。下联典指宋代高僧法能,吴县人。善画罗汉,尝作《五百罗汉呼》,积年而就。秦观为之题记。
-----------------------------------------------------------------
〖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内外博通,允称百世师匠;
智术兼备,堪为一国谋臣。
——佚名撰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法真,字高卿,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顺帝前后四征不就。时号玄德先生。下联典指三国时蜀国尚书令法正,眉县人,有奇画策算,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为刘备股肱之臣,拜护军将军。
家[jia]
姓氏源流
家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沉迷女色,残暴无道,整日游逸*乐,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很不满意,就做了一首《节南山》诗(见《诗经·小雅》)讽刺他。家父忠诚正直,后世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世代相传。
②、源自以祖字为氏。据《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复姓家仆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周代晋国有大夫家仆徒,为家仆复姓之始。后改为单姓家,称家氏。
始祖:家父。
迁徙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汉唐之际在陕西、甘肃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为郡望。宋代以后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区。如今在江苏、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家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
南安郡 东汉中平五年(188)分汉阳郡置,治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今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号
京兆堂、南安堂。
历史名人
家 父,西周诗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时(前781-前771)贵族。《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可信《节南山》一诗乃家父所作。旧说此诗是刺幽王宠信太师尹氏,尹氏任人唯亲,使朝政昏乱,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权臣炙手可热的气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对统治阶级奉为最神圣的“天”发出了一连串责难:“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思想的动摇,是《小雅》中一首较好的贵族讽刺诗。
家定国 (1031-1094),宋文学家。字退翁,眉山(今属四川)人。皇佑间进士及第,除雅州名山县尉。调永康军司法,徙澧州司理。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洪雅县。签书蜀州判官事,徙通判泸州,知渠州。以泸州夷人叛命,坐罪罢官。后起知怀安军,移嘉州,未行。绍圣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国长于诗文,曾与苏轼、苏辙唱和,体格清懿。著有古律诗三十卷、杂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国,宋学者。愿父。庆历、嘉佑间与从兄安国、定国同从刘巨游,与苏轼、苏辙为同门友。愤怨王安石久废《春秋》学,著《春秋新义》。熙宁、元丰间朝臣纷更;元佑时,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勤国忧郁不安,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敬叹。
家 愿,宋臣。字处厚,眉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元符三年(1100)为乐至令,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其大要开言路以闻直谏,详听言以观事实,从宽厚以尽人才等。崇宁初诏籍元佑、元符上书人,遂入党籍,谪监华州西岳庙。大观四年(1110)解党禁,调知双流县,因事谪英州酒税,移黄州。高宗南渡,擢知阆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号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淳佑二年,知诸暨县。历司农丞,除枢密院编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户部郎中,出知抚州。坤翁博雅有家学,尝纂《景定临川志》三十五卷,《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残卷。
家铉翁 (1213-1294),宋末学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号则堂。以荫入仕。历知常州、浙东提点刑狱、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等。德佑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临安,丞相吴坚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文。旋为祈请使赴元军营中,被拘留,誓不仕。被俘至河间(今属河北),开馆授徒,得释南归。学问渊博,精《春秋》。有《春秋详说》、《则堂集》。
家之巽,元诗人。字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宋景定间举进士,为建康制置司干官。宋末,为临安府通判。入元,尝作德政碑媚杨琏真伽,为士论不齿。尝和《三贤堂诗》,推尊苏轼,有“辞章小技应闲事,节义千年真大贤”之句。又为演福寺作观音殿碑,大骂贾似道,并为周密所讥刺。
其他家姓名人有汉官吏家羡、家君;宋学者家横、家进等。近当代家姓名人有医学家家普等。
家姓宗祠通用联
祖孙直论;
霜菊余馨。
上联:宋代眉山人家愿,字处厚,绍圣进士,官乐至令,上书极言议论时政,被贬官,监于华州西岳庙十余年。后官阆州知州。其曾孙家大酉,南宋初进士,官昭化县主簿,淳佑年间人朝侍讲经筵,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方正直率,因与宰相史嵩之观点不一致而罢官,终不屈服。下联:北宋家定国,与苏轼为同年好友,元丰年间官知怀安军。苏轼赠他的诗有句:“退翁守清约,霜菊凄余馨”。
棣萼辉映;
霜菊余馨。
上联:宋朝家横,字仲本,擅长经学,名列上庠之首。兄弟二人宫廷面试皆中甲科,人谓“棣萼(兄弟)相映”,名噪一时。下联:家定国。
西京遗直;
北海名良。
上联:家横。下联:家定国。
工部大方直;
参军谋略精。
上联:家大酉。下联:宋代司法参军家定国,官永康司法参军,韩绛欲治西山道,定国谓蜀恃险以安,堑为坦途,将有后忧。绛然其言,为之罢役。
退翁守清约;
霜菊凄余馨。
宋苏轼赠家定国诗联。
孝子芳传百世;
学士节播千秋。
上联:唐代孝子家师亮。下联:宋代端明殿学士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人。学识渊博,于《春秋》造诣尤深。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入元不仕,有《春秋祥说》、《则堂集》等。
勤国独邃春秋学;
家父敢吟南山诗。
上联:宋代学者家勤国,眉山人。与苏氏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学,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曾筑室伯喻。二苏读之敬叹。下联:周幽王时大夫家义,尝作《节南山诗》刺王。
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伏虎罗汉 别名 :弥勒尊者 所属教派 :中国佛教 位次 :罗汉第十八位 人物传说,十八罗汉,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人物传说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坐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孙善郁坐鹿罗汉国画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罗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随他出家做和尚。 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 孙善郁欢喜罗汉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 孙善郁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孙善郁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孙善郁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孙善郁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孙善郁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 的音译。 孙善郁笑狮罗汉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孙善郁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孙善郁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于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 孙善郁沉思罗汉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孙善郁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于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孙善郁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 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 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 孙善郁芭蕉罗汉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他出家后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孙善郁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后,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于修成罗汉果。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 孙善郁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孙善郁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孙善郁伏虎罗汉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故事:
在汉高祖死了以后,吕后专权,虐杀戚姬。吕后去世之后,家族被“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戚姬是个可怜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就是削去四肢。
薄姬是魏王豹的女人,后来魏王豹被杀,薄姬没入战俘,后被高祖宠幸,但是并不得宠
-----------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薄皇后是汉景帝奶奶薄姬的亲戚,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王皇后是汉武帝的母亲,
栗姬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
故事:金屋藏娇和太子之位
一开始的时候,栗姬得宠,她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但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巴解自己的弟弟,就给景帝送了不少妃子。这让栗姬非常不满。而馆陶长公主刘嫖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栗姬不答应。两人结下怨恨。刘嫖转而向当时的王夫人后来的王皇后示好,在汉景帝的面前表扬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嫖又和王夫人结姻,当时的小孩子刘彻说出了:“当做金屋以储阿娇。”的话。
-----------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故事
长门宫的哀怨:陈皇后仗着自己是刘彻登上皇位的重要助力,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后来因为巫蛊祠祭祝诅事发被废,居长门宫。后来化大价钱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试图感动武帝。无用,数年后,死。
卫氏的辉煌:卫子夫受宠之后,其兄卫长君、弟卫青均见用。元朔元年生男据,被立为后。卫青以外戚得宠重用,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并娶原来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
刘据的叛乱: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卫氏悉灭。
“倾国倾城”和“姗姗来迟” 的李夫人:汉宫中有位李姓乐师,善诗词歌赋,尤以音律见长。一日,他在殿上赋诗奏乐给武帝听:“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帝听完为之一振:世上难道真有此倾国倾城的尤物?乐师退下后,有好事者奏明武帝:乐师所指乃其妹妹。取之,果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武帝其后虽没有“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李夫人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可好景不长,李夫人身染重病。武帝命太医抓紧治病,并时常探望,这李夫人也怪:每次武帝去探望时,她总以被蒙脸。开始武帝并未在意,但眼见病入膏肓,武帝强烈要求见她的面容,和以前吃“蒙面羹”一样,“帝怒,拂袖而去”。旁边的侍女问夫人这是何苦?皇帝要看你一眼都不行。李夫人说,我之所以得到武帝宠幸是因为我漂亮,现在病的快要死了,已是容貌枯槁,此时若是让皇帝见到,吓着他不说,他还会忘了我以前漂亮的容貌,以后再也不会想我了;反过来,他只会对我更加思念,也会好好对待我的家人。 不久,武帝加封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死后,武帝下令她所住宫殿照生前一样摆设,宫女所需用度也照常。武帝经常来此吊念。有吕姓方士说他有办法招来夫人的魂魄,让武帝看到李夫人,条件是武帝只能看,不能说话。隔着一层白幔,武帝等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幔上晃动,举手投足一如李夫人生前,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扶不起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不过,这个李广利可没有同为外戚的卫青那两下子(这时候卫青早死了),不论是打匈奴,还是征西域,他带出去的兵,10个里头能回来2个都算多的了,不过,还好,尽管人员损失很大,每一仗还是勉勉强强都算赢了。
没当上太后的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子,取名弗陵,武帝视为掌上明珠。常对人夸耀:“弗陵类我”。遂萌废立太子之意。 武帝带钩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画工画周公负成王图,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为太子的意图,又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便以“屡件圣意”为由,把钩弋夫人囚禁于云阳宫。后元元年(前88年) 钩弋夫人忧困而死,葬于甘泉南。
-----------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故事:
微时故剑: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汉武帝时昌邑王郎中,有罪被阉为太监。广汉之女平君在宣帝微贱之时嫁给宣帝,夫妻二人感情极好。宣帝登基后,立许平君为婕妤。后来议立皇后的时候,众大臣推荐在汉宣帝等级过程中立下极大功勋的霍光的孙女,汉宣帝不同意下诏说:“我要找我贫贱之时的那把宝剑”,以此预示自己的选择。于是众臣上书立许婕妤为皇后。
许后之死:霍光的夫人想立自己的女儿为后,对于许后十分不满。后许后因怀孕身体不适,霍夫人就趁机排自己的亲信,女医生淳于衍趁医治的时候下毒把许皇后毒死。霍光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利用权势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同时把自己的女儿成君立为皇后,这就是霍皇后。
霍氏的灭亡:在许平君死后三年,也就是霍皇后得立之后三年,霍光去世。此时得太子是许皇后的儿子,霍显想让自己的外孙为太子,就让霍皇后把太子毒死,没有成功。后毒杀许后事泄,霍氏家族谋反,失败,霍皇后也因此被废。
谨慎王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奉光,是汉宣帝没登基前的老朋友。奉光女儿在几次嫁人之前,夫家都死掉。后来宣帝继位,王氏入宫为婕妤,得宠,但是没有儿子。后来汉宣帝想给许皇后的儿子找个谨慎无子的后妈,王氏入选,得立为皇后,但是自从为后之后,汉宣帝就不宠幸于她了。。一直到汉成帝的时候,汉宣王皇后才去世,由于汉成帝的母亲也姓王,就称汉宣王皇后为邛成太后(父奉光为邛成侯)。
-----------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在汉朝外戚当中盛极一时,共有十侯,分别是王政君的同母哥哥王凤,同母弟弟王崇,五个同父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堂弟王音,侄子王莽,外甥淳于长。其中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先后任大司马,执掌朝政。在汉成帝和汉哀帝早期以及整个汉平帝时期,王氏都是代主执政的身份,最后由王莽篡权。
拦惊熊:汉元帝去观看斗兽表演,后宫美女都陪坐在他旁边。意外事件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熊突然从圈里跑出来,攀着栏干要冲上观众席,“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这里特别提到了傅昭仪,在以后这可是个关系冯昭仪性命的人物。面对突发事件,冯婕妤(当时还不是昭仪)也不知是本能反应还是有所考虑,反正她就在那几秒钟之内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直接上前站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为左右武士格杀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元帝颇为感慨,对这位小女子加倍敬重,傅昭仪等人很惭愧。 也就和冯婕妤结下仇恨。后来傅昭仪当上了太后(当时有四位太后,哀帝的母亲、祖母,成帝的母亲,成帝的赵皇后)。“当熊”的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傅老太太心上的阴影一直没有消除。偏巧有人诬陷中山太后(就是那位当熊的冯女士)诅咒皇帝和傅太后,傅老太太可算找到了收拾冯老太太(都已经不是当年的美女了)的机会,经过一番番审讯,整死不少人,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后来,傅太后派人去责问冯太后:“熊上殿的时候你表现得何其勇敢啊!今天怎么害怕了?”冯老太太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傅昭仪报复的时候到了,于是饮药自杀。
-----------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许皇后在得立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自己的父亲很快被王凤架空。许后先后生过一男一女,但是都夭折了。后来因为许后的用度过于奢华,为汉成帝不喜。又因为有媚道祝诅后宫之事,被废。
贤惠的班婕妤:班婕妤以贤惠之名得闻于历史,曾数次劝谏汉成帝不合礼仪之举。曾经把自己得侍女进献给汉成帝,就是卫婕妤。后来赵氏姐妹得宠,班婕妤主动退位,要求侍养太后。得以善终。
无双飞燕:本长安宫人,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的时候,见到了飞燕,召入宫,大幸。妹妹赵合德也被诏入宫中,都被封为婕妤。宠幸冠绝一时。凭借淳于长的努力,封赵飞燕为后。姐妹专宠十余年,无子。而且野史之中多有姐妹二人*乱之语。后姐妹二人因汉成帝暴卒被废,旋被杀。
-----------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傅丁联合: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生子定陶恭王刘欣;丁太后是刘欣的老婆。哀帝登基之后,就想立自己的奶奶和母亲为太后,但是被当时的大臣阻止。后来走王政君的路子,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随即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不久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此时汉宫四个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成帝妻赵飞燕为皇太后。丁氏的母亲是傅氏的妹妹,所以两家联合非常紧密。初入朝之时,傅丁两家联合排挤王氏,当时的大司马王莽因此被迫辞官,退守新都。两家权势大增,总有八侯三大司马,和王氏差不多。后来王莽在哀帝驾崩之后重新得势,就将傅丁两家的所有头衔全部削去,皇后傅氏也被废。
--------------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最惨的外戚:汉平帝是汉宣帝的后代,血缘关系颇远。但是王莽因为想找一个小孩子做傀儡,所以选了他。他的母亲是卫尉卫子豪的女儿,号卫姬。王莽吸取了傅丁专权的教训,下令卫氏宗亲不得进京。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当时的平帝只有9岁,母子远隔天边,“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尽管王莽的儿子帮忙,进京之事也依然没有成功。后来王莽篡位,废卫后为庶人。
烈女王氏:王莽在立平帝之后,依然不放心自己,趁着为汉平帝立后的机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立为皇后。后王莽篡位,皇后年方18,王莽不欲她守寡,想将她嫁给别人,将她的称呼改为“黄皇室主”。王氏大怒,不肯。后王莽事败,王氏说:“何面目以见汉家!”自焚而死。
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护身罗汉是谁?
本文2023-11-22 03:46: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