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豪杰的杨家将,其后人是怎样生活并发展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2收藏

满门豪杰的杨家将,其后人是怎样生活并发展的?,第1张

杨家将,是宋朝抗击辽国与西夏的英雄,一门三代忠烈,沙场喋血,让人唏嘘不已。作为中国著名的英雄世家,杨家将后代去哪了呢?鲜为人知的是,其中一支竟然割据地方600年,沦为地方军阀,并且还历经宋元明三朝,明朝晚期因为叛乱而才被消灭。

与《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等演义小说不同的是,正史上的杨家将主要是祖孙三人: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

五代之时,沙陀族建立的北汉朝廷,有一个叫杨继业的节度使,宋朝灭掉北汉之后,杨继业归顺宋朝,因为作战勇猛,曾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人称“杨无敌”。

杨继业娶德州折氏为妻,一共生七子,为杨延昭、杨延浦、杨延顺、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其中,杨继业与第四子杨延玉一同战死疆场之后,长子杨延昭成为杨家将第二代掌门人。杨延昭作战非常勇猛,辽兵惧其勇猛,称之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

杨延昭一共有三子,即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西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之后,第三子杨文广成为杨家将第三代掌门人。《杨家府演义》中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在评书中南征北战,军纪严明,但在正史上其实是杨延昭之子。不过,与祖、父相比,杨文广没什么亮眼的战绩,一生戎马中只是抗击西夏入侵与献攻取幽燕的阵图。

三代之后,杨家将就再无扛鼎之人,开始逐渐没落。《宋史》中只记载了杨延昭三子姓名,杨家将后裔一概未提,因此杨家将后裔去向成谜。但数百年之后的明朝初年,大学士宋濂考证发现一支杨家将血脉,原来杨家将后人已经割据一方,做了300余年的“土皇帝”!

宋濂编修的《杨氏家传》中记载:“先祖杨信,曾祖杨业(杨继业),祖父杨延昭,父亲杨充广。杨充广南征与播州杨昭通谱,因杨昭无子,遂将子贵迁过继于杨昭,由此,守播境者皆杨业之后裔。”根据《杨氏家传》,杨充广是杨延昭长子,但《宋史》里提到的长子是杨传永,因此如果两者是一个人的话,应该后来改过名字。

西元1035年,杨充广奉诏持节出使贵州,后与播州主人(如今遵义一区)杨昭叙谱,发现是同一老祖,同为“越公房杨氏”始祖杨钧之后。恰因杨昭无子,杨充广便将其长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为子,于是宋濂称“自是,守播者皆业(杨继业)之子孙也”。

所谓播州杨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起源于唐末杨端,没落于明朝杨应龙,一直是播州主人。

西元859年,南诏国派兵侵占了播州,随即大唐安南都护收复播州。但十二年之后,南诏国又一次侵占了播州,此时唐朝日暮西山,安南都护府形同虚设,于是唐朝在山西募兵,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与其舅谢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收复播州,杨端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西元915年杨端逝世之后,其孙杨牧南即位,此后杨氏就一直统治播州,史称“播州杨氏”。

宋朝建立之后,杨实献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但仍以杨氏为其首领。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力量之一。

元朝攻陷贵州之后,播州杨氏降元,元朝建立播州安抚司,以播州杨氏家主为安抚使。西元1291年,元朝升之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明朝建立之后,播州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西元1600年,万历年间,杨应龙起兵作乱反叛朝廷,不久之后在播州之役中败亡,播州杨氏烟消云散。

总之,播州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之所以能成为“土皇帝”,与山高皇帝远有关,播州离中原太远,民族关系又很复杂,朝廷鞭长莫及,于是只能由地方自治,这就是历史上对边疆的“羁縻制度”或“土司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评选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五大世家,杨家必能榜上有名!

无论是播州杨氏,还是杨家将,都源于西汉初年的一个小军官杨喜。楚汉争霸中,刘邦手下五位小将之一的杨喜,因为围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成为“弘农杨氏”之祖。经过数代经营,杨家越来越强,成为左右中国历史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个家族涌现出来的名人如西汉丞相杨敞、三国杨修、隋朝杨坚、唐朝杨国忠与杨玉环,还有本文谈到的杨家将与播州杨氏。

从汉初到明末,不起眼的小军官杨喜开创的家族,竟然人才辈出的传承了2000余年,而在汉初功臣之中,唯一比杨喜强的是张良之后,建立了“天师世家”,至今犹存!

杨家七兄弟分别为:杨大郎杨延平,杨二郎杨延广,杨三郎杨延庆,杨四郎杨延朗,杨五郎杨延德,杨六郎杨延昭,杨七郎杨延嗣,义子杨延顺。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1、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2、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3、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入泥而死。

4、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5、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6、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7、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除掉。

8、义子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扩展资料:

杨家将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杨家将里面杨继业的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杨家将所在的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位于开封市西北部杨家湖北岸,天波杨府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主体;西院杨家花园;东院演兵场,是杨家将操兵练武的场所。

——杨家将

本 名:杨文广

字 号:仲容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出生时间:999年

去世时间:1074年

主要成就:抗击西夏,献攻取幽燕阵图

信 仰:道家

官 职: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

杨文广——北宋名将

 杨文广(999-1074),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正史中杨文广为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为《杨家府演义》虚构人物 ),曾为范仲淹所擢用,祖籍麟州(今陜西神木北)。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以父因入官,任侍卫亲军龙卫(骑军)、神卫(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宋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

 评书中,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共有十九妻子:金平珠,杜月英,窦锦姑,鲍飞云,齐长善,赵百花,苏三娘,慕容英,农艳花,李玉茹,吴金定,柳香春,曾凤英,梅若兰,赵春蓉,薛百花,慕容昭容,范文萦;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儿子怀玉最为出众。

 人物生平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宋初抗辽将领杨业孙,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杨文广以父荫为官 [1] 。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陜西南部张海率饥民起义,转战陜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即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故此杨文广当时的官位可能是禁军一类的小官职。这次出征回来后,杨文广以军功升任殿直——比供奉官更低官阶的武官官阶。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参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陜西、河东路宣抚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罢相,出任邠州(今陜西彬县)知州兼陜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在此期间,范仲淹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他置于麾下。然而,在这年之前一年(1044年),宋朝和西夏已经议和成功,宋再缴纳“岁币”银、茶、绢二十余万求“和平”。杨文广也就失去了杀敌报国的机会。

 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行伍出身的枢密副使狄青以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的身份征讨盘据邕州(今广西南宁市)的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狄青挑选陜西兵马赶赴广南两路助战,当时的德顺军(今宁夏隆德县)的知军(州官为知州,府官为知府,军官为知军)杨文广被调任广西钤辖(即广西临时战区的统兵官)。但是,我们找不到他征战的资料,只是看到他的一系列官职的变化:宣州(今广西宜山县)知州、邕州知州——相信是征灭侬智高后朝廷对杨文广的封任。其后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这也是武官荣誉性的官阶,并无实际职掌,但“左藏库使”比之他的父亲先前曾任的“崇仪使”、“如京使”稍高。

 宋英宗赵曙继位后的治平年间(1064-1067),朝廷评议各地将领,赵曙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宋史杨文广传》)将其擢升为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是京师禁军侍卫司步骑兵的指挥官,曾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武官职位,领兵超过一万人,然而英宗时,它已经是个武将虚衔。后来,杨文广升任兴州(今陜西略阳)防御使、秦凤路(辖区相当于今陜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副都总管。

 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年)陜西经略使韩琦奏请修建城堡,保护秦州西北边境的居民,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朝廷准奏。七月,韩琦派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前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大约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党项人都会出兵破毁工程。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西夏军队前去破坏,杨文广即率部急奔筚篥,全面部署防务,次日清晨,上当扑了个空的西夏军终于赶到筚篥。然而见到宋军防守严密,无法推进,只好退兵,却又留书声称回去奏请以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部队——这就是无赖的威胁行径,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西夏党项军,西夏兵大败,宋军杀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宋史 杨文广传》)经此一击,党项人后来果然不敢再来捣乱。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受到宋神宗赵顼诏书褒谕,并将筚篥城赐名通渭堡(今甘肃陇西东北五十里)。 此后,杨文广历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七里)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知军。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杨文广改任鄜州(今陜西 富县)权知州——代理知州。以后又自西北边防移向河北边防,任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又回到了当年他的祖父和父亲效命的地方。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约三十年辽宋边境又其争端——早在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耶律宗真见宋朝屡为西夏所败,乘机要挟,要求宋朝割让晋阳及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这个晋阳并不是今山西太原市所在地,因为假设的确是该地,则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两者相距何止千里,又怎止十县然而《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都如此说:“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今疑“晋阳”应为“高阳”,高阳在今河北雄县南五六十里,正是河北边关所在地,附近有雄州、高阳、莫州、博野、保州、容城、保定军、安肃、望都、遂城、霸州,方圆约一万平方公里,估计辽朝所索之地应该为该地。仁宗赵祯急命大臣富弼前往交涉,又增加“岁币”二十万(银十万,绢十万),终于再得到三十年的“和平”岁月。如今,辽朝遣使到宋朝,争河东地界。定州路副都总管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审批和回复,当年的十一月,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他死后,朝廷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杨文广传

 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抚陜西,与语奇之,置麾下。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治平中,议宿卫将,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副都总管韩琦使筑筚篥城,

 文广声言城喷珠,率众急趣筚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迟明,敌骑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遗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文广遣将袭之,斩获甚众。或问其故,文广曰:“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知泾州、镇戎军,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赠同州观察使。

杨连弟有5个儿子、2个女儿,一共7个子女。

成人后,杨长林和弟妹三人相继应征入伍。2020年78周岁的杨长林作为天津市军队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团成员,经常去全国各地宣讲父亲的事迹。空闲时,他也常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定期到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社区、机关、学校、单位义务宣讲,不计报酬,不用接送。

扩展资料

杨长林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9岁那年。在北仓小学的讲台上,父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向老百姓汇报在朝鲜战场的情况,作为听众,杨长林认出了父亲。12天之后,父亲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杨长林的父亲叫杨连弟,1919年生,天津市北仓镇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杨连弟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51年3月加入中国***。他入伍后工作积极,吃苦耐劳,成绩卓著。

1949年9月,为保证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西北,在抢修陇海铁路8号桥施工中,他机智勇敢,创造单面脚手架,攀上45米高的桥墩,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连续实施爆破百余次,清除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桥墩顶面,提前20天完成任务,立大功一次,获“登高英雄”称号。

中国军网-登高英雄杨连弟

杨家将小说为何在明万历年间突然消亡明朝有哪些杨家将的小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小说的突然消亡,一定与社会的重大变故和人为操纵有关。付爱民先生在《明代杨家将小说的发展与播州杨氏家族》中进行了细致推演,他认为,这一切很可能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二十九年(1601年),明政府平灭播州土司杨应龙有关。

历史上的播州,位于现在的贵州遵义老城,那里有杨家将的另一支血脉。明代初期,播州杨氏发展到了顶峰,这一切都得益于明政府的大力扶持。

当年朱元璋发兵征南,播州杨氏审时度势,在各土司中率先来归,对明王朝顺利实现统一堪称有功。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明太祖对播州杨氏格外宽容,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朝廷除了不向播州征收税赋之外,还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

杨氏土司的势力越来越大,很多朝官也畏之三分。遇有紧急边情,政府还要从播州征调兵将抵御外寇。在具备了军事和经济实力之后,播州杨氏开始重视起家族的地位和名望。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初大学士宋濂(1310—1381)所作的《杨氏家传》出炉,这部书为播州杨氏追祖溯宗,巧妙地考证出他们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

元末明初,借助于各种艺术样式的广泛传播,杨家将已名满天下,附会名门可以使播州杨氏获得更高的威望和荣耀,而借助于宋濂之口认定此事,它的可信度与含金量就更高。

宋濂是明初最有影响的文臣,朝廷的礼乐制度多由他来制定。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当年传诵一时的《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就是宋濂的大作。

宋濂的这篇檄文第一次提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理念和口号,反复强调讨元北伐是为了“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这些思想确立了明军讨伐元军的正义主题,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由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操刀播州杨氏家传,对于确立并提升杨氏声望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

据《杨氏家传》披露,播州杨氏一世祖杨端原籍太原,与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杨业同族同宗。唐朝末年,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应募入伍,随大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政权,在当地当了酋长。他的后人杨昭始终没有子嗣,恰逢杨延昭之子充广到广西为官,双方联宗通谱之后,杨充广把儿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自此以后,播州杨氏就是地地道道的杨家将后人了。

历史上,播州杨氏也是英雄辈出。两宋时代,他们为抗击契丹、西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宋末,成为抗击元蒙入侵西南的主力,杨家将的故事得以继续传承与发扬。

1206年,南宋宁宗时,杨贵迁的第六代传人杨粲请求大举北伐以雪前耻,最后虽然没能成行,但彰显了播州杨氏的爱国精神。宋理宗时,元人已非常强盛,杨粲之子杨价自愿请命,屯兵江南,声势浩大,威震敌胆,使得北兵多年不敢南犯。

杨价去世后,他的儿子杨文继续坚守播州。杨文曾上书朝廷,献上御敌三策,指出元兵南侵之所以能如入无人之境,关键在于没有拒敌于城门之外。元兵攻占西南时,他派兵北援四川,西救云南,为危难的南宋苦苦支撑局面。

当然,《杨氏家传》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质疑。播州杨氏土司却不管这些,他们明确宣称自己就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其事迹也开始融入杨家将故事之中,而且很可能,他们还凭借自己的势力,动用了舆论宣传工具,把杨家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请宋濂为本族修传,是播州杨氏自我宣传炒作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播州虽然偏居一方,但由于受到朝廷的重视,杨氏土司的子弟可以常年寄居京城。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播州子孙曾入朝进入太学,接受国子监官的训导。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他们结识了大学士宋濂并邀其为本族作传。

既然最受明太祖宠信的宋濂都甘愿为杨家撰写家谱传记,那么请一些文人、艺人编写、说唱新的杨家将节目应该并不是太难的事。而对于明太祖来讲,通过杨家将故事宣扬忠孝仁义也是他想要的,这是一件能够双赢的好事。

有关播州杨氏与杨家将关联的新发现,为杨家将故事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方向,盘活了已经基本定型的杨家将故事,这些崭新的节目因其鲜活的当代色彩在播州以及京城都广为流传。至今遵义附近仍有浓重的戏曲表演风气,六郎城、六郎屯等方位的存在,是杨家将说唱节目在遵义地区兴盛的遗证。明初的都城设在南京,后来编订《杨家府演义》的纪振纶正是南京人。

明代杨家将小说新增加的内容,很多都带有播州杨氏的痕迹,有的甚至还可以在杨氏土司中找到原型。播州杨氏土司中也有叫杨文广的,他是杨光震之子,即杨贵迁的孙子。

播州杨文广经常统军讨伐周边叛乱的南蛮酋长,他的征服策略不是一味地打压,而是恩威并用,这与小说中最后释放五国蛮王相似。杨文广还有一个兄弟叫文宣,他很有可能是宣娘的原型。小说中,杨宗保之死与狄青派人行刺有关,而播州杨文广的爷爷杨贵迁恰恰是被川南的酋长所刺杀。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明代杨家将小说较之以前的杨家将故事增加了那么多新的内容。新增加的故事,诸如借木、盗马、女将等精彩情节,都很有播州风情。《杨家府演义》中多次出现与马有关的故事,特别是孟良三次盗马的情节,很可能也是当地风俗的曲笔反映。

播州虽然也产马,但都是比较短小的“羁縻马”,不适合行军作战。不过当地产茶,他们经常以本地的茶换取西面诸番的良马。这种茶马互换的方式,在宋代就已经建立,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大观初,诏播州夷界巡抚杨光荣,岁市马十匹于南平军”。

《续资治通鉴》有记,曾与播州杨家作战的罗罗部落酋长乞弟、阿永等均曾带着马匹入市交易。播州土司交换而来的良马多次向朝廷进献,南宋时,为支持抗金战争,杨粲向朝廷献战马300匹;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杨铿入朝进见,献贡马10匹。

小说中杨文广在奉命取宝的过程中收了三个妻子,她们都是贼寇出身,性格泼辣豪爽,为争夺夫婿相互攻打,这样的事情在播州附近并不鲜见。播州杨氏在收服周边部落的时候,常常采用联姻的手段,以期通过“姻媾”使盟友关系更为牢固。播州土司与剧贼联姻以及妻妾间的争斗,这些事情在小说里的杨文广身上都有隐约的体现。

播州杨氏因为妻妾众多,虽然在继承权问题上一直强调“立嗣以嫡”,但家族内部经常因为庶出夺嫡引发妻子与妾室及其子女间的争斗。最典型的当属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件事:土司杨相宠爱庶子,嫡子杨烈及其母亲张氏不服,史称“悍甚”的张氏用计巧取兵权,驱逐杨相。大权旁落的杨相,无奈离家出走,最后客死他乡。

“十二寡妇征西”的对象“西番新罗国”,在播州附近也可以找到原型,它影射的是播州杨氏的夙敌罗罗族人。播州以西广袤的川南地区,宋时称“罗氏”,即现在彝族的先民,他们与播州杨氏世代为敌,双方征战不止。

“西番新罗国”的大将张奉国号称“鬼王”,这也可以从当地找到印迹。《明史》316卷“贵州土司列传”中载:“贵州,古罗施鬼国”。罗罗族人风俗尚鬼,他们所有的宗教活动均称为“做鬼”,首领被称为“鬼主”,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罗鬼国”。

播州杨氏与西面聚居的罗罗人发生过多次激战,杨贵迁之子杨光震曾协助泸州守将平叛,征服罗罗酋长乞弟。杨光震之子杨文广更是与罗罗人频繁激战,结下世仇。至南宋末,播州土司杨价、杨文、杨邦宪祖孙三代坚奉宋统,杨价屡次被征调抵御侵川的蒙古军,杨文则辅助主将平服了吐蕃诸部。

后来归降了蒙古的大理国与乌江罗罗族人曾犯播州,杨邦宪义勇拒战,待敌军半渡之时,在中流杀贼数千,生擒罗罗族的大酋长阿苏。为了感化他们,杨邦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历数罗罗族罪状,在阿苏表态知过悔改后将其释放,罗罗人从此降服播州 。“六郎三擒孟良”、“诸葛亮七擒孟获”等宣扬以德服人的故事,很可能也是受了这些史实的启发。

“十二寡妇征西”所征的“西番新罗国”,既不是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也不是西部边陲的西夏,主要原型就是播州西南面的“古罗氏鬼国”,当然也混合着征讨吐蕃、蒙古军的痕迹。

在《杨家府演义》中,最后擒杀鬼王的大战发生在江水里,鬼王虽多有变化,但仍然不能逃脱,最后被杨宣娘撒下的天罗地网罩住生擒,这条江应当就是杨家将与罗罗人交战的主战场乌江之写照。

杨家将小说现实主义色彩淡化,魔幻色彩凸显。杨宗保居然也擅使法术,杨文广和部将魏化都能幻化人形。这种风格的变化,很可能受了播州风俗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播州,基本上还处于部落氏族时代,部落首领既是统帅又是宗教首领,在族人眼里,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无所不能的威力,在疆场上呼风唤雨、念咒画符也就不是太过奇怪的事了。

另外,杨家将小说增加了众多的女将故事,也与播州的风俗有关。故事传奇虽然多系虚构,但总要有一定的灵感源泉和生活基础,不可能完全凭空臆造。在宋朝,女将参与作战的故事不能说没有,但与杨家将的关系太远,更形成不了杨门女将那么大的规模。杨门女将的传奇故事,历史上没有,宋元以前的戏曲中也没有,在明代以后才大量出现,越演越盛。

杨氏土司的亲家永宁土司,自洪武末年起(1398年),大权时常为母族奢氏所控。奢氏与杨氏媾姻,是一个女豪频出的少数民族部落。在播州一带由土司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少,丈夫去世由妻子接任土官,女人站到前台主持政务、军事的情况屡有发生,当时播州附近各地女土官也经常被朝廷征调出征,有功也一样接受封赏。最为有名的当属与杨氏土司为邻的女土司秦良玉,以及前文提到的女土司奢香、刘淑贞等人,她们的事迹在明代即名满天下,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此外,杨家将小说中皇帝遇险、十大朝臣被围、六郎被困双龙谷等情节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新增的故事与明朝的某些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大郎幽州保驾替主赴难的故事,与明代正统年间英宗被俘,申佑舍生取义之事极为相似。

1、陕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是杨家将的故里:北宋时期的几部重要著作,如杨亿《杨文公谈苑》、司马光《资治通鉴》、曾巩《隆平集》,都说杨业是麟州人。《宋史·杨业传》所说“杨业,并州太原人”,不是指杨业的原籍,而是指他的今籍;

2、山西代州今山西代县是杨家将的主战场前线指挥部: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攻灭北汉。“十一月,上以郑州防御使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兵马部署。”杨业遂驻代州前线,担负起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

3、河北保州今河北清苑县是杨家将镇守边关的治所:咸平二年即999年七月,杨延昭改调保州沿边都巡检使,警备保州、广信、安肃三州军事;

4、河南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杨家将府第之所:乾隆《开封府志》和清周城《宋东京考》有记述,杨业归宋后,在京城有宅府或家庙,其方位与天波门相距不远,小说戏剧中把杨家府第,称作“天波府”或“天波杨府”,也是有其依据的。

满门豪杰的杨家将,其后人是怎样生活并发展的?

杨家将,是宋朝抗击辽国与西夏的英雄,一门三代忠烈,沙场喋血,让人唏嘘不已。作为中国著名的英雄世家,杨家将后代去哪了呢?鲜为人知的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