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姓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2浏览:4收藏

■数量排行

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

■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历史名人

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阎(闫)姓宗祠通用对联

〖阎(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太原。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闫姓与阎姓源流一样,都源于姬姓。周开王封吴太伯的曾孙仲奕在阎(闫)乡,其后称为阎(闫)氏。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陇州人阎仲宇,字参甫,成化年间进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任职期满将要离开时,军民数千人号泣挽留。后历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一身被害;

千古流芳。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名人阎亨事典。晋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苟晞时驻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骄傲奢侈,凶暴残忍,蛮横得不可理喻。前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郡长阎亨,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

〖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阎庆善抚士卒,每战,得其死力。下联典指晋·阎曾隐居凉州,州牧筑钓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门谏之,乃罢其役。

-----------------------------------------------------------------

〖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下联典指清初诗人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沛县人。明末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曾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抗清复明。后因参与抗清活动被清军抓获,不屈,逃脱后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乡。其诗多感怀时势之作,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誉;

洪都棨戟遥临。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见上一联联释)。下联典指唐代名贤阎伯屿,官洪州都督,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结交甚广,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名流,往来尤多。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

〖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阎)姓“闫”字的析字联。

山西临汾旅游景点

1、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圆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一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祭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临汾尧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自唐朝建造以来进行了多次修葺与扩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庙占地面积5336平方米,有殿宇100余间,始建于晋,历代修建,规模渐增。现存仪门五凤楼(光天阁)、尧井亭、寝宫等为清代建筑。

3、临汾华门景区

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而建设的。因此,华门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

4、临汾仙洞沟景区

仙洞沟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汾城西35千米处的姑射山中。方圆40平方千米。仙沟人文、自然景观48处。由南仙洞、北仙洞、云_寺三大古建筑群组成。

5、小西天

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临汾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介绍?

临汾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临汾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希望能够为大家的临汾旅行锦上添花。

临汾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丁村民俗博物馆

丁村民俗博物馆位于襄汾县城关镇丁村明清民宅。1985年11月10日开馆,是我国建立时间较早的民俗博物馆,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丁村明清民宅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民宅,现储存较好的有40座院落。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组,据建房题记,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多,南院以道光、咸丰时期为首,西北院为乾隆、嘉庆时期所筑。丁村民居风格典雅,时代特征鲜明,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佳作,对研究民间建筑及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藏有文物11000余件,以明清字画、瓷器、家俱为主,其中珍贵文物70余件。博物馆利用丁村民居中院做展室,面积3500平方米,又分为七个小展院。一、二院展出晋南民间历代相承的岁时节令习俗;三、四、五院展出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内容;六、七院展出晋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木板画等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木偶皮影戏、交通、纺织、农耕等实物或资料。内设办公室、陈列部、群工部、保卫科。出版有《丁村民俗丛谭》。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 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陶寺遗址

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处,汾河以东7公里,上个世纪50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个面积为300余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遗址。1978-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第二工作队协同临汾地区文化局,为了寻找历史上夏王朝的踪迹,探索夏文化,对陶寺遗址的普通居住址和早期大贵族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陶寺文化得以确立,九座早期贵族大墓0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木器、玉石器等,其中彩绘龙盘、陶鼓、石磬、 形器、木豆形器、玉、玉戚圭、玉壁、玉琮等都是有可能代表着王者地位的礼器。另还发现了红铜铃和朱书文字等。这些发现不仅确立了陶寺文化,建立了陶寺文化的年代标尺,更使陶寺文化的文明曙光愈发夺目。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陶寺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襄汾燕村生态园

襄汾燕村生态园,位于襄汾县北部邓庄镇境内,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由北向南自燕村西侧流过,岸边是较为开阔的汾河滩地,地势比较平坦。燕水滩大片郁郁葱葱的紫花苜蓿,形成了万亩苜蓿基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在苜蓿基地旁有千亩杨柳树林,造就了森林生态景观和优质的绿色天然氧吧,并吸引了大量的珍禽异鸟来此栖息。蜿蜒的汾河景观、优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风情,为农业观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襄汾县龙澍峪

襄汾县龙澍峪位于襄汾县县城西北的吕梁山支脉姑射山中,占地约30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

龙澍峪自然风光秀丽,古代建筑各具千秋,古老传说美丽动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龙斗双阙"是自然景观中最为著名者;100余间庙宇或横空出世,或半藏半露,气势巨集伟,古朴典雅,各种塑像,千姿百态,堪称艺术瑰宝;摩崖石刻汇集了古代名家遗墨数十处,真、草、隶、篆,苍劲婉约,庄重潇洒,各具神韵。

景区内庙宇、寺、庵、亭、观遍布全境,附近的娥皇女英泉、九色泉如明珠点缀,使这一地区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旅游避暑胜地。为此,1991年至1999年,我县先后投资近千余万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复台阶700个,修复山门、元代舞台、唐代华佗庙、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庙等;绘彩画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压电线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使景区形成一定的规模,1996年,景区被省 确立为社会办旅游先进单位,并列入全国热线旅游线路。

香严禅院

香严禅院位于山西省美丽的汾河岸畔。上接著名的壶口瀑布,下临大运高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香严禅院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间公元一三_八年,重修于明弘治十二年,乃平阳一带著名的佛教道场。此寺院原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合理,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千佛殿、藏经楼,东西两边为配殿及厢房。寺内佛像雕塑艺术精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由于年久失修,几经战乱,寺院已是断垣残壁。民国年间,山门、大雄宝殿等几座殿堂,不幸毁于一场大火,千佛殿明代壁画及千尊琉璃佛像被毁、被盗,曾经一夜之间盗走天王殿六尊头像,所以檐残壁_,破败不堪,令人痛心疾首,望佛兴叹。现仅存天王殿与千佛殿两座殿堂,但也摇摇欲坠。为了保护国家文物,重振古刹雄风,恢复昔日的风采。二__一年再次修复后,香严禅院面目一新。

丁村遗址

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公里,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公里,以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

丁村遗址,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砂砾地,就在这里,发掘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开始,是在1953年的挖沙工程中发现的。1954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的沙砾层中发现了1块小孩的头骨化石。因其发现于丁村,故名“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临汾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

普净寺

普净寺在山西襄汾县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建立年代不详,现存为元、明遗物。 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五间内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丰润娴雅,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道敏、冥化端庄肃穆,十殿阎凝神对坐两侧。最后为大雄殿,五开间六架椽,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柱上用蝉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内额直达两山,次间大爬梁由檐头直承平梁以下,结架纯系元构。龛内塑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其中二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娴静慈祥,塑工颇为精巧。

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蕴重修,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经过战乱,寺的殿堂毁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八年地面被淤平,仅剩一座砖塔,并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陵文庙大成殿

该庙位于襄汾县襄陵镇粮站内,创建于金泰和九年实为大安元年,1209年,元大德十年1306重建,明清时期屡有修葺。

现仅存大成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十椽,。歇山顶建筑。前设月台。梁架结构为六椽_前后施乳_通檐用四柱;山面梁架为十架椽屋分心乳_用五柱。角柱升起、侧角显著。补间设斗_一朵,斗_为五铺作重_出单杪单下昂里转出两杪计心造。

临汾旅游好去处

关帝楼

地址: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

始建于元代。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后人维修时上下檐之间加一腰檐,现为三重檐歇山顶。

楼阁正身面阔47米见方,周匝围廊,廊深21米。两角柱上横架内额以承围廊屋面。其梁架、斗_仍系元代原物。

赵康古城遗址

地址:襄汾县城南30公里赵康镇

古城址东距汾河5公里余,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古绛都”和汉的“临汾城”,当地人称“古晋城”。

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部较宽,周长约8480米,城内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层层台地,高差约在10米上下。有一条明显路迹自北墙城门外向南延伸千余米。城外周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至城的右下角处向南汇成巨川,今称泰山沟。古城墙址大体储存完好,南墙西段破坏较甚,北墙储存较好。东西二墙皆无城门痕迹。墙土呈红褐色,夯层厚约5--6厘米,夯窝圆而平,直径约7厘米。夯土中含有东周时代瓦片,有板瓦、筒瓦。南城墙全长约1650米,东城墙全长约2600米。

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镇地处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

临汾有哪些景点值得一看?

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壶口瀑布的景色,四时各异,寒冷的冬天冰封河面;春天汛期时河水咆哮,如雷贯耳;每年的盛夏初秋,是黄河水量最大的季节,此时的瀑布最为壮观。

2、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全国著名的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人工景区。

3、洪洞广胜寺

位于洪洞县东北17公里处的霍山南麓,建于东汉建和年间,明代时重修,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光秀美, 历史 悠久。

4、云丘山景区

云丘山景区,位于临汾市乡宁县境内,景区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景区内最高处是海拔约1600米的玉皇顶米,景区内风光秀丽,林木茂盛,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5、古县牡丹文化 旅游 区

古县牡丹文化 旅游 区分为牡丹主景区、汉白玉牡丹仙子像、南山飞瀑等景点。古县三合牡丹号称“天下第一牡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其中还有清澈若镜的人工湖泊散布其间,山偎水,水绕山,身临其中,如诗如画。

6、丁村民俗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建于1985年,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反映汉民族民俗风情的专业性博物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来自网络

尧都区-尧庙 华门 尧陵 仙洞沟 铁佛寺 汾河公园景区

洪洞-大槐树 广胜寺

襄汾-丁村 陶寺

安泽-旬子文化公园

乡宁-云丘山

吉县-壶口瀑布 克难城

隰县-小西天

曲沃-晋国遗址

蒲县-东岳庙

霍州-霍州署衙 七里屿 陶唐屿

永和-乾坤湾

每个县市都有几个望大家添加吧

临汾 历史 悠久,是 华夏民族 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 华夏第一都 ”之称。

简单介绍几个景点: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少见的**瀑布。壶口瀑布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是陕西宜川县,黄河以东是山西吉县。壶口瀑布山西处,位于山西临汾市吉县城西45公里处。壶口瀑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最佳 旅游 时间分为两段,一是每年的4-5月份,瀑布附近桃花盛开,岸边冻结的冰块开始融化,一派春意盎然,被称为“三月桃花汛”。二是每年的9-11月份,此时雨季刚好过去,时有阵阵秋风吹过,常伴有彩虹出现,叫做“壶口秋风”。春、秋两季水量较大,水流拍击声如雷鸣般,比平日更加震撼。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 大槐树寻根 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 余亚飞 诗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尧庙位于侯马北60余公里处,距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 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临汾是位于晋南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小西天,广胜寺,苏三监狱,人祖山等等,简单介绍一些有特色的景点。

一、洪洞大槐树。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

吉县黄河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吉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游览区这一带,又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几千年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 历史 事件发生在这里

广袤富饶的山西晋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东凭中条之峻,西依吕梁之险,南临黄河之堑,一条汾河纵贯,蕴育出自远古旧石器时代丁村人以降的悠久 历史 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更有“尧都平阳”、“夏墟”

五、云丘山。

云邱山位于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境内,此山层峦叠嶂、奇峰嶙峋、峭壁千仞、气势磅礴历代就是晋南胜景之一,古有“南有武当,北有云邱”之说。山上有梯子崖,一线天、回心石、腊台、天梯等自

临汾地区的文物古迹比较多,景点景区也不少,如果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就离临汾市区比较远一些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景区,同时它也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洪洞大槐树不远处还有一个苏三监狱,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座明代监狱,在离洪洞不远处的霍山脚下,还有一座在当地比较有名气的广胜寺,离临汾市区不远处还有一个 旅游 景区云丘山,接下来就要属中国的第二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当年柯素良飞越黄河就在此地,临汾还有尧庙、千佛洞、千佛崖、铁佛寺、飞虹塔、鼓楼、还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门叫华门,华门是后来建筑的。还有许多小的景点,隰县小西天、蒲县的东岳庙、古县的牡丹文化 旅游 区、吉县的人祖山风景区。

如果到临汾游玩的话,应该首选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旅游 景区,因为洪洞大槐树 旅游 区在世界都是非常有名的,也是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它主要分 历史 景观和文化景观两部分,景区有二代、三代大槐树和千年槐根,景区景点大约有五六十处,在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数以亿计,到今天已经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和2000多个县市,还有部分移民海外,分布的国家大约有100多个,在亚洲、在美洲、在欧洲、在非洲、以及大洋洲都有从这里出去的移民,这里也是外出游子寻根的地方。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说起临汾的景点,洪洞大槐树一定首当其冲。这一处景点和我国古代的移民政策有关,600年前的18次大移民,使洪洞“大槐树”成为世界各地古槐后裔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浓浓的大槐树情节浸透了万千炎黄子孙的生命,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大槐树文化”。每年这里都会有寻根祭祖的文化活动举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观礼。

除了大槐树,相信对于尧庙大家也不陌生。尧庙是为了纪念古代第一个明君——尧建造的,尧庙的面积很大,简直就是一座尧城。进入尧庙,首先看到的就是秀丽的五凤楼,已经有千余年的 历史 了,有着“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后又尧井亭,小巧玲珑,特别别致。之后便是广运殿,也就是尧宫,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了,大殿内有高达两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阁老。在这里,你可以探访文明古国的 历史 痕迹。每年尧庙都有庙会,很热闹,喜欢的朋友可以去转转。

您说的是临汾市区还是临汾?要是整个临汾的话,只观看全国独有的特色景点得您一个多月!

临汾拥有大约10万年的文化遗址,4500年前就建国都,作为“华夏第一都”,无论风景、 历史 、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来临汾玩算是来对了!

我给您介绍一个三日以内的特色线路!

来临汾的第一个景点:

吉县壶口瀑布:天下奇观值得一去(不见黄河心不死)

乡宁县云丘山:天下最美的山(华山天下险,黄山天下奇,云丘天下美)

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黄河魂、中国根)

由于临汾名胜古迹、红色记忆、秀丽风景着实太多,无法一一介绍!

呵呵,本人临汾人,觉得临汾真没好玩的地方,尧庙华门真心觉得没意思,倒是各个县里有些可玩的地方,霍州的淘溏峪,周边的蝴蝶谷,这俩地方还行,吉县的壶口瀑布,壶口景区往西有个阎锡山的旧址,再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其他还真没觉得有啥

临汾的 旅游 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比较著名的有吉县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还有尧庙,华门,天下第一洞房仙洞沟,古县牡丹园,广胜寺,丁村遗址,要说临汾标志性的建筑那就是公共厕所了,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临汾市尧都区里有尧庙,华门,烈士陵园,河西有龙祠,仙洞沟和姑射山,周边地区,在乡宁县比较出名的是云丘山风景区,在吉县有壶口瀑布景区,在洪洞有大槐树景区,在曲沃有个晋国博物馆,欢迎补充

一、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桐县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阎 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五、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

阎(闫)姓宗祠通用对联

〖阎(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太原。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闫姓与阎姓源流一样,都源于姬姓。周开王封吴太伯的曾孙仲奕在阎(闫)乡,其后称为阎(闫)氏。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陇州人阎仲宇,字参甫,成化年间进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任职期满将要离开时,军民数千人号泣挽留。后历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一身被害;

千古流芳。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名人阎亨事典。晋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苟晞时驻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骄傲奢侈,凶暴残忍,蛮横得不可理喻。前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郡长阎亨,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

〖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阎庆善抚士卒,每战,得其死力。下联典指晋·阎曾隐居凉州,州牧筑钓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门谏之,乃罢其役。

-----------------------------------------------------------------

〖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下联典指清初诗人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沛县人。明末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曾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抗清复明。后因参与抗清活动被清军抓获,不屈,逃脱后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乡。其诗多感怀时势之作,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誉;

洪都棨戟遥临。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见上一联联释)。下联典指唐代名贤阎伯屿,官洪州都督,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结交甚广,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名流,往来尤多。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

〖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阎)姓“闫”字的析字联。

阎姓的来源

阎姓的来源出自于姬姓的分支较多。一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伯祖的曾孙仲雍于阎乡,其地不详,约在今山西运城一带。仲雍的后人以地为氏,是为阎氏。二是周康王时,封其孙于阎邑,其地不详,约在今河南洛阳西南一带。其后人以地为氏,是为阎氏。三是晋大夫食邑于阎城,在河阳解邑,即今山西临猗县临晋镇一带。其后人以地为氏,是为阎氏。

另有一支出自于楚国的芈姓,楚国有支系王族伯玙被封于阎,其地在今湖北麻城东,后来有大夫阎敖,在楚灭权国后被封尹权,其后人有以阎为氏的。

  大连城子坦阎姓?您和阎克俭是一家子的!!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桐县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阎 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五、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 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阎 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五、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

"阎"姓的起源?

■数量排行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 ■姓氏源流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