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宗祠的历史沿革
梁氏族人源于广东东莞,在17至18世纪期间由十二世祖梁国初带同族人迁徙至新界,及后其子梁大成定居元朗八乡并建立元岗村,梁氏宗祠即由梁大成祖所拥有。
据村中父老忆述,元岗村的得名与其地形有关。元岗乡公所背后原有一座圆形山岗,村庄因此取名圆岗,但由于村落不断扩展,这座小山岗已被移平并发展成现今的休憩处,村名也随之改为的元岗村。由于新界乡村不断发展,元岗村内很多旧村屋已被重建或拆卸,梁氏宗祠是村中少数仅存的历史建筑物。宗祠仍用作举行祭祀、点灯、秋祭等传统仪式,同时也是梁氏族人议事的地方。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作为仓库使用。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由族人梁敬_捐款再次重修。建筑坐西朝东,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祠门前有158平方米祠埕,门墙上部为近代式,上有女儿墙;大门两侧有一对陶瓷酒盏拼镶的白象。进祠门有一戏台,四坡顶,戏台后部雕刻拼花十分精美。戏台上有凤凰池。戏台前有天井。祠堂厅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屋架结构为穿斗减柱造式。正中设神主龛,厅上悬挂清帝赐梁章矩的“三福”方匾、孙中山提予梁瑞庭的“急公好义”、萨镇冰题的“燕翼贻谋”。游廊上有卷棚。祠厅右侧设“独身祠”,两旁有一对联,“纪念问题是共本源合配享,嗣绩主义保存血脉附宗传”,连内嵌“问题”与“主义”,似借深受梁启超思想影响的文学家胡适的句子。祠东侧后壁设有“义姑祠”,上有沈宝琛题写的“女中缨臼”。宗祠两侧有高大封火山墙,墙上的墀头为清代灰塑,保存完好。
2009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镇: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56年置城门区,1958年改公社,1970年改城门乡,1992年改镇。位于市郊东南部,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68万。324国道贯穿全境。辖城门、敖峰、胪雷、浚边、龙江、青富、下洋、梁厝、洋坑、湖际、谢坑、樟岚、狮山、濂江、福濂、绍岐、潘墩、连坂、黄山、胪厦20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茶、阀门、印刷、船舶、石材等。农业主产茶叶、柑橘。
4月7日下午,我河北梁氏宗亲代表团梁富春、梁剑章、梁新顺、梁山、梁瑞锁、梁富川、梁春延等一行15人,驱车前往山东东平祭祖,当夜宿儒原大酒店,与从安徽专程赶来的梁山峰一行及当地的梁氏宗亲梁昌国、梁兆富、梁战飞等共话亲情、进晚餐。4月8日晨,与安徽及当地宗亲同往位于梁林古村的中华梁氏大宗祠祭祖。
原梁氏宗祠建于北宋,传为梁灏主建,其环山背水,承山脉之气,开碧水之灵,护佑子孙昌隆,后毁于战乱。重修之念起于2006年,几经梁氏宗亲齐心共襄,协力克难,于2018年5月主体告竣。终使中华梁氏寻根溯源、访亲联谊、祭怀先祖有地,居功至伟!新建成的大宗祠大殿与举世闻名的曲阜大成殿规模相当,雕梁画栋,斗角飞檐,黄瓦覆顶,龙柱高矗,气势恢宏。
殿内供奉有十七尊梁氏先祖塑像、正面正中为一世祖康伯公,左右分别为五世祖益耳公与九世袓叔梁鳣叔鱼公。
梁林村支书、大宗祠筹建指挥部副主仼梁兆富为大家介绍了宗祠建设情况并主持了众宗亲向先祖的致礼仪式。河北著名学者梁剑章为大家讲述了宗祠内记述梁氏历史比30幅壁画内容。
接着大家到毗邻的梁氏墓群(又称梁林)祭拜了梁氏先祖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叔良公(梁鳣)。梁剑章先生宣读了祭文。
梁林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曾列为七十二皇林之一。
葬于此林的有东原梁氏始祖、天平节度使、判宫梁维忠,父子状元梁 颢、梁固,祖孙丞相梁适、梁子美(《水浒传》中梁中书原型)、梁焘,写意画家梁楷及其后代子孙。
茔地南北稍长,呈凤凰形,占地面积100余亩,有坟墓5000余穴,大小石碑3000余座,其中神道碑6座,御葬坟7座。每座御葬坟均有城垣环绕,并设有城(墓)门。梁氏立茔后,族裔兴旺,仕途发达,唐宋元明清诸朝任职显达者,史书记载有160余人。墓群坟穴数目、占地面积、所葬名人数量居山东之首。
祭祀之后,众梁氏宗亲到原东平县城宋街瞻仰了父子状元牌坊与原梁府遗址。
——2019年4月8日于山东梁山中韩大酒店
梁氏宗祠的历史沿革
本文2023-11-22 02:20: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