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去世后,子女后代如何?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一生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抵御外来侵略等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左宗棠的事迹自然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但是关于左宗棠子女的情况,了解的人就未必有很多,那么左宗棠子女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左宗棠四子皆有所作为左宗棠生前有一妻一妾,她们为左宗棠生下四男四女。
左宗棠的长子左孝威是一位颇有才学的才子,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考取了举人功名,深受左宗棠看重。因为左宗棠的缘故,左孝威获得了兵部主事的差事,左孝威后来随左宗棠征战新疆时不幸染病身亡,年仅28岁。
左宗棠的次子左孝宽无心从政而选择从医,后来成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医者。值得一提的是左孝宽的孙子左景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外科专家,与吴阶平等人并称中国外科“四把刀”。
左宗棠的三子左孝勋也曾担任过兵部主事一职,关于左孝勋的记载相对较少。
左宗棠的四子左孝同也是举人出身,后通过捐官的方式当上道员,后又历任光禄寺卿、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是左宗棠四个儿子中官职最高的一位。此外,左孝同擅长篆书,在书法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左宗棠四女都颇有才情左宗棠是思想开明之人,在对待儿女教育问题上不受封建思想拘束,这点尤其体现在他对女儿的教育方面。左宗棠虽然公务繁忙,但并没有因此怠慢子女的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左宗棠的四个女儿才能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中脱颖而出成为颇有文采的人,这是难能可贵的。
左宗棠长女左孝瑜嫁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陶桄,著有作品《小石屋诗草》;次女左孝琪因为身体原因无婚配,著有《猗兰室诗草》;三女左孝琳嫁给江南道御史黎吉云之子黎福昌,著有《琼华阁诗草》;四女左孝瑸嫁给湘潭周家,著有《淡如斋遗诗》。可见左宗棠的四个女儿都是能诗会文的才女,这离不开左宗棠对她们教育的付出。
上文对晚清名臣左宗棠的八位子女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从中可见左宗棠的子女们都不是庸碌之人,其中不乏官至封疆大吏之人,可谓是满门才俊。
众所周知,清末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使得曾经的天朝上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后来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光时期的列强蚕食,短短的百年时间,满清政权处于艰难的时局中,而在这危难之际,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维护了领土的完整,使其成为了民族英雄。而后来在左宗棠因病去世后,其后代子孙在严谨的家风教育下人才辈出。
首先,左宗棠是清朝晚年的名臣。左宗棠自小聪颖,青年时便考得乡试的第二名,后来更是博览群书,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猎,这对于后来带兵打字以及施政理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在太平天国大军攻陷长沙的时候,随好友张亮基一同积极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并因在湘幕中表现出色而获得咸丰皇帝的重视。随后镇压捻军以及平定甘肃、陕西回民暴动有功,从而官至东阁大学士,后来成功收复新疆以及推动了新疆置省变革,是晚清时期少有的民族英雄。
然后,左宗棠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在我国教育和医学领域贡献巨大。左宗棠一生戎马,最终在岁月的煎熬下,因病去世,而一生清廉的左宗棠一共有四男四女,共八个孩子,并在他逝世后不断开枝散叶,到了如今左宗棠的后代子孙已经到了第七代了,并且历代子孙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人才。左宗棠的后代子孙繁荣,其中大部分从事教育和医学方面,医者、教师、院士等职业的有上百人,比如世孙左井鉴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曾孙左景伊是我国工程院的院士,玄孙左焕琮是我国神经外科方面的专家,第六代子孙左坚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左氏家族后人人才不胜其数。
最后,左宗棠的子辈虽然表现平平,但子辈后代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继续为国家的建设默默奉献。
左宗棠的人生轨迹很有意思,少时发奋读书,二十岁就考中举人,但是后来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第,于是在家自学兵书典籍,还当过好多年的教书先生。左宗棠自视甚高,屡次拒绝出山邀请,直到天平天国兴起,左宗棠才最终决定出仕,此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从1852年开始,左宗棠就犹如蛟龙出海,一飞冲天,其仕途开始快速蹿升,四十九岁当浙江巡抚,五十岁就成为闽浙总督。此后,左宗棠历任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等职,他先灭捻军,后又完成收复新疆的壮举,还抗击过法国人的侵略,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位极人臣。
左宗棠大器晚成,四十岁才入仕,七十三岁去世,在其三十三年的官宦生涯里,创建了许多伟业,他是清朝封建统治得以延续的功臣,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之一,与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被后人并称为晚晴四大中兴大臣。
左宗棠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他的妻子周诒端的帮助和鼓励。周诒端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虽然父亲早亡,但是她发奋自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左宗棠失意的日子里,作为妻子,周诒端常常以诗文慰藉左宗棠,给了左宗棠很大的鼓励。在很多关键的人生抉择上,周诒端也给了左宗棠很大的帮助,所以左宗棠一生都极为敬重周诒端,虽是妻子,也是知己。
据说,左宗棠在娶周诒端的时候,因为家道中落,所以没钱作为彩礼,于是就入赘周家当了上门女婿。不过周家人对左宗棠都还不错,左宗棠和周诒端都是读过书的人,两人因此有一些共同爱好,夫唱妇随,倒也其乐融融。
除了周诒端之外,左宗棠还有一小妾张氏,两人为左宗棠生下四子四女。在左宗棠的子女之中,并无与其一样成就大事业者,但也绝不是什么宵小之辈。总体来说,左宗棠的子女及后代都混得还可以。
长子左孝威。
左孝威出生于1846年,长大后考中举人。作为长子,左孝威最得左宗棠喜爱,而且期望也最大。
因为左宗棠的关系,左孝威被朝廷任命为县衙主事,他原本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十分可惜的是,左宗棠为了历练左孝威,让其跟随自己去平定新疆,结果左孝威不适应新疆的气候,再加上军中艰苦,左孝威又不愿意搞特殊,坚持与士兵同吃同住,结果染上了疾病,1873年就去世了,年仅27岁。
左宗棠有意培养自己的儿子,但是最终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当时还在新疆艰苦作战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左宗棠还是强韧悲伤,一鼓作气收复新疆,为维护新疆领土的完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次子左孝宽。
左孝宽出生于1847年,与哥哥左孝威不一样的是,左孝宽志向不在读书,而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郎中,在当时名气很大。
三子左孝勋。
左孝勋出生于1853年,曾担任过兵部主事,其生平不详,不过左孝勋有两个很出名的孙子,一个是左景清,一个是左景伊。
左景清,1812年出生,著名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笔名杜若,著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等八部长篇小说,还曾是国民党多个报纸的总编辑,也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专员,解放前夕去到台湾。
左景伊,1818年出生,曾担任过北京化工大学及教授,浙江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左景伊是我我国著名的腐蚀防护学专家,曾担任全国腐蚀与防护理事会副理事长,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还曾作为组长参与国家科委的腐蚀学等相关研究工作。
四子左孝同。
左孝同出生1857年,是左宗棠儿子之中最像他的一个人。
左孝同早年被钦赐为举人,又来又捐了个道员,得以进入官场。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左孝同曾在辽宁总办过营务,后来还在北洋机器处和北洋营务处工作过,仕途发展得还算比较顺利。
戊戌变法之后,左孝同因为在湖南保卫局,因此一度受到朝廷猜忌,后来慈禧太后召见他,左孝同将此事澄清,慈禧太后便开始欣赏他,自此平步青云,历任光禄寺卿、宗人府府丞、河南按察使和江苏按察使等职。
1911年,左孝同担任江苏第一任提任法使,是个三品官,不久又升任江苏布政使。不过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左孝同受到波及,逃到上海寓居。
左孝同最像左宗棠的地方是他的书法,大小篆的功底很好,还有左宗棠的风采,在当时名气也很大,很多人收藏他的书法。
长女左孝瑜。
左孝瑜,1833年出生,嫁给左宗棠的门生陶桄。陶桄的父亲是两江总督陶澍,他在左宗棠还是教书先生的时候与其结识的,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知己。
1838年,左宗棠与陶澍定下娃娃亲,左宗棠决定以后将自己的长女左孝瑜嫁给陶澍的独子陶桄。不过不久之后,陶澍就去世了,左宗棠便来到陶家,当陶澍的老师,前后长达八年时间。也正是在此期间,左宗棠得以在陶家博览群书,其学识和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开始认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左孝瑜是个才女,会写诗文,还有自己的作品集《小石屋诗草》传世。左孝瑜在与陶桄结婚后,育有五子二女,1894年去世,被朝廷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次女左孝琪。
左孝琪出生于1834年,但是她的人生是悲惨的。
左孝琪小时候因为言谈举止与外祖母王慈云很相似,所以很得王慈云喜爱,也被左宗棠视为掌上明珠。不过可惜的是,左孝琪有一次生了大病,因为吃错了药,结果导致其一生疾病缠身,不得不长期卧病在床。
但是这没能击倒左孝琪,尽管她一生没有婚配,但是她喜欢读书,诗文俱佳,著有自己的作品集《猗兰室诗草》,也算是个大才女,1873年英年早逝。
三女左孝琳。
左孝琳1837年出生,也是个才女,著有《琼华阁诗草》。左孝琳1851年嫁给江南道监察御史黎光曙的儿子黎福昌,婚姻比较幸福。
四女左孝瑸。
左孝瑸出生于1837年,也是个大才女,而且还十分忠贞和刚烈。
左孝瑸长大之后,嫁给了舅舅周诒晟的次子周翼标,这是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也比较幸福。但是在左孝瑸三十三岁的时候,周翼标暴病而亡,悲愤交加的左孝瑸竟然选择自杀为夫殉葬,十分令人惊叹。
左孝瑸去世的时候,左宗棠正在为收复新疆做着前期准备,他听闻四女殉夫的消息,赶到十分惋惜,在自己的作品集中曾提及过这件事,余弟(通‘第’)四女孝瑸殉夫。
左孝瑸著有作品集《淡如斋诗草》传世,诗文淡雅,水平颇高。
左宗棠家重视教育。
左宗棠的子女当中,尽管没有再成就上比得上他的人,但是子女也还算是不错的,没有一个人碌碌无为,儿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女儿们也个个有才。
左宗棠的子孙当中,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曾孙之外,其实还有不少知名人物,比如说曾孙左景鉴,著名外科手术专家;曾孙左景权,法国著名的华裔汉学家,对敦煌有很深的研究;玄孙左焕琛,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玄孙左焕琮,著名医学教授,任教于清华大学。
左宗棠的子孙现在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所以左宗棠的家族基因还是不错的,这也与左宗棠家族比较重视教育关系很大。
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就是读书人,也做过一些官;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有才华,其母王慈云也是个大才女,著有作品传世。左宗棠和周诒端都是比较重视教育的人,王慈云更是为左宗棠的子女教育尽心尽力过。
所以说,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左宗棠的子孙与李鸿章的子孙相比,可能在仕途和财产方面可能要差不少,但是左宗棠的子孙们在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更大。
晚清时期,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清王朝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清政府不得不大力重用汉人大臣。在乱世争锋又被委以重任的大背景下,着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汉臣能人、名人,其中曾(曾国藩)、左(左宗棠)、胡(胡林翼)、李(李鸿章)。
虽说这老四位同为“中兴名臣”,对于清王朝甚至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所立下之功绩又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几位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曾国藩显然是这四位之中,被后世之人赞誉最高的一位。而胡林翼因为去世较早,所以并不太被后人熟知。左宗棠虽说赞誉评价不及曾国藩,但是也绝对是褒远大于贬。但是李鸿章,就只能算得上是毁誉参半了,也是被后人诟病最多的“名臣”。
那么,同为中兴名臣且同朝为官,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其实,这差距主要还是在“人品”。
上图_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一、先说“名”。
曾国藩为什么会享有盛誉?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曾国藩一生对于“留名”一事,确实是在极力避讳,经常是做好事儿不留名,自己也不做记录,更不在信札中提及,属于“雷锋式”大公无私。
而左宗棠照比曾国藩就会在乎一些自己的名声,左与曾一样经常做一些资助之类的好事儿,但是左就更喜欢“宣扬”自己的忧国忧民。而且还有一事儿也可以看出曾、左二人对于个人声誉的在乎程度。众所周知,曾、左二人都写过很多家书、家训之类的信札,可以说里面汇聚了太多二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今都是我们了解史实和自我修为提升的源泉宝典。但在当时,曾国藩就明确表示,自己的信札等文字不要刊印,而左宗棠却明确对儿子说要将其书信刊印流传。虽说左宗棠是因为教育子孙后代而刊印自己书信,但其实也难免有博取名声之嫌。
至于李鸿章对待名誉,从认知上与曾、左二人就是背道而驰。李鸿章这个人做事十分现实,名声在他看来是虚头巴脑的事情,并不十分看重。可能也正因如此,李鸿章才能为其他两位不可为之事。
上图_ 曾国藩家书
二、说完“名”,再说“利”。
所谓“利”,既金钱耳。曾、左二人都是典型的禁欲主义者,尤其是曾国藩更是做到极致。曾、左二人的共同观点,金钱维持日常用度即可,并且终身恪守“不为官发财”的誓言。
此外,二人更是不愿意给子孙后代留下金钱资产。二人的人生观是,子孙如果是块料,不用留下家资遗产,一样能够吃饱饭,反之,则留有万贯家资也经不起败家。而且二人认为,家资越丰厚,越容易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这比较符合“穷苦孩子早当家”的国人信条。
李鸿章的利益观与曾、左二人截然相反,金钱的欲望那是相当之重了。与曾、左二人“不为官发财”不同,李鸿章利用自己位高权重,为自己及其家族攫取大量财富。在晚清时期,清王朝轰轰烈烈地大搞“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发展“洋务”的主要推手之一,在众多兴办的企业中,大多是有李鸿章的股份,而且不少还是“干股”。
李鸿章本人也更是经商理财高手,典当、金融这类来钱快的暴利行业,李更是无不染指。除此之外,一些不可告人的黑色收入也不是没有,据说李鸿章还收受过俄国人的贿赂,虽说这事儿没有铁证,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因此,李鸿章不但比曾、左二人富有得多,而且更是当时全国一等一的富豪。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
三、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个“为”。
孔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实在的,克己人欲能做到的古来没有多少人,所以个人注重些名誉,爱惜一些钱财,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品行不端,那被后人诟病也就不冤枉了。在笔者看来,李鸿章的个人品行,不但照比曾、左差距极大,甚至可以用“卑劣”这类鄙夷之词形容之。
笔者之所以对李鸿章的个人品行评价如此之低,并非因为李鸿章对待个人恩怨的睚眦必报,而是在国家大义是非面前,李却置之不顾而泄私愤、报私仇。
很多朋友都知道,曾、左二人关系并非融洽,左宗棠经常对曾国藩出言不逊。但是,曾国藩每次听到这类流言都一笑而泯之。当左宗棠征战西北之时,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后勤方面支持左宗棠那真是不遗余力,连傲慢一生的左宗棠,这次都不得不承认自愧不如。以国家之大义而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这就是大丈夫之所为。
上图_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
反观李鸿章,为达个人目的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的卑鄙行径并不在少数。前文提及的收受俄国人贿赂之事,虽非确定,但是俄国人将日本人取而代之,攫取南满利益,李鸿章确实是从中斡旋出了不少力。也许这个事儿可以辩解为“不损失清王朝利益”,反正不论是日还是俄,没清王朝什么事儿,尽管地盘是清王朝的。那么,置胡雪岩于死地,进而搬倒左宗棠(所谓:倒左先倒胡),那就绝对是赤裸裸的阴险。
清法战争爆发之际,左宗棠以老迈之身亲赴沙场而不在朝中。而此时胡雪岩更是为了与洋人展开丝绸商战而赌上全部身家。李鸿章利用这一契机,勾结给胡雪岩贷款的汇丰银行(就是那个支持毒瘤的银行),从商政两肋插刀,硬生生地将胡雪岩逼迫到倾家荡产。失去了“钱袋子”的左宗棠,自然不能全力应战,这也成为决定清法战争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左宗棠与胡雪岩两人先后忧愤而死。
上图_ 印有李鸿章的钱币
李鸿章为了个人政治企图,不惜帮助外国银行,来损害自己国家的商业利益,不论怎么说,李鸿章这一行径都非常的卑劣。
所以说,“左宗棠不如曾国藩,而李鸿章不如左宗棠”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要说谁留下的遗产最多,那肯定是李鸿章留下的最多,据说遗产有上千万。曾国藩和左宗棠他们都是为官清廉的人,他们都是金钱如粪土,所以留下的都是供后人学习的精神。
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做了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人们都说,打仗是最挣钱的差事,只要稍稍微一动手,就能装满自己的口袋。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寄回家的钱还越还越来越少,曾国藩的将领都已经发家致富了的时候,他还在靠着俸禄过日子。曾国藩视金钱为粪土,一辈子所赚来的钱,不是用在了军队上,就是用在了一些公益事业上。所以曾国藩并没有留下什么所谓的巨额遗产。
左宗棠则是穷苦农民出身的,但他所在的位置要挣得比曾国藩多,他做官做到陕甘总督,这个差事还是非常的挣钱,每年光合法收入就有三四十万两银子。收复新疆的时候,军饷开支要达到上千万两,如果他贪污一点点,就能让自己挣得盆满钵满。而左宗棠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全年一家的开销也只有百十两银子。他大部分的收入就和曾国藩一样,不是赈济灾民,就是开建公益事业,也同样没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
在他们三个人中,李鸿章是最有钱的,是最能捞钱的。在围剿太平天国运动时,他就公开纵容自己的士兵烧杀抢掠,搜刮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而当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办企业的时候,还有很多的股份。李鸿章为后代留下的遗产真的不能以多来计算,而是以巨多来计算。
晚清名臣左宗棠,为人威重,内行甚笃。他德才兼备,林则徐称他是“绝世奇才”,以至于临终之前还命子代笔向清政府举荐他,梁启超称他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左宗棠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奋斗,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之时力挽狂澜,直到临终之前还长叹“怀恨平生,不能瞑目”,他大器晚成,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回,收复新疆,身体力行,一生为国操劳。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抱病征战,挽救战局。但清政府“乘胜即收”使得左宗棠十分不满,为此他批评李鸿章: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恼羞成怒,随即对左宗棠属下开刀,趁机夺取了他们的兵权,最终逼得左宗棠称病求退,同年七月在福州病故。
因为左宗棠的成就,左氏家族成为了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地位颇高,而且后代多才俊。左宗棠有4子4女,在他去世之时第十个孙子已经出生,经过子孙后代的不断开枝散叶,目前已经延续到了第七代,在这七代人中不乏人才,但多为医者,教授,院士,很少有人想他一样位高权重,这与左宗棠当年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作为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晚清名臣,左宗棠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在家人身边,但他并没有因此对子女疏于管教,不论何时何地,总要抽空给子女写家书,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左宗棠的家风很严,他要求子女正直思学,但同时告诫子女“读书不为科名”。因此后代为官者寥寥无几,现在可考的是四子左孝同担任过江苏提法使,五代孙女左焕深担任过副市长。
除了读书,左宗棠更注重教子女做人,他不允许子女有抽烟涉赌等不良嗜好,要求他们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真实做人,实在做事。在孙子交友不慎染上抽食鸦片的恶习之后,左宗棠怒发冲冠,要将其斩首,经过家人百般劝阻,这才作罢。因为精于学问,左宗棠的后代中出现了不少的学者和医生,譬如左宗棠曾孙左景鉴是中国顶尖的外科专家,并列中国外科的“四把刀”。曾孙左景伊是工程院院士,其创造的左氏定律至今在教科书上占有重要地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件之言。欢~迎~订~阅
左宗棠去世后,子女后代如何?
本文2023-11-22 00:53: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