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谢”的历史由来是
你好: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姓起源
1周宣王分封其舅父申伯(姜姓,姜太公的后裔)于谢国(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子孙以国为氏。申伯子孙称谢氏,居陈留,号称「陈留谢氏」。此为谢氏大宗。
2魏晋时,「陈留谢氏」传至谢缵,官中郎将,迁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号称「陈郡谢氏」。 谢氏一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代。相传黄帝之子廿五人,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禹阳」为任姓。任姓后人分居十个小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后人改谢氏。
3出自姬姓,周朝宗室居于谢国者,以国为氏。出自子姓,商朝宗室居于谢国者,以国为氏。
4为他姓改谢姓。如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称「卫州谢氏」,后人迁居洛阳,亦称为「洛阳谢氏」 、「河南谢氏」。 另有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谢姓的。
谢姓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及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8、现代,
谢姓家谱
谢家虽然不多,但在浙江省宁波市瞻齐有99%的人姓谢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
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谢氏名人
中国历史上谢姓的名人很多,较著名的有东晋名将谢玄(343~388),东晋政治家谢安(320~385),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近现代女作家谢婉莹-冰心(1900-1999), 中国当代政治家、著名法律工作者谢觉哉(1883—1971),以及著名导演谢晋(1923-2008),当代著名书法家谢智民等。
谢,本意是引退,引申为离开、拒绝、衰落等意思。汉族谢姓的组成主要有两在来源:任姓和姜姓。其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近900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谢姓的郡望主要有:会稽、陈留、陈郡、下邳。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 谢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4%,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8%。
汉族谢姓的姐成主要有两在来源:任姓和姜姓。
第一支出自任姓
史书中记载黄帝时代已有12个重要的姓氏,任姓为其一,谢姓为任姓的分支。据史籍《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的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由此可见,谢氏的一部份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当今谢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宋朝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章》中引《世本》曰:“谢,任姓,黄帝之后。”古籍《世本》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这是谢氏出于黄帝的最早说法。夏朝时,谢国处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北,虽为伯爵诸候,但国小势弱,历经夏、商、周三朝,至春秋初为周宣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任姓谢氏,这支谢姓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
第二支出自姜姓
春秋初周宣王灭谢后,让召公重建谢城,隆重地封给了元舅申伯,谢成了申国的都城。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灭申国吞谢邑,居于谢邑的申伯后裔遂以邑为氏,此为姜姓谢氏。姜姓谢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姜姓谢氏是组成当代谢姓的最主要成分。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
谢姓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有南北朝时匈奴高车部人的直勒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谢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逐渐同化成汉族。
得姓始祖
伯夷、申伯、谢孝政(直勒·孝政)。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与福建省长汀县相邻。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置瑞金监,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瑞金;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监为县;1994年5月18日,瑞金撤县设市。全市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23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人口64万。
红色名城。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当年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和毛泽东思想主要发源地,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瑞金成为“赤色的首都”和全国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邓小平作为瑞金县委第三任书记成为首任“京官”。从1929年2月瑞金开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10月红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中央苏区一共在瑞金存续了五年零八个月。新中国第一、二代***的大多数在瑞金得到了历炼,开国元帅中除徐向前之外的九位,开国大将中除王树声、徐海东、许光达之外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其中瑞金籍将军13名),当年都在瑞金战斗、工作、生活过。瑞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当年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17166名。为支持苏区建设和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从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一共认购战争公债675万元,为红军征粮248万担,其中415万元公债和捐集的所有粮食无私奉献给了苏维埃政府。从1995年新华通讯社第一个在瑞金“寻根问祖”、修复革命旧址以来,已有51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重续“红色家谱”、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成为全国最大、影响最广的革命传统教育名城。
交通要地。323、206、319三条国道贯通瑞金东西南北;与鹰厦线、京九线接轨的赣龙铁路横贯瑞金全境,在瑞金建有全线最大的客货站——铁路三级站;纵贯瑞金南北的鹰瑞汕铁路(鹰潭—瑞金—汕头)进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即厦蓉高速)瑞金段、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即济广高速)瑞金段都将于2011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瑞金将形成双“十”字枢纽型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依托境内原有的林用机场,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在瑞金建设一个民用机场。从市区出发,2小时车程内有赣州黄金机场、福建连城机场,4小时车程内可达厦门、福州、泉州、南昌等城市以及全国最大港口之一的厦门港。发达的陆地交通,使瑞金每年能吸纳赣闽边际区域600万人次以上的人流、200万吨以上的货物在这里中转、集散,瑞金正在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之地。
旅游胜地。瑞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有明末“江西五大家”学者之一的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清初哲学家罗有高、戊戌变法重要理论家陈炽等历史名人。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土圣地,市内有叶坪、沙洲坝、长征第一山等著名革命旧址群,拥有红井、“二苏大”会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丹霞地貌罗汉岩是江西省风景名胜区,宋朝古村密溪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中办、国办印发的《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把瑞金与韶山、井冈山一起,以“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为主题形象,列为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重点区的第二大重点区。2006年瑞金红色旅游景区又荣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和“新赣鄱十景”之一。2007年,反映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浴血坚持》在瑞金完成全部拍摄;2008年5月14日,北京2008 年奥运会圣火在瑞金成功传递;今年,中央电视台建国60周年献礼片、反映中央苏区五年零八个月光辉历史的电视剧《共和国摇篮》在瑞金拍摄。
创汇基地。瑞金境内白云岩保有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一;石灰石储量9亿吨,萤石储量200万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成年产400万吨水泥熟料的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瑞金氟化工基地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坚持大开放发展战略,发展了红都水产品、金瑞发制品等10余个自营出口创汇企业,烤鳗、人发制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首位,全市年出口创汇能力在15亿美元以上,瑞金连续七年被评为江西省出口创汇先进县(市)。
“海西”腹地。瑞金地扼赣闽咽喉,素为赣闽粤三省通衢,是中西部省市沟通东南沿海的中转要地,是中国三大著名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共同的发展腹地。特别是随着“海西”经济圈的加速兴起,瑞金充分发挥毗邻闽西的地缘优势,以省政府设立的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构建开放型经济载体,以“十大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以打造“诚信瑞金”和“机关效能年”活动优化发展环境,以福建“5·18”、“9·8”等重大经贸活动为融合平台,充分承接“海西”区域梯度转移产业,加快建立与“海西”经济协作发展体系。目前,已有1500多名闽籍客商相中瑞金投资兴业,110 多家闽台企业落户瑞金创业发展,食品药品、矿产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服饰制鞋等成为瑞金与“海西”区域重点协作发展的产业。
近几年来,瑞金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加快瑞金发展的积极因素,着力克服和化解各种困难,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求突破的工作,经济社会在稳步发展中积蓄了更大后劲。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423% ;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为185:33:485;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4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23%;旅游总收入346亿元,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4489万美元,增长54%;出口创汇5120万美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0元,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70元,增长84%。
瑞金市第四次党代会在总结过去三年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放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生态立市,全面塑造红色故都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把瑞金打造成为“江西的温州”!
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四个打造”(即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60亿元,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进入赣州市前列位置;工业、旅游、金融、物流、商贸等的集聚力显著增强,瑞金基本具备次中心城市和赣南东部经济区核心的发展实力。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十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环境全面改善,瑞金成为全省投资形象最好、聚集外来资本最多的城市;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市上下形成求富思进、诚信经营、善谋实干的创业氛围,民营经济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把瑞金打造成“江西的温州”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主题形象突出,红色历史文化氛围初步形成;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功能基本形成,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和宾招、休闲等城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具备吸附周边县市人口来瑞金就学、就医、就业,以及吸纳周边县市物流汇集、中转的引力和张力: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5%以上,瑞金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民的生产能力、创业能力、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卫生得到优先发展,逐渐向教育强市发展;科技、文化、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社会稳定机制更加健全,团结、稳定、诚信、创业、发展成为全市的主旋律。
——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健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成效更加显著,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
百家姓“谢”的历史由来是
本文2023-11-21 23:50: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