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正黄旗,康氏,家谱谁知道?
叶赫那拉有改姓康的,也有改姓 杨、那、何、赫、纳、刘、雅、兰、王、叶、季、惠、业、等姓的。
你得说明自己家是哪一个分支的,因为即使都是叶赫那拉家族由于支系不同,家谱的泛字也不一样。
不知道您家有无家谱?如果有家谱就可以根据家谱的内容在您老家附近寻找同宗同族的远亲。到网上寻找未必能找到。还有可能碰到冒牌的骗子。
康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今河南淇县东北,后三移国都,先后向东迁曹、楚丘、帝丘,均在河南北部滑县与濮阳之间。居于古康国地的子孙以国为氏。又康叔之子王孙牟,谥号康伯,其子孙遂以康为氏。这支姬姓康氏至少有3100年的历史。
2、出自姬姓。
东周周顷王时封王季子于刘累古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有刘氏。王季子是周定王之弟,其后裔支系有以谥为氏。这支姬姓康氏的历史有2600年。
3、出自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康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康在汉朝已经开始,西汉时西域的康居国人进入中国后姓康,唐朝时称康国。1000多年来西域的康姓,包括突厥族的康姓不断经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区,继而进入中原,最终融人汉族。这是康姓与外族融合的最主要的事件。
二、迁徙分布,聚集 地
先秦时期,康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地区,两汉时期,西域康居国人的康姓先留居甘肃、青海的黄河以西地区,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南下湖北,东南移民安徽与浙江。同时,河南的康氏向北挺进河北、山西,东迁山东、江苏。到唐宋时期,康姓基本上已分布于各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康姓大约近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O19%,排在第八十五位。河南为康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康姓总人口的268%,占河南总人口的0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安徽,这五省占康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湖北、湖南,这二省的康姓又集中了16%。康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形成以中原的河南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分布状。
明朝时期,康姓大约16万余入,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九位。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康姓人口几乎没有增加,低于全国的人口增长率。陕西为康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康姓人口的368%。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西,这二省大约占康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安徽、河北、江西,这五省的康姓又集中了35%宋、元、明600余年间,康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西北部、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以秦晋为中心的康姓聚集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会稽堂:唐朝时有康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平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会稽郡公。康姓因以会稽为号。康氏还以京兆为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时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首。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北)。三国魏时置郡名。
东平郡: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南朝宋时改为郡。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四、康姓血型
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A型占288%,B型占291%,AB型占91%
五、当代康姓的分布
康姓的人口已达220多万,为全国第九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康姓人口由16万激增到336万,达21倍之多,康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安徽、甘肃四省,大约占康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湖北、北京,这七省区市又集中了37%。四川居住了康姓总人口的11%,为康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西部川陕甘、北方冀晋豫中心的两块康姓聚集区。在这600年间,康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较大的区别,主要的流动是由西北向四川和东南部迁移。
康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康姓在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在川甘大部、陕宁、青海东部、山西大部、内蒙古东北和中部、河北西部、北京、湖北西北、黑龙江西部,康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最高,在03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0%的康姓人群。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
黑龙江中部、辽吉、冀鲁大部、天津、河南、山西东南、鲁皖大部、江苏西北角、鄂赣湘大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北部、福建西北,康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03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1%的康姓人群。
1 康姓背景介绍
康姓是中国姓氏中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康姓起源于古代周朝。据史书记载,康乐国是一个在周代西部边境的小国,此国的国君也姓康。后来康姓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一个普及性较高的姓氏。目前,康姓大部分集中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
2 姓氏与皇族的关系
在中国的古代,姓氏和皇族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在封建社会,皇族是权力、财富、地位等诸多方面的代表,而姓氏则是家族血脉和族谱的象征。因此,一些姓氏和皇族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
3 康姓与皇族的联系
康姓和皇族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在中国古代,皇族一般为姬姓,但也有少数为其他姓氏。据记载,康熙皇帝的祖先康珪就是康姓。康珪是南宋时期的高宗皇帝赵构的后代,因宋朝灭亡而北迁至元朝,后来又成为明朝朱元璋的臣子。在康珪的后代中,出现了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大清皇帝,这也为康姓和皇族之间的联系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4 康姓是否属于皇族
但要说康姓本身就是皇族,这可能是有些牵强附会了。虽然康姓中有一些人物与皇族有着渊源,但康姓并不是一个皇族专属的姓氏。康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普及的姓氏,并没有像姬姓、赵姓等姓氏一样与皇族的身份联系紧密。因此,一般认为康姓并非皇族姓氏,而是普通人家的姓氏。
5 康氏宗族不属于皇族
另外,康姓中也存在一个康氏宗族,是康姓中较为有名的家族之一。康氏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其始祖康承让是明代的一位中央官员。康氏宗族虽然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的血脉有着一定渊源,但康氏宗族并不属于皇族,其地位与其他家族相当。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康姓和康氏宗族都不是皇族。
6 康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虽然康姓不属于皇族,但康姓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康姓的先贤涵盖了很多领域,如科举、文学、历史、哲学等等。康有为是康氏宗族的后代,他是晚清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提倡“救亡图存”、“中庸立国”等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起到了一定作用。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也都在各自的执政期间为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康姓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姓氏,在国家建设和文化发展中贡献不可忽视。
7 总结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康姓和皇族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虽有一定渊源,但康姓并不是皇族姓氏,康氏宗族也不属于皇族。然而,康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不容忽视,其先贤涵盖了多个领域,在国家建设和文化传承中作出巨大贡献。
康姓,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
康氏的始祖,是卫国的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叛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封被封于卫国后,称卫康叔。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治国得法,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此后,卫康叔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就是康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康,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
康氏姓源,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据《汉书》、《旧唐书》等书记载,古代西域有个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由于当时大汉声威远播,汉成帝时康居国王曾遣王子入汉,从此定居下来。古代还有一个康国,故地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地区,一度曾属唐管辖。这两国来中国的使者,来中国后定居下来,他们都以国名为氏,也称康氏。又据《宋史》记载,宋朝时的匡姓者为避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名讳,皆改姓康氏,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康叔后裔和西域康居国这两支。
康叔的后裔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北部发展。卫国曾三次迁都,卫文公时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卫成公时又迁至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后被魏所灭;后来又复国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几次迁都,使康氏的后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繁衍。汉代,康氏有北迁至今河北等省者,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汉代由康居国人到中国定居的康氏,初期居住在今河西走廊一带;至晋代,因战乱又迁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后逐渐向东南迁徙。源于北方的康氏,于唐初渡江南迁,定居于江苏、浙江一带,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繁衍昌盛,成为当地的郡望,故南方各地的康氏多出自会稽。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也是康氏郡望之一;康氏还分布于今山西、山东等地。宋朝时期,又有迁至四川、福建者。明代,康氏分布更为广泛,有迁至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者。从清代开始,闽、粤的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康氏较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康泰,是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几十个;三国时的高僧康僧会,康居人,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承训,唐朝大将军;康昆仑,唐代琵琶演奏家,西域康国人。南宋有征战的英雄康再遇、康堡裔、康延泽等及学者康与之。元代有书法家康里巙;戏曲作家康进之。明代有文学家康海。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世称“南海先生”,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运动,受到镇压后逃往国外。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康姓位于第75位。
源于匡易康。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登基后下诏天下避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康”氏。虽然在宋末以后,有部分支系陆续又改回姓匡,但大部分还延续着康姓。世代居住在泰和(古西昌);吉安、吉水、安福(古庐陵);南昌(古豫章、古洪州);南京(古金陵);宜春、分宜(古袁州)等地。以至于泰和(古西昌)成为匡易康氏的第二个发祥地,是广大匡易康氏的向往之地。
在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广”,迁徙的原因是朱明王朝的迁民运动。元末暴发众多农民起义,多年的战争使湖广(现湖北、湖南)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朝廷下诏,从江西迁民填充湖广。故这时期,有许多匡易康氏及其他百姓从江西泰和、吉安等地迁徙到湖广一带。现在的湖南、湖北境内的许多康氏支系,就是在这次大迁徙中的匡易康氏的后裔子民。
在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迁民运动中,又有许许多多匡易康氏子民从湖南、湖北迁徙到四川、重庆等地繁衍生息。此次运动的原因是明末,张献忠的起义军几次攻占四川,战争造成了四川人口的严重锐减。清初,朝廷下诏从湖广迁民到四川。
根据“康氏脉系研究网”现在收集掌握的资料说明,在如今中华大地上,处处都有匡易康氏的支系分布。匡易康氏已经成为中华康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为中华康氏大家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满族,正黄旗,康氏,家谱谁知道?
本文2023-11-21 23:41: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