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 | 费勇老师 雅昌艺术馆
前话 :
分享前以为老师教授我们的是—在如今快节奏中生存的具体技巧,但一开始费老师直言说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他给我们带来的只是从陶渊明的诗中来领悟的生活方式。当时想着,那就纯粹当历史和人物传记来听吧。不过后面老师给我们分享的内容却是让我感触很深,一方面我解答了这么多年的疑惑,另一方面 让我认识到自己原来选择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与别人不一样并没有关系,关键是做自己,原来我早走上建立自己心中桃花源的路子,只是曾经一直在怀疑和犹豫中走走停停,终于找到了共鸣,也接触到了很多新东西,今后将更加坚信自己那份信念。
文章最后附加思维导图,
一 乱世活法,同样适用于当今我们
谈到陶渊明和屈原,我印象中他们只是文人诗人或曾经是政客而已,所以当费勇老师聊到生活艺术家陶渊明时,我有点新奇。
屈原和 陶渊明都是生活做自己的践行者,老师提倡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应该学习陶渊明。
1屈原虽然做自己,但是他采用的是和世事抗争的方式,最终对抗的方式上升到投江自尽。这种方式非一般人所及,我们很难学。
2陶渊明采用和世事融合的方式做自己,温存的态度使得自己在混乱的世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陶渊明避世的做法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有点逃避心理,但作为一位做自己的生活家而言,却是在当时最好的做法,因为有些东西你没办法,没能力去改变,比如整个帝皇的盛衰轮回规律等等。
3对比国外的另一位做自己的大家——梭罗而言,陶渊明做自己的处境比他更困难,梭罗是以公民的身份,即使拒绝缴税最多关押几天放出来就好,而陶渊明是以臣民的身份存在,意味着帝皇能主管他的生死,稍不留意就会人头落地,这种近况下做自己就更难了。
因此,后面的苏东坡也践行陶渊明的方式,把他当作榜样,林语堂所践行的苏东坡方式,其实追根溯源还是传承陶渊明的,林的《生活的艺术》可以拿来看看。
二陶渊明20首诗意境
陶的诗词很多都提到酒,但是他说的大部分又是生活哲学问题,他喝酒的方式不像竹林七贤那边仪式感,那般张扬,他喝得恰到好处,合理把控像酒这般危险的东西也是门学问呀,每次喝酒时便是他反省和感慨人生哲学的时候。
1对于胜败
陶认为人应该认识世事的两面性,容无常。人生某一时段很成功,但人生起起伏伏的规律却是规律,曾经风光无限总会有黯淡时候。做事过程中用心做,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目前流行的成功学和悲观学都是不可取的,成功学固然有激励人心作用,但成功的概率其实一直很小,只属于那1%,99%的的人面对失败该如何,这才是重点。悲观学也不可行,吸引力法则会将负面情绪带来,最终可能真只是最差的结果。
2容不平,守良知
社会上会有很多不公平存在,比如恶人过得很好,好人一生过得却是很惨,面对这些不公,我们不应该纵容自己有借口去行恶,要坚守自己的良知。
3对于孤独
做自己的路上肯定会孤独的时候,学会与孤独同行。
4对待虚名
有些人一生在追求虚名中困住,在别人眼光中存活,应清醒意识到,怎样活着你自己才会真正快乐。
5适当距离/心中的桃花源
如何在乱世还能保持自我,很大程度在于与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陶的方式是回归田园,当一名普通的农民,远离朝堂纷扰,这个距离是实实在在的距离,而若如今我们的话,长期归隐田园感觉不太可行,倒可尝试暂时体验保持实在距离,如像老师一样去西藏徒步,最后还是会回到城市生活。此时可采用心中和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方式,构建心中的桃花源。真正有自己桃花源的人,在哪里过都一样。(很多年前我已经在心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敞开心扉时候只是当时一直疑惑这种方式是不是太逃避现实了,不过现在想来,这并没有错,这是我的精神净地,我要把它打理得更好)
6对待别人
人和人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主体,所以相处要做到不干涉但尊重。例如老师和他女儿的相处方式,他给的只是建议,但最终做决定的是他女儿,完美诠释两个独立的人格。
7关于谋生
不把 谋生当作自己行恶的借口。譬如有些工作狂,为了工作项目冷落家庭,他们所谓的口头禅就是,我这好好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更好,其实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就那些,当因这个借口而不去关心家人,却是需要反思。
8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把每天过好
很多人总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某一天,以后再说,以后再做,但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你还会这样做么?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正理。
9不犹豫
犹豫只会浪费更多时间,也会让人心乱,不犹豫,才会更美好。
10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人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很美妙,最近几年也慢慢在实施。
11不沦为被利用的工具
兔死狗烹,清醒意识到什么时候不会沦为别人利用的工具,学会有足够智慧去辨别。
12经典的力量
学习经典,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人一生还是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做自己。
三自己
1蜕变阶段
学会做自己,从肉体/心灵/外在而言有几个变化:
肉体:从开始享乐——学会当下享受
外在:从追求成功——学会当下成长
心灵:从追求自由——学会当下自在(这个点还不是特别明白)
2世事不可变时做法
当遇到世事事情自己耶无能为力时,有些人把自己交给上帝,有些人把自己交给社会,而我们所提倡的是把自己交给自己,这也是最难做的。
四其他内容
1费老师佛学修炼历程
一般学佛学的人,要不人生太苦,要不太顺利,老师属于后者。(哈哈,没想到乔布斯大大信的是禅中,刚好前几天听一帆直播有了解到,根据内观找到了禅中。)
因老师一生是和文学打交道,所以是从文学中接触到的,只是启蒙原来是美国的嬉皮士文化(所谓的葱边缘为中心,中心处被其他人为所破坏,反而在边缘处更能寻到保留完整的文化)。后面接触了《金刚经》,学习方式包括:自己读书/结交良师益友/自己去实践。后面老师参加的行走的力量,这份体验对他感触挺大的。
2视野
视野大小对一个人走的路影响比较大。以前只知道三观,但不知道还有宇宙观,更不知道宇宙观可以用来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所谓跳出自己所在那层的观去看更高一层的地方,更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推荐《景观效应》。
延伸知识:
禅中/嬉皮士/《金刚经》/严氏家谱
《中国文化概论》《以边缘为中心》《景观效应》《统一与分裂》《悉达多》——影响老师很深的书
《生活的艺术》
明朝严嵩
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严嵩戏剧扮相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
严嵩怎么读严嵩,是明朝六大奸臣之一。他的名字读作yánsōng。“严”是严肃的“严”,一般语义就是认真、郑重、重大,这里是姓氏;而严“嵩”是嵩山的“嵩”,是个会意字,从山从高,所以它作名词时就是高山的意思,作形容词时就是在形容山很高。
“嵩”字
严嵩的名字是“嵩”,可能与河南的嵩山有关。而严嵩的字“惟中”与嵩山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嵩山在中国的五岳里被称为中岳,取的是它位于“天地之中”的意思。而“惟中”的“中”有可能就是在指代中岳,如此严嵩的名和字就都是在指嵩山。古人的名和字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意义的情况有不少,和严嵩极为相似的有张岱,他的名“岱”与字“宗子”指的都是岱宗泰山。
严嵩生于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介桥村。据说他所在严氏家族最早是居住在福建,后来在北宋时期因为做官来到江西,再后来几代才在现在的位置逐渐形成现在的村庄,而该村至今也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在他们家族中,男子从政为官的不在少数,比如严嵩的高祖是明永乐年间的进士,后来官居官至四川右布政使。而严嵩的父亲也是一个醉心权力的人,可惜一直久考不中,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一直栽培教育严嵩。严嵩是严氏一族的第14代孙,也是最出名的一个。据说,现在在介桥村里,还有许多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
严嵩老婆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一直被后世批评诟病,但是他也留下了一段佳话。那就是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没有纳妾,夫妻两人20岁左右结婚后感情深厚,一直恩爱相处了60余年,可以说是同甘共苦。
影视剧里的严嵩
严嵩的妻子名叫欧阳淑端,和严嵩是同乡,都是分宜人,不过村庄不同。两个家族在当地都算得上是名门望族,所以门当户对地给他俩借了娃娃亲。因此,严嵩和欧阳淑端是从小青梅竹马长大,这也是之后两人感情深厚持久的基础。据说,欧阳淑端长得并不好看,据说脸上因为小时侯的天花一直留着小麻点。
欧阳淑端比严嵩年长一岁,严嵩19岁时与她成婚,而同年他考上了举人,具体哪个事情在前就不得而知。成婚后,夫妻两人一直恩爱,相敬如宾。在严嵩亲人离世、仕途不顺、家境清贫的时候,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鼓励严嵩努力学习,他们的家谱上评价她说“助公食贫力学”。
等到严嵩位高权重,欧阳淑端也随他来到北京,也被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在明朝,官员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时期,一定地位的大官不纳几个小妾,反而会显得与官场格格不入。但是严嵩即使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也依然没有纳妾,与妻子恩爱如旧。
严嵩夫妻俩可以说是白头偕老,欧阳淑端死时已有83岁高龄,比严嵩早去世5年,也正是那一年严嵩被弹劾倒台。因为只有一个妻子,严嵩一生也只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和独子严世蕃,爱屋及乌对孩子十分宠爱。
严嵩坏名声是怎么得来的严嵩被《明史》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后世流传的故事、改编的戏剧和**里,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实,严嵩有不少评价是错误的,而且也有许多优点。那么严嵩如此恶劣遗臭万年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呢?
戏剧里的严嵩
首先,来自他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的幕后推手,据说也是让他儿子严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斩首的策划者。而他想要斗倒严嵩,谋取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有夸张和诬陷的地方。
其次,来自文人的指责和辱骂。文人需要赢得名声谋取官位,除了自己写出一首好诗、好文章之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批评恶人来树立自己正义的形象,而严嵩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儿子啊众多骂严嵩的文人里,骂得最凶的是王世贞,他为严嵩写的传记里对他极尽指责,此外据说以严嵩儿子严世蕃为原型的小说《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后,来自清朝朝廷的贬低。清朝刚建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反感还很深。清廷为了使汉族文人士大夫服从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就是寻求与他们的相似处。为了减轻抵触,清廷就拿明朝来说事,把严嵩定性为奸臣加以贬责。
最后,来自百姓的不知情。严嵩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然后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舞台,不明2真相的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剧,里面严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
六必居 严嵩六必居是北京一家酱园店的名字,据说成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现在已经是一家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据说,这家店保留至今的门匾“六必居”三个字就是由书法高超的奸臣严嵩所写。
六必居
六必居的店名来历有许多解释。有说,小店最早是六个人合伙开办,本来想取“六心”,严嵩觉得不好就改成了“六必”;有说,小店最早除了不买茶,其他柴米油盐酱醋六样日常必需品都卖,所以叫“六必”;有说,小店最早酿酒的时候有六个必须达到的生产工艺要求,所以叫“六必”。
不仅店名解释不清,六必居如何求到的严嵩墨宝此事也无法考证。最传奇的是据说,严嵩喜欢六必居酿的酒,经常派人来买。掌柜就托来买酒的男仆去向严嵩求块匾,男仆回去求女仆,女仆求到了夫人。严嵩的夫人欧阳淑端于是天天在丈夫面前反复练习书写“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看她写得不好,就亲手写了一次,让她照着练。那张墨宝就这样成了现在的门匾,流传至今。
六必居因为严嵩手写的门匾而名声大震,身价倍增。但是这字的真假却有人怀疑。据说,上世纪,北京市委书记通过六必居的经理借了店以前的账本,发现六必居成立在清朝康熙年间而不是明朝嘉靖,而且最早是叫源升号,乾隆时期才出现了六必居的名字。因此,门匾自然不是严嵩手笔。
谱的四字词语如下:
1、家谱档案:通称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等。
2、君谟旧谱:指宋蔡襄所著的《荔枝谱》。
3、郝姓家谱: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4、检谱角觝: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之摔跤。
5、张氏家谱:现在中国内有许多人姓张,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6、治谱家传:谱:治理的方案。管理方案只传给子孙。后形容父子兄弟作官都有政绩。
7、族谱排辈: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
8、棒色谱图:在洗脱法色谱中,采用微分型检测器时,组分浓度的分布曲线为接近于高斯分布的色谱峰。
9、严氏谱牒:湖南省安化县温塘严氏族谱部分“源流总系”。
10、检谱角抵:谓按谱角逐。角抵,即"角抵"。古代的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之摔跤。
11、连续光谱:光谱的一种,包含各种色光,色光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所发的光都形成这种光谱。
12、金兰小谱:亦省作“金兰谱”。旧时结拜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家族的谱系。
13、贞元旧谱:唐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后以“贞元旧谱”谓时移世易,人事已非。
严氏家谱
http://yanyuqing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PN4IT21&dname=QB7JT21&xpos=0&cname=
http://www10000xingcn/x027/
大理喜洲严氏家谱
http://wwwzhuangyaninfo/zupu/2007/1220/article_68html
咸丰严氏家谱附件连载(一)到(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9530b010002cdhtml
贵州:《黔南严氏族谱》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37006&joursid=45026
江西分宜《介桥严氏族谱》摘抄
http://yj40714blog163com/blog/static/28866620081272419830/
历史名人严子陵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闯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光武帝沉思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作“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建武十七年(公元48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子陵钓鱼台富春山又名严陵山,山麓耸起一双石岩,俗称东台、西台,东台也就是严子陵钓鱼台。严子陵名光,东汉初余姚人,儿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刘秀得天下后,邀他出来做官,严光再三谢绝,归隐富春山,钓鱼耕田,打发余生。对他不事权贵的作法,历代是有口皆碑。唐代就建起了严陵祠。宋代又升格,毕恭毕敬的称为严先生祠堂,文学家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五体投地地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西台姑且称为“谢公台”,它的名气小得多,却自有动人的故事。谢翱字皋羽,南宋诗人,曾从文天祥抗元。文兵败殉国后,谢悲痛欲绝,登临此台致祭,据说他手持竹如意,击石作歌,歌毕竹石俱碎。台上有亭,亭上有联道:“生为信陵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鬼”。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胡惠瑞“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329国道南侧三里许。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为“亲堰村”。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帝堰古桥”及“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并有“钦差提簿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琰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等字。据传“高风千古”和“清节流芳”八字为汉光武帝刘秀亲书,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重修严子陵墓的同时重建,石坊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十年动乱中,因石坊被群众改建房屋当作歇脚凉亭的依靠所遮挡,才得以躲过浩劫之难,保存了这一保贵的石雕精品。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坊西首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有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供游客参观。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是汉徵士子陵公姓氏之源流。村东南偶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雕刻细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仅南照墙,大门被毁,第一三进有几间倒塌,梁檐卧地,周墙残缺,其余尚存。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一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曰:“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降州剌史建“严公庙”于此,山巅白云峰有平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徙迁客星山,现仅存遗址。据《下河严氏支谱》,《严子陵公生平考》记载: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晋升安太守始建祠于“客星里”,先生为始祖。严氏战国初,避秦虐而改庄姓,至汉武帝时,严公父士恂守会稽遂家也,蔓延至哀帝间(公元前6-1年,避明帝刘庄讳(58),易庄为严,《子陵墓碑略》云:公生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壬午八月十二,元始元年(公元1年)侍父士恂令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时,与刘秀父亲刘钦尹南顿相善,故公与刘秀同往汝南郑敬处求学。两人白天探讨学问,夜间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因王莽篡位(公元9年),赤眉、绿林纷纷起义,公见天下大乱,便回家乡余姚陈山隐居读书。过了十三年(公元23年),刘秀中兴汉室,统一天下,做了东汉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公得知刘秀做了皇帝,便改名换姓,到远处隐居。刘秀知道公的贤德和才能,令人四处查访,请公出来辅佐。后来,齐地有人上书,说有一男子反穿羊裘,在湖泽中钓鱼,可能是公。刘秀即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接他到了京城,请他入朝做官。前后接了三次才把他接来。并对他优礼有加。安排住进京城宾舍。大司徒(相当于丞相)与公是旧相识,派人带亲笔信去问候,刘秀亲自命人驾车出宫。拜访公,公睡床上,置之不理。刘秀知道他是假睡,就走到了他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我今日以故人的身份来看望你,难道你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公忽然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自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刘秀听了直摇头。后来,刘秀终于把公请进宫,公也被刘秀的诚意所感动,两人谈天话旧。畅叙不已。刘秀向公请教治国之策,他也诚意相告。一直谈到了深夜,刘秀留他宫中过夜,他也不推辞。就和刘秀同床而睡,他叉开双脚,沉沉睡去。睡到半夜,他一条腿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刘秀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刘秀起床上朝,有钦天监出班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恐于万岁不利。”刘秀听后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我与好友子陵同榻共眠,他将一条腿搁到了我的身上了。”刘秀十分钦佩他的才学人品,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受,但深知朝中的处境和自己的秉性不利,他留给刘秀一封辞职谢罪的信,不辞而别,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隐居不出。建成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再次派使者征他进京做官。他听到了消息赶紧回到余姚,躲在陈山脚下的月德寺中,使者闻讯追寻而来,那天正好下大雪,积雪很厚,公急中生智,倒穿芒履上了陈山,使者见雪上有脚印,向山脚寻找一番,结果当然没有找着。后人有诗云:“避士入隐志不凡,倒拖芒履上陈山,客星高照古渡在,山高水长仰先贤。”公八十终老于家,刘秀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伤,令地方政府出钱百万,谷千斛,将他葬于故里陈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仰慕他的高节,特为他建成了祠堂,并定《严先生祠堂记》,赞誉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去山指的是严氏宗祠前的严公山,总称白云山。江水是指祠前的环湖带和下河往西注入姚江。
严子陵有世孙在桐庐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廷官员爱吃桐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廷。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廷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庄严一脉”话严姓说起严姓,就不得不先提到庄姓。庄与严二字,组成庄严一词,表示着一种肃静的意思。奇妙的是,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的中国姓氏,也有密切的关系。严姓是由庄氏改来的,所以严姓之人,与庄姓根本就是一家人。严氏的姓源,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楚庄王的子孙,为了有别于他人,以“谥为姓”,就用“庄”这个谥号来做了自己家族的姓氏。到了汉代,汉明帝的名字叫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之讳,凡有庄姓人氏必须改姓。因为“庄”与“严”两字常连在一起用,都表示相同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楚庄王的后裔庄氏在传到汉明帝时,就把庄姓改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了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一代的传延下来。福州阳岐的严培庸说:“我们阳岐的严家,是在唐朝天佑年间,跟闽王王审之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来的。所以福州有十多个姓,都是王审之带来的。我的祖先严怀英,怀是胸怀的怀,英是英雄的英,他就是跟着王审之来这里的。他人很正直,很勇敢,会打仗,有功,后来官拜朝议大夫。”严姓的发源地,主要是在湖北的江陵和甘肃的天水。从唐朝天佑年间开始,“严”姓人家一部分就在福建定居下来。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两县,仍保留有许多当年严子陵的踪迹。有“严子陵钓鱼台”等。当年,郁达夫游富春江时有诗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朋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追本溯源,庄严两姓,都是春秋时代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后裔,血缘上是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实为一家。
课程分享 | 费勇老师 雅昌艺术馆
本文2023-11-21 16:34: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