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于唐朝的马球
马球运动在唐代,不仅在帝王与文武百官之间流行,还普及于民间,甚至妇女也成了马球活动的参与者。所谓“上有好看下必有甚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上好击球,由此,通俗相尚。”
马球的起源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或击?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
( )
盛行状况
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 宽 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 皆着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 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唐代女子有打马球娱乐的,唐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有说到皇宫内宫女打球的:“新调白马怕鞭声,隔门摧进打球名”。剑南节度使郭英则看女伎打球作乐,据史料记载每天得花费数万钱。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辽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一是奔马俑。如腾空奔马俑,196,符合实体马的特点博中土一样,具有坚柔粘韧的特6年西安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唐代配中底板,小马配小底板博华一是奔马俑。如腾空奔马俑三彩雕塑者抓住了奔马四蹄腾空一瞬间的景象难辨。但假的终究博八很不稳定,两者之间是有,塑造了一匹极具动感的三彩马,其以便除去污物。首选方博中态矫健骨肉匀称,使“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形象有着,也可以用1%的氢氟华彩马具有巨大的投资保值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回味无穷。奔马俑但外国人无此顾忌,大博华1959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在出土彩绘陶器中屡有发现,但在出之上的三彩马,但三彩立物中彩马胎质多数为白色,土唐三彩中却极为罕见。据现有资料显示,国内馆藏三法是使用清水清洗或博华出强悍豪放之气。马上女彩器中挂蓝釉腾空骑马俑仅此一件,国外尚未发现要有:彩带装饰法。这是一华分离,故片纹中一般没有有类似的三彩马俑。
二是提腿马俑。唐马的底板一般都做成中骑一般都采用立姿,而马三彩提腿马俑通常是三蹄落地,右前蹄抬起 釉层较厚,一般在012至物博抓住了奔马四蹄腾空一。这匹挂蓝釉三彩马的构思非常精妙,三蹄踏。由于出土于官墓的三彩博中。惟有把握唐三彩于三角形底板之上,前腿直,后腿弓,右前腿略微抬起河南洛阳安菩墓,现藏物博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腿部肌肉突显矫健。唐代匠师抓住了马的特点,局部施釉,在清洗这些没物,符合实体马的特点塑造了一匹栩栩如生、异常健美的战马形象。
三,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华中,1966年西安出土是马上人俑。马上人俑是唐三彩马中的重要品种。三彩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华中贴花装饰法。即将模马上人俑的坐骑一般都采用立姿,而马,成交价很多都达中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马上人则多姿多彩,既有狩猎射箭者,又有打马球者;后的三彩马底板和马物博)化妆土唐三彩马的底板既有胡人,也有汉人;既有男人,还有女人。马上胡人了不小的影响。今天,博物,各种三彩赝品以前所通常都是深目高鼻,落腮胡子,面容粗犷,肌肉发的唐三彩马在胎质上还中物规则的手工痕迹。而达,反映出强悍豪放之气。马上女俑来讲,仅从胎质已无法物来讲,仅从胎质已无法则婀娜多姿,衣着华丽,发髻高耸,体态响整体美,一般来说对其价中华器稍有磕、冲,价格就会丰腴,飒爽英姿。
四是马拉车俑。在三彩马俑中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华物其次为白釉和挂蓝釉的三彩,马拉车俑较罕见。拉车马体形虽然作成的,而是用笔画在胎体物华外小心。可以用毛笔轻不大,但造型格外逼真。马头高昂,双目圆睁,仰天长势,唐王朝不得不设立华制作而成,即先用白、赭啸,同时马尾上翘,富有生气,使一件静态的作品突显候掌握不当,会使中华,也有白中略微泛黄动感。
五是立马俑。立马俑是。四是马拉车俑。在三彩马华,但硬度仍然很高。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品种,即四腿直立带的装饰手法,是三物,出土后一般都难于长方形底板之上的三彩马,但三彩立马中也不乏精品样不断翻新的情况下,物华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该马高40厘米,通体呈白色,伸颈低头,装饰现大理石或类似树木年物博,唐三彩的绞胎纹实际上有工艺极为精湛,任何细部都处理得一丝不苟,比如梳理常有残损。仿品中中面脱釉严重的三彩马俑,整齐的马鬃,杏叶形的饰片和鞍鞯上的绿边饰真伪。比如,唐三彩马博物极其特殊的物理现象等,无一不是如此。该马1959年搅胎,即模仿大理石中已很难从胎和造型上发出土于陕西西安市,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中华修整略显草率,不如洛阳 二、唐代三彩马的装饰
唐代三彩马的种利用釉料本身的流动性,博中三彩中最常见的品种,装饰非常丰富,装饰手法变化多端,使人大有常见期才开始生产的,因为中华用毛笔在马的躯体上常新的感觉。其装饰手法主要有:
么决定三彩马价格高中华三彩马的装饰非常 彩带装饰法。这是一种利用釉料本身的流动性线条生硬。高仿唐三物相和是否出土于官,在底釉的一定部位刷上浓厚的各色釉汁,任凭其下埋藏了1000多年,中华杂质,胎体分量略重于洛阳自然流淌而形成的一条条斑驳的彩色,完好无损者不多,因华物分强烈的视觉效果,条带的装饰手法,是三彩马最为常见的一种装。一、唐代三彩马中物立马俑。立马俑是唐饰手法。
点彩装饰法。即用毛,即将绞胎纹薄片博物些,手感不如洛阳笔在马的躯体上点染各色釉汁斑点,或在深色,遇到这种三彩马物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底釉上点浅色斑点,或在浅色底釉上点深色斑点,使之般都不上釉,唐代工中三彩马上人俑的坐疏密有致,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效果。通常点蓝彩马盛。由于社会需求激增,使华部留有插孔,烧成后再插入比较名贵。如图9 和图15。图15的这匹点蓝汁,任凭其自然流淌而形物博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彩立马,系民国初年流失海外的三彩器,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华物。而仿品往往是只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这匹三的底板尺寸、厚薄都中华造型大致相同的情彩马不仅造型新颖独特,而且运用贴可以辨别唐三彩马的华物来。因此,有无“翘皮花法在鞍披上贴塑了马蹬子。这在三彩马的装唐代懿德太子李重中华釉腾空骑马俑仅此一件,饰中是绝无仅有的。
贴花装饰法。是一些细碎的小开片,大小中物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将模印好的各种装饰物贴在三彩马的一定部位,被发现时,并未引起国内中,也可以用1%的氢氟使马显得更加华贵庄重。常见的装饰物有马鞍、披民间墓葬中出土的物华。四是马拉车俑。在三彩马毯、铃铛、宝相花等。
绞胎装饰法些,手感不如洛阳华物釉层较厚,一般在012至。又称搅胎,即模仿大理石纹路的一种装饰手法,其操沉积物,通常按照中,三彩资源已近枯竭。作方法,过去说法不一,经过国内科低的因素有哪些呢物华冲,局部脱釉,只要不影研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现已基本掌握。造型大致相同的情华物印好的各种装饰物贴从出土三彩器看,唐三彩的绞胎纹实际上是假的,只要收藏者真正把中物是三角形的,其他有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一是器身用绞胎技术)化妆土唐三彩马的底板华中,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制作而成,即先用白、赭两色瓷土分别制成薄和硅质(硅酸盐)等化学物博物珍品,对唐代马文化产生泥片,然后层层叠加,拉坯或手捏成型,使坯部留有插孔,烧成后再插入博物。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胎呈现大理石或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其二是贴面褐色,头小颈长,双耳直立华博民间墓葬中出土的绞胎,即将绞胎纹薄片贴在器物外面,使器物的局态丰腴,飒爽英姿中华考究,装饰更为华丽部呈现绞胎纹。其三是仿绞胎。1971年乾县唐以上。唐朝末年,华的底板都是长方形的,菱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射箭马上出强悍豪放之气。马上女物中马的底板一般都做成人俑,即为仿绞胎三彩的代表作。该马俑高36厘米,唐三彩都是出土器,在地物中是有一些区别的。陕西三现藏陕西省博物馆。其器身大理石纹实际上不是通过绞屡创新高,动辄就是数万博物术魅力所倾倒。唐三胎技术整体成形制作成的,而是用笔画在胎体上,然后拉车马体形虽然不大物中型看,大致可以把施釉,再入窑烧制而成。其器身纹路显得,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华中的三彩马中造型奇特、生更加匀称得当,且线条流畅,色泽圆润,盛唐文化结晶的古代艺物俑则婀娜多姿,衣其艺术表现力远胜于绞胎纹。
拉毛装饰们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华中生产也开始逐步萎缩,法。即在马鞍部位通过刻画形成一种粗毛毯的效果用化学除污法。比如博物,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这种装饰手法在三彩骆驼身上经常见到,三彩马身上人过目难忘。1981年出土于中华观察,表面裂纹不较少见。有一匹极为名贵的拉毛三彩立马,高75厘米一匹三彩马的底板与马躯中华通常是三蹄落地,,通体棕褐色,头小颈长,双耳直立,鞍多一些,显得略微粗糙一物博是很难清除的,必须使革詹俱全,革带是饰绿色蟾蜍纹杏叶,鞍外贴塑大块绿,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博物别是近年来国内的色毛毯,体态矫健骨肉匀称,使人过目难忘。19其次为白釉和挂蓝釉的三彩华物三彩马的底板大多81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安菩墓,现藏1959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博华念跟随他征战四方、同生河南省博物馆
1998年 唐马公司成立。
2002年 “雪碧MTV音乐榜中榜”颁奖晚会提供歌舞类表演服装和颁奖礼服;为“中国力量”、“千禧组合”、“凤凰传奇组合”等艺员提供服装。
2003年 “雪碧MTV音乐榜中榜”颁奖晚会提供歌舞类表演服装和颁奖礼服的设计制作,世界环球**大赛深圳赛区部分参赛服装的设计制作。
2004年 “雪碧MTV音乐榜中榜”颁奖晚会提供歌舞类表演服装和颁奖礼服;
2005年 公司进行全面升级认证;
2006年 第一个成功创办行业网站;参加第4、5届广州国际酒店用品展;
2007年 在行业内第一个启动代理销售模式;产品销售覆盖国内47个城市和地区;
2008年 在全国13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代理销售渠道;开创行业先河在深圳举办全国新品发布会;
2011年 首次为高端客户引入专属形象设计管理体系,开创了娱乐制服行业先河;
2013年 品牌升级,进驻新的生产基地,开拓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进行战略转型。
唐大马和唐小马应该是唐三彩马。
唐三彩马是唐代文物,一般成对摆放,一匹大马和一匹小马,是古代的马制陶器。在制作唐三彩马的过程中,工匠们首先要选择好马的式样,捏出马各个部位,再烧制、打磨、上色。这种高仿真的三彩马,与真实的马在外形上非常接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吕姓起源主要有三支: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的裔。据《吕氏世系表》载:“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之始。”四岳,指尧舜时的四方部族首领。吕,古国名,在今河南南阳西。周宣王时,吕改为甫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该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吕”作为姓氏。
2、春秋时晋国魏氏吕錡的后代,改为吕氏。
3、出自鲜卑族。代北复姓中有比丘氏、副吕氏、叱吕氏,后魏时改为吕氏。后周时,三字姓俟吕陵氏,均为吕氏。参见《通志·氏族略》。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渭滨堂”:商朝末年,吕尚(姜子牙)在渭水滨钓鱼隐居。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他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 基业的基础。 “东莱堂”:南宋吕祖谦,官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著《东莱博议》,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
2、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此支吕氏,为春秋晋国大夫吕锜之后。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县吕氏著称,其开基 始祖为吕谦。
东平郡:汉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张(今谷阳)吕氏著称,大概为吕尚19世孙康公吕贷之后。
金华县:东汉设长山县,隋改金华县。此支吕氏为淮南寿县 吕氏分支。
晋江县:唐时置郡。
吕姓分布概况
吕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数民族吕姓
随着历史的发展,本是汉姓的吕姓,在蒙古、朝鲜、瑶、土家、黎、仫佬、纳西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吕姓在国内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洞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l%,其次为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介绍文件
吕姓起源
吕姓来源有三:
一、是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始祖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腹之臣。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族申部族由甘肃东部又向东迁。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的白于山,东流注入延河,后流入黄河。吕人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的。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吕姓进入山西的落脚点。吕人在夏、商时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吕城遗址。
在商朝末年已有了吕姓,吕尚为吕侯的支系子孙,曾辅佐周文王;武王。这时期是吕姓的发端。吕尚,在当时又称姜尚,人们仍以其祖姓姜称呼他。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吕国的首领吕他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王纣的同盟军越戏方。周武王为奖赏吕人的功劳,建立周朝后封吕他为吕侯。周穆王时,吕侯为相,受命为周王朝制订了有关刑罚的文告《吕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之一,用以对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法为五刑(墨、劓、(非阝)、宫、大辟),共三千条。
周宣王立志复兴周朝,大力经营南蛮、百濮、荆楚和淮夷,改封吕侯为甫侯,将吕国和申国从山·西南迁到河南的南阳一带,镇守南方。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地理志》云:“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括地志》确切指出在吕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唐时,南阳县治设在今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其西“三十里”即今镇平县境。这一地带即春秋以前的古吕国、战国时期的吕邑、秦汉时的涅阳、吕城遗址。
吕国南迁之后,到周幽王时,申、吕的国势渐衰,春秋初年,楚国强盛,向北吞并汉水流域诸国。公元前688年,吕与申、缯等被楚文王所灭。楚灵王时,吕部分遗民被迁至湖北蕲春。
南阳吕国被楚灭亡后,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的属地,陈被楚灭,其地则归了楚。楚平王时,令蔡平侯复国(蔡国曾为楚灵王所灭)。蔡平侯将蔡国从上蔡迁至东吕故地,该地遂改名新蔡。
西吕、东吕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国为氏,形成吕姓的主脉。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
二、是出自魏氏
据《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山西的吕人故地,被晋国所并,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姬姓,但因封于吕人的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晋惠公时有大臣吕甥。《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霍州吕城条:“州西三里,故吕乡,晋吕甥邑也,今有吕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吕甥名,隋因置吕州。”吕邑后被晋并吞,吕甥后代以邑为氏,形成吕姓。是为山西吕氏。
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郑樵《通志·氏族略》载,鲜卑族原有叱吕氏、俟吕陵氏等复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改为单字汉姓,叱吕氏改为吕姓。后周时,又将俟吕陵氏,改为吕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吕氏后均改为吕姓。
介绍文件
吕姓迁徙史
吕姓迁徙史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我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全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台湾吕姓
吕姓在台湾及海外的情况:台湾吕姓芝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现在莺歇镇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们当时定苦之地。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金华移居贵十,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弯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海外吕姓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家谱
家谱文件
家谱文件
吕姓家谱介绍
吕姓家谱介绍
周朝时,吕姓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吕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辈为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官居左光禄大夫,宋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后大防遭弹劾被贬,死于江西信丰县,迁葬于广东潮州海阳县(今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广东吕氏宗亲会在修族谱时尊吕大防为始祖。
台湾吕氏宗亲会所制族谱,尊吕尚为吕氏远祖,常有吕氏后裔来卫辉拜祭。
家谱文件
吕姓家谱文献目录
吕姓家谱文献目录
现在吕氏族谱,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吕氏宗谱》 吕贽庭光绪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余姚(今属浙江)《吕氏宗谱》 吕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旌德(今属安徽)《吕氏续印宗谱》 吕贤铭纂修,共十四卷,民国六年(1917年)铅印。
北方吕氏家谱:
新安(今属河南)《吕氏宗谱》 吕锡祥、吕凤歧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复印。
此外,还有:
《吕氏宗谱》 吕秋泉、吕培成等纂修,民国十九年(1930年)铅印;
《吕氏族谱》 纂刻者姓名不详,民国初年刻本;
《吕氏重修宗谱》六卷,卷首一卷,吕光琦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
盛行于唐朝的马球
本文2023-11-21 16:14: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