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3收藏

宋氏的来历,第1张

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自子姓,起源于河南商丘,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约112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2位大姓。

宋姓祖先发明并继承建木晷天。宋由“宀”和“木”组成。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

主要源流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绝大部分。

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姬宋,字子公,又称公子宋,为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

3、源于改姓而来: 

1)韩姓改宋姓,为过继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辈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阳。南宋时期,韩显卿入粤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锦山。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山东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线世系成武郜鼎赵宋。山东成武县郜鼎部分宋氏为赵氏改姓,该族尊宋·靖王次子赵昶为其一世祖,且已经流散至各地,留在当地的人数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灭。因怕元兵追杀,赵氏一族中赵昶与其兄赵旭自临安逃至山东禹城,后赵旭隐迹禹城,赵昶逃至山东成武并改为宋姓融入当地宋氏,隐迹郜鼎。

3)少数民族改宋姓,主要有:

①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今湖南沅陵邵阳、怀化一带土家族)有取汉姓为宋氏者。

②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党项族中有汉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

③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儿,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将领、地方官吏纷纷归降于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别赐予汉姓,其后裔子孙的绝大多数沿袭汉姓。 

④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宋嘉氏,亦称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满语为Sunggiya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长白山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宋氏、嵩氏、苏氏等。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宋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唐宋时期,宋姓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94%。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中国形成了以秦川、冀豫为中心的两个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7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浙江,这三省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三省又集中了25%的宋姓人口。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宋元明600年间,中国总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受到惨重的损失。中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大约有1120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二位。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山西、吉林、湖南、安徽,这八省又集中了34%的宋姓人口。中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黑吉辽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当代,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宋姓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7%-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35%-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占当地人口比例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47%,其中占当地人口比例不足01%的地区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8%。

郡望

西河郡: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今浚县、滑县等地);唐朝时期,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河南郡:秦时置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乐陵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一带。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行政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堂号

拱微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江夏堂:以望立堂。

乐陵堂:以望立堂。

玉德堂:宋朝时候,宋祁及胞弟宋庠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拜见兵部尚书,著有《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其后以“玉德”为堂号。

  贵州省:元-昌-诗。

  贵阳市〖清康熙三年(1664年),贵州水西 (今大方县)宣慰使安坤举行反清起义,吾族宋朝文、宋朝正、宋朝用、宋朝玉兄弟四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随军来到贵州,后吴三桂在水西建立黔西、平远、大定、威宁四府,吾族祖公四人居今毕节黔西林泉西溪。入黔始迁祖宋顺宇(吉安泰和支系第十代,子朝文、朝正、朝用、朝玉〗:朝-国-立-世-廷-元-永-光-玉-应-登-强-发-德-吉-昌。

  

  贵阳市〖先祖自江西迁居四川,再由四川迁贵州〗:庭-才-天-宗-永-祖-万-明-兴-仁-义-礼-智-信-福-禄-祯-祥。

  

  乌当下坝乡〖先祖自黔南州龙里县猫场凉水井迁居〗:永-陪-继-庆-志-尔-毕。

  

  乌当区下坝乡喇平村〖入黔先祖宋景阳为宋氏第八十六世,名发晟,为宁远军节度使、蛮州(今开阳)总管府都总管,史称“水东宋氏”〗:文-武-世-福-高-显-三-光-之-合-继-大-德-毓-鼎-邦-广-培-聚-庆-致-尔-必-方-咸-登-辅-佐-泽-镇-忠-良-家-齐-国-泰-荣-华-懋-昌-金-元-绍-发-存-宗-其-祥-诚-恩-定-建-钦-受-锡-长-开-基-都-盛-万-居-明-阳。

  

  云岩区〖传说先祖家居北京哈德门外,官居武士卫,因被奸臣所迫害,长支出逃落户山东莱芜县水泊集宋家埠,次支落户泰安丁家洪沟,三支出家(又称流落河北省改为戚姓,故本族有戚宋一家之说)。先祖宋志学,清康熙年间出生于莱芜县水泊集宋家埠,配张氏,生五子。因家境贫困,携妻带子离家迁徙泰安丁家洪沟,投奔胡姓大户人家做长工。子有德(无嗣失传)、有财、有富、有望、有道,渐长,皆勤劳,随置买屋田,落户分为四支〗:志-有-□(单字)-□(单字)-□(单字)-□(单字)-连-仿-英-昌-铭-桂-清。

  

  本支为有道第四支,传9世至铭箴(又名:筱蓬),因南下革命,迁居贵阳:先祖宋志学-有道-宋利、宋吉(无嗣)-同文-宋和-献捷(又名:月三,子二:连茹、培茹)-连茹-仿峤-英祥(培茹孙出嗣,继子:来昌)-来昌(培茹重孙,出嗣英祥;子二:铭箴、铭竹,女一:铭慧)-铭箴(又名:筱蓬,曾任贵州省副省长;女三:桂云、婷婷、笑文;子二:桂琦、建新)-桂琦(子二:清伦、清峰)、建新(子:懋,移居加拿大)-清伦、清峰、懋。

  

  开阳县〖始迁祖景阳公997年自江西平蛮到黔,史称“水东宋氏”〗:国-登-仕-名-廷-正-永-耀-荣-升-光-(续修字辈)原-藉-真-定-移-居-赣-江-北-安-南-伐-再-进-黔-阳-功-勋-卓-着-经-纬-辉-煌。

  

  息烽县:振-子-国。

  

  遵义市〖自广西迁贵州修文又迁遵义〗:志-远-光-宗-名-玉-希-登-孝-弟-忠-幸-礼-义-廉。

  

  遵义市〖自江西吉安迁居〗:邦-月-明-元-光。

  

  遵义市〖自江西吉安迁居〗:开-光-忠。

  

  仁怀市:曰-其-亦-克-文-万-寿-世-馨-芳-红-开-荣-华-远-永-正-定-安-帮。

  

  仁怀市:有-可-长-希-金-子-是-明-国-文-登-朝-荣-显-大-永-远-应-红-星。

  

  余庆县〖清朝时自湖南吉首移居贵州〗:学-正-大-文-管-光(官)-清-明-志(自)-安。(参见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吉林省扶余县伊家店合力村、德惠市郭家镇、岔路口镇、菜园子镇、黑龙江省宾县、鹤岗市、肇源县、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唐家巷、新洲区、襄樊市、保康县、四川省遂宁市太平乡宋家沟)

  

  安顺市〖祖籍江西吉安府,干隆甲寅年间迁居贵州〗:周-正-毓-大-清-龙-庭-百-万-春-兴-光-仁-长-寿-拾-有-玖-殿-君。

  

  铜仁市〖元至正二年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小地名古洞溪搬移湖南辰州卫源陵县住居铁炉巷,复居沙坪宋家坡,鼻祖公宋默遂生三子,明朝永乐七年大房搬居牛窝头,二房搬居二酉山,三房搬居石纲界(可能是今张家界),明万历初年祖玉四、玉五公由牛窝头、二酉山等处迁居通河桥,由通河桥再迁铜仁大江宋家坝。万历十三年由宋家坝迁移县属龙鱼乡永安屯,清道光三年腊月,住铜八房子孙在铜仁白家巷建立宗祠,敬志微诚,得新字辈二十代〗:清-泰-开-有-道-先-德-起-文-光-克-肇-安-邦-志-洪-名-占-上-方。

  

  铜仁市和平土家侗族乡遥山沟村〖祖上自江西南昌古洞溪移居湖南辰州阮陵县铁炉巷,后居沙坪宋家坡。至明朝永乐七年,长房孟龙迁居牛窝头,二房孟虎迁居二酉之阳,三房孟麟迁居石纲界,万历初年迁徙铜仁〗:

  

  玉-全-仁-兴-朝-春-启-胜(思)-有(宗)-国-天-朝-通-喜(青、清)-泰-开-有-道-先-德-起-文-光-克-肇-安-邦-志-洪-名-占-上-方。

  

  江口县城关镇民兴村板泥坪组〖先祖自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潭家寨乡宋家湾迁居,相传先祖为兄弟三人,由麻阳分开时,将一个盘子打成三份,三人各拿一份,以便后人相认〗:子-昌-朝-锦-文-笔-秩-序-永-联-事-兴-再-起-国-庭-言-行-有-志-政-大-光-明-富-贵-荣-华-天-堂-家-新。(参见陕西省略阳县、四川省彭州市)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安-海-玉-天。

  

  毕节市〖原籍金陵凤阳寿州东正阳,即今安徽省寿县正阳镇。入黔始祖宋铭,于1382年奉诏征云南到毕节〗:始迁祖宋铭,配徐氏(子四:征、真、理、哲);继配潘氏(子二:贤、达)-2世:征,居江西闾里,配金氏 (子三:龙、虎、诗);真,配田氏,继配孙氏(子三:瑛、璘、瑄);理,配徐氏,继配潘氏;哲,配马氏;(贤、达失考)-3世:龙,配金氏;虎,配徐氏;诗(失考);瑛,配李氏(子一:源);璘,配陈氏;瑄,配陈氏-4世:源,配陈氏-5世:政-6世:祁-7世:恩,配徐氏(子三:之屏、之潮、之翰)-8世:之屏,配丁氏(子一:允恭)-9世:允恭,配王氏(子四:斯郊、斯盛、斯隆、斯祺)-10世:思郊,配金氏(子一:金臣);斯盛,配王氏(子一:觐臣,阵亡);斯隆,配韩氏(子一:健臣);斯祺,配周氏(子二:大臣、玉臣);-11世:今臣,配金氏(子四:国胜、国治、国安、国钧);健臣(子二:国梁、国栋);大臣,配马氏(子三:国勋、国卿、国典);玉臣(子三:国材、国柱、国桁)-12世:国胜,配吴氏(子一:启富);国治,配张氏(子一:启科,失考);国安,配任氏(子一:启甲,失考);国钧,配高氏(子一:启联,失考);国梁,配王氏(子三:启禄、启先、启试);国栋,配岳氏(子三:启和、启秀、启聪);国勋,配吴氏(子二:启钊、启铨);国卿,配王氏(子四:启富、启贵、启荣、启华);国典,配吉氏;国材,配李氏(子一:启学);国柱,配王氏(子一:启伦);国桁,配余氏(子一:启周)-13世:启富,配张氏(子一:玺);启禄,配姚氏、岳氏;启先,配张氏(子一:珠);启试,配尚氏;启和,配周氏;启秀,配郎氏(子一:璠);启聪,配李氏;启周(子三:元林、元和、元章)-14世:玺,配朱氏(子一:元相);珠,配李氏(子一:元相);璠,配王氏(子八,失考)-15世:元相,配马氏(子三:正儒、廷儒、赞儒);元章,配李氏(子三:为周、为用、为臣)-16世:儒-为-席-上-珍-世-乃-帮-家-宝-勋-猷-德-业-大-朝-廷-品-位-高。

  

  毕节市〖入黔始祖宋麟谱时任大明征南指挥史,宋文方大明进士,宋良奉当朝武举,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征云南从陕西省临滔府狄道县门家庄乡村迁徙毕节〗:麟-永-明-正-文-朝-良-殷-洪-国-世-发-安-思-光-登-尚-时-礼-训-家-传-读-耕。

  

  毕节市〖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先祖宋吉右,入黔始祖宋顺宇〗:吉-照-灯-科-方-关-光-尚-国-良-家-声-金-定-远-四(世)-代(德)-常(长)-发-强(祥)。

  

  毕节市小吉场镇永丰村宋家寨〖入黔始祖宋斯相,自江南金定府下坡地移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竹子卷小桥头六十五都,清初与弟宋斯哀、宋思敏携子宋文凰、宋文盖征云南,居住贵阳洪边门和黔西等地〗:豪-义-传-九-江-忠-节-应-斯-文-(入黔后)吉-照-灯-科-芳-关-光-尚-国-良-家-声-金-定-远-世-德-长-发-祥-孝-友-基-培-厚-诗-书-泽-久-香-谨-能-遵-祖-训-万-亿-其-兴-昌-谦-恭-守-信-誉-忠-义-治-朝-廷-廉-礼-为-人-本-千-秋-保-康-宁-根-源-江-南-起-豫-章-乃-宇-云-延-绵-福-禄-远-丕-振-大-干-坤-承-先-裕-后-志-安-邦-社-稷-臣-常-记-传-宗-语-荣-华-富-贵-春。

  

  大方县〖始迁祖自江西入黔,据说是由于“九子十状元”的原因受到迫害,始迁祖国亲、国强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现泰和)大桥头小桥尾竹林院逃难到此,现散居大方、纳雍一带,已传20余世。本支为国亲支系,国强支系失考〗:国-世-承-先-永-昌-大-正-光-明-文-达-佳(家)-兴-俊-丰-华-翰-守-城-富-贵-显-荣-耀-仁-爱-定-乾-坤-步-枋-登-泰-顶-德-美-佩-先-灵。

  

  大方县〖始迁祖宋兴都自江西迁居〗:景-兴-以-为-文-正-天-登-朋-永-庭-守-成-先。

  

  大方县凤山乡〖始迁祖宋宏德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宏-应-世-文-发。

  

  大方县鸡场乡〖自江西吉安府迁居〗:佩-有-朝-廷-兴-发-国-绍-元-民-黄-登-高-大-邦-文-武-进-双-军。

  

  黔西县林泉镇西溪村:朝-国-立-世-廷-元-永-光-玉-应-登-强-发-德-吉-昌。

  

  黔西县〖自北京迁居〗:文-武-世-福-高-显-三-光-之-合-继-大-德-毓-鼎-邦-广-培-聚-庆-致-尔-必-芳-咸-登-辅-佐-泽-镇-忠-良-安-齐-国-泰-荣-华-懋-昌-金-元-绍-发-存-宗-其-祥-诚-恩-定-建-钦-受-锡-长-开-基-都-盛-万-居-明-阳。

  

  黔西县〖祖父自四川安岳迁居〗:万-于-文-必-永-添-祖-宗-廷-才-兴-仁-义-礼-智-信-继-世-际-明-良-道-学-维-纲-常-建-立-荣-先-德-元-勋-启-代-昌-国-朝-隆-吉-士-举-秀-复-登-贤-大-志-安-全-显-恩-光-应-可-传。

  

  黔西县〖先祖因躲避战乱,于国民时期先后自江西吉安迁至今毕节市、大方县,最后迁居黔西县〗:登-鹏-永-庭-守-成-先-世-泽-民-华-为-孝-友。

  

  黔西县〖始迁祖宋锦阳自江南应天府(今南京)移居贵州九庄(今息丰县),锦阳(二子,长子新都,次子新屋,无嗣);新都(四子,长子以义,次子以寡,三子以霸,四子失考);以义、以寡、以霸等兄弟四人由九庄迁居大定府(今大方县),(以义四子,长子为谟、次子为补、三子为善、四子为士)〗:锦-新-以-为-文-正-天-登-鹏-永-廷-守-成-先-世-泽-长-绵-惟-孝-友-声-明-大-振-定-光-干-满-树-碧-桃-芳-千-里-在-林-红-杏-茂-一-园-常-存-忠-厚-传-家-宝-远-播-馨-香-亿-万-年。

  

  织金县:德-灯-大-文-正-永-安-天-下-丰-显-守-其-林。

  

  织金县上坪寨乡克老坝(原大虎场仡佬坝)〖自山西迁至贵阳市石院坝,后由石院坝分支到上坪寨乡克老坝(原大虎场仡佬坝)〗:国-朝-庭-庆-维-光-前-玉-厚-礼。

  

  纳雍县:国-朝-正-永-发-庆-绍-启-维-明-大-有-成-黄-育-邦-家-世-代-清。

  

  纳雍县〖始迁祖宋本固〗:本-时-朝-中-国-成-世-大-永-登-连-金-安-邦-俊-栋-梁-庆-福-兴。

  

  天柱县〖唐朝宋璟后裔,在约300年前,兄弟二人从江西迁徙,兄长居湖南省会同县青朗乡白马溪,弟迁居天柱县〗:翼-运-忠-良-显-芳-传-万。

  

  剑河县革东镇〖京兆堂,先祖自江西迁居湖南,又分支再迁贵州〗:文-廷-大-仁-尚-绍-国-天-太-之(芝)-仕-儒(如)-应-朝。

  

  黎平县岩洞镇新洞村宋家庄〖明洪武年间开发云贵,宋铎、宋钰投笔从戎,从江西吉安府诸子巷率军入黔战至五开卫,城郊宋家庄为宋铎封地,宋铎为黎平始迁祖〗:铎-之-良-民-泽-昌-基-建-德-高-时-国-如-嘉-周-有-先-帮-本-立-光-祖-善-培-成-学-士-登-朝-辅-文-祥-应-世-兴(续修字辈)-源-远-流-长-浩-贤-杰-定-干-坤-正-义-为-宗-旨-志-勇-显-奇-能。

  

  黎平县〖祖籍安徽临泉县宋集,为解放贵州南下革命而来〗:文-殿-金-传-有-庆。

  

  福泉市〖先祖自四川名山迁徙贵州福泉〗:兴-继-应-永-天-琰-作-洪-汝(万)-登(权)-维-明-元-绍-启-福-德-成-光-先。

  

  福泉市〖京兆堂〗:光-基-锡-泽-正。(参见瓮安县)

  

  福泉市凤山镇甘粑哨关庄组:非-士-志-文-廷-帮-广-红-培。

  

  瓮安县:光-基-锡-泽-正(定)-邦。

  

  瓮安县草塘镇宋家寨:锡-泽-荣-江。

  

  独山县〖祖籍河南省西平县宋集镇〗:松-建-良。

  

  惠水县芦山镇宋家关村:仕-庭-万-应-登-文-鸿-向-旺-兴-赣-源-黔-发-盛-德-仁-贵-倍-增-齐-家-参-国-政-威-名-震-环-宇。

姓氏源流

第支源姓商朝期商王武丁封其宋于宋封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周武王灭商灭与商王同姓宋周王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三监叛乱古宋封与微启孙稽宋公奉商祀微启帝乙庶商纣王兄平定殷侯武庚三监叛乱立功宋公稽丁公申继位宋南迁商汤故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宋已诸侯盟主春秋五霸至宋悼公宋衰落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公元前286齐灭宋孙遂氏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姓宋氏起源历史至少3 200灭普遍使用宋氏间近2 300

第二支源外族改姓宋姓血系直比较单纯直五代才始外族基流入即五代湖南西部沅陵区辰州蛮酋宋氏北宋西北西夏党项族宋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全部改姓宋组宋姓三支均自少数民族唐宋外民族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庞起

微墓:微山岛

西部凤凰台高10米、宽约8米墓前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辨主碑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墓四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仁参箕比四字系侍般伯所题

二、 迁徙布

商、周、春秋、战千宋氏直跃河北、河南山东等北区汉晋南北朝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唐宋期宋氏已扩展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尤其盛兴于陕西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期(公元960-1279)宋姓约88万约占全口1.1排第十六位陕西宋姓第省约占全宋姓总口19.4占陕西总口4全布主要集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四省宋姓占宋姓总口67;其布于山西、浙江、山东三省宋姓集16全形秦川、冀豫两宋姓口聚集区宋姓主要北区 明朝期(公元1368-1644)宋姓约54万约占全口0.57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全口纯增率20宋姓口增负值600宋姓口净减少33万见姓氏减少口姓氏面战乱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主力北群宋姓北区姓氏自受惨重损失山东宋姓第省约占总宋姓口17.1全布主要集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三省宋姓约占宋姓总口46;其布于山西、江苏、河北三省宋姓集25宋、元、明600余宋姓布总格局变化较其口主要由北向东、东南、南迁移南宋姓600足发展全重新形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块宋姓口聚集区 代宋姓口已达972万全第二十二位姓约占全口0.81明朝至今近600宋姓口由54万激增近972万近18倍明朝平均口接近9 300万代口按12亿计口增13倍宋姓口增加速度高于全口增加速度近1 000宋姓口增加率呈"V"形态势全布主要集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宋姓总口44;其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四省集24山东居住宋姓总口15宋姓第省占省总口1.6全形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宋姓区域近600间宋姓口流程度向与宋、元、明期间区别尤其由东部向华、华北迁已经于由北向南东迁移同向西南、东北移民已经重要流向 代宋姓布频率 宋姓口单位面积内密度高区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连区、四川都区每平公宋姓口达3.3区高达7宋姓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高(3.3/平公)区占土面积4.9宋姓口约214万;2.2-3.3/平公区占土面积9.8宋姓口约249万;1.1-2.2/平公区占土面积24.3宋姓口约356万;0.11.1/平公区占土面积40宋姓口约146万;足0.1/平公区占土面积21宋姓口约7万宋姓布广均衡宋姓群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华北、四川东北区比较见姓氏宋姓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般占口比例达高1.4达2.5其覆盖面积约占全总面积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部、苏皖鄂川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宋姓频率0.71.4其覆盖面积约占全总面积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0.350.7其覆盖面积约占全总面积19.4;宋姓其区频率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全总面积47其频率足0.1区占28 血型布特征 宋姓群血型布总: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都区、黑龙江、辽宁部、吉林宋姓见区约占土面积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宋姓口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部、四川其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区约占土面积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口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区宋姓布较少区约占土面积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口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堂号主要"玉德堂"宋朝期宋祁胞弟宋痒同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红杏枝春意闹"名句叫"红杏尚书"称"二宋"或"宋"、"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古代宋氏五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设京兆郡辖十二县三魏置郡治所安(今陕西西安市)约今陕西秦岭北西安市东、渭河南支宋氏汉侍宋弘族所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

战楚辞赋家、《九辩》作者宋玉

秦代燕宋忌曾经秦始皇作仙其宋义楚怀王军 西汉宋义宋昌任尉 东汉安(今陕西西安)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宋衷

晋代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宋益敦煌(今属甘肃)宋矩沛宋处宗

南北朝期宋昌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宋广

宋姓名除述者外北魏敦煌宋云曾惠同赴西域唐代诗宋问;政治家宋憬曾睿宗、玄宗朝两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才使百官称职;唐文宗宰相宋申锡北宋文家、史家宋祁其兄宋庠亦文家二并文名称"二宋";文家、史家宋敏求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案着重实检验所编《洗冤集录》世界早医专著医发展起重贡献明代文史家宋濂书家宋克科家宋应星文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工物》书古代科技术名著清代诗宋琬、宋湘经家宋翔风近现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民党财阀宋文华民共名誉主席宋庆龄

如下:

1、山东枣庄:增铭汝树照均鉴承秉光。

2、山东鱼台:祚述传万士广化文呈凤。

3、山东威海: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盛咸钦人俊杰荟萃焕云章。

4、湖北双元:万世忠良义长根路。

5、湖北仙桃:成景文章可传万世奇瑞辅弼当代杰昆仲同科辉群英满华域博学占鳌魁。

6、江苏连云港:玉怀德继世忠厚传家远。

7、江苏盐城:思崇本峻彦载锡熙光照。

8、江苏泗阳:为耀廷孚凤远玉克之云洲麟书献瑞长发其祥世生象贤以承宗绪振兴伟业怀德永昌。

宋氏家族的家谱由宋汉斌编印。

崇明档案馆馆藏崇明《宋氏家谱》1册,2018年9月,由新河镇民主村人、原鳌山乡乡长宋汉斌编印并捐赠。家谱内容分序言、世谱摘录、宗谱、一支系谱至五支系谱、后记等五部分,反映出该家族世居崇明浜镇东沙沟东北角(俗称“朝东宋”),朴实、勤恳、节俭持家、各支系人丁繁衍等概貌。

综合这本崇明《宋氏家谱》以及上海图书馆所藏崇明《宋氏世谱》等记载,崇明宋姓,以宋代随高宗南渡,从升州(今江苏南京)迁居崇明西沙的宋伯禄(宣义大夫)为迁崇始祖。明初大学士、宰相宋濂为迁崇第三世,不过,查考旧县志的记载,崇明宋姓早在崇明岛形成之初便是率先迁崇的“黄顾董、施陆宋”六姓之一。

人口分布

当代,宋姓大约有1120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二位。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辽宁、四川、湖北、江苏、山西、吉林、湖南、安徽,这八省又集中了34%的宋姓人口。

中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黑吉辽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当代,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宋姓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7%—14%。

宋氏的来历

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自子姓,起源于河南商丘,微子启为得姓始祖。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约1120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